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伯温五十岁才加入朱元璋的阵营,很快便成为朱元璋在元末战争中的**智囊。据《明史》记载,刚见面的时候,刘伯温便塞给朱元璋一份《时务十八策》,从此以后,朱元璋的征伐、治国、纳贤、驭臣之道再也没有超出过此书的范围。一遇到大小战事,朱元璋便召刘伯温秘密商议,刘伯温统领全局,指引朱元璋一次次大获全胜,由一介布衣得以登基称帝。之后,朱元璋全面采纳刘伯温有关政治、经济、军事、法律、教育等诸多方面的治国方略,开创了大明盛世的百年基业。翻开本书,看千古谋臣刘伯温如何谋人、谋事、谋天下,更谋百年!
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 即使放眼整个中国史的谋士排行榜,刘伯温也能轻轻松松打进前四强。无论是陈友谅的无敌舰队,还是元帝国的铁骑精锐,在他面前都只有给下跪的份儿。他是大明帝国的总设计师,他设计的规章制度为帝国两百多年的有效运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甚至连帝国的名字,都是他起的。他也是一个文人,一个畅销书作家,他的书长期盘踞在明初畅销书排行榜前十强。他还是一个建筑师,在他的主持和统筹下,一座拥有上千年历史的名城重新焕发出了帝王气象……
留给后世子孙的财富1311年,元帝国迎来建立四十周年,也是在这一年,元武宗孛儿只斤·海山去世,他的弟弟孛儿只斤-爱育黎拔力八达取代了他,成为帝国新的统治者。四年前,海山通过一系列惊心动魄的政变取得了皇位,但他只过了四年皇帝瘾,这四年里,他似乎做了什么,却又似乎什么都没做,元帝国继续沿着历史的轨迹,一步步走人谷底。可以说,海山的去世对帝国造成的影响力几乎为零。一个人*大的悲哀是什么?不是人死了钱没花光,而是人死了,却跟没活过一样。甚至没有多少人记得他,人们只记得1311发生的另一件事——一个叫刘基的孩子降生了,无数人的命运即将改变。1131年七月初一,浙江处州路青田县武阳村,刚刚降生的刘基正圆睁双眼,好像在好奇地打量着这个陌生的世界,几十年后,这双眼睛会像利剑一样洞穿所有敌人的心。但是在这一天,小刘基还需要面对他人生中**项艰巨的任务:吃奶。父亲刘炝正笑盈盈地逗着肉嘟嘟的小刘基,这是他的第二个儿子,像所有传统的父亲一样,他希望这个孩子能够健康成长,能够出入头地,至少要超越自己。刘炝是一名分管教育的基层官员,任职地是隔壁的遂昌县。遂昌县位于温岭的群山中,那里非但没有多少肥沃的耕地,还常有猛虎毒蛇堂而皇之地出来害人,在这样一个不毛之地的清水衙门上班,刘炝在当地官场混得实在称不上风生水起。刘炝当时的收人情况,恐怕也刚够让小刘基有饭吃,有书读。“父亲给不了你太多,将来的路得靠你自己走了。”刘炝慈爱地看着小刘基,低声说道。其实刘炝不知道,他能给予小刘基的财富远远超过他的想象,是的,他没有钱,没有权,没有地位,但是,凡事不能看表面,事实上,刘基的父母留给他的*大财富,就是家风。常言道:“龙生龙,凤生风,老鼠的儿子会打洞。”这话一方面说的是遗传基因,但更重要的是家风的熏陶,成长于龙凤世家,每天听到见到的都是神仙论道、天材地宝,气质想不华贵都难,而若是不幸成长于“老鼠”世家,每天与泥巴腐肉为伍,耳濡目染的都是“今天厨房剩下几根鸡骨头,可别让苍蝇蚊子给偷走了”之类的事情,想不“獐眉鼠目”都难。那么刘基从小生活在什么样的家风之下呢?在刘父之前,我们先来认识一下刘基的母亲。和绝大多数勤劳善良的中国女性一样,这位母亲没有留下自己的名,在嫁给刘炝之后,她就一直被称为“富氏”。说起富氏这个家族,在刘基的老家青田县可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若是往上追溯,可以一直追溯到唐朝末年的工部郎中、松州刺史富韬,但是*有名的莫过于北宋大词人晏殊门下的富弼。当时晏殊门前有一副对联“门前桃李中欧苏,堂上蒹莩推富范”,说的便是晏殊门人中数一数二的四位人物欧阳修、苏轼、范仲淹和富弼。在北宋时期,富氏家族声名显赫,富弼的孙子甚至进入了枢密院。虽然到了刘基母亲的时代,富氏家族已经衰落了,但是这个家族从来不缺读书人。刘基的母亲从小就接受良好的教育,是个知书达理、聪慧贤淑的女人,可以算是刘基人生中*重要的启蒙老师了。从这位贵族后裔的母亲身上,刘基学会了儒雅地为人,优雅地生活。刘基的父亲刘炝也是个温文尔雅的读书人,还是个兢兢业业的“公务员”。他安贫乐道,从来没有做过出格的事情。刘炝逝世后,朱元璋在《永嘉郡公诰》中这样评价刘炝:“刘炝身怀大才,却没有太大的官瘾,他只是致力于把自己的才华学问传授给他的儿子刘基,并教给刘基做人的道理,让刘基能够在行为上效法古人,在谋略上触类旁通,成为朝廷倚赖、百姓瞻仰的谋臣,这都是刘炝教导有方的缘故啊!”的确,刘炝的学问可能比不上刘基后来的老师们,但他是一个领路人,正是他领着小刘基敲开了学问的大门,更重要的是,他教会了刘基应该以怎样的准则去做人,而这一点,小刘基一生都会铭记。另一个时刻影响着刘基的人,是他的曾祖父刘濠。在刘濠的时代,刘氏家族还没有彻底衰落,所以刘濠还是个地主,一个乐善好施的好人。后人记载,每次遇到“淫雨霏霏,连月不开”或者“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日子,刘濠就会找个山头爬上去——不是去健身,而是看看谁家没有升起炊烟,没有炊烟的家庭估计就是没米下锅了。刘濠就会打开自己的粮仓,赈济这些可怜的穷人。P6-8
钓鱼台备忘录-典藏版 本书特色 钓鱼台,这座昔日帝王的行宫,今日中国的**宾馆,虽是平常的园门,出入的却是各国政要,举世贵人,并不高大的围墙内,却纳进古今奇观、...
