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订3篇访谈录,分享老照片的19个专辑,冯克力主编《老照片》100辑同步亮相——多年来征集、编辑老照片的亲历亲闻,“照片遭遇之种种”,老照片被抄检、被藏匿、被销毁、被涂改的历史。从影像中“观看历史”,以历史的维度重新“观看照片”,感知存留在照片中个体生命的温度,丰富我们共同的集体记忆。
收入图片112幅,蔚为大观的“家国”影像——有颠覆了历史教科书中已有叙述的、“让历史成见尴尬的照片”,有新华社的档案图册里当年被批示为“不宜发表”的照片,有原本由国外教会拍摄保存、后被归于“敌伪档案”的老照片,有属于市井的、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的“日常民国”。
■ 凝视记忆 / 陈丹青
……在中国,影像文化尚未养成普遍的知识立场,稳定的政治态度,并借以维系一种不假借文字的历史眼光、历史感——虽然今日中国到处充斥影像与照片。
■ 当历史可以观看……
……观看者对于照片信息的关注与选择,往往与拍摄者的主观愿望大异其趣,有时候摄影者作为画面的主体呈现给人的,观者却熟视无睹,反而是画面里那些毫不起眼的什物触动了他的神经,引发了他的思绪,从而对某件史实、某个人物或某种社会现象获得了新的认识。
■ 让“历史成见”尴尬的照片
……如果说上面这张照片,是以极具张力的视觉效果冲击了我们的历史成见的话,那么接下来这幅照片,却不动声色地向我们讲述了平民庶众面对时代变迁的另一种态度—— 一种有别于“宏大叙事”给定的态度。
■ 日常民国
……这张记录民国首都民众寻常生活的照片,以及画面本身所透露出的安宁与祥和,正是那个时代的某种写照。与通常印象里的“万恶旧社会”,至少是大相径庭。
■ 老照片的“价值”
……我们通常说,经过了岁月积淀的照片才有意思,而这“意思”不是别的,正是后来历史的演变所赋予、所附加于照片的那些价值。
■ 照片“遭遇”之种种
……从晚清到北洋,到民国,到日本侵略,到国共内战,到新中国建立,再到接踵而至一波一波的政治运动,政局变换之不测,社会动荡之剧烈,为数千年来所罕见,而沉浮其间的国人则往往昨是今非,今是昨非,天上地下,不堪其忧。于是,为了使作为“证据”的瞬间定格能够达成或避免某种后果,无数的照片便难逃被抄检、被藏匿、被销毁、被涂改的种种命运。
■ 家庭合影里的伦理与时代
……这些不同时期的家庭合影,构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折射出了不同时代的伦理与风貌,为后人研究中国家庭乃至社会的变迁,提供了十分宝贵的资料。这里,笔者依据照片拍摄时间的顺序介绍几幅,从中或可窥见中国人在过去一个世纪里,曾经有过的伦理倾向与生存状态。
■ “不宜发表”
……就是这样一幅极富现场感与时代意味的新闻照片,却因领袖是背对镜头,而被归入“不宜发表”之列,在通讯社的资料库里沉睡了几十年,直到《老照片》刊布后,始以“历史照片”的面目得见天日。
■ 曾入“敌档”
……中国传统正史的叙事,只专注于朝代更替之类的“经国大事”,往往忽略百姓日常生活的细节,殊不知,正是这些司空见惯的细微末节,在默默生聚并传递着更深层的时代消息。
■ 蔚为大观的“家国”影像
2010年5月,星散海内外的蒋氏后人再度聚首,故地重游,缅怀先祖。抚今追昔之余,他们在七十六年前家族合影的同一幢建筑前,拍下了又一张全家福,续写了一个百年家族的影像记录,给人留下无尽的回味。
■ 纪念集里识沧桑
……“怀旧”部分辑录了一些历史照片,有蒋介石等政要四十年代到学校视察的留影、同学合影以及当年学生参加社会活动的照片;“生活”部分收录了十三期同学现在的各种生活照,除了现生活在台湾的同学以外,还有1949年以后留在大陆以及移居海外同学的照片。
■ 进城
……这真是一张发人深思的照片!以其丰富而微妙的画面语言,道尽了进城一刻之种种。但可惜的是,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寻遍各处角落也没能找见,在此也就无法把它呈现给大家了。
■ 曾经的“蜜月”
……《老照片》里不乏反映中苏“蜜月”的照片,以及当事人的回忆,为特定时期的中苏关系留下了鲜活的记录。
■ 1967年:定格在地质部大院
……1967年间拍摄于地质部机关大院里的这组照片,具象地展示了“文革”时的社会人文环境,其所传递的信息,远非区区本文所能概括。
■ 田间地头的“政治”
……那时的新闻照片,十有八九是摆拍而来的。不过又想想,那年月田间地头的“政治”又何尝不是听凭摆布的结果呢?
