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林童话》是一本久享盛名的童话集,它是格林兄弟(雅各布?格林和威廉?格林)历经几十年的努力,搜集整理编写而成的。格林兄弟尽量保留了童话的民间本色,所以格林童话的语言淳朴、粗犷、幽默,充满了各种谚语、俗语和新颖的比喻,富有浓厚的民间色彩和韵味。
适读人群 :11-14岁
(1)典雅、精美的外观,给予读者高雅的观感和尊贵的享受,让读者拥有的不仅仅是书,更是艺术品;
(2)品类齐全,涵盖绝大部分著名的文学名著,读者可随意挑选,阅读、收藏、送礼都很适宜;
(3)细腻逼真的欧式风格黑白插图,诠释了名著的内容精华和思想精髓,让读者爱不释手;
(4)涵盖老一辈翻译名家和翻译界新锐的得意译作,精心编校,名社出品,给读者舒适悦目的阅读享受。
北方、西方和南万分崩禺析,宝座破碎,王国战果……
歌德著名的《西东合集》这开头两行诗,极其概括而生动地描述出了欧洲在19世纪初急剧动荡和危机四伏的情景。可就是在这极不安定的时代,就是在四分五裂、兵荒马乱的德国,《格林童话》诞生了!
在世界文学史上享有盛名的《格林童话》,特指经过格林兄弟二人搜集、整理,然后再结集出版的德国民间童话和传说。它们既非格林兄弟或者其他什么人所创作,也不是别的任何未经格林兄弟整理、出版的民间童话。格林兄弟的童话采集记录工作开始于1806年,正值拿破仑发布大陆封锁令,着手全面征服欧洲的时候;它的**卷出版于1812年,恰逢拿破仑进军莫斯科并遭到惨败,第二年又紧接着在德国的土地上进行规模空前的莱比锡大会战;它的第二卷出版于1815年,这时野心勃勃的拿破仑彻底失败了,欧洲出现了反动复辟。然而当年谁会想到,在将近两百年后的今天,当那些夺去千百万人身家性命的、血肉横飞的战争已被人淡忘,当那些曾经叱咤风云的皇帝、元帅、宰相仅仅只在历史书中留下苍白的影子,一部由格林兄弟搜集、整理并结集出版的,似乎一点儿也不起眼的《儿童与家庭童话集》(Kinder-undHausamrchen),亦即后世以搜集整理者的名字直接命名为《格林童话》的那部儿童读物,却长期流传了下来,从德国流传到整个欧洲,从欧洲流传到全世界,而且还会千百年地继续流传下去,流传下去……这真是人类社会的一个奇特现象,真是世界文化史上的一大奇观和一大奇迹。念及此,禁不住浮想联翩,感叹不已:文学的伟力,精神的不朽,心智劳动的巨大价值和深远影响,全从《格林童话》得到了证明啊。
就文学而言,《格林童话》也确实“不起眼”,因为它只是童话,只是所谓的“小儿科”,“哄哄孩子们的玩意儿”罢了,而且还并非创作,只是民间文学的搜集和整理。要知道,在一些人的意识中,只有创作才能与创造性的劳动画上等号,只有创作才是艰巨而伟大的工作;其他如外国文学的翻译和民间文学的搜集整理,似乎都不能与创作同日而语。但是《格林童话》就创造了一个奇迹,令人惊叹,令人深思。据统计,历来以德语印行的书籍,除去马丁·路德在1521年翻译的《圣经》以外,《格林童话》的累计印数就是*多的了。是啊,《格林童话》正是孩子们的《圣经》,哪儿有孩子和家庭,哪儿就一定有《格林童话》。而且何止在德语国家,何止在欧洲,在我们中国,它不是也早已家喻户晓,并且把我们一代又一代入儿时的梦境装饰得更加美丽、更加奇幻么?没有人统计过,但我敢断言,《格林童话》是实际读者*多的一部德语文学作品乃至外国文学作品,它超过了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超过了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超过了巴尔扎克,超过了普希金,等等等等。《格林童话》证明了民间文学和民间文学的搜集整理者,同样可以进入伟大著作和不朽人物的殿堂。常被视为“小儿科”的童话创作和搜集整理,实在是不可小觑!
