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在求知路上经历过憧憬与困顿交织的人,都可以从洪堡身上看到:一个人,可以如何用尽一生的心智与激情——丈量世界,定义自然。
.....................
※编辑推荐※
☆ “人必须向往善和崇高、伟大的事物……其余的则交给命运。” ——亚历山大·冯·洪堡
☆ 蕾切尔·卡森的《寂静的春天》启发自他提出的“万物相互关联”
☆ 他比詹姆斯·洛夫洛克的“盖亚理论”早150多年提出“地球是具有生命的有机整体”
☆ 达尔文坦承,没有他的影响,自己不会踏上“小猎犬”号环球之旅,也不会想到写作《物种起源》
☆ 梭罗因为阅读他的著作而重新书写《瓦尔登湖》,并在康科德的峭壁之上感叹:“我的心灵与他同在。”
.....................
※内容简介※
18世纪的人类以“进步”为关键词,不断投身改造自然的热潮,可也逐渐失去了对自然的敬畏。在这一时期众多探究“如何理解自然”的科学家中,有一位浮士德式的人物:他的内心簸荡着不息的求知冲动,不仅渴望周游世界,更试图洞悉整个宇宙。深受启蒙思想影响的他,坚信客观实验之必要,但也重视个人的主观感受。他将科学与想象结合在一起,以“生命之网”的整体视角重新审视自然。他,就是亚历山大·冯·洪堡。
亚历山大·冯·洪堡(Alexander von Humboldt,1769—1859),曾被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威廉四世盛赞为“大洪水后真正伟大的人物”。他深入委内瑞拉的茂密雨林,穿越漫长的安第斯山脉,攀登当时公认最高的火山——钦博拉索山;他曾与同伴惊险地逃脱鳄鱼之口,目睹野马与电鳗的残酷搏斗,在重重树影间与美洲豹狭路相逢。他将对自然的崭新理解,融入对彼时政治局势的悉心体察,既为托马斯·杰斐逊带去详尽的考察资料,还影响了西蒙·玻利瓦尔的拉丁美洲革命。洪堡对世界的广博认识不但招致了拿破仑的嫉妒,更深度影响了歌德、柯勒律治、达尔文、梭罗、海克尔等诗人与科学家。洪堡究竟如何从一位怀有远游心气的少年成长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科学家?其观察自然的全新视角受到哪些影响的形塑?由此生成的整体自然观又如何在思想史的流变中影响一代又一代的知识分子?这些问题都可以在《创造自然》中找到答案。
安德烈娅·武尔夫为写作本书重新追寻洪堡的足迹。她以生动的笔触和翔实的资料将洪堡的个人传记、旅行历险和自然观念的演变交织在一起,既揭示了他在科学史上的枢纽地位,也搭建起这位150多年前的博物学家与现代的联系。洪堡宛如一位21世纪的通才,带着远超同时代人的前瞻性视角,将敏感的心灵注入对奴隶制、环境问题与科研发展等的探讨。这位跨越科学与艺术的观察者,可以超越任何时代。
.....................
※媒体推荐※
亚历山大·冯·洪堡是超越他时代的科学家,影响力仅次于拿破仑。但是在他的祖国——德国之外,洪堡的名字逐渐为众人所遗忘。武尔夫通过生动的笔触、翔实的研究重现了洪堡的探险之旅,也让我们重拾了洪堡富有远见的生态学观点。本书提醒每一个人:地球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类对环境的每一次伤害都会造成灾难性后果。
——《纽约时报》
洪堡穿过两个世纪而来,其言行却犹如一位身处2015年的全能知识分子,为全世界现今的科学与社会讨论注入闪耀的智性光芒。受洪堡旅行日志的启发,《创造自然》有时候读起来像极了惊心动魄的探险小说。我想,不可能边读《创造自然》边对洪堡无动于衷。通过本书,武尔夫无疑使我们每个人都迷上了洪堡。
——耐撒尼尔·里奇,《纽约书评》
从俄罗斯到南美雨林再到喜马拉雅山,一位追寻自然的勇猛探险家……武尔夫将丁丁历险记般的精神注入《创造自然》,每一处丛林、每一条山脉和每一种危险动物都是洪堡勇敢探索的一笔笔注脚。真是关于一位绝妙人物的华丽颂扬!
