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毅中先生钻研说部数十年,著述宏富,驰誉学林。其治学特点为从文献入手,辨章学术,考镜源流,脚踏实地,爬梳剔抉,“文章不写一句空”,因而于小说研究领域颇多斩获,成果累累。《古体小说论要》沿波讨源,因枝振叶,简明扼要地论述了“古体小说”从起源、界定、成熟到高峰的演变历程。该书共分七部分,**部分“小说的名称和起源”,第二部分“小说的界定与门类”,第三部分“中国小说的变迁”,第四部分“中国小说的成熟与唐宋传奇”,第五部分“‘诗文小说’与古体小说的流变”,第六部分“古体小说的新高峰——清代的《聊斋志异》系列及其他”,第七部分“小说观的发展和古籍目录学的调整”,论述皆以相关文献为依据,有一分材料说一分话,旁征博引,融会贯通。从以上所列七大部分的目录可见,作者之“论要”的确是循古体小说的发展线索展开论述,脉络清晰,因而具有“史”的内涵。
程毅中先生钻研说部数十年,着述宏富,驰誉学林。其治学特点为从文献入手,辨章学术,考镜源流,脚踏实地,爬梳剔抉,“文章不写一句空”,因而于小说研究领域颇多斩获,成果累累。《古体小说论要》沿波讨源,因枝振叶,简明扼要地论述了“古体小说”从起源、界定、成熟到高峰的演变历程……故若论此书*鲜明之特点,博观约取,要言不烦,可以一言蔽之。
中国小说是历史地发展的,体制不断变化,题材不断更新,范围不断扩展,门类不断增加。中国古代小说的概念非常宽泛,和古代人关于“文学”的概念一样,内容很杂,外延极广。到底哪些作品可以算是小说,各个时代,各人理解不同。从《汉书·艺文志》开始,历代书目小说家类所著录的书千差万别,属于子部中*复杂*宽广的一家。简单说来,古代小说可分为文言小说和白话小说两大体系。古代的白话小说常被称为“通俗小说”,大概是为了与“五四”以后的白话小说相区别。但通俗小说与文言小说不能构成对应的两分法,在逻辑上不是统一的分类概念。我在许多场合曾试用古体小说和近体小说的名称来对举古代的文言小说和白话小说,也得到了不少同道的认可。中国的小说史,大半部是古体小说的发展史,但一般的小说史只注重近体小说,特别是几大名著的论述。作为拾遗补缺,这里对古体小说的发展试作一些简要的概述。
小说的名称和起源
中国小说的起源,是一个复杂的问题。许多小说史的学者都引用到《庄子·外物》篇的话:“饰小说以干县令,其于大达亦远矣。”其实,这里的“小说”并不是一个名词,更不是指一种文体,只是一个偏正结构的词组,与大达、大道相对,指意义不大的话语,只是讲一些小道理、小知识,相当于《庄子·齐物论》的“小言詹詹”,因此与小说的起源无关。
小说成为一种文类,一种学派,大概是从汉代刘歆《七略》的《诸子略》里设置了“小说家”才开始的。《七略》的原书虽已失传,但基本上保存在班固的《汉书·艺文志》里。《汉书·艺文志》承袭《七略》,在书目之后都注明了出或入的数字,如儒家之后注明“入杨雄一家三十八篇”,《诸子略》之后又注明“出蹴鞠一家二十五篇”(“蹴鞠”改入了兵家,见《兵书略》),可见小说家的书目还是按照《七略》著录的。
《汉书·艺文志》著录了十五种小说[2],现在都已失传,只有少量佚文可见。书名如下:
《伊尹说》二十七篇。其语浅薄,似依托也。
《鬻子说》十九篇。后世所加。
《周考》七十六篇。考周事也。
《青史子》五十七篇。古史官记事也。
《师曠》六篇。见《春秋》,其言浅薄,本与此同,似因托之。
《务成子》十一篇。称尧问,非古语。
《宋子》十八篇。孙卿道宋子,其言黄老意。
《天乙》三篇。天乙谓汤,其言非殷时,皆依托也。
《黄帝说》四十篇。迂诞依托。
《封禅方说》十八篇。武帝时。
《待诏臣饶心术》二十五篇。武帝时。
《待诏臣安成未央术》一篇。
《臣寿周纪》七篇。
《虞初周说》九百四十三篇。河南人,武帝时以方士侍郎号黄车使者。
《百家》百三十九卷。
小说家的小序说:
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所造也。孔子曰:“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弗为也。”然亦弗灭也。闾里小知者之所及,亦使缀而不忘。如或一言可采,此亦刍荛狂夫之议也。
在刘歆之后,桓谭在《新论》中说:“小说家合丛残小语,近取譬论,以作短书,治身理家有可观之辞。”[1]他认为,这种“短书”对“治身理家”还有用,但不是治国平天下的大道。这和“闾里小知者”所采用的“刍荛狂夫之议”是同一个意思。从《汉书·艺文志》所记载的书名及后人考辑的少量佚文看,多数确是近于“丛残小语”式的作品。
