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1472-1529),名守仁,字伯安,自号阳明子,为明代的哲学家。其学上承孔子,孟子,中继陆九渊,而形成为风靡时代中后期并与程朱理学分庭抗礼的阳明心学。《王阳明文集》原称《王文成公全书》,为王守仁的作品集。本书以隆庆谢氏刻本《王文成公全书》为底本,进行精心编校、整理、核对,终形成这套《王阳明集》。n
《王阳明集》分为语录、文录、别录、外集、续编、补录、年谱、附录等八部分,同时收录有王阳明门人弟子、同僚、友人及历代文人学者所撰写的有关王阳明本人及著作的文章。在尽量保留原版面貌的基础上,根据现代人的阅读习惯,对全书做了精心的编排和修订。一方面保留了历史版本的原貌,另一方面也尽量吸收了当代的研究成果,便于读者参考使用。
★阳明学当代价值:精神信仰、寻找初心和人生答案的钥匙,经世致用、事业成功的通用法门。n
★王阳明一生都在致良知,成就了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明一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哲学家。n
★王阳明是曾国藩、梁启超、终生精神导师!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全能大儒,欲成大事者,必先读王阳明。n
★王阳明提出的“知行合一”“致良知”“心即理”等的哲学体系及其基本主张,是研究修习阳明心学的基本著作,堪称王门之圣书,心学之经典。n
★孙中山、、严复、梁启超等都是“阳明心学”的追随者。其学术思想在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国家乃至全球都有重要影响。王阳明心学和日本武士道精神的融合造就了明治维新的精神世界。n
★《王阳明集》流传很广,由海内传播海外,在台湾、日本、韩国等地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力。n
心好之身必安之君好之民必欲之n
内感而外必应,上感而下必应。夫君之于民,犹心之于身也,虽其内外上下之不同,而感应之理何尝有异乎?昔圣人之意,谓夫民以君为心也,君以民为体也,体而必从夫心,则民亦必从夫君矣。彼其心具于内,而体具于外,内外之异势,若不相蒙矣;然心惟无好则已,一有所好,而身之从之也,自有不期然而然。如心好夫采色,则目必安夫采色;心好夫声音,则耳必安夫声音;心而好夫逸乐,则四肢亦惟逸乐之是安矣。发于心而慊于己,有不勉而能之道也;动于中而应于外,有不言而喻之妙也。是何也?心者身之主,心好于内,而体从于外,斯亦理之必然欤!若夫君之于民,亦何以异于是?彼其君居于上,而民居于下,上下之异分,若不相关矣,然君惟无好则已,一有所好,而民之欲之也,亦有不期然而然。如君好夫仁,则民莫不欲夫仁;君好夫义,则民莫不欲夫义;君而好夫暴乱,则民亦惟暴乱之是欲矣。倡于此而和于彼,有不令而行之机也;出乎身而加乎民,有不疾而速之化也。是何也?君者民之主,君好于上,而民从于下,固亦理之必然欤!是则内外上下本同一体,而此感彼应,自同一机,人君之于民也,而可不慎其所以感之邪?抑论之,身固必从乎心矣,民固必从乎君矣,抑孰知心之存亡有系于身,而君之存亡有系于民乎?为人君者,但知下之必从夫上,而不知上之存亡有系于下,则将恣己徇欲,惟意所为,而亦何所忌惮乎?故夫子于下文必继之曰:“君以民存,亦以民亡。”噫,可惧乎!n
论n
人君之心惟在所养n
