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黔志略》所见有两种本子,一是刻本,一是抄本,均产生于清乾隆时期。据《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记载,北京中国科学院图书馆、上海复旦大学图书馆藏有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刻本,云南省图书馆有抄本,贵州省图书馆有1966年油印本。此外,北京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有刻本复印件。笔者所见国家图书馆藏刻本,系摄影胶卷放大复制,黑底白字;卷首有该书序,序言为楷书,尾署“乾隆癸未秋仲年同学弟枥园李俊序”,序末钤有篆书方形“李俊之章”及“枥园”印章两方;其后全书均为印刷宋体,每页由原文12面缩小组成,每面直排11行,每行20字,字旁有圆圈圈点;每卷各自分页,页数标号为阿拉伯数字,当为胶卷翻拍复印时重新编页而成;全书简装为1册,书末无一般刻本多有的校阅、刻版等类人名标署。而中科院刻本与国家图书馆刻本相关编目资料完全一致,二者系同本同源。民国年间,云南省图书馆自中国科学院图书馆传抄刻本副本回滇,成为当时该书在云南的仅见存留者。1964年,云南大学又藉云南省图书馆抄本复抄收藏。2004年,兰州大学出版社出版梁公卿总主编《中国西南文献丛书》,其第三辑《西南史地文献》中收录有该书“据传抄乾隆二十八年本影印”之本。刻本与传抄影印本同出于乾隆二十八年,两者格式相同,凡刻本中有字迹模糊难以辨认或遭侵蚀之处,抄本中均按字数留位空缺;两者中屡有脱误之字,而抄本笔误更多;有的地方甚至抄本缺漏一行、半行,而刻本则无缺。于此可知,刻本早于抄本问世,且为后者传抄之祖本;亦说明刻本出版数量极少,以至不久即促成了抄本的出现。
《滇黔志略》所见有两种本子,一是刻本,一是抄本,均产生于清乾隆时期。据《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记载,北京中国科学院图书馆、上海复旦大学图书馆藏有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刻本,云南省图书馆有抄本,贵州省图书馆有1966年油印本。此外,北京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有刻本复印件。笔者所见国家图书馆藏刻本,系摄影胶卷放大复制,黑底白字;卷首有该书序,序言为楷书,尾署“乾隆癸未秋仲年同学弟枥园李俊序”,序末钤有篆书方形“李俊之章”及“枥园”印章两方;其后全书均为印刷宋体,每页由原文12面缩小组成,每面直排11行,每行20字,字旁有圆圈圈点;每卷各自分页,页数标号为阿拉伯数字,当为胶卷翻拍复印时重新编页而成;全书简装为1册,书末无一般刻本多有的校阅、刻版等类人名标署。而中科院刻本与国家图书馆刻本相关编目资料完全一致,二者系同本同源。民国年间,云南省图书馆自中国科学院图书馆传抄刻本副本回滇,成为当时该书在云南的仅见存留者。1964年,云南大学又藉云南省图书馆抄本复抄收藏。2004年,兰州大学出版社出版梁公卿总主编《中国西南文献丛书》,其第三辑《西南史地文献》中收录有该书“据传抄乾隆二十八年本影印”之本。刻本与传抄影印本同出于乾隆二十八年,两者格式相同,凡刻本中有字迹模糊难以辨认或遭侵蚀之处,抄本中均按字数留位空缺;两者中屡有脱误之字,而抄本笔误更多;有的地方甚至抄本缺漏一行、半行,而刻本则无缺。于此可知,刻本早于抄本问世,且为后者传抄之祖本;亦说明刻本出版数量极少,以至不久即促成了抄本的出现。
史集:第二卷 本书特色 《史集》是中世纪波斯著名政治家、史学家拉施特(1247—1318)主编的一部久享盛名的世界史名著,是研究中世纪亚欧各国的历史,特别是蒙古...