小说的起源,《汉书·艺文志》说得比较清楚:“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这个判断大概也承袭刘歆《七略》的说法。关于稗官的职称和任务,曾有不少学者进行过考证,至今还没有得出一致的结论。据余嘉锡先生《小说家出于稗官说》的考证,认为曾有这样一种界于官和民之间的人,负责记录民间传说的街谈巷语,传于天子,实际上只是未入流的士[《余嘉锡论学杂著》,中华书局1963年1版,265—279页]。袁行霈先生《〈汉书艺文志〉小说家考辨》认为稗官应指散居乡野的,没有正式爵秩的官职,“是闾里间的乡长、里长之类父老”[《文史》第7辑,中华书局1979年12月1版]。可惜都还缺乏更早的、直接的文献依据。所谓出于稗官的典章制度无可征信,所以汉代荀悦根据《汉书》改编《汉纪》时就干脆删去了“稗官”二字,可见汉代人也不清楚稗官的职责了。其他各家如阴阳家所出的羲和之官,法家所出的理官,墨家所出的清庙之守,杂家所出的议官,在《周礼》里也找不到相应的纪载。还是鲁迅先生讲得简要:“稗官采集小说的有无,是另一问题;即使真有,也不过是小说书之起源,不是小说之起源。”[《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中国小说史略》附录,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年1版,]不过后面“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所造也”这句话却非常重要,大致说明了中国小说的起源。直到清代的《聊斋志异》等书,也还有这样的痕迹,而记录并加工这些民间传说的“稗官”则大多是像蒲松龄那样的无官无职的低层文人。
小说家的名称,大致是刘歆所定,可能还是秉承他父亲刘向的意见。因此我们讨论中国小说的起源,不妨从刘向的作品谈起。
刘向自己编有《百家》一书,一百三十九卷,列入《汉书·艺文志》的小说家,已佚。刘向《说苑序奏》说:“所校中书《说苑杂事》及臣向书、民间书,诬校雠,事类众多,章句相溷,或上下谬乱,难分别次序。除去与《新序》复重者,其馀者浅薄不中义理,别集以为《百家》。”[《说苑校证》,中华书局1987年7月1版]可见《百家》与《说苑》、《新序》的内容大体相同,只是较为“浅薄不中义理”,所以《新序》、《说苑》及《世说》、《列女传颂图》合称“刘向所序六十七篇”,列在儒家类;而《百家》则列在小说家类,似乎是降低了一等。《新序》、《说苑》是借助历史故事来说教的书,它收集了许多传说故事对君主和人臣进行德育和智育的教化。这些故事往往与史实不符,显然有小说化的倾向。刘向编《说苑》时,已经把其中与《新序》重复的故事删除了,但还有部分重复的,如《新序》节士第七的“晋文公反国”条:
晋文公反国,酌士大夫酒,召咎犯而将之,召艾陵而相之,授田百万。介子
推无爵,齿而就位。觞三行,介子推奉觞而起曰:“有龙矫矫,将失其所。有蛇
从之,周流天下。龙既入深渊,得其安所。蛇脂尽干,独不得甘雨。此何谓也?”
文公曰:“嘻!是寡人之过也。吾为子爵与,待旦之朝也;吾为子田与,河东阳
之间。”……遂去而之介山之上,文公使人求之不得,为之避寝三月,号呼期年。
《诗》曰:“逝将去汝,适彼乐郊。乐郊乐郊,谁之永号。”此之谓也。文公待
之不肯出,求之不能得,以谓焚其山宜出。及焚其山,遂不出而焚死。
程毅中(1930—),江苏苏州人,曾用笔名程弘。1958年北京大学中文系研究生毕业,同年到中华书局工作,历任助理编辑、编辑、编辑室主任、副总编辑、编审。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长期致力于古籍整理及古小说研究工作,著有《古小说简目》《唐代小说史话》《宋元小说研究》《古代小说史料漫话》《中国诗体流变》《古籍整理浅谈》等,编纂有《宋元小说家话本集》、《中国古代小说百科全书》(与他人合作)、《古本小说抄》等,整理出版过《燕丹子》《谈薮》《玄怪录》《续玄怪录》《云斋广录》等。
瓜瓞绵延山海间-临海传统宗祠研究 本书特色 在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中,临海市调查现存传统宗祠计80余座。这些宗祠散落于山间海滨,遍布各个乡镇,在乡村区域空间中占据...
