人类的现代生活并不是无源之水,而是古代生活的延续和发展;历史也不是已经消逝的僵死的存在,它依然反映在当代的现实之中。人类昨天的文明是我们今天的文明的根,只有理解了人类的昨天,才能好地把握住人类的现在,并自觉地去展望和创造人类的明天。对人类文明做出整体性的思辨与多维视角的透析,往往是提高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能力的重要途径与方法。
《世界文明史》紧紧围绕着人类历史发展的主旋律,使用大量翔实的考古学、碑铭学、语言学资料描绘人类文明,以精要优美的笔触,张弛有序的节奏,将各大文明的演进趋势、阶段特征精心编排比较,具体而微地展现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
阅读《世界文明史》可使读者激荡的心灵顺着历史文明的长河,穿越往昔,漂流至今,在轻松愉快中接受文明的启迪,与古老的文化亲密接触,从而感悟文明,领悟人生。
朱亚娥主编的《世界文明史》紧紧围绕着人类历史发展的主旋律,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读者可以穿越历史的时空,与历史、与文明对话,了解人类文明发展的进程,欣赏、理解多种文明,充实和扩展认知领域,纵览古今,洞悉文明的精髓,感受其艺术魅力,深刻领悟文明背后的底蕴,提高历史文化修养和鉴赏能力,学会借鉴、博采各种文明之长,激发创造灵感,在异彩纷呈的世界文明中收获新的启迪,并潜移默化于实践行动中。
《世界文明史》:
古罗马的城市古罗马共和时期(公元前509~公元前30年)的城市建筑,是在罗马统一意大利以后兴盛和发展起来的。早在公元前3世纪,罗马人率先把天然混凝土用在建筑上,在罗马帝国期间,罗马城市建筑如万神庙、大斗兽场等建筑,天然混凝土大显身手。
①古罗马大斗兽场公元前2世纪起,罗马的券拱技术在桥梁、城门、输水道以及陵墓中都得到运用。在公元前2世纪,罗马人对多利克柱式进行了适当调整,改革成塔司干柱式,同时,罗马形的科林斯柱式和爱奥尼亚柱式也形成了。罗马人的券柱式中,圆柱与方形的墙墩使建筑增添了许多艺术趣味。与此相提并论的则是叠柱式,各层叠柱各具风韵,罗马城的大斗兽场是其代表作。
在古罗马城市中,角斗场与剧场是必不可少的建筑。角斗场基本上是开掘山坡后建成的,它的样式来自于剧场,都是圆形的,在罗马帝国时期*多。
大角斗场位于罗马的东南方向,又称为古罗马大斗兽场。它是一个巍峨壮观的圆形建筑物,形状类似现在的体育场,有人曾评价它为“现代体育场的样板”。这个庞大的建筑占地2万平方米,*长直径达188米。从外围看,整个建筑分为四层,高约50米的外墙全都用大理石砌成。底部三层为连拱式建筑,每个拱门两侧有石柱支撑。**层有80个直通场内的高大拱门,每一个门楣上都用罗马数字编了号;第二、第三层为回廊;第四层为闭合的围墙,上面只有40个透气孔。正对着四个半径处的四扇大拱门,是专供皇帝和显贵们出入的。环绕在四周的看台可容纳5万多观众同时观看,级级上升的座位分为平民、贵族、元首等不同等级。看台的墙壁采用多重拱廊,这样天然形成多个出口,5万名观众可以在3分钟内同时退场。竞技和斗兽的“沙场”是一个大直径为87米、小直径为54米的椭圆。“沙场”下面是地下室,那里有更衣室、武器库、机械室,还有关野兽的樊笼和陈尸的太平间。在地下室的通道走廊上有30多个凹进墙中的壁龛,那里安装着升降机将角斗士和野兽运上“沙场”。
