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在求知路上经历过憧憬与困顿交织的人,都可以从洪堡身上看到:一个人,可以如何用尽一生的心智与激情——丈量世界,定义自然。
.....................
※编辑推荐※
☆ “人必须向往善和崇高、伟大的事物……其余的则交给命运。” ——亚历山大·冯·洪堡
☆ 蕾切尔·卡森的《寂静的春天》启发自他提出的“万物相互关联”
☆ 他比詹姆斯·洛夫洛克的“盖亚理论”早150多年提出“地球是具有生命的有机整体”
☆ 达尔文坦承,没有他的影响,自己不会踏上“小猎犬”号环球之旅,也不会想到写作《物种起源》
☆ 梭罗因为阅读他的著作而重新书写《瓦尔登湖》,并在康科德的峭壁之上感叹:“我的心灵与他同在。”
.....................
※内容简介※
18世纪的人类以“进步”为关键词,不断投身改造自然的热潮,可也逐渐失去了对自然的敬畏。在这一时期众多探究“如何理解自然”的科学家中,有一位浮士德式的人物:他的内心簸荡着不息的求知冲动,不仅渴望周游世界,更试图洞悉整个宇宙。深受启蒙思想影响的他,坚信客观实验之必要,但也重视个人的主观感受。他将科学与想象结合在一起,以“生命之网”的整体视角重新审视自然。他,就是亚历山大·冯·洪堡。
亚历山大·冯·洪堡(Alexander von Humboldt,1769—1859),曾被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威廉四世盛赞为“大洪水后真正伟大的人物”。他深入委内瑞拉的茂密雨林,穿越漫长的安第斯山脉,攀登当时公认最高的火山——钦博拉索山;他曾与同伴惊险地逃脱鳄鱼之口,目睹野马与电鳗的残酷搏斗,在重重树影间与美洲豹狭路相逢。他将对自然的崭新理解,融入对彼时政治局势的悉心体察,既为托马斯·杰斐逊带去详尽的考察资料,还影响了西蒙·玻利瓦尔的拉丁美洲革命。洪堡对世界的广博认识不但招致了拿破仑的嫉妒,更深度影响了歌德、柯勒律治、达尔文、梭罗、海克尔等诗人与科学家。洪堡究竟如何从一位怀有远游心气的少年成长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科学家?其观察自然的全新视角受到哪些影响的形塑?由此生成的整体自然观又如何在思想史的流变中影响一代又一代的知识分子?这些问题都可以在《创造自然》中找到答案。
安德烈娅·武尔夫为写作本书重新追寻洪堡的足迹。她以生动的笔触和翔实的资料将洪堡的个人传记、旅行历险和自然观念的演变交织在一起,既揭示了他在科学史上的枢纽地位,也搭建起这位150多年前的博物学家与现代的联系。洪堡宛如一位21世纪的通才,带着远超同时代人的前瞻性视角,将敏感的心灵注入对奴隶制、环境问题与科研发展等的探讨。这位跨越科学与艺术的观察者,可以超越任何时代。
.....................
※媒体推荐※
亚历山大·冯·洪堡是超越他时代的科学家,影响力仅次于拿破仑。但是在他的祖国——德国之外,洪堡的名字逐渐为众人所遗忘。武尔夫通过生动的笔触、翔实的研究重现了洪堡的探险之旅,也让我们重拾了洪堡富有远见的生态学观点。本书提醒每一个人:地球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类对环境的每一次伤害都会造成灾难性后果。
——《纽约时报》
洪堡穿过两个世纪而来,其言行却犹如一位身处2015年的全能知识分子,为全世界现今的科学与社会讨论注入闪耀的智性光芒。受洪堡旅行日志的启发,《创造自然》有时候读起来像极了惊心动魄的探险小说。我想,不可能边读《创造自然》边对洪堡无动于衷。通过本书,武尔夫无疑使我们每个人都迷上了洪堡。
——耐撒尼尔·里奇,《纽约书评》
从俄罗斯到南美雨林再到喜马拉雅山,一位追寻自然的勇猛探险家……武尔夫将丁丁历险记般的精神注入《创造自然》,每一处丛林、每一条山脉和每一种危险动物都是洪堡勇敢探索的一笔笔注脚。真是关于一位绝妙人物的华丽颂扬!
