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是颇有争议的复杂概念。在清末以前,古人不必使用这一概念。在国势日颓、民族危亡之时,流亡在日本的志士仁人开始利用日本人的这一名词,表述中国古代的学术文化。章太炎说:“夫国学者,国家所以成立之源泉也。吾闻处竞争之世,徒恃国学固不足以立国矣。而吾未闻国学不兴而国能自立者也。吾闻有国亡而国学不亡者矣,而吾未闻国学先亡而国仍立者也。故今日国学之无人兴起,即将影响于国家之存灭,是不亦视前世为尤岌岌乎?”
《湖北国学大师评传丛书:刘永济评传》:(一)刘永济何以与《学衡》结缘在刘永济的学术生涯中,《学衡》是一个有着特殊意义的平台:他正式迈入学术圈子,正是始于为《学衡》杂志撰稿。一方面,与吴芳吉等人一样,刘永济是作为吴宓、梅光迪“志同道合的同学、朋友”①加盟《学衡》的;另一方面,与好友陈寅恪相似,刘永济也符合“情趣相投的撰稿人”这一标准,是因“学术思想、文化观念与《学衡》的文化保守主义倾向趋同,赞成《学衡》的宗旨和主张”②而结缘的那一批作者。梅光迪(1890-1945)是民国年间著名的文化保守主义者,以不屈不挠地与胡适等人论争而知名。他字迪生、觐庄,安徽宣城人。1911年赴美留学,先在西北大学,后到哈佛大学攻读文学。1920年回国任南开大学英文系主任。1921年任东南大学洋文系主任。1924年去美国讲学。1927年回国后任中央大学代理文学院院长。后又去美国哈佛大学担任教职。1936年任浙江大学文理学院副院长兼外国文学系主任。1939年文理学院分开,任文学院院长。1945年在贵阳去世。作为胡适的老朋友和老对手,胡适在《四十自述》-书的附录部分用较大篇幅回顾了两人学术立场和文化立场的歧异及其剧烈论争。据胡适回忆,1915年夏,“这时候我已承认白话是活文字,古文是半死的文字。那个夏天,任叔永(鸿隽),梅觐庄(光迪),杨杏佛(铨),唐擘黄(钺)都在绮色佳(Ithaca),我们常常讨论中国文学的问题。从中国文字问题转到中国文学问题,这是一个大转变。这一班人中,*守旧的是梅觐庄,他绝对不承认中国古文是半死或全死的文字。因为他的反驳,我不能不细细想过我自己的立场。他越驳越守旧,我倒渐渐变的更激烈了。我那时常提到中国文学必须经过一场革命:‘文学革命’的口号,就是那个夏天我们乱谈出来的。”①“1916年,我们的争辩*激烈,也*有效果”②。胡适和梅光迪,其文化立场的分歧,在剧烈的论辩中越来越大,1919年前后两个针锋相对的文化壁垒由此形成:一个成了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一个成为文化保守主义的领军人物。梅光迪对胡适的“声势煊赫,不可一世”满怀忧虑和不平,决意“招兵买马”,“到处搜求人才,联合同志,拟回国对胡适作一全盘之大战”③。梅光迪与吴宓因而走到了一起。1918年8月初,梅光迪与吴宓“屡次作竟日谈”,“梅君慷慨流涕,极言我中国文化之可宝贵,历代圣贤、儒者思想之高深,中国旧礼俗、旧制度之优点,今彼胡适等所言所行之可痛恨。昔伍员自诩‘我能覆楚’,申包胥日:‘我必复之’。我辈今者但当勉为中国文化之申包胥而已。云云。宓十分感动,即表示:宓当勉力追随,愿效驰驱,如诸葛武侯之对刘先主‘鞠躬尽瘁,死而后已’”④。在吴宓的日记中,他视梅光迪为刘备,而自比为诸葛亮,誓言以保卫中国的文化传统为毕生事业。梅光迪则立志效法历史上的申包胥。申包胥一向以无所畏惧地捍卫价值理想而著称:伍员与申包胥,之所以成了不共戴天的对头,个人恩怨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价值理想的对立。梅光迪与胡适之间的裂痕正可作如是观。事实上,这种逆新文化运动之主潮,“勉为中国文化之申包胥”的悲壮情结,也是我们理解……
永不后退:迈克·泰森唯一自传 本书特色 这是一本让你彻底了解迈克·泰森人生经历的著作。——《华尔街日报》迈克·泰森,出生于美国纽约布鲁克林,13岁遇到拳击教练库...
