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自西汉之交从西域传入中国以后,在与本土文化的不断交流、碰撞与融合中,逐渐成为中国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佛教与中国的文学、乐舞和戏曲等,都产生了千丝万缕的联系。
邹蕴*的《空谷妙音(佛家与文学乐舞戏曲)》介绍:佛教自西汉之交从西域传入中国以后,在与本土文化的不断交流、碰撞与融合中,逐渐成为中国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佛教与中国的文学、乐舞和戏曲等,都产生了千丝万缕的联系。
佛教的“境界”观与文学的“意境”
佛教把色、声、香、味、触、法称为“六境”,“眼、耳、鼻、舌、身、意”和“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分别是“六根”和“六识”。“六境”“六根”“六识”三者合一就是“十八界”,统称为“境界”。
印度大乘佛教中的瑜伽学派认为,除了心识之外,没有任何独立的客观存在,“境”是依赖“识”而存在的,它是“世俗有”,“识”决定了“境”,因此是“胜义有”,“胜义有”就是真实的存在。
在唯识宗看来,只有“识”才是真实的,外境是因为诸心识的转变才生成的。诸识以自身的见分来对待自己的外在物相,从而产生了“境”,然而,诸识本身又并非一成不变,它的转变也要在“境”中产生,这样一来,由“境”又产生了新的识,这种“境界”的理论深深地影响着中国文学中的“意境”理论。
其实我们在《诗经》《楚辞》等早期诗歌经典中,就能捕捉到意与境的完美交融。但“意境”一词,首次作为美学范畴的正式提出,还是在唐代。这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佛教“境界”理论的影响,唐代文艺理论家对于诗歌审美意象的进一步分析和研究,主要表现在王昌龄(690—756 年)、皎然(生卒年不详)、刘禹锡(772—842 年)以及司空图(837—908 年)等人的著作中。
王昌龄对其诗有“三境说”,开启了后代意境类型的先河。他在《诗格》中说道:“一曰物境,欲为山水诗,则张泉石云峰之境,极丽绝秀者,神之于心,处身于境,视境于心,莹然掌中,然后用思,了然境象,故得形似。二曰情境,娱乐愁怨,皆张于意而处于身,然后弛思,深得其情。三曰意境,亦张之于意而思之于心,则得其真矣。”
这里明确地使用了“意境”这个概念,在本质上触及了意境的基本特质,应该可以算作“意境说”的萌芽了。皎然的《诗式》也探讨了意境理论的某些方面,并多次提到境和境象等概念。关于诗境的创造,皎然在《诗式》中提出了“取境说”,所谓取境,就是选择、提炼诗境。
皎然还提出取境的两种方式:一是从生活中出发,先取境美,融入情思,二是先积精思,触景而发。对于创造意境的方式,皎然强调,首先要站得高,看得远;其次,要善于运用比兴手法。这两种取境方式都要求意境浑圆,自然流丽。此处比兴之“比”,和单纯意义上的比喻有所不同,已经属于意境的范畴,已是融情入境,构成了完美的情景统一的艺术意境。
刘禹锡的“境生于象外”(出自《董氏武陵集记》),提出“境”是由象外产生的,这个理论可谓是对“意境”这个范畴*基本的规定。而司空图提出了“象外之象,景外之景”“韵外之致”“味外之旨”等观点,更进一步扩大了意境论的研究领域。
由上所述,唯识宗讲“境由识变、唯识无境”,文学家讲“取境”——而诗境的取得常常取决于人主观的情感和意趣,这与瑜伽行派所讲的“心识”有集起的作用以及万法由心所生是相通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境”又是心造的,而“意”和“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也是得益于唯识宗的“识”和“境”之间张力的影响。
美国犹太教史 本书特色 《美国犹太教史》是萨纳对其漫长的美国犹太宗教史研究的总结和提炼。作者在《美国犹太教史》中叙述了美国犹太教自殖民地时代开始以来长达300多...