全法国青少年的最爱:2004年法国中学生龚古尔奖全法国读者的最爱:法国《读书》杂志2004年度图书、ELLE杂志读者评选大奖同名电影
中国史纲 本书特色《中国史纲》是一本篇幅不大的通史著述,是天才史家张荫麟先生的代表作。本书虽属未完之作,但却广受赞誉。书中处处可见作者不凡的学术功力和深刻史观。...
日本学者稻叶君山所著的《清朝全史》是第一部全面叙论清朝历史的学术著作,对清朝的历史地位作出了比较公允的评价。这部学术名著
《战争风云(1939-1941)》及姊妹篇《战争与回忆(1941-1945)》,是现代文学史上全景式展现第二次世界大战真实进程的规程最大的
清朝統治中國期間,在制度上既借用明制,亦有其創新。在制度移植的過程中,是「清承明制」或「參漢酌金」,則屬見仁見智。本書先
王闿运《春秋公羊传笺》学术思想研究 本书特色 《王闿运<春秋公羊传笺>学术思想研究》中,刘平博士把王闿运的经学代表作《春秋公羊传笺》纳入了研究视野,对其...
黄天树甲骨金文论集 内容简介 《黄天树甲骨金文论集(精)》内容主要是利用传世文献资料、古文字资料等综合考察甲骨文所见的城邑、丧葬制度等,详细介绍了甲骨文金文助动...
大三国演记(上下) 本书特色 作者倾注十年心血撰写成了本书,从宏观着眼,细微入手,重现了这段历史,给中华史库增添了一块瑰宝。作者以恢廊的历史视野考察这跌宕起伏的...
局道:一日百战的群臣关系 本书特色 赏赐笼络:爵以驭其贵,禄以驭其富。“赏”,从来都是君上控制臣下*为有效的手段。楚汉相争中,刘邦在力量对比上远不是项羽的对手,...
准噶尔史略 内容简介 准噶尔原是我国清代厄鲁特蒙古族的一部,其历史可追溯至元代斡亦刺、明代瓦剌。准噶尔史一直是中外学者所关注的重要课题。本书从搜集国内外各种文字...
多桑蒙古史-冯承钧译著集-(全二册) 本书特色 多桑编著的《多桑蒙古史(上下冯承钧译著集)》是十九世纪初瑞典人多桑写的一部蒙古史,所叙时间为十二世纪初至十四世纪...
《多余的素材》内容简介:继《纽约琐记》之后,本书是陈丹青归国前夕写成的另一部纪实文集,其主题首次越出“艺术”之外,触探人性
艺文类聚-穿越时空的诤言 奏章 目录 李斯 谏逐客书晁错 论贵粟疏刘向 谏起昌陵疏鲍宣 上哀帝书孔融 荐祢衡表诸葛亮 前出师表李密 陈情表魏徵 谏太宗十思疏韩愈...
《鲁迅的青年时代》内容简介:《鲁迅的青年时代》为鲁迅去世二十周年时,知堂应报刊之邀所写纪念文字的结集,是继《鲁迅的故家》《
(精)绝密版黑色记忆(全10册) 本书特色 ★ 32开盒精装,2004年10月1版1印,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 依托“文史资料”突出历史当事人“亲历、亲见、亲闻”...
文物中国史(平装) 本书特色 《文物中国史》是中国国家博物馆组织编撰的一套通史类历史读物,曾获首届中国政府出版奖提名奖,共计八卷,以文物为线索讲述了从史前到清朝...
《最后的皇族》内容简介:*清代皇室生活全解,宫廷社会制度通考 *国际知名汉学家罗友枝代表著作,清史研究里程碑 都城设计、服饰语
《零基础数码摄影后期教程》内容简介:本书基于作者多年来在高校、培训机构、各种摄影社团等为众多摄影爱好者开设的“数码摄影后期
從抗戰勝利的巔峰 到避守台灣的谷底蔣中正如何失去大陸?蔣中正日記首度摘註出版 郝柏村歷時四年親自筆錄註釋身為全中國最高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