——《卫报》
安德烈娅·武尔夫将19世纪的伟大科学家亚历山大·冯·洪堡重新带入现代读者的视野之中。武尔夫对洪堡之自然理念在后世科学思想史中的传播,剖析得令人震撼。武尔夫女士强调,今日的生态学家内心都住着一个洪堡。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等现象敲响的警钟,洪堡的交叉学科思路于今日之很多现实问题的讨论都具有非凡的意义。
——《经济学人》
本书集合了个人传记、惊心动魄的旅行日志和思想史的传播。而这位给予我们所熟知的自然观的人物,不止值得重新推荐,更值得接受这个时代的礼赞。
——《大西洋月刊》
.....................
※名人推荐※
一部激动人心的探险故事!
——比尔·布莱森,《万物简史》作者,2016年英国皇家学会科学图书奖评委会主席
安德烈娅·武尔夫是一名带有独特感受力与热情魅力的作家。她总能带我们穿越迷人历史,重新踏上植物学探索与科学发现的壮阔之旅。她的作品精彩纷呈,语言凝练老道,字里行间都散发着智性光芒。
——伊丽莎白·科尔伯特,《大灭绝时代》作者,普利策非虚构类写作奖得主
《创造自然》是一部宏大、壮丽的探险之书,如此生动的写作与详尽的研究,真是一场地理学朝圣之旅、一部智性史诗。本书追溯了洪堡与西蒙·玻利瓦尔、查尔斯·达尔文、威廉·赫歇尔、查尔斯·莱尔、沃尔特·惠特曼、爱伦·坡、亨利·大卫·梭罗和约翰·珀金斯·马什等人的思想交汇。真是一本厚重的卓越之作。
——理查德·霍姆斯,《柯勒律治与奇迹年代》(Coleridge and The Age of Wonder)作者
.....................
※获奖记录※
首届中国自然好书奖·年度思想奖
入选第十三届国家图书馆文津图书奖推荐书单
入围第十三届文津图书奖
2017年豆瓣年度图书科学·新知榜单第1
2017年第一财经年度十大自然好书获奖作品
2017年《环球科学》最美科学阅读获奖作品
2016年英国皇家学会科学图书奖
2016年《洛杉矶时报》图书奖
2015年科斯塔图书传记奖
2015年《纽约时报》十大好书
《经济学人》《卫报》《出版人周刊》《科克斯书评》《自然》《大西洋月刊》《新科学家》《独立报》《镜报》《星期日泰晤士报》2015年度好书
安德烈娅·武尔夫(Andrea Wulf),作家、历史学家,出生于印度,童年时迁居德国,现居伦敦。她毕业于英国皇家艺术学院,主攻设计史方向,曾三次当选罗伯特·史密斯杰斐逊国际研究中心研究员,更于2013年当选大英图书馆艾克尔斯美国研究中心驻馆作家。她是美国笔会中心、国际 探险家俱乐部、女性地理学家协会、林奈学会和英国皇家地理学会会员,为《纽约时报》《大西洋月刊》《洛杉矶时报》《华尔街日报》《卫报》等撰写专栏。
安德里娅·武尔夫著作丰富,成绩斐然,常见于《纽约时报》畅销榜单。她的《园艺兄 弟》(Brother Gardeners)曾入选2008年萨缪尔·约翰逊奖长名单,并于2010年荣获美国园艺学会年度图书奖。从伦敦的英国皇家学会到美国的纽约公共图书馆,武尔夫的演讲足迹遍布世界各地,她积极投身地理学与植物探索历史的公共普及教育,并于2016年荣获英国皇...
