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的历史研究往往陷于三个逻辑体系之中,一是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宏大述事,二是皇帝英雄才子佳人式的传统史学模式,三是目前史学研究的个人兴趣及碎片化。我们尝试在中观史学理论的视域下,开展以府县为基本叙事单元的历史文化研究,深入挖掘和系统阐释府县历史文化的内涵和外延,并充分利用日新月异的数字与信息技术手段,积极探索文化脉动及遗产保护的新思路和新方法。易而言之,试图以国家与社会互动理论为指导,从府县这一中间层次切入整体历史,以“小地方大历史、小人物大事件”为研究路径,以当代数字与信息技术为研究手段,以基层民众生活和文化事项为研究内容,努力挖掘府县层面丰富而宝贵的历史文化资源,从府县看朝廷、政府,从府县看乡里百姓,通过系列的创新性研究成果,深刻揭示绵延不绝的中华文化的内在规律,阐明中华民族精神的渊源与特质,从而重新建构和解释宏观层面上的历史文化。府县级政权是历史上变动小的基层政权,它与下层百姓的联系甚为紧密。其政令运作、官民互动、社会结构、文教状况、宗教信仰、民风民俗以及境内的音乐、美术和古代建筑等,无一不与民众的日常生活和精神世界息息相关。所以,府县承载了中华历史文化的具体事项,保留了基层民众的生活场景,积淀了各具特色的大众智慧,传承了因地而异的民风与民俗,能够具体而生动地呈现郡县制确立以来丰富多彩的中华文明。府县历史文化包含政治运行、经济活动、社会生活、文学艺术、价值观念和民俗信仰等诸多方面的丰富内涵,作为中观层面的文化形态,在中国文化的链条中承上启下,无以替代。通过研究视角和研究手段的创新,深入而系统地开展府县层面的历史文化研究,或可对当今的研究范式、文化传承和文化建设具有一定的示范和启示意义。
《明代的府县》:一、中央与地方的财政关系中央与地方的财政关系,主要表现为中央与地方政府的财权划分及利益纠葛。孙翊刚、董庆铮主编的《中国赋税史》强调,“明代仍为中央集权制财政,没有划分中央和地方财政”①。秦佩珩先生的《明代赋役制度考释》(《郑州大学学报》1983年第3期)指出,“明政府财政分配的宗旨是以中央为中心,地方为中央服务…‘课征所得,集中于京师者多,留存在地方者少”,而且存留部分地方政府无权自主支配。另有一些学者注意到地方政府事实上也有一定的财权。周伯棣先生的《中国财政史》指出,“在封建国家,理论上是中央集权,实际上常常是地方分权”⑦。李三谋的《明清财经史新探》(山西经济出版社1990年版)认为,明代允许地方上有部分筹款权,正项以外的杂项收支归地方经管,实行包干性财政。因此,明朝国家财政具有二重性,既有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性,又具有地方的区域性。李治安先生主编的《唐宋元明清中央与地方关系研究》指出,与清代相比,明代地方略有财权③。肖立军从明代漕粮的起运与存留的角度论及中央与地方财政的关系,认为存留主要用于支付内地军费、藩禄、官俸及教育经费等项,羡余则为各地的“小金库”,用于办公、公款招待等项④。何朝晖的《明代县政研究》指出,“明代中央对地方财政的严密监控实际上流于表面和形式。一方面中央对出自正项钱粮的一小部分收支状况进行锱铢必较的审计,另一方面县官对地方劳役、杂费却可以随意科敛,任意中饱”⑤。这应该是较为切合事实的看法。中央、地方财政的利益纠葛方面,梁方仲的《田赋史上起运存留的划分与道路远近的关系》(《人文科学学报》1942年第1卷第1期)揭示了“中央政府对于地方财政的录取,以及两者在财政上的利益的冲突”。上揭周伯棣的《中国财政史》同时指出,“开国之初,统治力量较强,则中央财政常常压倒地方财政;到了末叶季世,统治力量衰弱,则地方财政又常常破坏了中央财政,而促进王朝的崩溃与灭亡”。前揭李三谋的《明清财经史新探》论述了中央与地方围绕地方府库余资的争夺及其影响。吴琦、赵秀丽撰文指出,明中后期过分偏重朝廷利益导致地方财政窘困,引发了地方消极征税等各种抵制行为,这是国家财政恶化的症结所在。另一方面,韩曙、陈泗东论述了明代协调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的一些措施⑦。总体上看,关于中央与地方的财政关系,学界现有的认识稍嫌笼统,特别是对其在不同时期如何演变的考察还很不够。二、地方财政体制及其变化尽管相关研究中对于明代的财政体制多有涉及,但专注于地方层面的专门研究实不多见,迄今未见有学者对“明代地方财政体制”这一概念及其内涵作出明确的界定。新近出版的张建民、周荣的《明代财政史》提出,地方财政管理体系包括县级政权的征收功能、中央政府的起运存留政策、巡抚与总督的协调作用、道和府等中间层次的作用等重要方面③。其他学者亦有明代的“财政赋役体制”“地方财政体系”等不同的表述和理解,当可有助于加深对这方面的认识。……
历史不忍细说:李国文讲最后的王朝 本书特色 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获得者李 国 文在文化中追问历史,于文学间透视人生闲话国民命运,智解帝王群臣由风流才子到股肱之...
