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为初学古汉语的读者写的。为了把比较枯燥的古汉语常识介绍得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能为更多的读者所接受。作者采用师生对话的形式来谈古汉语常识,通过一问一答,由易及难,由浅入深,把讨论逐步引向深入。本书汇集了名师几十年古汉语教学与研究的心得,是一本初学古汉语难得的入门书。
《小书馆》系列丛书,主要收入近代以来绝版或者版本稀少、至今仍有很高文化价值的小书,以文史为主,兼及其他。这些“小而可贵的书”,都是以大手笔写小文章,虽然没有“大书”那般洋洋洒洒的旁征博引,但见肉见骨的精华,令人受益匪浅。它们不因时间而消逝,历久弥新,书香满口,为一般读者可读、可懂、可藏。
n
自首辑出版以来,受到读者的喜爱和好评,一直居于各大网店图书畅销榜。《文言浅说》获中宣部、中央电视台、中国图书评论协会推选“2015中国好书”,为28种“2015中国好书”之一;《国文趣味》入选2015年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向全国青少年推荐百种图书;《学诗浅说》入选凤凰网周榜榜首图书、百道好书榜,获共识网2014年度“十佳好书”,入围《新京报》2014年度好书提名;《中国政治二千年》入选百道好书榜。
这本小书是为初学古汉语的青年同志写的。我们设的读者对象是:高中学生和大学低年级的学生,具有同等文化程度的中小学教师和干部,也可以用作自学古汉语的参考。
目前古汉语的教科书和参考书已经不少了。为了避免重复,我们不打算再对古汉语常识做一般的系统的介绍,而是努力使这本小书更加实用一些。也就是说,对于一般书上都已讲到的基本知识,我们只做了一些简要的叙述,而对初学古汉语的青年同志经常产生疑问,但在一般书上却又谈得不多的一些问题,则作为重点来谈。根据我们在高等学校从事古汉语教学的体会,解决这些问题,对于提高青年同志的古汉语水平是有帮助的。在这些问题上我们谈了自己的一些看法。这些看法都是不成熟的,谈出来的目的,是为了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同时就正于专家和广大读者。
通常人们都觉得古汉语常识比较枯燥。有没有办法把它谈得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能为更多的读者所接受呢?我们在这里做了一个尝试:采用师生对话的形式来谈古汉语常识,通过一问一答,由易及难,由浅入深,把讨论逐步引向深入。这种尝试是否成功,要请广大读者来评判。
本书各讲(**讲除外)后面都附有练习题。做这些练习题时,可能要稍微动动脑筋,如果有条件的话,*好能查阅一些有关的书籍。我们觉得,自己动手动脑来解决问题,是学习古汉语的一种基本训练。练习的答案附在全书的*后。本书的前面几节,曾在河南师范大学函授部编辑的《函授通讯》上连载过,得到了河南师范大学许钦承先生的热情鼓励和帮助。在本书出版时,又承周祖谟先生为我们题写了书名,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作者
1980 年 10 月于北京西郊
多读、多想、多记
陈老师:(稍稍思索了一下)依我看哪,要学好古代汉语,首先就得多读、多想、多记,离开这“三多”,是不可能学好的。
小王:我听爷爷说过,他小时候念私塾就是成天的背。开始,连背的是什么内容都不知道,后来背得多了,就慢慢懂得了一些。
陈老师:是啊,从前私塾里读古文都是这么读的。这就是所谓“置之庄岳之间”的办法。这是《孟子》上的一句话。孟子给人打过一个比喻,他说:要教楚国的小孩子说齐国话,用什么办法呢?zuihao是让他在庄岳(齐国的街名)之间住几年。这样,即使你天天打他,让他说楚国话,他也不说楚国话而说齐国话了。这说的是环境对学习语言的重要性。我们不能再回到先秦时期去生活了,但天天读古书,也就和天天跟古人说话差不多。这样,自然而然地就能学会文言文。——不过,这种办法,显然是一种笨办法。我们今天还有许多其他的科学知识要学,怎么可能整天来背古文呢?而且,语言是一种有规律的东西,语法、词汇等方面的知识,就是人们对于语言规律的总结。我们完全应该学习和掌握这些知识,这对我们学习古汉语是很有帮助的。但是学习这些知识仍然要以多读古代的作品作为基础。在这一点上,学古汉语有点和学外语相似:学习外语,一定要学语法,要记单词,但更重要的是多听多说多看。从来没有一个人是光学语法或光背字典就学会了外语的,学古汉语也是如此。
但光是多读还不够,还要多想。我经常碰到这样的情况:两个学生,同样地在课堂上学了十来篇古文,而且对这十来篇古文都读得比较熟,能够翻译出来。但其中一个学了以后还能看懂课外的一些古文,另一个就光会这十来篇。这是什么原因呢?就因为一个是边读边想,一个是只读不想。读古文的时候,囫囵吞枣,只懂大意,不求甚解是不行的,那样往往连大意也会弄错;光记结论,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也是不行的,那样做的结果也往往是一知半解。举例来说,你们还记得蒲松龄的《狼》那篇文章吗?那里面有一句话说:“其一犬坐于前。”你们原来是怎样理解的?