(展开全部)
61岁的杰斐逊腰板笔挺,“直如枪杆”。这个高高瘦瘦、举止有些笨拙的男人,有着农夫特有的红润脸颊和钢铁般结实的体魄。他既是一个年轻国家的总统,又是蒙蒂塞洛庄园的主人。庄园占地广阔,位于弗吉尼亚蓝岭山脉的山麓中,在华盛顿西南方向约100英里处。虽然他的妻子早在20年前去世,杰斐逊仍享有亲密的家庭生活,尤其喜欢和他的七个小孙子、小孙女待在一起。朋友们注意到,杰斐逊谈天时经常让孩子们爬到他的膝上。洪堡到达美国时,杰斐逊正在为几周前去世的小女儿玛丽亚哀悼:她于1804年4月诞下一名女婴后去世。他的另一个女儿玛莎长期居住在白宫,后来带着她的孩子们搬到蒙蒂塞洛定居。杰斐逊讨厌荒废时间。他每天黎明起身,同时翻阅若干本书籍,处理大量通信。为了备份通信记录,他专门买了一台复印信件的机器。他没有一刻能够安闲下来,还曾经告诫女儿:空虚无聊是“生活中最危险的毒药”。18世纪80年代,独立战争结束后,杰斐逊作为美国驻法国大使在巴黎生活了5年。利用这一机会,他广泛游历欧洲,带回了大量新书、古籍与新观念。他称自己为“嗜书如狂”所苦,会不停地购买和阅读书籍。在欧洲期间,他还在公务之暇参观了英国最精巧的花园,以及考察比对了德国、荷兰、意大利与法国的农业技术。1804年是杰斐逊政治生涯中的巅峰时期。他起草过《独立宣言》,当选了美国总统,并于1804年年底以决定性优势再次当选,开始他的第二届任期。在他的主持下,美国从法国手中购买了路易斯安那地区,为国家未来向西扩张奠定了基础。1只花了1500万美元,杰斐逊就将国家的地盘扩大了一倍:西起密西西比河,东至落基山脉,北起加拿大,南至墨西哥湾,80万平方英里的土地被纳入新的国家版图。杰斐逊刚刚派遣梅里韦瑟·刘易斯(MeriwetherLewis)和威廉·克拉克(WilliamClark)进行首次横跨整个北美洲大陆的陆路考察。考察的任务将囊括杰斐逊所有感兴趣...
——引自第91页
得知洪堡去世消息当天,25岁的德国动物学家恩斯特·海克尔十分苦闷。海克尔在给未婚妻安娜·泽特(AnnaSethe)的信中写道:“啊,我心中活着两个灵魂。”此处,他借用了歌德《浮士德》中的著名意象:浮士德在对尘世的眷恋和对飞升天界的渴望之间踟蹰徘徊,而海克尔则在艺术与科学之间左右为难。他不知道自己应该以心灵感知自然,还是以一位科学家的视角去探究自然世界。洪堡的著作给予了海克尔最初的启发,引导他从小热爱自然、科学、探索与绘画。这位伟人的去世在海克尔的心灵深处引发了一场危机。海克尔当时正在意大利的那不勒斯,试图取得一些动物学上的新发现,从而帮助自己进入德国学术界。然而科学上的研究进展十分不顺:他本想研究海胆、海参和海星的解剖学结构,但无法在那不勒斯湾找到足够的活体样本。与海洋生物学上的丰富收获相比,意大利的优美风景更让他心旌动摇。自然向他呈现了“一场诱人的盛宴”(如其所言),犹如东方国度的盛大集市。所以,为何还要努力成为一名科学家,去从事那些整天幽闭在室内的研究工作?海克尔告诉安娜,自己十分苦闷,好像听到“魔鬼梅菲斯特的大声嘲笑”。在这封信里,海克尔通过洪堡的自然观来审视自己的迷茫。他该如何协调自己细致的科学观察与“以整体来把握自然”的冲动?他该如何让自己对自然的艺术欣赏和科学真理结合在一起?洪堡曾在《宇宙》中写道,知识、科学、诗歌与艺术感受之间存在一以贯之的纽带;海克尔不确定该如何在自己的动物学研究中应用这些思想。动物和植物世界挑起他的好奇心,邀请他来解开其中的奥秘,但他不确定应该通过什么来探究谜题:是一杆画笔,还是一台显微镜?如何才能找到确定的答案?对海克尔来说,洪堡的去世标志着自己生命中一段布满不确定性的时光之开端。在接下去的一段日子里,他将开始寻找自己真正的志业。同时,这也是他充满愤怒、危机和悲痛的职业生涯的开始。在海克尔的一生中,死亡将成为驱使他不断前行的力...