在欧洲,《格林童话》不是一个孤立的存在,它的不少故事在欧洲其他国家同样广为流传。例如早在1697年,法国便出版了著名作家夏尔·贝洛的《鹅妈妈的故事》,篇幅虽然单薄,却已包括了《小红帽》《灰姑娘》《林中睡美人》《蓝胡子》和《穿靴子的猫》等篇目,它们与格林兄弟后来搜集整理的童话内容大同小异。①严格地讲,不论看题材来源还是看艺术特点,《格林童话))都是典型的欧洲民间童话。然而,《格林童话》不仅仅从欧洲,它还从遥远的非洲、亚洲摄取了营养,还从阿拉伯的《一千零一夜》乃至印度、中国的民间传说和故事里,拿去了一些动人的内容或情节,经过吸收消化,*后变成了自己的东西。例如(《玻璃瓶中的妖怪》和《思默里山》,显然与《巴格达窃贼》和(《阿里巴巴与四十大盗))有亲缘关系。当然,反过来讲,像《格林童话))这样的民间文学,又可以成为后世作家创作的题材来源。读《渔夫和他的妻子》和《六只天鹅》,不由得会想到普希金的叙事长诗《渔夫和金鱼的故事》,想到安徒生的《野天鹅》,等等。而且,在德国,近一两百年来不少杰出的作家如霍夫曼、豪夫、施笃姆、黑塞都创作了许多“艺术童话”,他们多少都受到了《格林童话》的影响。
顺便提一下杨宪益先生的一个有趣而惊人的发现:早在《格林童话》问世将近一千年前的9世纪,我国的《酉阳杂俎·支诺皋))里记载着一个“扫灰娘”即灰姑娘的故事。据杨先生考证,这个故事是从欧洲传入中国的,扫灰娘的名字“叶限”和她脚上穿的金履,以及它和《灰姑娘》非常相似的情节,都确凿地表明了它的来历。④因此,从比较文学的角度,从文学传播、交流和……
你,我,他——你们和我们,
今天的孩子们和过去的孩子们,
一代又一代枕着这只小宝盒,
进入梦乡,进入幻想的天国,
变成美丽的公主、勇敢的王子,
变成聪明又机智的小裁缝,
变成害怕也不会的傻大个,
去环游世界,去历经坎坷,
去斗巨人,斗大灰狼,斗老妖婆!
即使在严寒的冬夜,
不慎落入食人者的凶窟,
多么地紧张,多么地恐怖!
可噩梦总会在曙光中消逝,
醒来,我们更爱身边的一切。
即使多少年过去了,
我们已成为老头儿老太婆,
每当想起善良的小矮人儿,
想起灰姑娘和白雪公主,
我们心中仍会感到温馨,
感到慰藉,充满欢乐——
多么幸运啊,这奇妙的小宝盒,
它曾经进入我的家庭!
它永远永远属于我!
是的,正是我和妻女一块儿译成的这部《格林童话》,让我感到“永远的温馨”,带给了我丰厚的回报。从1993年初版以来,仅译林出版社就有七八次改换过它的封面,一次次进行版本升级,将它选入各种丛书,成了我二十多部译著中印数仅次于《维特》的一部,而且受欢迎的势头不减,相信终有一天会超过《维特》。作为一个前半生以文学翻译为主要志趣和事业的人,作为一个运送精神文化产品的“苦力”,面对这部凝聚着自己心血的《格林童话》,我也应该感到满足了,因为我通过它与千千万万的中国家庭发生了联系,给一代一代的中国孩子带去了温馨,带去了欢乐,带去了美好奇丽的童梦,并且我还相信自己的这部译作,将会保持长久的生命力。
《格林童话(全译本)/世界文学名著典藏》:
在愿望还能变成现实的古代,有过一位国王。他的女儿个个都长得很漂亮,尤其是那个小女儿,就连什么东西都见过的太阳每次照在她脸上,也会对她的美丽感到惊讶。国王的宫殿附近有一片幽暗的大森林。森林中,在一株老菩提树下,有一口水井。天气很热的时候,小公主常常到森林里去,坐在清凉的井边上。要是感到无聊了,她就取出一个金球来,把它抛到空中然后又接住。这个金球成了她*心爱的玩具。
可有一次,公主伸出手去接金球。它却没落进她的小手中,而是掉到地上,一滚滚到井里去了。公主两眼紧盯着它,可金球还是没影儿啦,因为那水井深得看不见底。她于是哭起来,哭得越来越响,哭得伤心到了极点。就在她这么痛哭不已的时候,突然听见有谁喊她:“公主,你这是怎么啦?你这么大声哭泣,连石头也会心疼的。”公主四处张望,想弄清楚喊声是从哪儿钻出来的,却发现一只青蛙,从井水里伸出它那丑陋的大脑袋。“唉,原来是你呀,划水老手,”她说,“我在这儿哭,是因为我的金球掉进井里去了哟。”
“别难过,别哭了,”青蛙回答,“我想我有办法帮助你。可要是我把你的金球给捞上来了,你拿什么报答我呢?”