先秦儒道心性论美学 本书特色 由先秦诸子发端的儒、道心性论作为中国古代哲学*为精粹的哲学理论,一直以来被学人当做进入中国文化殿堂的敲门砖。它以探求人的本质、本性...
圣经的历史 本书特色 《圣经的历史》黄金版采用与《圣经》相同的刷金口工艺装帧,金箔纸软精裝,是阅读《圣经》的**辅助读物。《圣经的历史》是梦想家?图文馆丛书之一...
读《资本论》 内容简介 阿尔都塞、巴里巴尔等法国学者合著的《读(资本论)》一书发表于1965年。该书在1968年再版时,只保留了阿尔都塞和巴里巴尔的著作。这个版...
杭州基督教史 本书特色 杭州是中国基督教传播较早的地区之一,也是基督教事业在中国开创*早的城市之一。特别是近代以降,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导致国门洞开,大量西方传教士...
藏传佛教造像 内容简介 故宫文化,从一定意义上说是经典文化。从故宫的地位、作用及其内涵看,故宫文化是以皇帝、皇宫、皇权为核心的帝王文化、皇家文化,或者说是宫廷文...
本书探讨了16到18世纪加尔文主义关于自由的思想,以及其精神对五个现代国家(一个城邦和四个国家:加尔文的日内瓦、胡格诺教的法
南怀瑾著作精选-(含精装19册) 本书特色 ★ 16开箱精装,重达12公斤,东方出版社出版★ 南怀瑾,国学大师,国民党元老李石曾赞美南老师『上下五千年,纵横十万...
周易全鉴 本书特色 《周易全鉴》:读《周易》,哲学家知辩证思维,史学家观历史兴衰,政治家学治世方略,军事家悟兵法谋略,企业家得经营方法。观宇宙万象,通幽明之故,...
论语的人生修身课 本书特色 《论语的人生修身课》从文化的视角、用通俗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解读了《论语》对现代社会和现实人生的价值意义。根据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结合不...
正义.自然和差异地理学 本书特色 本书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观念出发,在全球化背景下重新理解时间、空间和自然环境的基本概念,并立足于现代性来回应当代政治。正义.自然和...
卜筮正宗 本书特色 《卜筮正宗》,清人王洪绪辑撰,宏道堂梓行,十四卷,十四册一函全。半页九行,每行二十字。书页宽大,左右双边,版心单鱼尾。《卜筮正宗》是...
《康德〈纯粹理性批判〉指要》是一部导读性质的著作。由于篇幅关系以及为了不让各种外在考虑时时中断康德本人极其连贯的思路,书
周易集解 本书特色 唐代李鼎祚的《周易集解》,远承汉《易》,近及魏、晋、唐《易》,后启宋明《易》学,更是清儒研究汉《易》的凭借。于义理与象数《易》学均有着极其...
每日论语 内容简介 本书注重从大道之理去分析圣人的微言大义,从人文典故或历史故事中来阐述孔子的思想,旁征博引,儒释道等各家思想互相融通,在比较分析中和典型的事例...
本书首先介绍了苏格拉底所处的时代背景,以让我们了解苏格拉底的思想成因,然后则讨论了苏格拉底在其受审时的申辩以及“苏格拉底
杨仁山大德文汇 本书特色 《百年佛教高僧大德丛书》主要是佛学、哲学、史学内容,具有文献性质、学术性质、统战性质。强调佛教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对弘扬祖国...
我说参同契-南怀瑾讲述-中册 本书特色 一部众说纷纭的“天书”一个世纪学者的全心解读,成功破译。国学大师二十年前的倾情讲述首次在中国大陆出版!我说参同契-南怀瑾...
康德美学文集 内容简介 《康德美学文集》是对康德美学的译著,康德美学是西方古典美学通向现代美学的一座桥梁,是西方美学发展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它的丰富深刻而又...
《斯宾诺莎》内容简介:本套丛书精辟地论述了西方历史上著名思想家的学术观点,以及这些思想产生的背景和发展线索,是广大学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