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林童话》是一本久享盛名的童话集,它是格林兄弟(雅各布?格林和威廉?格林)历经几十年的努力,搜集整理编写而成的。格林兄弟尽量保留了童话的民间本色,所以格林童话的语言淳朴、粗犷、幽默,充满了各种谚语、俗语和新颖的比喻,富有浓厚的民间色彩和韵味。
适读人群 :11-14岁
(1)典雅、精美的外观,给予读者高雅的观感和尊贵的享受,让读者拥有的不仅仅是书,更是艺术品;
(2)品类齐全,涵盖绝大部分著名的文学名著,读者可随意挑选,阅读、收藏、送礼都很适宜;
(3)细腻逼真的欧式风格黑白插图,诠释了名著的内容精华和思想精髓,让读者爱不释手;
(4)涵盖老一辈翻译名家和翻译界新锐的得意译作,精心编校,名社出品,给读者舒适悦目的阅读享受。
北方、西方和南万分崩禺析,宝座破碎,王国战果……
歌德著名的《西东合集》这开头两行诗,极其概括而生动地描述出了欧洲在19世纪初急剧动荡和危机四伏的情景。可就是在这极不安定的时代,就是在四分五裂、兵荒马乱的德国,《格林童话》诞生了!
在世界文学史上享有盛名的《格林童话》,特指经过格林兄弟二人搜集、整理,然后再结集出版的德国民间童话和传说。它们既非格林兄弟或者其他什么人所创作,也不是别的任何未经格林兄弟整理、出版的民间童话。格林兄弟的童话采集记录工作开始于1806年,正值拿破仑发布大陆封锁令,着手全面征服欧洲的时候;它的**卷出版于1812年,恰逢拿破仑进军莫斯科并遭到惨败,第二年又紧接着在德国的土地上进行规模空前的莱比锡大会战;它的第二卷出版于1815年,这时野心勃勃的拿破仑彻底失败了,欧洲出现了反动复辟。然而当年谁会想到,在将近两百年后的今天,当那些夺去千百万人身家性命的、血肉横飞的战争已被人淡忘,当那些曾经叱咤风云的皇帝、元帅、宰相仅仅只在历史书中留下苍白的影子,一部由格林兄弟搜集、整理并结集出版的,似乎一点儿也不起眼的《儿童与家庭童话集》(Kinder-undHausamrchen),亦即后世以搜集整理者的名字直接命名为《格林童话》的那部儿童读物,却长期流传了下来,从德国流传到整个欧洲,从欧洲流传到全世界,而且还会千百年地继续流传下去,流传下去……这真是人类社会的一个奇特现象,真是世界文化史上的一大奇观和一大奇迹。念及此,禁不住浮想联翩,感叹不已:文学的伟力,精神的不朽,心智劳动的巨大价值和深远影响,全从《格林童话》得到了证明啊。
就文学而言,《格林童话》也确实“不起眼”,因为它只是童话,只是所谓的“小儿科”,“哄哄孩子们的玩意儿”罢了,而且还并非创作,只是民间文学的搜集和整理。要知道,在一些人的意识中,只有创作才能与创造性的劳动画上等号,只有创作才是艰巨而伟大的工作;其他如外国文学的翻译和民间文学的搜集整理,似乎都不能与创作同日而语。但是《格林童话》就创造了一个奇迹,令人惊叹,令人深思。据统计,历来以德语印行的书籍,除去马丁·路德在1521年翻译的《圣经》以外,《格林童话》的累计印数就是*多的了。是啊,《格林童话》正是孩子们的《圣经》,哪儿有孩子和家庭,哪儿就一定有《格林童话》。而且何止在德语国家,何止在欧洲,在我们中国,它不是也早已家喻户晓,并且把我们一代又一代入儿时的梦境装饰得更加美丽、更加奇幻么?没有人统计过,但我敢断言,《格林童话》是实际读者*多的一部德语文学作品乃至外国文学作品,它超过了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超过了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超过了巴尔扎克,超过了普希金,等等等等。《格林童话》证明了民间文学和民间文学的搜集整理者,同样可以进入伟大著作和不朽人物的殿堂。常被视为“小儿科”的童话创作和搜集整理,实在是不可小觑!