人君之心,顾其所以养之者何如耳。养之以善,则进于高明,而心日以智;养之以恶,则流于污下,而心日以愚。故夫人君之所以养其心者,不可以不慎也。天下之物,未有不得其养而能生者,虽草木之微,亦必有雨露之滋,寒暖之剂,而后得以遂其畅茂条达,而况于人君之心,天地民物之主也,礼乐刑政教化之所自出也,非至公无以绝天下之私,非至正无以息天下之邪,非至善无以化天下之恶,而非其心之智焉,则又无以察其公私之异,识其邪正之归,辩其善恶之分,而君心之智否,则固系于其所以养之者也,而可以不慎乎哉?君心之智,在于君子之养之以善也;君心之愚,在于小人之养之以恶也。然而君子小人之分,亦难乎其为辩矣。人心惟危,道心惟微,尧、舜之相授受而所以叮咛反覆者,亦维以是,则夫人君之心,亦难乎其为养矣。而人君一身,所以投间抵隙而攻之者,环于四面,则夫君心之养,固又难乎其无间矣。是故必有匡直辅翼之道,而后能以养其心。必有洞察机微之明,而后能以养其心;必有笃确精专之诚,而后能以养其心。斯固公私之所由异,邪正之所从分,善恶之所自判,而君心智愚之关也。世之人君,孰不欲其心之公乎?然而每失之于邪也;孰不欲其心之善乎?然而每失之于恶也。是何也?无君子之养也。养之以君子,而不能不间之以小人也,则亦无惑乎其心之不智矣。昔者太甲颠覆典刑,而卒能处仁迁义,为有商之令主,则以有伊尹之圣以养之;成王孺子襁褓,而卒能祗勤于德,为成周之盛王,则以有周公之圣以养之。桀、纣之心,夫岂不知仁义之为美,而卒不免于败度,则其所以养之者,恶来、飞廉之徒也。呜呼!是亦可以知所养矣。人虽至愚也,亦宁无善心之萌?虽其贤智也,亦宁无恶心之萌?于其善心之萌也,而有贤人君子扩充培植于其间,则善将无所不至,而心日以智矣;于其恶心之萌也,而有小夫人引诱逢迎于其侧,则恶亦无所不至,而心日以愚矣。故夫人君而不欲其心之智焉斯已矣,苟欲其心之智,则贤人君子之养,固不可一日而缺也。何则?人君之心,不公则私,不正则邪,不善则恶,不贤人君子之是与,则小夫人之是狎,固未有漠然中立而两无所在者。一失其所养,则流于私,而心之智荡矣;入于邪,而心之智惑矣;溺于恶,而心之智亡矣,而何能免于庸患之归乎?夫惟有贤人君子以为之养,则义理之学足以克其私心也,刚大之气足以消其邪心也,正直之论足以去其恶心也。扩其公而使之日益大,扶其正而使之日益强,作其善而使之日益新,夫是之谓匡直辅翼之道,而所以养其心者有所赖。然而柔媚者近于纯良,而凶者类于刚直,故士有正而见斥,人有而获进,而卒无以得其匡直辅翼之资,于是乎慎释而明辩,必使居于前后左右者无非贤人君子,而不得有所混淆于其间,夫是之谓洞察几微之明,而所以养其心者无所惑。然而梗直者难从,而谄谀者易入也;拂忤者难合,而阿顺者易亲也。则是君子之养未几,而小人之养已随;养之以善者方退,而养之以恶者已入。故夫人君之于贤士君子,必信之笃,而小人不得以间;任之专,而邪佞不得以阻。并心悉虑,惟匡直辅翼之是资焉,夫是之谓笃确专一之诚,而所以养其心者,不至于有鸿鹄之分,不至于有一暴十寒之间,夫然后起居动息无非贤士君子之与处,而所谓养之以善矣。夫然后私者克而心无不公矣,邪者消而心无不正矣,恶者去而心无不善矣。公则无不明,正则无不达,善则无不通,而心无不智矣,夫然后可以绝天下之私,可以息天下之邪,可以化天下之恶,可以兴礼乐,修教化,而为天地民物之主矣,而此何莫而不在于其所养邪!何莫而不在于养之以善邪!人君之心,惟在所养,范氏之说,盖谓养君心者言也,而愚之论,则以为非人君有洞察之明、专一之诚,则虽有贤士君子之善养,亦无从而效之,而犹未及于人君之所以自养也。然必人君自养其心,而后能有洞察之明、专一之诚以资夫人,而其所以自养者,固非他人之所能与矣。使其勉强于大庭昭晰之时,有放纵于幽独得肆之地,则虽有贤人君子,终亦无如之何者,是以人君尤贵于自养也。若夫自养之功,则惟在于存养省察,而其要又不外乎持敬而已,愚也请以是为今日献。
王阳明(1472-1529),名守仁,字伯安,号阳明,谥文成,中国浙江余姚人。明代的思想家、哲学家、书法家和军事家、教育家、文学家,官至南京兵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非但精通儒家、佛家、道家,而且能够统军征战,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全能大儒。
秦策汉略-办公室里读历史-壹 本书特色 古代只有一个职场,那就是官场,以帝王为核心的职场精英都是满肚子心眼的弄潮高手。他们当中有文人、有勇士、有...