“你要什么都行呵,亲爱的青蛙,”公主说,“我可以给你我的衣服,我的珍珠、宝石,还有我头上戴的这顶金冠。”
“你的衣服、你的珍珠宝石和你的金冠,我统统不想要,”青蛙回答,“可要是你喜欢我,就让我做你的朋友,陪你一起玩儿,和你同坐一张小餐桌,同用你的金盘子吃东西,从你的小杯子中喝酒,晚上还睡你的小床。要是你答应这一切,我就愿意下井去,把金球给你捞上来。”
“好吧,”公主说,“我答应你所有这些要求,只要你替我找回金球。”话虽如此,她心里却想:“这个傻青蛙吹什么牛!它只配和别的青蛙一起蹲在井里呱呱呱叫,做不了任何人的朋友。”
青蛙呢,得到了许诺就把脑袋往水里一沉,潜下井去,不多一会儿工夫又游到水面上来,嘴里衔着金球。它把球吐在草地上,公主又见到了自己心爱的玩具,说不出有多高兴,一拾起来就飞快地跑了。“等一等!等一等!”青蛙大声喊叫,“把我带上,我可跑不到你那么快呀!”可是尽管它拼命地呱呱呱叫喊,也没有一点用。公主不听它的,很快回到家,不一会儿便把可怜的青蛙忘记了,它只好又跳回它的井里去。
第二天,公主跟国王和大臣们坐上餐桌,正从她的小金盘子里拿东西吃时,突然听见啪啦啪啦地,从大理石台阶爬上一个什么东西来,到了上面它便一边敲门一边喊:“公主,小公主,给我开门。”公主跑过去,想看外边谁在叫,打开门一看,却是青蛙蹲在门前。她赶紧关上门,坐回到桌子边,心里怕极了。国王见她心慌意乱的样子,问:“孩子,干吗这么胆战心惊?该不是门外有个巨人要抓你走吧?”
“唉,不是的,”她回答,“不是巨人,是一只讨厌的青蛙。”“青蛙找你干什么呢?”“唉,好爸爸,昨天我坐在森林中的水井边上玩儿,突然我的金球掉到了水井里。我哭得很伤心,青蛙就替我把它捞了上来。因为它坚持要求,我答应让它做我的朋友。可我压根儿没想到,它真能从水井里爬出来。这会儿它就在门外,想要上我这儿来。”这时候,只听外边又敲起门来,并且在喊:
小公主啊小公主,
快给我把门开开!
难道你已经忘记,
昨天说过什么话,
在那清凉的井台?
小公主啊小公主,
快给我把门开开!
国王听了说:“你不管答应了什么,都得办到。去,给它开门吧。”公主去打开门,青蛙一蹦就进来了,而且一步一步地紧跟着她,到了椅子前。它蹲在那儿喊道:“抱我上来呀!”公主犹豫不决,直到国王命令她抱。青蛙起先被放在椅子上,它却想上桌子;上了桌子又说:“现在把你的小金盘子推过来.一点,我们好一块儿吃。”公主也这么做了,看样子却很不情愿。青蛙倒是吃得津津有味,她却什么都咽不下去。终于,青蛙说:“我吃饱了,也疲倦了,现在抱我去你的小卧室,整理好你的缎子被盖,咱们躺下睡觉吧。”公主一听哭起来,她怕这只冷冰冰的青蛙,碰都不敢碰它一下,更别提让它在她又漂亮又干净的被盖里睡觉了。可是国王生气了,说:“在你困难的时候无论谁帮助了你,过后你都不应该瞧不起!”这样,她才用两根指头把青蛙拈起来,放到卧室的一个角落上。等她在床上睡好了,它却爬过来说:“我累了,想和你一样舒舒服服睡一觉。抱我上去,要不我告诉你爸爸。”这一来公主真气坏了,一把抓起青蛙,狠命朝墙上摔去:“这下你该老实啦,你这讨厌的家伙!”
