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世纪以前,以梅兰芳为首的一批社会精英凭借个人之力,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他们的伟大作为不仅在中外文化交流史上影响深远,而且对我们当下中国文化“走出去”的路径提供了历史借鉴。
《梅兰芳与京剧在海外》通过文献梳理,以国别为区分,具体为“梅兰芳与京剧在日本”3 种,“梅兰芳与京剧在美国”4 种,“梅兰芳与京剧在苏联”5 种。这些发表或出版于20 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文献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研究价值。因此,编者对所有文献做了*程度的保留,并在每一种文献的题目上加标注释,说明其*初发表或出版的时间、刊物或出版社,以及记录者、整理者和译者的相关情况。
本书以梅兰芳与京剧在海外的传播和所到国家的主流观众的接受为题,发掘、整理了12种重要文献,包括梅兰芳的著作《梅兰芳游俄记》、《东游记》,梅兰芳团队重要成员齐如山、张彭春的相关著述,如《梅兰芳游美记》、《舞台艺术纵横谈》,还包括美国学者的相关研究成果,如斯达克•扬所著的《梅兰芳》,以及其他外国学者多年搜求、整理的1919年和1924年日本媒体的评论、艺术界座谈会的记录,1935年苏联艺术界关于梅兰芳艺术研讨会的原始档案资料。
19世纪下半叶,中国还曾有戏班去过巴黎或旧金山进行公开的营业性演出,尽管反应热烈,但观众基本上是华人。19世纪末,一些西方人接触到中国剧场,对中国戏曲的舞台呈现依然感到非常隔膜:“所有演员的吐字都是单音节的,我从未听到他们发一个音而不从肺部挣扎吐出的,人们真要以为他们是遭遇惨杀时所发出的痛苦尖叫。其中一个演法官的演员在舞台上走着十分奇怪的台步。他首先将他的脚跟放在地上,然后慢慢放下鞋底,*后才是脚尖。相反的,另一个演员,却像疯子似的走来走去,手臂与腿夸张地伸动,比起我们小丑剧的表演,仍然显得太过火了。”关于中国戏曲的演唱,一位法国人做了如此的描绘:“高到刺耳以至无以忍受的程度,那尖锐的声音让人想到一只坏了喉咙的猫叫声一样的难听。”②其反感的态度显而易见。也有西方观众持一种客观的态度,耐心观察中国戏曲的舞台,比如对于检场人的理解:“穿着和我们在生活中街上看到的中国人一样的装束的仆人们,走上舞台,走到那些衣冠楚楚的演员中去,在他们演出中,递个茶杯给这个,送把宝剑给那个,因为剧本提示要求这样做。”比如对舞台空间的认识:“舞台是开放的,没有幕布,也没有翼厢,只有两道门,一进一出。”③比如对中国演员动作的领会:“如果戏里的情节要表现过桥的情节,就放两张桌子,相隔三四英尺。然后两桌之间搭一块板子,演员由一把椅子登上桌子,以那块板子为桥,从这边桌子走到那边桌子,由另一把椅子下地。如果一个演员要表演他正骑马背上的状态,他通过哑剧表演跨上了想象中存在的骏马,并用鞭子,用很快的频率抽打他身后想象中的马屁股。”①应该说,这些解读虽不带偏见,但毕竟还停留在比较肤浅的认知层面。20世纪初叶,中国戏曲的海外传播迎来了一个新的时代。“梅兰芳”和中国戏曲中*具代表性的一个剧种———“京剧”显得格外响亮。其实,梅兰芳早在20世纪一二十年代就已蜚声亚洲。1919年4月,应日本东京帝国剧场的邀请,梅兰芳率团到日本东京帝国剧场、大阪中央公会、神户聚乐馆等演出17天,演出剧目有《天女散花》《嫦娥奔月》《黛玉葬花》《千金一笑》《思凡》《琴挑》《春香闹学》《游园惊梦》《御碑亭》《虹霓关》《贵妃醉酒》《游龙戏凤》《奇双会》《武家坡》,日本观众和学界反响热烈。《东京朝日新闻》1919年5月7日发表久保天随的评论《梅兰芳的《天女散花》》,文章说:“姿容美,声音美,再加上服装也极美,仅就这些已足能使观众赏心悦目。*紧要的是舞蹈,那又是怎样的呢?可以说大体轻妙,精致极了。”②《东京日日新闻》1919年5月19日刊登久米正雄题为《丽人梅兰芳》的文章,称赞梅兰芳的演技:“千真万确,梅的戏不但满足了我的好奇心,而且给了我无法用语言表达的艺术美感。”“我觉得5个剧目里《虹霓关》和《贵妃醉酒》*好。……(《虹霓关》)梅饰这个妻子,武打时每逢亮相都由于看对方而飞波流盼,这种地方演得实在好。……《贵妃醉酒》主要是看梅扮演的杨贵妃喝酒的样子。这个戏绚丽极了。从美的角度说,我从来没有看过这么美的戏。”①还有报道说:“彼都士女,空巷争看,名公巨卿多有投稿纾赠之雅,名优竞效其舞态,谓之‘梅舞’。”②日本汉学家内藤虎次郎、狞野直喜,戏剧家青木正儿等人也纷纷撰文介绍中国古代戏曲的历史源流和梅兰芳的艺术成就,日本歌舞伎演员中村歌右卫门还将《天女散花》移植上演。当时国内的《春柳》杂志曾刊载过这样一篇文章:“甲午后,日本人心目中,未尝知有中国文明,每每发为言论,亦多轻侮之词。至于中国之美术,则更无所闻见。除老年人外,多不知中国之历史。学校中所讲授者,甲午之战也,台湾满洲之现状也,中国政治之腐败也,中国人之缠足、赌博、吸鸦片也。至于数千年中国之所以立国者,未有研究之。今番兰芳等前去,以演剧为指导,现身说法,俾知中国文明于万一。”③可以说,梅兰芳的早期访日演出在某种程度上提升了当时中国的形象。1924年5月,印度诗人、学者泰戈尔访华,中国文艺界招待泰戈尔的一项重要活动,就是观赏梅兰芳在开明戏院为他演出的新剧《洛神》。演出结束后,泰戈尔用孟加拉文题诗一首,又亲自译成英文送给梅兰芳:……
梁燕,文学博士,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中国文化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对外文化交流研究基地研究员。长期从事古代戏曲文学、近代京剧史论和中国戏剧海外传播的教学与研究,代表性成果有专著《齐如山剧学研究》,主编《齐如山文集》(11卷),获第三届中国出版政府奖。
唐浩明评点曾国藩家书-(上下) 本书特色 曾国藩被公认为中国近代*后一个集传统文化于一身的典型人物,人们对他的关注和兴趣,正好给我们以启示:处在变革时期而浮躁不...
