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现当代著名哲学家张岱年之兄,同为著名哲学家的张申府先生的一生文集精选。文集由张燕妮女士选编张先生于1919—1985年间所写的八十多篇文章汇编而成 。书中收录先生早期在《新青年》《每周评论》《北平新报》等报刊上发表的代表性作品,建国后回忆周恩来、蔡元培、李大钊、章士钊、罗素等人的文章,以及他的学术生活小传。这些文章有独特的思想内涵,除此之外,还具有文献价值与思想史意义。2.民国时期的主要知识分子,当今学界新发掘的文化遗珠之一。他治学撰文,积极投身“五四”新文化运动,任《新青年》编委,撰写了一系列介绍新思想、新科学的文章;国内引介罗素*人。民国时期致力哲思探究,*早接触马克思主义、罗素思想的学者。书中完整记录作者自己的学术思想轨迹。3. 求学、介入政治的经历典型而奇特,烙有民国知识分子的典型印记。书中他切实记录了自己的求学、职业生活。经历奇特,大开大合,带过民国知识分子的典型轨迹:早年他求学读书,先入北大预科班,后改名提前报考哲学系,*后又转入哲学,与众多文化名人往来,李大钊、章士钊、陈独秀等。北大数学系—巴黎求学—回国执教……4.中共创党人之一,周恩来、朱德的入党介绍人,抗战时期著名的爱国人士。出入于学术与政治之间,在治学的同时,以社会政治运动和爱国救国为抱负。5.著名哲学学者方克立先生将为本书撰写序言,向学界推广本书。
《我相信中国》是哲学家张申府先生的精选集:收入了先生1919—1985年间发表的政论杂著、学术译述、散文随笔;囊括了其在《新青年》《每周评论》《北平新报》等报刊上发表的代表性作品以及建国后回忆周恩来、蔡元培、李大钊、章士钊、罗素等人的文章和他的学术生活小传。 本书由作者的女儿张燕妮选编,分为“今日共产党之真谛何在”“我的哲学中心点——具体相对论”“实与理性”“论中国化”“我们为什么革命”“我的教育、职业、活动”六个专题,精选他在哲学、政治、社会、文化和人生方面的代表文章。同时,书中收录了多幅作品手稿及历史照片,系首次公开发表。 本书较全面地呈现了张申府先生的学术思想与人生历程,堪称其一生论著的精要读本。
◎ 这些年来中国有一个zui要不得的风气,便是己国的轻视。至少有一部分知识分子总把中国的文明看得一钱不值。只一提起“中国的”来,他便表示不屑的样子……
我是相信中国的。我有时简直迷信中国。我并不说中国一切都是好的。但我相信中国有其过人的长处。我相信对于文化,中国有其特殊的贡献。我更相信,中国有其可以立国处,有其特别值得立国处。
——《我相信中国》
◎ 记得这一年的8月,我收到陈独秀的一封信,内容主要是讲建党的事。信中说:建党的事在北京只有李大钊和你两个人可以谈。陈独秀所以这样讲,我理解一是陈独秀曾任北大文科学长,了解情况,认识的人也多,但有些人不搞政治,不宜于谈此事,况且建党一事又是秘密进行的;二是陈独秀在北大时,和大钊、我接触较多。那时,李大钊任图书馆主任,我除了教书,也在图书馆做点事情。陈独秀常出入李大钊的办公室,这样,我们三人经常见面,聚在一起谈论时事,交换看法,彼此的观点许多是一致的。陈独秀主办《新青年》,大钊和我经常投稿。191 8年底,我们又一起创办了《每周评论》,工作接触多,关系也很密切。陈独秀在信中还就党的名称与我们商议:是叫共产党,还是叫社会党,希望听昕我们的意见。当时我们还很幼稚,虽然认为名以“共产党’’为zui好,但又不敢作zui后决定,后来魏金斯基说:还是叫共产党。我们都同意了。
——《中国共产党建立前后情况的回忆》
◎ 这样的启蒙运动,就如同每天的黎明,本是时常可有的。大凡一个社会,与异文明有了接触,发展到相当的程度,要打破智愚的悬隔,而走进一个更高的阶段,于是一方要扫除旧渣滓旧束缚,一方要散播新知识新思想,在这个时期,便可以有启蒙运动的发生。例如中国五四时期的文化运动,所以被称为启蒙运动,就是因为当时有些这样的情形。