在欧洲,《格林童话》不是一个孤立的存在,它的不少故事在欧洲其他国家同样广为流传。例如早在1697年,法国便出版了著名作家夏尔·贝洛的《鹅妈妈的故事》,篇幅虽然单薄,却已包括了《小红帽》《灰姑娘》《林中睡美人》《蓝胡子》和《穿靴子的猫》等篇目,它们与格林兄弟后来搜集整理的童话内容大同小异。①严格地讲,不论看题材来源还是看艺术特点,《格林童话))都是典型的欧洲民间童话。然而,《格林童话》不仅仅从欧洲,它还从遥远的非洲、亚洲摄取了营养,还从阿拉伯的《一千零一夜》乃至印度、中国的民间传说和故事里,拿去了一些动人的内容或情节,经过吸收消化,*后变成了自己的东西。例如(《玻璃瓶中的妖怪》和《思默里山》,显然与《巴格达窃贼》和(《阿里巴巴与四十大盗))有亲缘关系。当然,反过来讲,像《格林童话))这样的民间文学,又可以成为后世作家创作的题材来源。读《渔夫和他的妻子》和《六只天鹅》,不由得会想到普希金的叙事长诗《渔夫和金鱼的故事》,想到安徒生的《野天鹅》,等等。而且,在德国,近一两百年来不少杰出的作家如霍夫曼、豪夫、施笃姆、黑塞都创作了许多“艺术童话”,他们多少都受到了《格林童话》的影响。
顺便提一下杨宪益先生的一个有趣而惊人的发现:早在《格林童话》问世将近一千年前的9世纪,我国的《酉阳杂俎·支诺皋))里记载着一个“扫灰娘”即灰姑娘的故事。据杨先生考证,这个故事是从欧洲传入中国的,扫灰娘的名字“叶限”和她脚上穿的金履,以及它和《灰姑娘》非常相似的情节,都确凿地表明了它的来历。④因此,从比较文学的角度,从文学传播、交流和……
你,我,他——你们和我们,
今天的孩子们和过去的孩子们,
一代又一代枕着这只小宝盒,
进入梦乡,进入幻想的天国,
变成美丽的公主、勇敢的王子,
变成聪明又机智的小裁缝,
变成害怕也不会的傻大个,
去环游世界,去历经坎坷,
去斗巨人,斗大灰狼,斗老妖婆!
即使在严寒的冬夜,
不慎落入食人者的凶窟,
多么地紧张,多么地恐怖!
可噩梦总会在曙光中消逝,
醒来,我们更爱身边的一切。
即使多少年过去了,
我们已成为老头儿老太婆,
每当想起善良的小矮人儿,
想起灰姑娘和白雪公主,
我们心中仍会感到温馨,
感到慰藉,充满欢乐——
多么幸运啊,这奇妙的小宝盒,
它曾经进入我的家庭!
它永远永远属于我!
是的,正是我和妻女一块儿译成的这部《格林童话》,让我感到“永远的温馨”,带给了我丰厚的回报。从1993年初版以来,仅译林出版社就有七八次改换过它的封面,一次次进行版本升级,将它选入各种丛书,成了我二十多部译著中印数仅次于《维特》的一部,而且受欢迎的势头不减,相信终有一天会超过《维特》。作为一个前半生以文学翻译为主要志趣和事业的人,作为一个运送精神文化产品的“苦力”,面对这部凝聚着自己心血的《格林童话》,我也应该感到满足了,因为我通过它与千千万万的中国家庭发生了联系,给一代一代的中国孩子带去了温馨,带去了欢乐,带去了美好奇丽的童梦,并且我还相信自己的这部译作,将会保持长久的生命力。
《格林童话(全译本)/世界文学名著典藏》:
在愿望还能变成现实的古代,有过一位国王。他的女儿个个都长得很漂亮,尤其是那个小女儿,就连什么东西都见过的太阳每次照在她脸上,也会对她的美丽感到惊讶。国王的宫殿附近有一片幽暗的大森林。森林中,在一株老菩提树下,有一口水井。天气很热的时候,小公主常常到森林里去,坐在清凉的井边上。要是感到无聊了,她就取出一个金球来,把它抛到空中然后又接住。这个金球成了她*心爱的玩具。
可有一次,公主伸出手去接金球。它却没落进她的小手中,而是掉到地上,一滚滚到井里去了。公主两眼紧盯着它,可金球还是没影儿啦,因为那水井深得看不见底。她于是哭起来,哭得越来越响,哭得伤心到了极点。就在她这么痛哭不已的时候,突然听见有谁喊她:“公主,你这是怎么啦?你这么大声哭泣,连石头也会心疼的。”公主四处张望,想弄清楚喊声是从哪儿钻出来的,却发现一只青蛙,从井水里伸出它那丑陋的大脑袋。“唉,原来是你呀,划水老手,”她说,“我在这儿哭,是因为我的金球掉进井里去了哟。”
“别难过,别哭了,”青蛙回答,“我想我有办法帮助你。可要是我把你的金球给捞上来了,你拿什么报答我呢?”
