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1472-1529),名守仁,字伯安,自号阳明子,为明代的哲学家。其学上承孔子,孟子,中继陆九渊,而形成为风靡时代中后期并与程朱理学分庭抗礼的阳明心学。《王阳明文集》原称《王文成公全书》,为王守仁的作品集。本书以隆庆谢氏刻本《王文成公全书》为底本,进行精心编校、整理、核对,终形成这套《王阳明集》。n
《王阳明集》分为语录、文录、别录、外集、续编、补录、年谱、附录等八部分,同时收录有王阳明门人弟子、同僚、友人及历代文人学者所撰写的有关王阳明本人及著作的文章。在尽量保留原版面貌的基础上,根据现代人的阅读习惯,对全书做了精心的编排和修订。一方面保留了历史版本的原貌,另一方面也尽量吸收了当代的研究成果,便于读者参考使用。
★阳明学当代价值:精神信仰、寻找初心和人生答案的钥匙,经世致用、事业成功的通用法门。n
★王阳明一生都在致良知,成就了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明一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哲学家。n
★王阳明是曾国藩、梁启超、终生精神导师!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全能大儒,欲成大事者,必先读王阳明。n
★王阳明提出的“知行合一”“致良知”“心即理”等的哲学体系及其基本主张,是研究修习阳明心学的基本著作,堪称王门之圣书,心学之经典。n
★孙中山、、严复、梁启超等都是“阳明心学”的追随者。其学术思想在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国家乃至全球都有重要影响。王阳明心学和日本武士道精神的融合造就了明治维新的精神世界。n
★《王阳明集》流传很广,由海内传播海外,在台湾、日本、韩国等地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力。n
心好之身必安之君好之民必欲之n
内感而外必应,上感而下必应。夫君之于民,犹心之于身也,虽其内外上下之不同,而感应之理何尝有异乎?昔圣人之意,谓夫民以君为心也,君以民为体也,体而必从夫心,则民亦必从夫君矣。彼其心具于内,而体具于外,内外之异势,若不相蒙矣;然心惟无好则已,一有所好,而身之从之也,自有不期然而然。如心好夫采色,则目必安夫采色;心好夫声音,则耳必安夫声音;心而好夫逸乐,则四肢亦惟逸乐之是安矣。发于心而慊于己,有不勉而能之道也;动于中而应于外,有不言而喻之妙也。是何也?心者身之主,心好于内,而体从于外,斯亦理之必然欤!若夫君之于民,亦何以异于是?彼其君居于上,而民居于下,上下之异分,若不相关矣,然君惟无好则已,一有所好,而民之欲之也,亦有不期然而然。如君好夫仁,则民莫不欲夫仁;君好夫义,则民莫不欲夫义;君而好夫暴乱,则民亦惟暴乱之是欲矣。倡于此而和于彼,有不令而行之机也;出乎身而加乎民,有不疾而速之化也。是何也?君者民之主,君好于上,而民从于下,固亦理之必然欤!是则内外上下本同一体,而此感彼应,自同一机,人君之于民也,而可不慎其所以感之邪?抑论之,身固必从乎心矣,民固必从乎君矣,抑孰知心之存亡有系于身,而君之存亡有系于民乎?为人君者,但知下之必从夫上,而不知上之存亡有系于下,则将恣己徇欲,惟意所为,而亦何所忌惮乎?故夫子于下文必继之曰:“君以民存,亦以民亡。”噫,可惧乎!n
论n
人君之心惟在所养n