——《启蒙运动的过去和现在》
◎ 我出生时祖父已经亡故,幼时我们住在一所小四合院中,祖母住正房,当时父母还只有我一个儿子,住在西厢房里,东厢房原存放一些什物,后来七叔住了进去。到我十几岁以后,又添了两个妹妹和崇年、岱年两个弟弟,还有一个七岁早殇的小弟。
我到七八岁时,父亲开始教我识字。因我是长子,父亲对我属望甚高,执教颇严。有次一个字我总是记不住,父亲生气打了我,我的前额一下子磕在炕桌上,流了很多血,哭了起来。为此祖母很是埋怨父亲:“怎么能这样管孩子,碰瞎了眼怎么办?”过了好长时间,前额才好,但直到现在,左眉上仍留下一个疤。
10岁时,我开始跟表叔念书。这位表叔姓陈,是我家的账房先生。两年后,家里请了一位先生来教家塾,教的是礼记易读一类的书,同族的几个兄弟和侄子,也来一同受教,但他们很不用功。
—— 《家世和幼年生活》
◎ 在顺天高中学习的三年中,我开始有了一些排满革命的思想,这不能不说是受了同学朱羲胄和郭仁林的影响。朱是我的同班同学,湖北人,诗和古文都做得很好,后来曾受学于古文大师、名译家林纾(琴南)门下。他在解放后曾任国务院参事,现已逝世多年了。郭仁林字晓峰,原名人麟,河北乐亭人,是我平生挚友之一。他天赋甚高,才智超群,是个绝顶聪明的入,可惜才人寿天,40岁就去世了。郭和李大钊有同乡之谊,后来我同大钊结识,就是他介绍的。
当时同校学习的,还有梁漱溟、汤用彤等人,但因为不同班,平时便没有交往。
——《进入新式学堂》
◎ 1913年,我在北京高等师范学堂附属中学班读书。秋天,跳班考入北京大学预科。当时的北大设文、法、理、工科和预科,本科设在地安门的马神庙,预科设在北河沿的清代译学馆旧址。
我在第二类预科上了一年,觉得并不太吃力,便想去考本科,可是北大的理工科有严格的规定:凡报考本科者,必须有高等专门学校毕业的文凭。初期读文科的人并不太多,因此报考文科只要求同等学历,并不注重文凭。我升学心切,暑假改了一个名字,考上了文科。
北大文科分哲学、历史、国文学、英文学四个学门(后改称为系),我上了哲学门。照北大原定的计划,哲学门分为中国哲学、西洋哲学、印度哲学三类,但这个计划并未实现,只是混合设立一个哲学门。我虽然人了哲学门,却一心不忘数学。那时,我见知于数学系主任兼代理学长冯祖荀先生,在哲学门不到两个月,又转入了数学门。
——《回想北大当年》
张申府(1893—1986) 中国近现代思想文化史上的重要人物,著名哲学家。 20世纪初,他积极投身“五四”新文化运动,任《新青年》编委,撰写了一系列介绍新思想、新科学的文章。1920年,他参入中国共产党的早期创建工作,是周恩来、朱德等人的入党介绍人。他是中共旅欧总支部的主要创建者和领导人,1923年底回国后,参加了黄埔军校的筹建工作, 是中共从事军事工作最早的党员之一。 在参加社会活动之外,他积极引介新思想。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他率先将罗曼·罗兰、罗素等西方著名思想家译介到中国。 他一生发表了大量关于哲学、政治、社会、人生的文章,这不仅对当时社会进步思想的传播起了积极作用,而且对后人研究近现代思想文化史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安达充(あだち充,1951年2月9日-),日本漫画家。生于群马县伊势崎市。1970 处女作《消失的爆炸声》发表1978 首部独立创作的作品《NINE》开始连载1...
中国妇女生活风俗-中国风俗文化集萃 内容简介 滋润着祖国辽阔土地的黄河、长江,像母亲的乳汁,孕育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千百年来华夏各民族人民,在我们这个光荣而又...