“你要什么都行呵,亲爱的青蛙,”公主说,“我可以给你我的衣服,我的珍珠、宝石,还有我头上戴的这顶金冠。”
“你的衣服、你的珍珠宝石和你的金冠,我统统不想要,”青蛙回答,“可要是你喜欢我,就让我做你的朋友,陪你一起玩儿,和你同坐一张小餐桌,同用你的金盘子吃东西,从你的小杯子中喝酒,晚上还睡你的小床。要是你答应这一切,我就愿意下井去,把金球给你捞上来。”
“好吧,”公主说,“我答应你所有这些要求,只要你替我找回金球。”话虽如此,她心里却想:“这个傻青蛙吹什么牛!它只配和别的青蛙一起蹲在井里呱呱呱叫,做不了任何人的朋友。”
青蛙呢,得到了许诺就把脑袋往水里一沉,潜下井去,不多一会儿工夫又游到水面上来,嘴里衔着金球。它把球吐在草地上,公主又见到了自己心爱的玩具,说不出有多高兴,一拾起来就飞快地跑了。“等一等!等一等!”青蛙大声喊叫,“把我带上,我可跑不到你那么快呀!”可是尽管它拼命地呱呱呱叫喊,也没有一点用。公主不听它的,很快回到家,不一会儿便把可怜的青蛙忘记了,它只好又跳回它的井里去。
第二天,公主跟国王和大臣们坐上餐桌,正从她的小金盘子里拿东西吃时,突然听见啪啦啪啦地,从大理石台阶爬上一个什么东西来,到了上面它便一边敲门一边喊:“公主,小公主,给我开门。”公主跑过去,想看外边谁在叫,打开门一看,却是青蛙蹲在门前。她赶紧关上门,坐回到桌子边,心里怕极了。国王见她心慌意乱的样子,问:“孩子,干吗这么胆战心惊?该不是门外有个巨人要抓你走吧?”
“唉,不是的,”她回答,“不是巨人,是一只讨厌的青蛙。”“青蛙找你干什么呢?”“唉,好爸爸,昨天我坐在森林中的水井边上玩儿,突然我的金球掉到了水井里。我哭得很伤心,青蛙就替我把它捞了上来。因为它坚持要求,我答应让它做我的朋友。可我压根儿没想到,它真能从水井里爬出来。这会儿它就在门外,想要上我这儿来。”这时候,只听外边又敲起门来,并且在喊:
小公主啊小公主,
快给我把门开开!
难道你已经忘记,
昨天说过什么话,
在那清凉的井台?
小公主啊小公主,
快给我把门开开!
国王听了说:“你不管答应了什么,都得办到。去,给它开门吧。”公主去打开门,青蛙一蹦就进来了,而且一步一步地紧跟着她,到了椅子前。它蹲在那儿喊道:“抱我上来呀!”公主犹豫不决,直到国王命令她抱。青蛙起先被放在椅子上,它却想上桌子;上了桌子又说:“现在把你的小金盘子推过来.一点,我们好一块儿吃。”公主也这么做了,看样子却很不情愿。青蛙倒是吃得津津有味,她却什么都咽不下去。终于,青蛙说:“我吃饱了,也疲倦了,现在抱我去你的小卧室,整理好你的缎子被盖,咱们躺下睡觉吧。”公主一听哭起来,她怕这只冷冰冰的青蛙,碰都不敢碰它一下,更别提让它在她又漂亮又干净的被盖里睡觉了。可是国王生气了,说:“在你困难的时候无论谁帮助了你,过后你都不应该瞧不起!”这样,她才用两根指头把青蛙拈起来,放到卧室的一个角落上。等她在床上睡好了,它却爬过来说:“我累了,想和你一样舒舒服服睡一觉。抱我上去,要不我告诉你爸爸。”这一来公主真气坏了,一把抓起青蛙,狠命朝墙上摔去:“这下你该老实啦,你这讨厌的家伙!”