人君之心,顾其所以养之者何如耳。养之以善,则进于高明,而心日以智;养之以恶,则流于污下,而心日以愚。故夫人君之所以养其心者,不可以不慎也。天下之物,未有不得其养而能生者,虽草木之微,亦必有雨露之滋,寒暖之剂,而后得以遂其畅茂条达,而况于人君之心,天地民物之主也,礼乐刑政教化之所自出也,非至公无以绝天下之私,非至正无以息天下之邪,非至善无以化天下之恶,而非其心之智焉,则又无以察其公私之异,识其邪正之归,辩其善恶之分,而君心之智否,则固系于其所以养之者也,而可以不慎乎哉?君心之智,在于君子之养之以善也;君心之愚,在于小人之养之以恶也。然而君子小人之分,亦难乎其为辩矣。人心惟危,道心惟微,尧、舜之相授受而所以叮咛反覆者,亦维以是,则夫人君之心,亦难乎其为养矣。而人君一身,所以投间抵隙而攻之者,环于四面,则夫君心之养,固又难乎其无间矣。是故必有匡直辅翼之道,而后能以养其心。必有洞察机微之明,而后能以养其心;必有笃确精专之诚,而后能以养其心。斯固公私之所由异,邪正之所从分,善恶之所自判,而君心智愚之关也。世之人君,孰不欲其心之公乎?然而每失之于邪也;孰不欲其心之善乎?然而每失之于恶也。是何也?无君子之养也。养之以君子,而不能不间之以小人也,则亦无惑乎其心之不智矣。昔者太甲颠覆典刑,而卒能处仁迁义,为有商之令主,则以有伊尹之圣以养之;成王孺子襁褓,而卒能祗勤于德,为成周之盛王,则以有周公之圣以养之。桀、纣之心,夫岂不知仁义之为美,而卒不免于败度,则其所以养之者,恶来、飞廉之徒也。呜呼!是亦可以知所养矣。人虽至愚也,亦宁无善心之萌?虽其贤智也,亦宁无恶心之萌?于其善心之萌也,而有贤人君子扩充培植于其间,则善将无所不至,而心日以智矣;于其恶心之萌也,而有小夫人引诱逢迎于其侧,则恶亦无所不至,而心日以愚矣。故夫人君而不欲其心之智焉斯已矣,苟欲其心之智,则贤人君子之养,固不可一日而缺也。何则?人君之心,不公则私,不正则邪,不善则恶,不贤人君子之是与,则小夫人之是狎,固未有漠然中立而两无所在者。一失其所养,则流于私,而心之智荡矣;入于邪,而心之智惑矣;溺于恶,而心之智亡矣,而何能免于庸患之归乎?夫惟有贤人君子以为之养,则义理之学足以克其私心也,刚大之气足以消其邪心也,正直之论足以去其恶心也。扩其公而使之日益大,扶其正而使之日益强,作其善而使之日益新,夫是之谓匡直辅翼之道,而所以养其心者有所赖。然而柔媚者近于纯良,而凶者类于刚直,故士有正而见斥,人有而获进,而卒无以得其匡直辅翼之资,于是乎慎释而明辩,必使居于前后左右者无非贤人君子,而不得有所混淆于其间,夫是之谓洞察几微之明,而所以养其心者无所惑。然而梗直者难从,而谄谀者易入也;拂忤者难合,而阿顺者易亲也。则是君子之养未几,而小人之养已随;养之以善者方退,而养之以恶者已入。故夫人君之于贤士君子,必信之笃,而小人不得以间;任之专,而邪佞不得以阻。并心悉虑,惟匡直辅翼之是资焉,夫是之谓笃确专一之诚,而所以养其心者,不至于有鸿鹄之分,不至于有一暴十寒之间,夫然后起居动息无非贤士君子之与处,而所谓养之以善矣。夫然后私者克而心无不公矣,邪者消而心无不正矣,恶者去而心无不善矣。公则无不明,正则无不达,善则无不通,而心无不智矣,夫然后可以绝天下之私,可以息天下之邪,可以化天下之恶,可以兴礼乐,修教化,而为天地民物之主矣,而此何莫而不在于其所养邪!何莫而不在于养之以善邪!人君之心,惟在所养,范氏之说,盖谓养君心者言也,而愚之论,则以为非人君有洞察之明、专一之诚,则虽有贤士君子之善养,亦无从而效之,而犹未及于人君之所以自养也。然必人君自养其心,而后能有洞察之明、专一之诚以资夫人,而其所以自养者,固非他人之所能与矣。使其勉强于大庭昭晰之时,有放纵于幽独得肆之地,则虽有贤人君子,终亦无如之何者,是以人君尤贵于自养也。若夫自养之功,则惟在于存养省察,而其要又不外乎持敬而已,愚也请以是为今日献。
王阳明(1472-1529),名守仁,字伯安,号阳明,谥文成,中国浙江余姚人。明代的思想家、哲学家、书法家和军事家、教育家、文学家,官至南京兵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非但精通儒家、佛家、道家,而且能够统军征战,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全能大儒。