小王:我原来以为是一条狗坐在前面。这就是您所说的不求甚解,结果连大意也弄错了。
小张:我原来也不懂。后来听老师讲了,才知道这句子中的“犬”不是主语,而是名词作状语,“犬坐”就是“像狗那样坐着”。
陈老师:小张说得很对。但我还要追问一句,为什么把这句话理解成“一条狗坐在前面”就一定不可以呢?当然,从上下文看,说的都是狼,没有说狗,这是一条理由。但除此以外,从句子本身看,还有没有理由呢?
陈老师:(两个学生回答不出来。陈老师启发说)如果是“一条狗坐在前面”,那么,前面那个“其”字有什么用呢?
小张:也可以理解成“其中”吧?
陈老师:好,那就让我们来比较一些同样的句式吧。像《庄子·山木》中说,有两只雁,“其一能鸣,其一不能鸣。”苏轼《石钟山记》:“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这里的“其”,都是“其中”的意思。在“其一”和“其一二”后面,都没有名词,也没有量词。也就是说,既不说成“其一雁”、“其一二石”,更不说成“其一只”、“其一二块”。这和现代汉语的表达法是很不一样的。了解了这一点,就会知道,“其一犬坐于前”这句话,即使不联系上下文,也不应该把“其一犬”连读,而只能理解成“其一(指狼)犬坐于前”。你们看是不是这样呢?
小张:啊,原来是这样。看来,读书真得动脑筋啊!
陈老师:(点点头)对了。用一句古话说,就是要能够“读书得间”。读书时要善于发现其中的问题。有了问题,又通过自己的钻研或请教别人而解决了问题,你就增长了知识。不仅学古汉语是这样,学习别的东西也是这样。
至于多记,那就不用多说了。学习古汉语,在理解的基础上还要记一些,背一些。要在脑子里装几十篇古文、几十条语法规则、几百个常用词。这就得下苦功了。当然,记忆也有一定的方法,这你们自己可以去总结。
蒋绍愚(1940—),浙江富阳人,guojia级有突出贡献专家,guojia级教学名师。现为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北京大学国学研究院导师,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主要著作有《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统稿)、《古汉语词汇纲要》、《唐诗语言研究》、《近代汉语研究概要(修订本)》、《汉语历史词汇学概要》、《古代汉语》(合编)等。
李新建(1937—),山东郓城人。毕业于河南大学。后执教于郑州大学,为文学院副教授。其间曾到北京大学俢习古代汉语。数十年来,一直从事古代汉语和汉语词汇史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主要著作有:《郑州古今》、《成语和谚语》。
丰城赣方言语法研究 本书特色 《丰城赣方言语法研究》以语法描写为中心,兼及语音和词汇,介绍了赣方言中的一个点方言的较为完整的语法面貌;从一种没有书面材料的方言人...
医疗与养生:健康的时尚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健康知识的三个现象、健康的时尚、西方健康责任的趋势、从医学图腾到身体图像、平衡与抵抗:西方医疗史的两种见解等...
