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洵古文论要》主要以苏洵古文为研究对象,从艺术审美的角度,论析苏洵古文的艺术特征及其成因。文章先从以明道为宗,以经世为本、以通变为要、以自然为尚四个方面分析了苏洵的古文观念,然后从正气、奇气和逸气三个方面探讨了苏洵古文作品的文气构成。重点则从立意、谋篇、布局、用笔、声调、修辞六个具体方面研究苏洵古文在技法上的运用。并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从纵横驰骤、奇崛幽峭、简切通脱三个方面综合探讨苏洵古文风格的不同特征。*后简要梳理分析了苏洵古文的传播及其对后世的影响,可作为全文的研究佐证和总结。
毛德胜著的《苏洵古文论要》从艺术审美的角度,论析苏洵古文的艺术特征及其成因。全文一共分为六章。**章为苏洵的古文观念。第二章为苏洵古文的文气。第三、四章为苏洵古文的技法。第五章为苏洵古文的风格。第六章为苏洵古文的接受,从两宋、元明和清代三大块分析苏洵古文的传播及其对后世的影响,梳理了不同时代文人学者对苏洵古文的接受与评价,也为全文的研究做一个佐证和总结。
第三章 苏洵古文的技法(上)在中国古代散文的发展史上,出现过两次形式技巧方面的巨大变革,一次是四六体的出现,一次是八股文的形成。而一直以来,令中国古代散文饱受非议的也恰恰正是这两次重要的变革。以致长期以来,四六体和八股文都成为人们批判的对象,它们似乎就是中国古代散文发展的一种倒退。当然,四六体和八股文虽然都是因为过于注重形式而受到人们的批判,但具体说来,人们不满四六体主要是因为形式的过分华美侵害了散文的内容,而不满八股文主要是由于形式的过分僵化抑制了散文的灵动,也可以说四六体的弊端产生于形式与内容的冲突,而八股文的弊端则存在于形式与形式的背离。从散文技法上讲,二者的出现都是作家对于散文艺术自觉追求的结果,也代表着一种进步,但也是由于过分追求这种技法,进而影响了内容的表达和形式的灵活,从而走向了反面。姚永朴云:“夫文之有法,犹室之有户也。谁能出不由户,而文顾可无法哉?昔者扬子云有言:‘女恶丹青之乱窈窕也,书恶淫辞之淈法度也。’(《法言·吾子》)韩退之作《柳子厚墓志铭》云:‘衡湘以南为进士者,皆以子厚为师,其经承子厚口讲指画为文辞者,皆有法度可观。’《唐书·文艺传》云:‘韩愈、柳宗元、李翱、皇甫浞等,法度森严。’《宋史·欧阳修传》云:‘修之为文,丰约中度。’唐荆川《董中峰侍郎文集序》云:‘汉以前之文未尝无法,而未尝有法,法寓于无法之中,故其为法也,密而不可窥。唐与近代之文,不能无法,而能毫麓不失乎法,以有法为法,故其为法也,严而不可犯。密则疑于无所谓法,严则疑于有法而可窥。然而文之必有法,出乎自然而不可易者,则不异也。且夫不能有法,而何以议于无法?有人焉,见夫汉以前之文,疑于无法,而以为果无法也,于是率然而出之,决裂以为体,恒订以为词尽去自古以来开阖、首尾、经纬、错综之法,而别为一种臃肿、信涩、浮荡之文,以为秦与汉之文如是,然乎?否也。’长洲汪尧峰《答陈霭公书》云:‘大家之有法,犹弈师之有谱,曲工之有节,匠氏之有绳度,不可不讲求而自得者也。后之作者,唯其知字而不可知句,知句而不可知篇,于是有开而无阖,有呼而无应,有前后而无操纵顿挫,不散则乱,譬如驱乌合之市人,而思制胜于天下,其不立败者几希。古人之于文也,扬之欲其高,敛之欲其深,推而远之欲其雄而骏。其高也如垂天之云,其深也如行地之泉,其雄且骏也,如波澜之汹涌,如万骑千乘之奔驰;而及其变化离合,一归于自然也,又如神龙之蜿蜒而不露其首尾,盖凡开阖、呼应、操纵、顿挫之法,无不备焉。则今之所传唐宋诸大家,举如此也。前明二百七十余年,其文尝屡变矣,而中间*卓卓知名者,亦无不学于古人而得之。’……凡此诸说,皆发明法不可废之理。大抵古人之文,愈奇变不可测,愈有法经纬其间。”①以此可见法之不可废与自然之法的可贵。相较于其他样式的文体而言,自然更是散文追求的至高境界。秦汉散文也罢,韩柳古文也罢,其之所以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正是由于遵循了自然的道理。自然即意味着不刻意追求形式,却也不有意回避形式。一切文学样式,归根结底不过是表情达意而已,遵循自然一方面意味着创作的发生源于内心的真正需要,一方面意味着感情的表达依托于形式却不能受制于形式。前文我们已经论及过,苏洵的散文创作正是以自然为尚的。他在《仲兄字文甫说》一文中旗帜鲜明地提出了“不得不为”的主张,认为这样的文章才是天下至文。“故日:‘风行水上涣。’此亦天下之至文也。然而此二物者岂有求乎文哉?无意乎相求,不期而相遭,而文生焉。是其为文也,非水之文也,非风之文也,二物者非能为文,而不能不为文也。物之相使而文出于其间也,故日:此天下之至文也。今夫玉非不温然美矣,而不得以为文;刻镂组绣,非不文矣,而不可以论乎自然。故夫天下之无营而文生之者,唯水与风而已。”(P412~413)这一阐发充分说明了苏洵在散文创作中对于自然的自觉追求,而当年他之所以不愿修习声律记问之学,也正是其违背了散文自然的道理。……
毛德胜,男,1977年生,汉族,湖北黄冈人。中国古代文学博士,现为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主持湖北省社科基金一项,参编教材一部,发表科研论文二十多篇。
传神文笔足千秋《红楼梦》人物论 本书特色 本书是著名红学家李希凡先生的扛鼎之作,收入作者剖析《红楼梦》人物的文章33篇,对《红楼梦》中复杂而众多的个性形象,如贾...