《自由的文化》内容简介:当我们思考欧洲的起源时,为何要将古希腊视为其现代文明的基础?古希腊人是怎样的一群人?是什么经历或挑
《从常青藤到华尔街》内容简介:常青藤盟校是如何进行海外面试的?美国大学对国际学生有什么期待?有什么恐惧?新冠疫情爆发后,身
本书是一部深入浅出的历史研究入门读物。历史学在法国极为发达,尤其是20世纪以来年鉴学派引领了世界史学的潮流。作者多年在索邦
《中国诗歌研究史:汉代卷》内容简介:本书是一部系统梳理20世纪汉代诗歌研究史的论著。全书共四章,第一章介绍上世纪初至1980年以
《电视舞蹈作品创作论》内容简介:本书稿是作者多年来在电视舞蹈领域耕耘的重要学术成果,全书共分为九章,详细梳理了电视舞蹈的内
绝代风流:西南联大生活录 本书特色 本书是西南联大三部曲中的*本,讲述*有生活气息的联大故事。本书关注联大师生的日常生活趣事和吃穿住行状况,集中呈现有温度有情怀...
外来文化摄取史论 本书特色 在日本百年来的文化选择过程中,有许多成功的启示,也有许多失败的教训。 这都是值得我们去认真加以研究和分析的。这部书翔实、丰富的资料,...
秦始皇兵马俑发现记-考古中国 本书特色 中国首部考古纪实文学力作,以实物考察历史,以科学发掘真相,探寻民族之根,追溯文明之源。1974年3月,陕西临潼县某村民在...
《一个64位操作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内容简介:本书讲述了一个64位多核操作系统的自制过程。此操作系统自制过程是先从虚拟平台构筑起
《欧洲史:古典时代(史前—公元337)》内容简介:《欧洲史》是英国历史学家诺曼·戴维斯的代表作。它为欧洲历史设计出一种时间和空
《别再难为自己》内容简介:没有人生而坚强——在我们成长的路上,伤痛总是不期而遇,在所难免。面对自己的脆弱,虔诚接受人生所经
贪玩的中国人 本书特色 “玩”是大众越来越认可的一种生活态度和方式,玩出不曾想到的创造力。这本书挖掘了中国历史中轻松的、好玩的、生机勃勃、富有生命力、熠...
《换个姿势学C语言》内容简介:本书从最基本的C语言程序入手,逐渐引入面向对象、图形用户界面编程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从零开始实
本书是劳榦先生的论文集,共收录作者中英文论文46篇,内容涉及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思想、社会、地理与边疆、历法、考古与文字、
《关键十六天:白崇禧将军与二二八》内容简介:没有二二八,台湾绝非现在的台湾。1947年的二二八事件,是现代台湾历史上最惨痛的悲
《王阳明心学(典藏修订版)》内容简介:一介儒生王阳明,为什么能成为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圣人?为什么能成为曾国藩、梁启超
黄花皓月: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百年图录 本书特色 一百年前,为推翻清朝封建帝制,孙中山、黄兴领导的同盟会发动“广州三月二十九日之役”。由黄兴率百余名爱国志士进攻两...
中华的另一种可能:魏晋风流 本书特色 ▲ 一本书读懂中华史上*瑰丽奇特的魏晋,精彩讲述*风流的人物,全景呈现一个*浓于生命彩色的时代。▲ 享誉海内外的魏晋文化史...
希腊史 本书特色 该书介绍了希腊这一地区的古希腊史,罗马帝国、东罗马帝国占领时期的历史,奥斯曼帝国占领时期的历史,以及近代希腊国家的独立、建国及发展的历史。将希...
本书目录简介:中国青铜时代;关于中国初期“城市”这个概念;夏商周三代都制与三代文化异同;从夏商周三代考古论三代关系与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