师友风华录 内容简介 《师友风华录》主要介绍了中国文化名人的生平事迹,包括冰心,夏衍,林汉达师,巴金,林淡秋,于伶,陈白尘,周扬,柯灵,林林等。《师友风华录》适...
《动物农场》内容简介:长久以来,农场上的动物们在人类的皮鞭下流血流汗,饱受虐待,却分享不到自己劳动的果实。终有一日,不堪剥
蒋介石与陈洁如的风流怨债 本书特色 蒋介石对《蒋介石与陈洁如的风流怨债》的主人公一见钟情。断指求爱,后又弃她娶宋。15岁的平凡少女因嫁给蒋介石而不平凡,21岁的...
《往事与随想(上中下三册)》内容简介:俄国文学的伟大纪念碑 在历史激流中把握命运,伸张人的善与自由 ◆赫尔岑是俄国反沙皇专制
仍然在成长:柯克·卡梅隆自传 本书特色 很多人还记得美国情景喜剧《成长的烦恼》(growingpains)中那个充满乐趣和故事的西佛家庭,更记得西佛家的大儿子迈...
《英雄简史》内容简介:出生于同一村庄,接受同一“母亲”教育的三人,走出村庄,一人成长为市公安局刑侦支队支队长,一人当上律师
军政馆-伊丽莎白一世 童贞女王 本书特色 世界上*经典的伊丽莎白一世传记版本,传记大师里顿·斯特拉奇代表作!军政馆-伊丽莎白一世 童贞女王 内容简介 童贞女王伊...
《追逐那声音》内容简介:本书记录了莫里康内与青年作曲家德罗萨于2013—2016年间的对话,呈现了大师毕生音乐理念,也是一次深刻的
苏格兰女王的悲剧:玛丽.斯图亚特传 本书特色 历史问题有时具有谜的无穷无尽的魅力,玛丽·斯图亚特一生的悲剧剧就是典型而出色的一例。在历史上,大概没有一个女人像她...
曾国藩 本书特色 本书是民国时期的学者、曾氏侄儿蒋星德亲笔撰述的一部曾国藩传记,是历史上**部完整介绍曾国藩的传记,是近距离了解曾国藩的难得之作。曾国藩 内容简...
人们对波兰斯基有太多不准确的评价、太多的误会、太多的中伤和诽谤,以至于那些不认识他的人对他的人格产生了一种完全错误的印象
重读李鸿章 本书特色 本书以全新的历史视角、不偏不倚的中肯态度、清晰的历史脉络,全方位解读晚清历史风云人物李鸿章,梳理了其诸多人生的心得智慧,生动还原了作为改革...
编辑推荐——★信陵公子张佳玮最新作品!★著名篮球解说员于嘉、虎扑网CEO程杭,联合作序推荐!★他有5个总冠军,3个总决赛MVP,
从上帝到平民,克莱普顿走通了人生左小祖咒/汪峰/黄贯中/陈绮贞/张晓舟/张铁志/马世芳性情推荐19次格莱美奖、3次入主摇滚名
秦始皇 内容简介 秦始皇,一个对中国人来说既熟悉而又陌生的皇帝,他的功过是非历来众说纷纭,作为中国**个统一的封建国家的缔造者,有人说他是“千古一帝”,有人说他...
《苦笑录》记述其1925-1936年的经历,叙述国民党内部派系活动,国民党政府的内政、外交。《苦笑录》写成后,陈公博“知道出版是无
霜叶舞秋风-盲人徐白仑八十自述 本书特色 《霜叶舞秋风:盲人徐白仑八十自述》讲述了:一个人每做一件好事,心中的光明就会加重一分,好事做得多了,心中的黑暗就会没有...
为歌而生——王洛宾歌曲背后的故事 本书特色 2013年12月28日是人民艺术家王洛宾先生诞辰100周年的日子,先生享年83岁,离开我们已经17个年头了。当今的国...
茅盾的青少年时代 内容简介 青年茅盾的人生旅程,可以称得上是有声有色。亦文学亦政治,他都满腔热忱,也都有过精彩时刻。但在进入而立之年的时候,一茅盾的生活轨迹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