佩德罗·阿尔莫多瓦 内容简介 本书内容包括艺术和表现手法:极端;艺术和表现手法:再生;艺术和表现手法:兼容并包;人物和世界等。佩德罗·阿尔莫多瓦 目录 早期:一...
《希特勒的最后十二天》内容简介:1945年5月8日,德国纳粹投降。一周前,希特勒在柏林总理府的地下掩体中自杀。从5月1日开始,苏联
20世纪20年代,俄国著名的索洛维茨修道院被国家政治保卫局改造成了苏联乃至世界上第一座集中营,掀开苏联历史最黑暗的一页。索洛
唐浩明评点曾国藩家书 本书特色 破译一个家族兴起的密码,探寻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方略。拂去历史的尘埃,解密遗落的档案。芳香的书页里,有修身的“青云梯”,有...
学识渊博的优秀教育家-陈序经 本书特色 《学识渊博的优秀教育家:陈序经》:广东历史文化名人丛书学识渊博的优秀教育家-陈序经 内容简介 本书记叙了陈序经一生的事迹...
评述邓小平 内容简介 《评述邓小平》立足于邓小平生平,对他在长期革命过程中所经历的重大历史事件作出了评述,涉及其成长历程、思想内容、政治智慧、军事才能和领导艺术...
《放下心中的尺子》内容简介:庄子在思维上很通透,在情感上很洒脱,在生活中很有趣,他解构了世间所有的尺子,生成了一种独立自由
《安之如仪:张幼仪回忆录》内容简介:她是多情诗人徐志摩的原配妻子,也是民国第一个被离婚的女人;她是乖巧懂事、万般顺从的好儿
我的祖父王襄 本书特色 本书为天津口述历史丛书之一。本书是一部传记。王襄是我国*早鉴识、收藏及研究甲骨文的学者之一。自1899年始,20余年里他搜集甲骨4000...
世界名人百传上中下 内容简介 本书从整个世界人类历史上精选出100位*具代表性的著名人物,全面展示他们的成长历程,回顾他们的盖世功业,评述他们的深远影响,大量珍...
将军和他的子女们-一段德国历史 本书特色 他军衔大将,曾任帝国军队首领,也是帝国军队灭亡的见证者;他的客人有王室贵族,也有国家领导,希特勒、兴登堡、施莱谢尔和帕...
亲历者说引爆原子弹 本书特色 樊洪业主编的《亲历者说引爆原子弹》是参加我国核试验的主要亲历者——九院人群体亮相口述披露核试验的全景式回忆,也是一份珍贵的历史资料...
《红尘匹马长安道:中国商人往事》内容简介:上善若水,上商近道。从逍遥五湖的范蠡,到抑郁而终的胡雪岩;从分庭抗礼的子贡,到炫
百年传奇邵逸夫 本书特色 他一手缔造一个影视帝国,被尊称为"娱乐界教父"!他曾发掘“五虎将”并打造“四大天王”,名扬四海!他曾创办tvb,成为香港文化史的标杆人...
李鸿章传 内容简介 此书全仿西人传记之体,载述李鸿章一生行事,而加以论断,使后之读者知其为人。中国旧文体,凡记载一人事迹者,或以传,或以年谱,或以行状,类皆记事...
《查理大帝:欧洲之父》内容简介:走近一个有血有肉的查理大帝 探索加洛林社会的整体史 ☆查理大帝是奠定现代欧洲雏形的“欧洲之父
斯坦尼拉夫斯基自传:我的艺术生活 内容简介 本书系俄罗斯著名戏剧理论家,彼得堡科学院名誉院士、人民艺术家斯坦尼斯拉夫斯基(1863——1938)毕生致力于戏剧艺...
《理性的艺术鉴赏》内容简介:灵活运用理性的方法,轻松看懂任何艺术! 日本资深策展人,经过多年策划大型艺展和提供企业咨询的实践
音谷谈往录 内容简介 本书以作者亲身经历、个人视角,记述郑振铎、沈从文、叶圣陶、顾颉刚、顾廷龙、谢国桢、赵朴初、启功、俞平伯、钱锺书等十六位当代知识界著名学者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