布老虎青春文学.3 本书特色 “布老虎”是春风文艺出版社的当家品牌,为世人公认的中国长篇小说**品牌。“布老虎青春文学”是“布老虎”向青春文学的自然延伸,其主要...
解读红楼梦之红楼游艺 内容简介 时至令日,那些古人曾经流连玩味的生之乐趣,却正在一步步遁离我们的视野。就地取材、启智为主的古代游戏,更多地体现着人与人之间、人与...
拐个皇帝回现代改造3 本书特色 《拐个皇帝回现代改造》:一个男人一生可以爱几个女人?一个。如果做不到,我们就说一个词:改造!哪怕他贵为皇帝! 幕后黑手,*终揭秘...
VC++深入详解(含DVD光盘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从程序内部运行的机制和MFC程序的组织脉络入手,使读者在学习VC++编程知识时,既能够知其然,又能知其所以然,...
飞黄腾达:刚工作就获得百万年薪的秘诀 本书特色 美国*火爆的王牌电视NBC真人秀节目《飞黄腾达》**季冠军的经典力作美国亿万富翁、房地产界**人、《飞黄腾达》创...
切花栽培与保鲜及插花艺术 目录 上篇 切花栽培与保鲜技术一、何谓切花二、主要切花栽培技术(一)切花类月季 牡丹 梅花 榆叶梅 银芽柳 菊花 香石竹 非洲菊白孔雀...
中国花卉品种分类学 本书特色 《中国花卉品种分类学(1-1)》由中国林业出版社出版。中国花卉品种分类学 内容简介 国家科学技术学术著作出版基金资助出版:本书分上...
当代卷-中国诗歌通史 本书特色 吴思敬主编的《中国诗歌通史(当代卷)》为《中国诗歌通史》之一。作者们力图站在时代的高度,融会各种新的研究方法,结合中国诗歌发展的...
西游记的前世今生 本书特色 从大唐法师玄奘取经归国时**个唐僧取经故事出现开始,到吴承恩大手笔为形形色色的故事定型,其间已经经历了大约九百年的演变;九百年里参与...
美国众神 本书特色 神异、嘲讽、性、恐怖,加上诗歌一般优美的文字,以这些手段,《美国众神》让读者一捧读便不忍释手。 ——《华盛顿邮报书评版》[内容介绍]《美国...
这是一场执著与妥协混合的感情战争,在大都市的背景上演。幽深的心灵、复杂的性格点亮城市的灯火,闪动如幽灵。秦思飞以她独特的
《哭泣的耳朵》是当代著名作家苏童的短篇小说精选集。苏童的文字风格幽默而流畅,在当代小说版图上占有重要位置。在他笔下的短篇
妙说红楼 本书特色 高昌著的《妙说红楼》以《红楼梦》中诸多人物为线索,结合自己的阅读经验及体会,参考诸多“红楼”版本形成*终书稿。文章虽不及“红学”专家们所著书...
临池摭录 内容简介 该书为作者临习之体会,并有许多新见解。文字图片交相呈现,简明扼要,很不错。本书作者将多年研习书法、书论的笔记整理成书,从书法的用笔、用墨、形...
秘书职业概论 内容简介 为什么要提出《秘书职业概论》教材建设的问题?这里至少有两个方面的意义:一是理论意义。建设《秘书职业概论》教材是秘学研究在新形势下求得新的...
此書是做文字學的人必讀的書,繞不開的。明白曉暢,又有深度。目录 一文字形成的过程二汉字的性质三汉字的形成和发展(一)关于
牛津标准英语词典 内容简介 《牛津标准英语词典》初版于1906年,经两次修订于1930年出了第三版,之后一印再印至今。该词典对书面英语作了既精当又广泛的研究。词...
国际结算 内容简介 国际结算的核心是结算工具和方式,主要包括汇票、本票、支票、汇款、托收、信用证、银行保函、保付代理、票据包买、单据及其审核等。本书对此都做了较...
汤炳正论楚辞 内容简介 实际上,对二十世纪学术的探讨研究,早已在很多学者的倡导支持之下展开了。在这里我想强调的是,这方面的工作还有必要在深度和广度上继续扩展,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