罗马的历史没有一页不与斗兽场有关,斗兽是罗马生活的标记。当时的斗兽表演分为三种,即兽与兽斗、兽与人斗、人与人斗。角斗士搏斗时,场地上铺满了沙子。兽与兽、兽与人斗时,为了使场景逼真以吸引观众,场上会布置一些灌木丛和假山。夏季在斗兽场演出时,为使观众免受酷热,剧场顶端用一个中间开孔的帆布遮盖。当时的角斗士相斗场面非常残忍。双方必须分出胜负直至一方死亡为止。角斗士的生命操纵在看台上寻欢作乐的贵族手上。角斗士双方决出胜负时,由观众表决败者的生死。如果他们将大拇指朝下,那么败者必然遭杀;若大拇指朝上,败者可免于一死。一直到405年,这种野蛮的娱乐活动才被西罗马帝国皇帝霍诺留宣布停止。
竞技场在古罗马的生活中的地位非常重要。8世纪时,一位叫贝达的神父曾这样预言:“什么时候有了竞技场,什么时候便有了罗马;竞技场倒塌之日,便是罗马灭亡之时;罗马灭亡了,世界也要灭亡。”1084年,日耳曼人攻进罗马,古罗马城被洗劫一空,竞技场也在战火中成了废墟,应验了贝达神父的部分预言。
②罗马大道人们说“条条道路通罗马”,罗马大道是古罗马城市的标志建筑。从罗马城出发,可到达各个城邦。
罗马大道条条笔直,如遇山岭和深谷,则开凿隧洞或架建桥梁。每隔1英里设一个圆柱形的里程碑,数英里长的大道,宽度误差也超不出一米。
在全盛时期,罗马的公路长达8万千米,若将它们相连,足够绕地球两周,29条大型的军用道路从罗马城伸出。另外,还有一个从北非的迦太基沿地中海南岸延伸的马路系统;在高卢,道路从里昂呈辐射状发散;在英格兰,伦敦是道路系统的中枢。**条罗马马路是亚壁古道,位于罗马以南,建于公元前312年,由罗马将军阿波斯。克劳西乌斯·凯克斯(生卒年不详,约公元前4世纪出生)主持建造。*初这条路只通到卡普阿,但是后来一直延伸到了今天的布林迪西(意大利东南部港市)海岸。其他道路的建设也紧随其后,例如通向基诺阿的奥勒利亚大道,以及连通弗莱米尼亚和阿德里亚特海岸的大道。这两条路分别以罗马的两位权贵的名字命名。
罗马人建筑马路主要是为了给速递人员、商人以及税务人员等公务行政人员提供工作方便。当然,如果跟地方民众发生冲突时,这些道路同时也可以保证军队迅速转移。勘测员利用一种专门的测量工具测量地形,只要有可能,道路都会修成直线,当然,在高地势的地方则不得不弯曲。在建造主干道路的时候,工程师们首先设计挖出平行的、相隔约12米的排水沟槽,然后在它们之间挖一条浅沟壕,填入砂石、泥灰,以及连续的排列紧密的石块,这样就形成了道路的路基。路基上面是不易渗水的碎石层,表面有用泥灰黏合的石板或鹅卵石。他们用碎石、火山灰(如果有的话)和石灰来制造混凝土。在潮湿柔软的沼泽地中,道路则相对于周围乡村的地势会高一些。意大利的一些主要干道两侧有石头铺成的路缘,有20厘米高、60厘米宽,在正路旁边还有作为单行道的边路。双轮战车可以在这样的道路上每天跑120千米,而8匹马拉的四轮载重马车在满载时速度就慢得多,每天只能跑约25千米。随着古罗马帝国的没落,这些道路年久失修,*终被荒弃了。后继的筑路者们也会汲取古罗马道路的经验,应用到新的道路建设中,比如英国任何道路地图都有显示得像箭一般笔直的道路那样的风格。
……
戊戌变法史 本书特色 ★16开平装,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汤志钧,著名历史学家,致力于戊戌变法史研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主要著作有《近代经学与政冶》《经学史论集...