《吕氏春秋》经典故事 内容简介 大家都知道《吕氏春秋》,它为秦始皇统一天下、治理国家提供思想武器。可你知道吗,诸如领导、组织、沟通、协调、激励等影响管理进程的因...
联席主编青山周平建筑师,1980年出生于日本广岛,2003年以“最佳毕业设计奖”毕业于大阪大学,并获第10届UNION造型设计大奖赛二等
与鲁迅相遇:北大演讲录之二 本书特色 我们这一代人差不多是通过“文革”才体验到鲁迅。“文革”之前都读不懂鲁迅,经历那场灾难,进入绝望的境地,这才找到了鲁迅,与他...
斯特拉奇与新传记-历史与文化的透视 本书特色 《斯特拉奇与"新传记":历史与文化的透视》:“新传记”之所以值得研究,是因为它强调人性关怀,注重通过传记追寻历史的...
新文学评论:2012/1 本书特色 《新文学评论(2012VOL.1)》(作者黄永林、阎志、张永健)收录了《“中国问题”的深切触摸与思考——第八届茅盾文学奖小说...
看完這部圖像文學作品,您還會認為這只是漫畫嗎?日本漫畫大師手塚治虫高徒阪口尚代表作!和平的代價、血腥的報酬-注定了戰爭與人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己卯校本 本书特色 《红楼梦》是一本奇书。读《红楼梦》总会想起庄子。曹雪芹与庄子相通。庄子是在形而上的层面,曹雪芹是在尘世的荒唐与辛酸里,给了我...
宋代服饰制度研究 本书特色 作者搜集前人著述,对有关古代服饰尤其是宋代服饰研究成果再作一粗浅的归纳,选取宋代服饰文化的几个方面,以宋代服饰文化的创新能力为主题,...
中古时代 秦汉时期-白寿彝史学二十讲 本书特色 《白寿彝史学二十讲:中古时代(秦汉时期)》:大家的观点,通俗的阐释,一部精要的中国通史,一部经略的中国史学史。中...
王力-曲律学 本书特色 王力一生从事语言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六十年,研究领域之广,取得成就之大,中外影响之深远,在中国语言学家中是极其突出的,他被公认为是汉语语言...
李庄往事:抗战时期中国文化中心纪实 内容简介 本书以抗日战争为主线,围绕李庄这一特定环境下的文化中心,以纪实的手法,描述了李济、梁思成、林徽因、童第周等文化精英...
台湾自助行 本书特色 自助旅行祖国宝岛完全手册,两岸三地热销10万册,兜风路线全记录,吃喝玩乐,畅游800大热门自然人文景点。台湾自助行 内容简介 本书是目前祖...
澳门商法典 目录 目录序前言澳门政府法令第400/99/M号澳门政府法令第48/99/M号澳门商法典**卷经营商业企业之一般规则**编商业企业主、商业企业及商行...
作为文学样式之一的词,其鼎盛之时在两宋时期,人们多习惯于将唐诗宋词并举对立,宋词与唐诗、元曲成为我国诗歌史上的三大奇葩。
《看见·横沔老镇》内容简介:本书从河港、桥梁、街道、建筑、工业、商业、起居、仪式、节庆、习俗、信仰、社交等角度着手,以纪实
中国当代文学60年(卷二)1949-2008·第2卷 本书特色 《中国当代文学60年(1949-2009)(卷2)》:中国当代文学史·教学参考书中国当代文学60...
马瑞芳趣话王熙凤 本书特色 央视《百家讲坛》主诗人马瑞芳教授,继《说聊斋》、《百家讲坛——这张魔鬼的床》、《马瑞芳趣话红楼梦》之后*新作品,开启“趣话经典书系”...
加缪读本 本书特色 本书对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加缪的文学创作进行了一次梳理,精选了他*精彩的文学篇章,使读者全面了解加缪的文学生涯。加缪读本 内容简介 本书精选了加...
世界上有两件东西能够深深地震撼人们的心灵,一件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准则,另一件是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康德当许乐从这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