《素描基础全解:静物(修订版)》内容简介:本书内容包含素描基础知识、单个静物形体与组合静物形体绘制详解三大部分。案例针对每
《人间天真》内容简介:本书是作者对故乡生活和童年时光的追忆,展现了海滨渔村瑰奇的人和事。本书整体上像是一部奇丽的小说,阅读
《黑色电影:历史、批评与风格(增订本)》内容简介:黑色电影无疑是电影中最无定形的门类之一。诞生自美国好莱坞的“黑色电影”,
元史-大字版 本书特色 《元史》是根据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出版发行的《元史》重新排版而得来的一本服务于低视力人群的无障碍阅读大字版图书。该书从政治、经济、文化等...
北京与周围城市关系史 本书特色 《北京与周围城市关系史》是王玲研究员就北京与周围城市的历史起源、互动关系、分工布局等问题进行研究的历史著作。书稿共分为九章,作者...
舌尖上的战国-苏秦那张嘴 本书特色 看鬼谷子高徒如何布局天下导演战国时期*精彩的一出政治大戏!舌尖上的战国-苏秦那张嘴 内容简介 《翰林史书堂·铁马冰河系列·舌...
品读中华历史:历史这样说.秦汉 本书特色 《历史这样说:秦汉(插图珍藏本)》是“品读中华历史”系列之一,由司马袁茵主编。秦汉时期是中国秦汉两朝大一统时期的合称。...
共和国日记-1952 本书特色 《共和国日记》(1950-2009)共60卷,每年一卷。首批出版1950年至1959年卷。这是一套全方位反映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的...
本书是作者多年来在魏晋南北朝史研究中一些心得、成果的汇集,从三十年邓文如先生领进门开始,六十多年来对魏晋南弱朝史的研究,
《大数据用户行为画像分析实操指南》内容简介:本书系统地介绍了用户行为分析的理论基础和实施步骤,书中列举了大量翔实的应用案例
《广场与高塔》内容简介:文明史的显著特征之一,是随着不同文化因子的混合而发生互通互融,而不是冲突。——尼尔·弗格森21世纪被
《铁甲兵团:二战德国装甲师(1939-1945)》内容简介:铁甲兵团:二战德国装甲师1930-1945)是德军28个正规装甲师之编制及装备的全方
AfterthecollapseoftheQingdynastyin1911andtheriseofavernacularlanguagemovement,mo...
【内容简介】尊严是一种以它自身为目的的道德价值,它并不为达到任何其他目的服务,更不能为其他目的而被牺牲掉。失去尊严的人不
史学方法导论 本书特色 傅斯年提出的“史学即史料学”是一种现代史学的方法理论,提倡以史料为导向进入过去事实,主张史学研究应该从事考证和考古,而免于意识形态和政治...
高卢战记 本书特色 凯撒编著的《高卢战记/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叙事翔实精确,文笔清晰简朴,历来很得到爱好罗马历史、拉丁文学和军事史等各方面人物的推崇。凯撒所写...
《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大学人文社科读本)》博大精深,思辨深邃,凝聚了著名史学家陈百麓先生数十年心血。本书不仅考察了近代
作者为近人王蘧常(1900年-1989年),始作于1926年,经历50年,由家人协助从诸书中收集有关秦代的史料。据作者自序,此书己重撰3
《漫画生活中的财经》内容简介:财经不是高高在上、不可触及的,它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息息相关。本书通过漫画来解读那些不得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