插图本中国民间文学史 内容简介 民间文学一般称为劳动人民口头创作,它是针对在漫长的社会发展中那些现个人意志并以个人名义公开于世的人文现象而提出来的,它们之间的对...
古邑张掖 本书特色 张掖,是古丝路重镇,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本书通过祁连雪水润河西、远古先民的足迹、丝绸之路上的千年古邑、见证沧桑的扁都口等板块的叙写,话古道今...
封面民国 本书特色 《封面民国》以登上美国《时代》周刊封面的时间为顺序,描写了九大民国政要:吴佩孚、蒋介石、冯玉祥、阎锡山、汪精卫、陈诚、宋美龄、宋子文、陈立夫...
1793:英国使团画家笔下的乾隆盛世:中国人的服饰和习俗图鉴 内容简介 1973年,大英帝国派往大清帝国的马戛尔使团到达中国,在热河行宫觐见了乾隆皇帝。年轻的英...
中国生活记忆-建国65周年民生往事 本书特色 ★16开软精装,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出版★从百姓衣、食、住、行等方面的流行变化角度切入,选取了留存在记忆深处,着实拨动...
约翰•弗雷德里克•查尔斯•富勒(1878—1966),英国军事理论家、装甲兵理论创始人之一、近代西方军事思想的代表人物、……、历史学家,生出版了大量军事著作,其...
天津早年的衣食住行 内容简介 本书记述了天津六百年的民俗史,作者为民俗学家张仲。总写了天津民风民俗的三次变迁。后分服饰、饮食、居住、交通四部分详述。后附岁时节俗...
精神分析学说是奥地利精神病医生、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在20世纪初创立的。弗洛伊德最初是作为神经病学家和精神科医生来从事研究的。其研究对象主要是歇斯底里症患者。他发现...
词辨百话 本书特色 如果你是媒体从业人员,如果你是中学教师或是高校文科学生,那本书绝对适合你来使用。 该书以阅读过程遇到的错用词汇为主要对象,以病例、诊断、辨析...
內容簡介:生活的影子,緩緩步行。★鎌倉海街的連俞涵,日常色彩的她,重返曾經羈絆的小城,將無數未竟之夢逐一開啟,海岸、商店街、神社、電車、大佛、小島…女作家的旅程...
中国古代漆器-王世襄集 本书特色 《中国古代漆器(王世襄集)》由王世襄著,本书收入了从新石器时代到清晚期的各类漆器作品一百五十件,不仅在图片上较《<髹饰录>解说...
尔雅 本书特色 由郭璞注的《尔雅》是我国*早的一部解释词义的专著,是中国古代*早的词典,也是**部按照词义系统和事物分类来编纂的词典。“尔”是“近”的意思,“雅...
中国盗墓史: 一种社会现象的文化考察 本书特色 王子今教授的《中国盗墓史》,是一项杰出的研究成果。王子今教授参加过田野考古工作,长期从事于历史教学,著述宏富,这...
中国民俗概论 本书特色 《中国民俗概论》的主旨是以比较详实的资料系统地分析“中国民俗”这个概念的基本构成因素及其大概的发展来历,采用了“志”和“史”相结合的写作...
茶道.茶经-家庭书架升级版 本书特色 家庭书架编委会编撰的这本《茶道茶经(升级版)》希望通过介绍茶文化,使广大读者能够对“茶”有一个更加系统和全面的认识,进而对...
这套书不仅能帮助孩子建立起与自然的联系,让孩子感受到自然的美好,培养他们对自然的热爱与尊重,学到一些自然科普知识,还能让孩子领略文学名家的底蕴,加强对语言、文字...
料理,如何在過去五千年演化而來?以全球為觀察視角,以帝國為分析核心,探索「料理」的演化之道!人類不僅是社會的動物,也是煮食的動物。而「料理」這件事在過去五千年來...
汉语话说结构句法学 本书特色 邱雪玫编著的《汉语话说结构句法学》首次对话说结构研究溯源沿流,探讨了话题语一说明语的本质属性。沿着鉴别→定性→定量的技术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