可见,实在是先有了听凭摆布的“政治”,才有了各种摆拍的“新闻照片”。
■ 北京的气候
……二十多年后的今天,面对这张照片,我和他们一样感到羞愧,为他们,也为自己,为曾经被无常的命运捉弄过的每一个人。
■ 未被遗忘的孙明经
……这其中就有“文革”初,学院的造反派从孙明经家中强行抄走的上万张底片和个人书信、日记等资料,这些底片和资料大多是孙明经三四十年代参加科学社会考察所留下的。
■ 个体生命与时代记忆
……照片因其自身所蕴含的丰富信息,有时无需借助更多的文字解读,便可以将人们带入某个特定的时代,即使是那些寻常的家藏照也不乏这样的功能。比起“宏大叙事”来,家藏的老照片,保留了更多的个体生命的温度,这温度既是个体的,也是时代的。
■ 后记 / 冯克力
“正义”是一个多么诱惑人的字眼。但是,在正义到来之前,在行事正义之前,我们需要做哪些细致、复杂的准备?要求学会仁慈、学会
《一种人生观》内容简介:人生的目的和价值何在?怎样获取人生的幸福?每个人都会追问自己这些问题。本书是著名哲学家冯友兰重要代
《月亮与六便士》内容简介:本书取材自法国后印象派画家高更的生平。一个生活安定的英国证券交易所的经纪人,却突然抛妻弃子,到巴
这是一部令人豁然开朗的著作,内容是创造了近现代世界的全球政治和经济体系的诞生和崛起,这一体系首先由英国支撑,如今靠美国维
1851-1911-重读晚清六十年 本书特色 历史在哪里扭曲,就要在哪里突破,说真话,说自己的话不可不读的屈辱史与变革史,一个时代和一个政权的真相,当代国人应该...
红裙争看绿衣郎-大宋东京往事 本书特色 本书是一部讲述北宋东京大事件的历史休闲读物,主要讲北宋都城东京汴梁的故事,包括政治事件、民风民俗等。书中既有刀光剑影下的...
中华经典藏书-徐霞客游记 本书特色 “四书五经”、诸子百家,经典的价值和魅力在流光岁影里永不褪色,先贤圣哲的智慧光芒照耀着我们的现代生活。为在古代经典与现代经验...
《幸福事件》内容简介:改革开放初期,三个华人家庭旅居美国,寻找幸福生活。由于中美文化差异、全球经济危机以及华人在美国的职场
乾嘉汉学的解释学模式研究 本书特色 乾嘉汉学以“实事求是”是理解乾嘉汉学的一把钥匙,但学界以往多是把“实事求是”视为乾嘉汉学的精神旗帜、一种客观的求实态度与考证...
清末边疆建省研究 本书特色 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国家“十二五”重大出版项目《中国边疆研究文库》由《文库初编——近代稀见边疆名著点校及解题》与《文库二编——当代...
海殇:郑和航海六百年祭 本书特色 15世纪初的世界地图上,除了中国,不会有其他地域能吸引人们的视线。中国执掌世界的牛耳,它是世界上*强大的帝国,没有哪个国家、哪...
《我的精神家园》内容简介:本书是王小波杂文作品的精选,文中话题大多涉及文化状态与知识分子的命运。王小波站在平民的视角,从犀
《痕迹:又见瞿秋白》内容简介:本书可谓饶具特色的“填空”之作,按照瞿秋白生前拟定的自传纲目,通过翔实的史料搜集,以点带面,
《熊十力论学书札(增订本)》内容简介:本书可视为《十力语要》《十力语要初续》的续编,将以上二书之外的熊先生论学的书信、札记
地中海史-世界历史文库-上下册 内容简介 《世界历史文库:地中海史(套装上下册)》作者约翰·朱利叶斯·诺威奇为大众历史作家,曾为BBC大量历史纪录片撰稿,文笔比...
从第一次大阅兵到第一家证券交易所-新中国往事 本书特色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政治、经济领域发生了许许多多的大事。现在,《**解读》一书的诸多作者...
《数点梅花陪伴心:养育孩子如何去“娇贵化”》内容简介:本书为上海家长学校“智慧父母成长手册”之一,丛书关注父母的成长启迪和
崛起之路:新加坡史 本书特色 新加坡民族构成复杂,语言文化多元,是的国际金融中心。其政局稳定,政府廉洁高效,城市经济竞争力、人均GDP、人类发展指数等指标均为...
西域简史:讲述西域三十六国的故事 本书特色西域为汉代以来玉门关、阳关以西地区的总称。在丝绸之路影响下,西域特指汉、唐两代所管辖的今中国新疆大部分及中亚部分地区,...
清代散见戏曲史料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分上、下两编,多系作者对经年搜集的清代散见戏曲史料的研究心得。上编为“各类文献中的散见戏曲史料”,作者对诗词、方志、笔记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