——《卫报》
安德烈娅·武尔夫将19世纪的伟大科学家亚历山大·冯·洪堡重新带入现代读者的视野之中。武尔夫对洪堡之自然理念在后世科学思想史中的传播,剖析得令人震撼。武尔夫女士强调,今日的生态学家内心都住着一个洪堡。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等现象敲响的警钟,洪堡的交叉学科思路于今日之很多现实问题的讨论都具有非凡的意义。
——《经济学人》
本书集合了个人传记、惊心动魄的旅行日志和思想史的传播。而这位给予我们所熟知的自然观的人物,不止值得重新推荐,更值得接受这个时代的礼赞。
——《大西洋月刊》
.....................
※名人推荐※
一部激动人心的探险故事!
——比尔·布莱森,《万物简史》作者,2016年英国皇家学会科学图书奖评委会主席
安德烈娅·武尔夫是一名带有独特感受力与热情魅力的作家。她总能带我们穿越迷人历史,重新踏上植物学探索与科学发现的壮阔之旅。她的作品精彩纷呈,语言凝练老道,字里行间都散发着智性光芒。
——伊丽莎白·科尔伯特,《大灭绝时代》作者,普利策非虚构类写作奖得主
《创造自然》是一部宏大、壮丽的探险之书,如此生动的写作与详尽的研究,真是一场地理学朝圣之旅、一部智性史诗。本书追溯了洪堡与西蒙·玻利瓦尔、查尔斯·达尔文、威廉·赫歇尔、查尔斯·莱尔、沃尔特·惠特曼、爱伦·坡、亨利·大卫·梭罗和约翰·珀金斯·马什等人的思想交汇。真是一本厚重的卓越之作。
——理查德·霍姆斯,《柯勒律治与奇迹年代》(Coleridge and The Age of Wonder)作者
.....................
※获奖记录※
首届中国自然好书奖·年度思想奖
入选第十三届国家图书馆文津图书奖推荐书单
入围第十三届文津图书奖
2017年豆瓣年度图书科学·新知榜单第1
2017年第一财经年度十大自然好书获奖作品
2017年《环球科学》最美科学阅读获奖作品
2016年英国皇家学会科学图书奖
2016年《洛杉矶时报》图书奖
2015年科斯塔图书传记奖
2015年《纽约时报》十大好书
《经济学人》《卫报》《出版人周刊》《科克斯书评》《自然》《大西洋月刊》《新科学家》《独立报》《镜报》《星期日泰晤士报》2015年度好书
安德烈娅·武尔夫(Andrea Wulf),作家、历史学家,出生于印度,童年时迁居德国,现居伦敦。她毕业于英国皇家艺术学院,主攻设计史方向,曾三次当选罗伯特·史密斯杰斐逊国际研究中心研究员,更于2013年当选大英图书馆艾克尔斯美国研究中心驻馆作家。她是美国笔会中心、国际 探险家俱乐部、女性地理学家协会、林奈学会和英国皇家地理学会会员,为《纽约时报》《大西洋月刊》《洛杉矶时报》《华尔街日报》《卫报》等撰写专栏。
安德里娅·武尔夫著作丰富,成绩斐然,常见于《纽约时报》畅销榜单。她的《园艺兄 弟》(Brother Gardeners)曾入选2008年萨缪尔·约翰逊奖长名单,并于2010年荣获美国园艺学会年度图书奖。从伦敦的英国皇家学会到美国的纽约公共图书馆,武尔夫的演讲足迹遍布世界各地,她积极投身地理学与植物探索历史的公共普及教育,并于2016年荣获英国皇...