中国史学入门-大家小书 本书特色 这部书自从初版以来,曾有日文译本在日本出版;还有香港刊行的本子。据知也有人译成英文。可惜的是,这些本子缺了一大块,原因是编者自...
关于晚清的社会与思想变迁。晚清士人由传统中国的衰世走入中西交冲的变局。他们在古老中国和西方文明的撞击中间,一路徊徨,一路
《BIM项目管理》内容简介:本书共分为9章,第1、2章主要对项目管理基础知识、BIM基本概念和BIM在项目管理中的应用等内容做了简单介
安阳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本向国外宣扬介绍现代中国考古学产生和发展状况的入门指导。作者以亲身的经历对安阳历次田野发掘的工作目标和工作重点以及采用方法的改进乃至整个...
《经济新常态下社会治理研究》内容简介:经济发展是政治发展、社会发展的基础,经济的调整和变动必然影响和扩展到其他维度,经济“
中国地理教科书 本书特色 《中国地理教科书》是刘师培先生关于中国地理学方面的通论著述。刘师培先生有感于“夫地理之学,不外考古通今,然近世之治地学者,各有所偏。官...
线装经典纳兰词/线装经典 本书特色 《纳兰词/线装经典》收录的纳兰容若的词,是对纳兰性德一生情感的真实写照。书中所附原文、注释、赏析等栏目,从多角度将词作的主题...
补编. 2-洛阳考古集成 本书特色 《洛阳考古集成补编(2)》是由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出版的。补编. 2-洛阳考古集成 内容简介 豫西的伊洛盆地有伊水、瀍、涧支流水...
《汪荣宝日记》内容简介:《汪荣宝日记》起自宣统元年正月初一,止于宣统三年十二月三十日,三年中无一日间断,反映了清王朝最后三
乾嘉汉学的解释学模式研究 本书特色 乾嘉汉学以“实事求是”是理解乾嘉汉学的一把钥匙,但学界以往多是把“实事求是”视为乾嘉汉学的精神旗帜、一种客观的求实态度与考证...
这部权威著作代表了作者毕生研究民主崩溃、民主转型与民主巩固所达到的顶峰,它在很多领域开辟了新的天地。作者重新概括了当代非
中国实录体史学研究 内容简介 在中国古代高度集权专制的政治构成中,皇帝具有“一言兴邦。一言丧邦”的重要作用,自然也就成了帝国史学关注的焦点,实录便是记录皇帝事迹...
春秋战国是一个天崩地裂的历史巨变时期,国家权力的载体是这样转移的:以天赐神授为政治信仰的国君→以家族血缘为组织纽带的贵州
英国的“怀疑论者”和“保守主义者”欧克肖特曾说“哲学不属于任何一个学科,哲学的任务是对学科的基本问题发出质疑。”本书正是
外面的世界 本书特色 作者曾写过一本《里面的故事》,记叙了在“文革”期间入狱的种种经历和见闻。这本《外面的世界》,从“里面”出来(出狱)写起:高考入学、出国访学...
新编历史小丛书:秦朝简史 本书特色 本书是一本秦朝历史的读物,简明扼要地介绍了秦的先世、秦统一的过程、秦王朝时期的国内诸部族及秦与亚洲诸国的关系等问题。新编历史...
河山阙 本书特色 他们生于1930年代的中国,他们出身中产家庭,考入清华大学,是当时的学界精英,而他们曲折的经历就是现代中国史里面激情燃烧岁月的一章,他们的际遇...
名家小史——中国报学史(图文版) 本书特色 《中国报学史(图文版)/名家小史》是由我国著名报学家、杰出的新闻工作者戈公振先生所写,它是一部研究新闻学和我国新闻事...
出土文献探赜 本书特色 本书荟萃了华中师范大学的历史文献研究所陈蔚松多位研究者的成果。从历史文献学的角度、运用“二重证据法”、对多种出土文献和传世文献进行文字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