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洵古文论要》主要以苏洵古文为研究对象,从艺术审美的角度,论析苏洵古文的艺术特征及其成因。文章先从以明道为宗,以经世为本、以通变为要、以自然为尚四个方面分析了苏洵的古文观念,然后从正气、奇气和逸气三个方面探讨了苏洵古文作品的文气构成。重点则从立意、谋篇、布局、用笔、声调、修辞六个具体方面研究苏洵古文在技法上的运用。并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从纵横驰骤、奇崛幽峭、简切通脱三个方面综合探讨苏洵古文风格的不同特征。*后简要梳理分析了苏洵古文的传播及其对后世的影响,可作为全文的研究佐证和总结。
毛德胜著的《苏洵古文论要》从艺术审美的角度,论析苏洵古文的艺术特征及其成因。全文一共分为六章。**章为苏洵的古文观念。第二章为苏洵古文的文气。第三、四章为苏洵古文的技法。第五章为苏洵古文的风格。第六章为苏洵古文的接受,从两宋、元明和清代三大块分析苏洵古文的传播及其对后世的影响,梳理了不同时代文人学者对苏洵古文的接受与评价,也为全文的研究做一个佐证和总结。
第三章 苏洵古文的技法(上)在中国古代散文的发展史上,出现过两次形式技巧方面的巨大变革,一次是四六体的出现,一次是八股文的形成。而一直以来,令中国古代散文饱受非议的也恰恰正是这两次重要的变革。以致长期以来,四六体和八股文都成为人们批判的对象,它们似乎就是中国古代散文发展的一种倒退。当然,四六体和八股文虽然都是因为过于注重形式而受到人们的批判,但具体说来,人们不满四六体主要是因为形式的过分华美侵害了散文的内容,而不满八股文主要是由于形式的过分僵化抑制了散文的灵动,也可以说四六体的弊端产生于形式与内容的冲突,而八股文的弊端则存在于形式与形式的背离。从散文技法上讲,二者的出现都是作家对于散文艺术自觉追求的结果,也代表着一种进步,但也是由于过分追求这种技法,进而影响了内容的表达和形式的灵活,从而走向了反面。姚永朴云:“夫文之有法,犹室之有户也。谁能出不由户,而文顾可无法哉?昔者扬子云有言:‘女恶丹青之乱窈窕也,书恶淫辞之淈法度也。’(《法言·吾子》)韩退之作《柳子厚墓志铭》云:‘衡湘以南为进士者,皆以子厚为师,其经承子厚口讲指画为文辞者,皆有法度可观。’《唐书·文艺传》云:‘韩愈、柳宗元、李翱、皇甫浞等,法度森严。’《宋史·欧阳修传》云:‘修之为文,丰约中度。’唐荆川《董中峰侍郎文集序》云:‘汉以前之文未尝无法,而未尝有法,法寓于无法之中,故其为法也,密而不可窥。唐与近代之文,不能无法,而能毫麓不失乎法,以有法为法,故其为法也,严而不可犯。密则疑于无所谓法,严则疑于有法而可窥。然而文之必有法,出乎自然而不可易者,则不异也。且夫不能有法,而何以议于无法?有人焉,见夫汉以前之文,疑于无法,而以为果无法也,于是率然而出之,决裂以为体,恒订以为词尽去自古以来开阖、首尾、经纬、错综之法,而别为一种臃肿、信涩、浮荡之文,以为秦与汉之文如是,然乎?否也。’长洲汪尧峰《答陈霭公书》云:‘大家之有法,犹弈师之有谱,曲工之有节,匠氏之有绳度,不可不讲求而自得者也。后之作者,唯其知字而不可知句,知句而不可知篇,于是有开而无阖,有呼而无应,有前后而无操纵顿挫,不散则乱,譬如驱乌合之市人,而思制胜于天下,其不立败者几希。古人之于文也,扬之欲其高,敛之欲其深,推而远之欲其雄而骏。其高也如垂天之云,其深也如行地之泉,其雄且骏也,如波澜之汹涌,如万骑千乘之奔驰;而及其变化离合,一归于自然也,又如神龙之蜿蜒而不露其首尾,盖凡开阖、呼应、操纵、顿挫之法,无不备焉。则今之所传唐宋诸大家,举如此也。前明二百七十余年,其文尝屡变矣,而中间*卓卓知名者,亦无不学于古人而得之。’……凡此诸说,皆发明法不可废之理。大抵古人之文,愈奇变不可测,愈有法经纬其间。”①以此可见法之不可废与自然之法的可贵。相较于其他样式的文体而言,自然更是散文追求的至高境界。秦汉散文也罢,韩柳古文也罢,其之所以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正是由于遵循了自然的道理。自然即意味着不刻意追求形式,却也不有意回避形式。一切文学样式,归根结底不过是表情达意而已,遵循自然一方面意味着创作的发生源于内心的真正需要,一方面意味着感情的表达依托于形式却不能受制于形式。前文我们已经论及过,苏洵的散文创作正是以自然为尚的。他在《仲兄字文甫说》一文中旗帜鲜明地提出了“不得不为”的主张,认为这样的文章才是天下至文。“故日:‘风行水上涣。’此亦天下之至文也。然而此二物者岂有求乎文哉?无意乎相求,不期而相遭,而文生焉。是其为文也,非水之文也,非风之文也,二物者非能为文,而不能不为文也。物之相使而文出于其间也,故日:此天下之至文也。今夫玉非不温然美矣,而不得以为文;刻镂组绣,非不文矣,而不可以论乎自然。故夫天下之无营而文生之者,唯水与风而已。”(P412~413)这一阐发充分说明了苏洵在散文创作中对于自然的自觉追求,而当年他之所以不愿修习声律记问之学,也正是其违背了散文自然的道理。……
毛德胜,男,1977年生,汉族,湖北黄冈人。中国古代文学博士,现为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主持湖北省社科基金一项,参编教材一部,发表科研论文二十多篇。
红楼梦-俞平伯评点-(全三册) 本书特色 《红楼梦:俞平伯点评》:以*忠实于曹雪芹原著之戚序本为底本;全面搜罗脂砚斋呕心沥血之珍贵批语;红学大师俞平伯穷数十年之...