近代中国 第十四辑 本书特色 近代中国,风云变幻,从**次鸦片战争开始,中国就开始走上救亡图存的道路,而清王朝的统治*终也被推翻。近代中国对于当今中国的影响也是...
世界历史有一套之老大的英帝国 本书特色 杨白劳一出,50年内无人有胆开讲世界史!前学生们发誓:历史原来不可恶!现在再考世界历史准拿满分!历史老师感叹:现在才明白...
《北朝村民的生活世界:朝廷、州县与村里》内容简介:中国历史分期问题,迄今尚无定论,这是坏现象,也是好现象。这正好促使中国历
《国富国穷》内容简介:世界上邦国林立,为什么富的这么富,穷的这么穷?五六百年前,地球上只有欧洲和中国两个最发达的经济文化
中日战争第九册 (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续编) 内容简介 日本外交文书选译(上)刘恩格孙克复朱秀芬孙惠鸣沈明毅译校第十五卷事项六关于壬午汉城事变日清两国之交涉(99...
《小红书运营速成指南》内容简介:本书围绕小红书平台的账号运营展开,主要介绍小红书账号的运营知识,同时结合作者丰富的行业经验
托洛茨基论反法西斯斗争 本书特色 《托洛茨基论反法西斯斗争》编辑推荐:托洛茨基——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战略家;托洛茨基——红军的缔造者和统帅、第三国际的...
乾隆三礼馆史论 内容简介 本书勾勒了三礼馆从乾隆继位开馆到纂修完成的总体进程, 详细梳理了三礼馆的一些具体事务, 如馆臣究竟有哪些人, 三礼馆的具体组成、职掌与...
勾栏胭脂-八大胡同的前世今生 本书特色 湮灭在历史中的传说讲述亲身经历的过往纠缠在历史与现实之间1.本书讲述八大胡同历史、现状,充分满足读者的好奇心。2.作者曾...
救国会史料集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介绍了爱国知识分子的抗日救亡呼声、抗日救亡运动的广泛开展、为争取民族解放战争的彻底胜利而奋斗等内容。救国会史料集 作者简介 周天...
《硬核公文:打造写作技术流》内容简介:公文写作是多种主客体因素与文本规范交互协同的过程。本书倡导“诗外功夫”与“诗内功夫”
中国货币文化史 内容简介 货币是随着商品交换的出现产生的。作为交易媒介,货币节约了人们花在商品和劳务交易上的时间,提高了经济效率,强化了社会分工,降低了交易成本...
历史的真实未必只有一种,它也许还呈现给我们一些别的东西。而且,不同种类的真实未必不能并行不悖。《神拳考》所涉及的发生于19
清史论著目录1945-2005年台湾地区 本书特色 “清史论著目录系列”是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编译组相关项目的*终成果,汇集多部各自独立的清史论著目录。编辑出版“...
唐鉴 本书特色 《唐鉴》探讨成败得失,启迪智慧人生!古往今来,很多学者文人都喜欢评论历史。近几年,随着读史热的不断升温,史评类图书也出得很多,也比较受欢迎。其实...
明史研究论丛-第十四辑 本书特色 该书为历史研究所明史研究室编辑,作者张金奎、胡凡、陈时龙、赵献海等为历史所研究人员,朱鸿林为香港理工大学中华文化系主任教授,庄...
罗志田,男,1952年生,著名历史学家。1977年考入四川大学历史系,1981年毕业后曾在四川师范大学历史系工作过一年。1987年留学美
《成事的时间管理》内容简介:为什么总是感觉事情做不完,时间不够用? 为什么忙活了一天,但是什么成果都没有? 为什么总是出现紧
本書闡析中共建黨初期,如何運用與商人的聯合戰線(統一戰線)來擴充實力,進行無產階級革命。中共成立時以工人政黨自居,鼓動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