——引自第288页
推拿学-供中医学类.中西医临床医学.护理学.康复治疗学等专业用 本书特色 王这虹等编著的《推拿学》以学生为中心,坚持以“三基”(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为...
HyperLynx仿真与PCB设计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介绍了如何进行高速电路设计,通过理论和实例的结合让读者对高速电路设计有清晰的认识,同时结合实际应用介绍了高...
つくし あきひと相模原市立鶴の台小学校在学中、スケベ本を団地のガスメーターに隠し保存。団地建て替えによりそれらを失い、しばらく路頭に迷う。シリアスな絵しか描けな...
《乡村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简介:“四川省乡村学校少年宫系列教材”是一套适合四川省乡村学校少年宫开展有益于孩子身心健康
米歇尔·玛利(Michel Marie,1945—),法国电影学者,巴黎第三大学电影历史与美学教授,并于1970年代创立了电影研究系,是为数众多的电影参考书的作...
作品目录编者的话 梦想马赛克自序 拼贴马赛克的惊喜Part 1赶上马赛克艺术的流行风尚1 追溯马赛克的历史2 马赛克艺术的5大主角Pa
作品目录Part 1 OVERVIEW OF TOKYO & SHOPPING 购物天堂之东京洗礼 探访迷人的东京 体验东京“血拼”的独特魅力 享誉国际...
《我们要自学》内容简介:自学者,英文称之为 autodidact,意为自己教育自己的人。大部分人都会在某个时刻走出学校,开始工作,也开
杨冰阳(Ayawawa)门萨中国前主席、百万畅销书作家、进化心理学派情感专家、微信自媒体人十强唯一情感类得主。女性贴心择偶顾问,爱情风险控制专家。著有《聪明爱:...
本书是华文推理鬼才陈浩基耗时9年完成的超越自我的科幻推理短篇连作。主人公“气球人”无意中发现自己身怀异能,只要是有生命的东西,一接触目标的皮肤,他就可以输入指令...
作品目录序/温暖和百感交集的旅程青鱼在流放地伊豆的歌女南方傻瓜吉姆佩尔孔乙己礼拜二午睡时刻河的第三条岸海上扁舟鸟· · ·
《月塘的长歌》内容简介:新芽大奖儿童文学系列图书是荣获过国内儿童文学大奖作家的原创中长篇新作,旨在以细腻的笔触和动人的文字
针灸卷-现代中医名家医论医话选 本书特色 为便于读者更好地学习领会名家们的学术精华,张煜、王国辰主编的《现代中医名家医论医话选》从《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
1982年12月27日出生,第十二屆電擊小說大賞<銀賞>得主,本次得獎作品《狼與辛香料》也同時成了作者的出道作品,並且靠著本書快速累積人氣,目前已經是眾所矚目的...
安德鲁•基恩(Andrew Keen),美国畅销书作家、著名互联网问题研究专家。出生于英国,后在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师从肯•乔威特,获得政治学硕士学位。曾任教...
埃里克·莱斯(Eric Ries)IMUV联合创始人及CTO,哈佛商学院驻校企业家,《精益创业》作者。他的“精益创业”的理念在全球100多个城市拥有实践活动小组...
精彩摘录译者前言一第一次在伦敦中心区一家剧院看易卜生的诗剧《培尔·金特》,外面还响着警报。纳粹的轰炸机正在头上盘旋——说
龙翼飞主编的《中国诊所法律教育探索与创新》反映了近10年来中国诊所法律教育的实践、探索与创新。全书分三篇,第一篇介绍了中国
缉毒警探卡尔·穆尔在一家廉价旅馆用枪把自己的头轰烂。迈克尔·康奈利是美国前总统比尔克林顿、摇滚巨星米克贾格尔等人最喜欢的推理小说家,他也被称为世界上最好的警探小...
作品目录序言阿尔伯特公园住宅 NICHOLAS GIOIA ARCHTECTS 澳大利亚菲茨罗伊梯台式房子 SHELLEY PENN ARCHTECTS 澳大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