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意大利当代著名哲学家乔吉奥•阿甘本的代表作《潜能》中的“历史卷”作为单行本再版,收录了作者的重要论文共7篇,集中体现了阿甘本关于记忆、历史和政治哲学方面的重要观点。阿甘本的论文涉及哲学、语言学、古典学、文学、宗教、艺术史及历史等多个领域,虽各自独立,相互间又有着紧密的逻辑关联,显示出这位思想家博大精深的人文学科造诣以及清晰敏锐的一流思考力,是一部极有分量的思想学术著作。
“子午线译丛精选” 六种包括意大利当代哲学家乔吉奥·阿甘本的《我,眼睛,声音》《阿比•瓦堡与无名之学》《巴特比,或论偶然》,米歇尔•福柯的《这不是一只烟斗》,乔姆斯基与福柯的《乔姆斯基、福柯论辩录》,以及美国当代哲学家O.K. 鲍斯玛的《维特根斯坦谈话录1949-1951》。这套书从漓江社已出版的 “子午线译丛”中遴选出具有代表性、受哲学爱好者们欢迎的大师作品,以精装小开本的形式重新编排,并巧妙融入手账的设计元素。读者在亲近大师思想的同时,也能在书中随时记录下自己的灵感火花。
众所周知,阿甘本先生有着深厚的古典学、语文学功底,但他的可贵之处在于从不泥古不化,而是在庞大的文化传统与当代思考之间开辟了一条自如穿梭往来的蹊径。正如本雅明是卡夫卡的*好读者,阿甘本是亚里士多德、阿比·瓦堡、海德格尔、本雅明等人的*好读者,他的解读引人入胜,并构成色彩缤纷又曲径交叉的思想花园。
《阿比·瓦堡与无名之学/子午线译丛精选》是意大利当代著名哲学家乔吉奥·阿甘本的代表作《潜能》由乔吉奥·阿甘本著。
对瓦堡来说,象征和图像扮演的角色,和“记忆痕迹”在赛蒙关于个体的神经系统的概念中扮演的角色是一样的;它们都是作为社会记忆的一项遗产幸存下来的,一种能荷(能量的负荷)与一种情感的经验的结晶,并且,和莱顿瓶中储存的电一样,它只有通过与一个特定时期的“选择意志”接触,才是有效的。这就是为什么瓦堡常说,象征是“能量痕迹”(dynamograms)在一种巨大的张力状态中传递给艺术家的,它们不会在其活性的和钝性的、正的和负的能荷中极化;它们的极化,是通过与一个新时代和它的生存需要的遭遇发生的,因此而可能带来一次意义的彻底转变。
“古代艺术的能量痕迹是在*大张力却不极化——就钝性的或活性的能荷而言——的状态中传到回应、模仿和记忆的艺术家手中的。造成极化结果的只是与新时代的接触。这种极化可能导向极端性地颠覆其对于古典时代之意义的理解……(希腊)歌舞队的记忆痕迹像平衡了的电荷一样,在与时代的选择意志接触之前一直储藏在莱顿瓶中。”瓦堡,转引自贡布里希:《阿比·瓦堡》,pp.24849。因此,对瓦堡来说,我们不能从美学上的选择和中立地接受的角度,来设想艺术家从传统继承下来的对图像的态度;相反,对他来说,这是一个与储藏在图像中的巨大能量遭遇的问题——形势将决定这场遭遇是致命的或是带来生机的,图像本身有要么使人堕入不育的服从,要么把他引上通往拯救和知识的道路的潜能。对瓦堡来说,这不仅对像丢勒那样的,在智识的沉思的寓意画中极化、人化对萨图尔努斯之迷信式的恐惧的艺术家来说是真实的,对这样的历史学家和学者来说也是真实的:瓦堡把他们设想为对远方的地震极为敏感的地震仪,或有意识地召唤对他们构成威胁的幽灵的“巫师”。
因此,对瓦堡来说,象征也属于一个在意识与原始反应之间的、中介的领域,它在自身之中承载着衰落的和更高知识的可能性。它是一种 Zwischenraum,“间隙”,一个处在人类中心的无人区。 而就像对艺术的创造和享受需要融合两种互相排除的心理态度( “一种自我的充满激情的屈服,这种屈服将导向一种与当下的彻底认同——和一种属于对事物的范畴化的沉思、冷静而超然的宁静”) ,瓦堡寻求的那门“无名之学”,就像我们在 1929 年的一则笔记中读到的那样,也是一门“关于间隙的图像学”,或一门“关于在把其目标设定为图像和设定为符号的立场之间摇摆”的心理学。瓦堡在克鲁林根讲座时期处于康复阶段,他曾对别人讲起自己的康复;在他这一时期的笔记中,清楚地呈现了象征的这种“中介的”地位(以及如果它得到掌控时,“治愈”或引导人类心智的能力) :
所有人类都永恒地且不论什么时候都是精神分裂的。然而,从个体生成的角度来看,我们也许可以把一种回应记忆影像的类型描述为在先的和原始的,尽管它持续处在边线上。在后来的阶段,记忆不再引起直接的、目的性的反射运动——无论它是战斗性的还是宗教性的——如今记忆影像储藏在图画和符号中。在这两个阶段之间我们发现一种可描述为思想象征样式的,对印象的处理方式。
阿甘本的直觉、记录和沉思的方式都令人为之着迷。
——《政治学评论》(The Review of Politics)
阿甘本的哲学让我们注意到那些在原始文本中本未被关注到的绝妙概念。
——《本杰明•赫琴斯哲学评论》 (Benjamin Hutchens Philosophy in Review)
阿甘本的哲学仿佛丰富的对位法,在理论与历史之间游走,吸引着读者对当代的思想主题进行反思。
——约翰•汉密尔顿(John Hamilton)
阿甘本的读者总是对他的作品翘首以盼。
——瓦尔德•古德齐赫(Wlad Godzic,加州大学)
乔吉奥·阿甘本(Giorgio Agamben),意大利当代著名哲学家、思想家,生于1942年,曾先后任教于意大利以及欧美的多所大学和研究机构,著述颇丰并且在欧美学界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除《潜能》外,另著有《诗节:西方文化中的词语与幽灵》《语言和死亡》《散文的理念》《开放:人与动物》等,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神圣的人”(homo sacer)为主题的系列著作体现了他在政治思想领域的建树,其中包括《神圣的人》《例外状态》《至高贫穷》《神的作品》等等。阿甘本曾主持编辑本雅明著作的意大利文译本,并与帕索里尼、卡尔维诺、英格博格·巴赫曼、皮埃尔·科罗索夫斯基以及20世纪法国诸多思想名家有过交往或合作。
道德运气 内容简介 本书是伯纳德·威廉斯的代表作,收录了他1973-1980年间所写的重要哲学论文。在书中,威廉斯对那种以功利主义和康德伦理学为核心的、不偏不倚...