……
北京乎(上下册)--中国文库. 文学类 本书特色 “中国文库”,顾名思义,所收书籍应当是能够代表中国出版业水平的精品。我们希望将所有可以代表中国出版业水平的精品...
千首唐人绝句-(上下册) 本书特色 此书是大型唐人绝句选本。共收五言、六言、七言绝句共1072首,包容各时期、各派、各家的杰作,表现各种风格特征和重要作家的艺术...
征服西班牙传奇:博纳维尔上尉探险记 本书特色 《征服西班牙传奇:博纳维尔上尉探险记》是华盛顿·欧文文集的又一部作品,由两本书《征服西班牙传奇》《博...
2013中国最佳杂文 本书特色 《太阳鸟文学年选:2013中国*佳杂文》将目光锁定纯文学的佳作精品,以其独具的民间视野,爬梳整理着文学的年度精品。它恪守纯文学阵...
《中美相遇》内容简介:1784年,新生的美利坚合众国派出一艘名为“中国皇后”号的帆船,满载对财富的渴望和对东方文明的幻想,前往
季羡林序跋集 本书特色 本书全面收集了季羡林先生的序、跋二百六十余篇,记录了先生对文学、语言、宗教、历史文化、艺术、人生、中印文化交流、中外文化关系等方面的研究...
金元诗选 内容简介 《金元诗选》是“中国古典文学读本丛书”之一,精选了大量经典的金诗和元诗,每部分的诗作按作者的生年排列,还详加了注释,是读者了解金元诗歌的入门...
唐宋古文新探 内容简介 文学问题如果运用非文学性资料、从非文学性角度去探讨,是否更能有助于看清事实的真相?已经成为定论的说法,已经为大家所习焉而共认的见解,是否...
《会计信息系统》内容简介:本书分为二部分,第一部分为会计信息系统基本理论,主要包括会计信息系统概述、企业业务过程与会计循环
公民的眼光 内容简介 本书内容包括:想起了陶愚川;江上的母亲——失踪母亲十年祭;顾准悲剧的另一面;那一代人的生活足迹;唐德刚走了,历史仍在“三峡”中;何满子:特...
尘埃里开出的花-民国乱世中的至情至爱 本书特色 张爱玲说:喜欢一个人,会卑微到尘埃里,然后开出花来。民国名士中就有这么一批人,也许金戈铁马,也许沉浸研究,也许埋...
《姑妄言》是辽东人曹去晶创作于清代雍正初年的长篇章回小说,但从未见于文献记载。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其残抄本在上海一露鸿爪。
千古名赋 内容简介 学习、鉴赏诗文,我国古代早有一种流行广泛且公认有效的方法,即“吟诵”。今天所称的“朗读”、“朗诵”、“熟读”、“背诵”,意思大致相同或很近似...
和喧嚣平静相处 本书特色 2006年以来,在金融街工作的日子,每一个清晨和傍晚或者深夜,行走在楼宇和街道之间,在繁忙中感悟喧嚣,在寂寥时积聚热情,工作之余把每天...
觉有情-谷林文萃 本书特色 《海豚文存:觉有情·谷林文萃》,作者谷林,沈胜衣编。本书收录的是谷林先生的读书随笔。文史小品类文章,共收入《曾在我家》《别名偶记》《...
张晓风作品-精华本 本书特色 本书是张晓风*经典的作品集,包括散文、杂文、戏剧和小说,尤其是加入选入中学课本的名篇而成,如《我在》《玉想》《人生的什么和什么》等...
周恩来飞往万隆-迈步在1955 本书特色 1955年4月的亚非万隆会议,是新中国**次独立地迈步登上国际舞台。在“克什米尔公主号”总理座机爆炸之后,仍毅然率团出...
故乡的柳丝 本书特色 马瑞芳所著的《故乡的柳丝》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承载着坚韧、清洁、挺拔与希望的博大、宽厚的精神载体,看到了记录时代、紧贴大地、挖掘普通人...
老问题闯新世纪 本书特色 本书是作者根据邵燕祥先生的《闯世纪》一文的读后感集自己众多杂文中跨越新旧两个世纪的作品于一书,通过对很多社会中的“老问题”在新世纪里的...
奢侈贫穷 本书特色 “万年少女”“穿凉鞋的恶魔主义者”森茉莉的,“贫而不穷”生活全纪录森茉莉,日本传奇女作家,明治文豪森鸥外的爱女,三岛由纪夫盛赞的“语言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