……
读者丛书与这个时代温暖相拥 本书特色 秉持《读者》“清新、隽永、朴实、平民”的风格和“真、善、美”的价值标准,用一个个好故事拨动我们这个时代的“心弦”,倾听我们...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经典散文中的万物生灵 内容简介 萤、爱竹、天鹅、巨人树、冬之兽、殉情的鲎、女孩和花、榕树的美髯、蜘蛛和梅花、又闻棕柳茑声、森林中的绅士、杜鹃枝...
三个A_CUP的女人 内容简介 张小娴的写作长于都市男女的言情故事,语言细腻生动,情节意切情真,深受青年读者的欢迎。从1995年推出**部长篇小说《面包树上的女...
《艺术欣赏(第2版)》内容简介:本书作为通识教育美育课程的配套教材,力求具备学术性与可持续性。教学过程中通过对艺术理论的学习
唐诗的读法 本书特色 著名诗人西川研读唐诗的力作,以新颖独特的视角、直率大胆的写法,带你回到唐人的写作现场,探求古人创作的秘密如何通过对唐诗大规模的缩小阅读将唐...
《王维诗选》内容简介:王维是盛唐田园山水诗的代表,其诗“辞秀调雅,意新理惬,在泉为珠,着壁成绘,一字一句,皆出常境”,获得
余地诗选 内容简介 又一个杰出的诗人未经告别便离我们而去,他的诗句一道冰冷的火焰,照亮了毫无出路的中国文学。——著名评论家、同济大学教授朱大可余地的写作已经完成...
名家散文经典 季羡林散文精选 目录 人生再谈人生 人生的意义与价值 不完满才是人生 世态炎凉 走运与倒霉 缘分与命运 做人与处世 容忍 成功 知足知不足 有为有...
大男人沙文主义踩了他的尾巴-柏杨专栏-柏杨杂文精选-2 本书特色 《柏杨专栏(2):大男人沙文主义、踩了他的尾巴》:柏杨杂文精选·倚梦闲话系列大男人沙文主义踩了...
《商务谈判与沟通:理论、技巧、案例(视频指导·第2版)》内容简介:本书以商务谈判的流程为主线,全面而系统地阐述了谈判与沟通的
解放的日子 本书特色 《解放的日子》:波澜壮阔的中国农民的翻身史与革命史,惊世骇俗的中国女性的自由史与解放史。解放的日子 内容简介 本书作者以不同叙述视角的转换...
玩儿 本书特色 于谦,人称谦儿哥,被郭德纲称为难得的捧哏奇才,相声界**玩儿主。大智若愚,脾气随和,三大爱好:抽烟、喝酒、烫头。在相声段子里,他总是带着股逆来顺...
在心集 目录 序自序草鞋的故事“江阴鸡叫”砖上练字十岁少年读书时小辞源历险记祖父的哲学箍桶匠雪野茫茫屋漏如浇大饥荒(一)大饥荒(二)看戏关不住的眼泪书记和县长采...
我相信 本书特色 《我相信(精)》的作者卡洛斯·富恩特斯与马尔克斯、略萨、科塔萨尔并称“拉美文学爆炸”四主将,是20世纪以来世界纯文学的标杆,2012年...
作者张鷟,深州陆泽(今河北深县)人。当时颇负文名。《唐书·张荐传》记载;“新罗日本使至,必出金宝购其文。”《游仙窟》是用第
回望汪曾祺-汪曾祺论沈从文 本书特色 “回望汪曾祺”这套丛书,就是回应王干先生并向汪曾祺致敬的一套关于汪曾祺著作和评价的文丛。先期出版五种:《夜读汪曾祺》《人间...
中国当代文学百家丛书--卞毓方散文精品集 本书特色 对于卞毓方,季羡林先生曾评价说:“毓方之所以肯下苦功夫,惨淡经营而又能获得成功的原因是,他腹笥充盈,对中国的...
陈明,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北京大学东方文学研究中心主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古代东方文学插图本史料集成及其研究”主持人。在北大出版社出版专著《殊方异药...
诗游记-我与古典诗词的一千零一夜 本书特色 天风海涛,幽忆怨断。携意象与典故,在烟雨楼台里,以细腻的情感和温润的笔触,描绘柔婉清丽的古典境界。幽径屐痕、星汉浮槎...
《极简之道:日本平面设计美学》内容简介:本书以时间为脉络,讲述了自1950起,历经两个重要时期——“战后四十年(1950-1989)”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