(展开全部)
61岁的杰斐逊腰板笔挺,“直如枪杆”。这个高高瘦瘦、举止有些笨拙的男人,有着农夫特有的红润脸颊和钢铁般结实的体魄。他既是一个年轻国家的总统,又是蒙蒂塞洛庄园的主人。庄园占地广阔,位于弗吉尼亚蓝岭山脉的山麓中,在华盛顿西南方向约100英里处。虽然他的妻子早在20年前去世,杰斐逊仍享有亲密的家庭生活,尤其喜欢和他的七个小孙子、小孙女待在一起。朋友们注意到,杰斐逊谈天时经常让孩子们爬到他的膝上。洪堡到达美国时,杰斐逊正在为几周前去世的小女儿玛丽亚哀悼:她于1804年4月诞下一名女婴后去世。他的另一个女儿玛莎长期居住在白宫,后来带着她的孩子们搬到蒙蒂塞洛定居。杰斐逊讨厌荒废时间。他每天黎明起身,同时翻阅若干本书籍,处理大量通信。为了备份通信记录,他专门买了一台复印信件的机器。他没有一刻能够安闲下来,还曾经告诫女儿:空虚无聊是“生活中最危险的毒药”。18世纪80年代,独立战争结束后,杰斐逊作为美国驻法国大使在巴黎生活了5年。利用这一机会,他广泛游历欧洲,带回了大量新书、古籍与新观念。他称自己为“嗜书如狂”所苦,会不停地购买和阅读书籍。在欧洲期间,他还在公务之暇参观了英国最精巧的花园,以及考察比对了德国、荷兰、意大利与法国的农业技术。1804年是杰斐逊政治生涯中的巅峰时期。他起草过《独立宣言》,当选了美国总统,并于1804年年底以决定性优势再次当选,开始他的第二届任期。在他的主持下,美国从法国手中购买了路易斯安那地区,为国家未来向西扩张奠定了基础。1只花了1500万美元,杰斐逊就将国家的地盘扩大了一倍:西起密西西比河,东至落基山脉,北起加拿大,南至墨西哥湾,80万平方英里的土地被纳入新的国家版图。杰斐逊刚刚派遣梅里韦瑟·刘易斯(MeriwetherLewis)和威廉·克拉克(WilliamClark)进行首次横跨整个北美洲大陆的陆路考察。考察的任务将囊括杰斐逊所有感兴趣...
——引自第91页
得知洪堡去世消息当天,25岁的德国动物学家恩斯特·海克尔十分苦闷。海克尔在给未婚妻安娜·泽特(AnnaSethe)的信中写道:“啊,我心中活着两个灵魂。”此处,他借用了歌德《浮士德》中的著名意象:浮士德在对尘世的眷恋和对飞升天界的渴望之间踟蹰徘徊,而海克尔则在艺术与科学之间左右为难。他不知道自己应该以心灵感知自然,还是以一位科学家的视角去探究自然世界。洪堡的著作给予了海克尔最初的启发,引导他从小热爱自然、科学、探索与绘画。这位伟人的去世在海克尔的心灵深处引发了一场危机。海克尔当时正在意大利的那不勒斯,试图取得一些动物学上的新发现,从而帮助自己进入德国学术界。然而科学上的研究进展十分不顺:他本想研究海胆、海参和海星的解剖学结构,但无法在那不勒斯湾找到足够的活体样本。与海洋生物学上的丰富收获相比,意大利的优美风景更让他心旌动摇。自然向他呈现了“一场诱人的盛宴”(如其所言),犹如东方国度的盛大集市。所以,为何还要努力成为一名科学家,去从事那些整天幽闭在室内的研究工作?海克尔告诉安娜,自己十分苦闷,好像听到“魔鬼梅菲斯特的大声嘲笑”。在这封信里,海克尔通过洪堡的自然观来审视自己的迷茫。他该如何协调自己细致的科学观察与“以整体来把握自然”的冲动?他该如何让自己对自然的艺术欣赏和科学真理结合在一起?洪堡曾在《宇宙》中写道,知识、科学、诗歌与艺术感受之间存在一以贯之的纽带;海克尔不确定该如何在自己的动物学研究中应用这些思想。动物和植物世界挑起他的好奇心,邀请他来解开其中的奥秘,但他不确定应该通过什么来探究谜题:是一杆画笔,还是一台显微镜?如何才能找到确定的答案?对海克尔来说,洪堡的去世标志着自己生命中一段布满不确定性的时光之开端。在接下去的一段日子里,他将开始寻找自己真正的志业。同时,这也是他充满愤怒、危机和悲痛的职业生涯的开始。在海克尔的一生中,死亡将成为驱使他不断前行的力...
——引自第288页
巫哲,晋江VIP金榜常客,擅长现实向纯爱治愈系萌文。文笔简练、文风幽默、语言诙谐,作品被读者戏称为“相声系暖文”。作品不洒狗血、不博眼球,却又立意新颖,情节总有...