荒文野字 本书特色 李有成学贯东西,对萨义德、鲁西迪、周梦蝶、余光中、齐邦媛、张大春、苏童、张贵兴等文化名家有别出心裁的评论。《荒文野字》中的书评与文学评论,反...
丑陋的日本人 本书特色每个国家或多或少地都有其民族性上的缺陷,但像日本这样有着如此令人无法忍受的,甚至可以称之为“丑陋”的民族性的缺陷,实属少见。这种缺陷深刻地...
中国文化ABC:文字与思想 本书特色 内容简介:《中国文化ABC:文字与思想》面向对中国文化有兴趣的外国读者,分6个专题,即“汉字汉语”...
中国圣人文化论纲 本书特色 研究中国文化,尤其是政治文化,必然要讨论孔子。作者对孔子进行了新的探讨,从而提出“圣化”的范畴。作者认为,“圣化”比“礼”与“仁”等...
《雏凤清声》内容简介:本书分为三个板块:第一个板块是“分类写作”,按照新课改和中考要求,指导学生从自然、人生、社会三个角度
彝语基础教程 本书特色 本书内容主要以凉山话为主。凉山话属北部方言,该方言一是语言保留较好,二是使用人口多,分布地区广,分布在四川和云南两省,使用人口200多万...
《会演讲的人,前程一定不会差》内容简介:对于现代人来说,求职、面试、会议、谈判等常见场景会要求我们的即兴演讲能力,做好不同
套装叶嘉莹作品四本(共4册) 内容简介 迦陵谈诗本书共收录十二篇文章,是叶嘉莹老师钻研中国古典诗歌多年的成果结集。这些文章既有对中国诗歌发展的宏观梳理,又有对具...
中国文化精神 内容简介 余迁居来台,即曾在空军各基地作过一番巡廻演讲,又增以在三军参谋大学、海、陆、空军官校之演讲,共成中国文化十二讲。此为余对当前军人作有系统...
朱子家训 本书特色 《朱子家训》全文仅522字、54句话,却以警句、箴言的形式讲述了许多为人处世、修身治家的道理,其中主张的勤俭持家、不贪便宜、公平厚道、诚实待...
基础盲文(高等学校特殊教育与康复系列教材) 内容简介 本书内容涵盖了世界盲文的产生和发展、汉语现行盲文的阅读和书写、常见盲文数学符号、英语盲文等四大领域知识、技...
汉英速记 内容简介 本教材由汉语速记和英语速记两部分内容组成,其中汉语速记包括汉语综合速记和汉语拼音速记两部分。汉语综合速记运用汉字、字母和各学科的符号来提高书...
趣说汉字:338个常用汉字的趣味知识与故事 本书特色 讲到中华文明,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汉字。这些神奇的方块字,不仅承载了巍巍中华文明,其自身的产生、演变和发展更...
吃鱼歌-长声闲话 本书特色 《吃鱼歌》为《长声闲话》第四册,收73篇。主要收入关于饮食、记游的文章。文人谈吃一向是好看的,仅举吃鱼一例,作者从《日本书纪》中就载...
爱玲说 本书特色 《爱玲说》从张爱玲的小说、散文与中英互译、晚年的“落难”等方面一一论说“祖师奶奶”的性情与文学,文字清新可读。刘绍铭教授以后学身份与晚年的张爱...
老照片:第59辑 本书特色 照片能更多地留住历史的真实,全赖于它所具有的不可替代的不容篡改的独立话语。令人遗憾的是,在叙述历史的时候,照片的独立话语常常得不到应...
唐宋词与域外文化关系研究 本书特色 本书主要研究域外文化对唐宋词的影响及其在唐宋词中的表现形态,唐宋词人对待域外文化的心态,以及宋与周边政权对立时期词所发生的新...
资中筠作品:老生常谈(精装) 本书特色 1. 本书一以贯之的,是作者对现实的忧思和焦虑,拳拳之心,感人肺腑。2. 作者对现实的观察和问题的反思,常常是深入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