孤独的你 本书特色 朴婉绪是韩国当代著名的女作家,创作和发表了近三十部各种体裁的文学作品,并多次获得韩国的各种文学奖。《孤独的你》是一部不同于其他作品的短篇小说...
腌菜 酱菜 泡菜 本书特色 你是否特喜欢吃腌制过的蔬菜呢,譬如,腌菜、泡菜、酱菜什么的?但是,你又担心市场上腌制蔬菜的卫生安全?如果是这样,不妨自己DIY一下。...
褚遂良倪宽赞 阴符经 本书特色 褚遂良(596~659),字登善。祖籍河南阳翟(今河南禹州),晋末南迁为杭州钱塘(今浙江杭州西)人。父褚亮,秦王李世民文学...
专者,一也。老子有云:“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专注力就是竞争力。在工作、学习中,你总是心不在焉吗?你看问题的角度不
刑法原理与实务(第三版) 本书特色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刑法原理与实务(第3版)》由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出版。刑法原理与实务(第三版) 内容简...
■作者簡介瑪格麗特.莒哈絲(MargueriteDuras)法國傳奇作家。她的多部作品曾被改編成電影,例如:《抵擋太平洋的堤壩》(UnBar
晚唐皮陆诗派研究 本书特色 本书对晚唐皮陆诗派的文学创作进行了全方位的观照,对皮陆诗派的生平事迹、文学思想、诗歌创作、散文创作、松陵唱和、风格异同、后世接受与影...
家有儿女-(18)(动画版)(随书赠送家有儿女动画版珍藏扑克及书签) 本书特色 《辛辛宝贝》 刘梅的好友因工作原因把儿子欢欢放在夏家暂住,欢欢在新环境中很...
百草堂里话进补 本书特色 “冬令进补,开春打虎”、“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这是我国民间流传甚广的养生谚语,说明冬令乃是进补强身、祛病延年的大好季节。那么,冬...
WilliamGalstonisadistinguishedpoliticalphilosopherwhoseworkisinformedbytheexperi...
品水浒-品事篇 本书特色 堪称天下奇书,四成杜撰三分造。常人误读,书生误解,专家误导。啥叫英雄 谁是豪杰 是非颠倒!叹古今往事,云遮雾罩,真面目,谁知晓 胡作非...
青春河岸 内容简介 青春是一道探索不尽的质解分程;爱情是一块变换莫测的立体魔方。苦难对于弱者是一个万丈深渊,对于强者却是一笔不可多得的财富…… 成长+爱情=水果...
本书是日本当代建筑大师隈研吾最新的一部著作,以他最著名的几个项目(日向邸、水玻璃、龟老山、森林舞台、村井美术馆、莲屋)为
曾国藩文选 本书特色 本书为“明清八大家文选丛书”之一。曾国藩是晚清著名古文大家。其文继承桐城派文风而又有新的发展。其文注重反映社会现实,无空疏之病,但又不轻视...
比较视野下的外国文学(2010/1) 内容简介 《比较视野下的外国文学》是一门以中国文学为参照背景,介绍以欧洲文学为主从古至今的外国文学。时间跨度长,涉及的国家...
西方文论选 内容简介 本书系教育部师范司组织编写的“专升本”系列教材之《西方文论》课程教材的配套文论选,与《西方文论》(孟庆枢主编、杨守森副主编)配套使用。本书...
糖尿病中医药防治指南 内容简介 本书系统地总结了糖尿病中医理法方药。用中医气化论统一了糖尿病中医脏腑辨证论治。把中药的气化作用同人体代谢的基因调节连接起业。归纳...
20世纪中国儿童文学史(精) 本书特色 ★ 16开精装,辽宁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 由臧克家题写书名,文学史研究专家张永健、作家徐鲁等撰写★ 本书编写体例上自成一...
淮河的警告 本书特色 “走千走万,不如淮河两岸。” “江淮熟,天下足。” 这古老的歌谣不知流传了多少个年代。 发源于河南省桐柏山的主峰太白顶的淮河,起初不过是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