传闻证据规则及其在中国刑事诉讼中的运用 内容简介 证据法学以往被一些研究者视为法学研究的畏途。1996年以前,我国法学界对证据法学的研究曾有过一个停滞期,学术水...
◎编辑推荐百米高楼晃动导致集体恐慌高层爆炸导致大楼大面积坍塌双子塔被撞之后由火灾引发的多米诺悲剧……新加坡对雨水的回收利用从达尔文树皮蛛身上获得的筑桥启发加入细...
谢锡亮灸法 内容简介 本书详细介绍了著名老中医谢锡亮从医近60年对灸法的深刻理解、独特经验及举办30余期针灸培训班的讲义精华。全书共10章,包括灸法概论、灸法基...
精彩摘录这样的制度一直行使了几千年,天界都一直保持着基本太平的状态。可是在六百年前,另一个不能直接通往天界的世界——灵界
Daniel Wigdor 目前是多伦多大学计算机科学助理教授。此前,他供职于微软,曾任微软Surface产品的用户体验架构师以及创建自然用户界面的专家。在加入...
★ 每一个有梦想的人,心中都有一个海子。所有年轻人共同的青春呐喊,致敬不老的理想主义情怀。★ 30年来,华语世界超10亿人次阅读海子。你必须再读一次的传世经典。...
《景德镇湖田窑址:1988-1999年考古发掘报告(上下)》主要内容:景德镇有着悠久的制瓷历史,从现藏于中外博物馆众多的陶瓷艺术珍品中可见其辉煌成就,其中有许多...
张小娴,全世界华人的爱情知己。她以小说描绘爱情的灼热与冷却,以散文倾诉恋人的微笑与泪水,至今已出版超过四十本小说和散文集。她对人性的洞察,使她开创了一种既温柔又...
这个时代,不管你愿不愿意,都被卷进了“无限责任时代”。每个人都是自己这家“无限责任公司”的CEO,承担全部的风险和回报。所有现象背后都有商业逻辑——怎么让顾客心...
小儿季节多发病的预防与调养 本书特色 掌握科学的养育方法,让宝宝少生病;学习正确的护理知识,让病宝宝快些好起来。小儿季节多发病的预防与调养 内容简介 对于有孩子...
阮千瑞自序:2001年,在开始注意打口唱片封面设计的时候,我已经可以成功入侵一台网络服务器,并放上一篇讽刺白领的文章作为首页。那个时候我和朋友在想如何写一个商业...
父母双亡的女摄影师步悠然,在一次古墓探险中意外跨越了四百年时空,进入了努尔哈赤时代,灵魂依附在女真第一美女——东哥的身上。历史记载:东哥,全名叶赫那拉布喜娅玛拉...
鸡蛋花花,布偶设计师。1999年毕业于北京服装学院艺术设计系后在大学任教至今。业余时间较多,凭兴趣而创作,涉足设计多领域,插画、首饰、flash动画、布偶、黏土...
中医内科临证 本书特色中医内科临证 内容简介 本书以高等中医院校中医内科学六版教材为蓝本,以教材各论中的目录病种为顺序,对每一病证先作概括性介绍,重点是选录了全...
精彩摘录少年,你必须知道,这个世界上有背叛这样的事,约定就只是约定,爱情并不能拯救什么。有时候爱也会杀死人的。人也可以杀
刘亚洲[1],男,汉族,1952年10月19日生,安徽宿县人,浙江宁波出生,1970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8年3月参加工作,武汉大学外语系英文专业毕业,...
1.周燕珉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住宅与社区研究所副所长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1978 年考入清华大学建筑系,曾在日本学习和工作七年。长期致力于住宅精细化和标准化设计研...
环境伦理学基础 本书特色 西方社会环境伦理学的经典著作之一。对环境的关怀是20世纪西方社会的主要特征之一。而环境的问题在性质上*终是一个哲学问题,想使保护环境有...
12周摘掉眼镜恢复视力-10周年纪念版 本书特色 一个新方法 一读就懂 一用就灵?美国眼科医生威廉?贝茨博士发现了这一方法:眼镜和手术之外的第三种方法?让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