帝国的溃败 本书特色 擅于写“小历史”的张鸣,这一次是带着研究体系回来的。《帝国的溃败》开篇直指“帝国溃败的根源”——养人的官僚制度、怀柔的天下体系。由此之下,...
《从东方学到汉学》内容简介:本书是中山大学历史学系陈喆教授研究语言学历史的学术专著。作者依托大量外文文献开展研究,主要通过
同光时期,德国的外交官、学者、新闻记者、作家、医生、商人、甚至家庭妇女,形形色色的人物纷至沓来,一直到1911年大清朝垮台,
《焄峰逸志》作者一直以来固执己见,曾否定、嘲笑过耶稣的预言和儒教中类似天命思想的命运学说。说是泛神学理论支配了他的一生,
朝鲜战争的文化解读 本书特色李元江所*的《朝鲜战争的文化解读》通过翔实的史料、大量的回忆录以及解密文档,对朝鲜战争爆发的原因、中国出兵朝鲜、美国参战的情况以及在...
《金湖大合唱总谱》内容简介:这部交响音诗是作者在深入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区采风获得灵感所作,作者根据自己的选材,立意,集
全球通史8-殖民争霸(1800年至1914年 彩图版) 内容简介 历史,源自于诸多巧合,混杂在其中的个人欲望也野心,将各种巧合交织在一起,形成了庞大的历史洪流,...
《李中莹亲子关系全面技巧:白金版(2022新版)》内容简介:李中莹老师结合多年亲子关系的相关研究和实践,告诉读者,要想孩子有所
本书忠实地记录了二战后期,在结束意大利战事之后,各盟国之间审时度势、密切配合,精心拟定了向纳粹德国展开总攻的最终战略。从
滇康道上-滇康旅行记 本书特色 《民国文人地理丛书·滇康道上:滇康旅行记》是带有“穿越”性质的历史人文类旅游图书,它通过选编著名历史学家王桐龄、著名教育家侯鸿鉴...
地北天南叙古今--黄仁宇作品系列 内容简介 古今中外的重要文学作品不外发挥以下三种关系:生死、金钱与性,达尔文、马克思和佛洛伊德都曾予以详细分析;但是今日的局势...
《宝葫芦的秘密》内容简介:小学生王葆经常听奶奶讲关于宝葫芦的故事,他也幻想着自己有这么一个宝贝。没想到,他在河边钓鱼时,这
两晋南北朝史话 内容简介 西晋的短期统一、“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西晋的建立和统一、占田制和“太康之治”——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
隋唐史 本书特色 岑仲勉编著的《隋唐史/中华现代学术名著丛书》系由作者讲义修订而成。作者1948年到中山大学后,他的隋唐史课程立即就成为中大的品牌之一。50年代...
这本著作的研究思路,不同于纯经济史,采取的是社会经济史的进路——将政治体制与经济体制结合起来考察,而后又加入赋税财政体制
洛阳出土墓志卒葬地资料汇编 内容简介 片断:宣武村后记:9年,我们在修改、增朴《洛阳出土仄代墓志目录》一书的过程中,就有了特墓志中墓主人的卒葬地收录整理出版的想...
天下-包纳四夷的中国 本书特色 全国优秀畅销书排行榜**名《五百年来谁著史》作者新著天下-包纳四夷的中国 内容简介 以史为师,重溯中国崛起道路。揭示历代由富裕引...
史学史导论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论述的是史学史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对史学史的理论和实践之总结,主要限于中国史学史。史学史导论 目录 题记/1上篇 学科理论史学史的学...
思想文化史卷-当代西方汉学研究集萃 本书特色 本书包括有关中国思想史研究方面的论文13篇,均出自当今西方著名的汉学家之手,分别为田浩《儒学研究的新方向:对&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