隋唐佛教史稿 本书特色 《隋唐佛教史稿》是汤用彤先生20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的授课讲义,70年代经汤一介先生整理后,由中华书局在80年代初作为《汤用彤论著...
洛克政治哲学研究 本书特色 《政治哲学译丛:洛克政治哲学研究》揭示了金融危机和生态危机的内在联系,通过对“知识经济”论和自然资源“内在价值”论的清理,还原了社会...
巴赫金全集(全七册) 本书特色 ★ 32开精装,河北教育出版社2009年2版2印★ 巴赫金为前苏联著名文艺学家、文艺理论家、批评家、世界知名的符号学家苏联结构主...
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 本书特色 《崇文馆·历史馆: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介绍了清代学者整理旧学之总成绩(一)——经学小学及音韵学、清代学者整理旧学之总成绩(二)——...
疗心 本书特色 时代的快发展,生活的快节奏,让我们的心灵极易蒙尘。于是,焦虑烦闷、悲伤绝望等各种负面情绪便无孔不入,一一袭来。而受其困扰的我们,则如踩...
游牧东京 本书特色 社会经济结构变化,企业终身雇佣制度瓦解,越来越多人无法获得稳定的工作。而大城市便利的公共设施和越来越严重的交通问题,促使年轻人开始探索更自由...
沉思录II(《沉思录》作者马可·奥勒留之先师巨著) 本书特色 《沉思录》作者马可奥勒留之先师巨著古罗马哲学家的金玉良言现代社会的心疗良方让我平静地接受我无法改变...
哲学与哲学的转向-兼论科学与哲学内在融合的统一性 本书特色 本书是一本探索哲学的性质、结构、发展方式,以及哲学与科学的关系的著作。作者从哲学是人类追求普遍理性的...
反对主观唯心主义-新大众哲学.2.唯物论篇 本书特色 “新大众哲学”丛书自觉以大众化为宗旨,通过提炼和归纳三百多个具有代表性的当代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用老百姓听...
上药真诀(全三册) 本书特色 本书从中国历代典籍中辑录了有关传统医学经典数十种,系统整理了传统医学中健康调理的主要理论和实践经验。全书内容包括《抱朴子论》《存神...
北欧、肥腴月湾、爱琴海延安、尼罗河畔……凡是神话发达的地方都流传着一则类似的神话故事,虽然情节各依地理风貌和民族想象变化
哲学的现实与现实的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及其中国化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作者探讨了“科学认识列宁的‘物质’定义”、“深化唯物辩证法研究的两个问题”、“何谓彻底认识世...
本书系将近现代中国佛教学界的著述加以搜集整理而成。全书内容涉及佛教流派、佛教义理、佛教研究等各个方面,含六祖坛经研究论集
马克思主义与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论研究 本书特色 乔治·拉雷恩著的《马克思主义与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论研究/国外马克思学译丛》是国外马克思学译...
时代之思 内容简介 本书是挪威著名哲学家G·希尔贝克的论文自选集,分别讨论了与合理性之争有关的现代性概念,人文科学在现代社会中的危机,科学时代关于生态危机的伦理...
翻阅《傅佩荣细说老子(大众国学讲堂)》,就会发现一个事实,就是“白话译文一再重复”。在《傅佩荣细说老子(大众国学讲堂)》中,
梁启超与中国思想的过渡(1890-1907):烈士精神与批判意识 内容简介 本书一反“西方的冲击”这一研究模式存在的偏颇,强调了中国文化传统在面临外部冲击时所具...
老子.孔子.墨子及其学派 本书特色 梁启超先生是我国近代著名的启蒙思想家,是近代研治老子、孔子、墨子的大家,其学术成就是多方面的。本书是梁启超先生的重要著作之一...
小窗幽记 本书特色 上立德,其次立言,言者心声,而人品学术恒由此见焉。无论词躁、词俭、词烦、词支,徒蹈尚口之戒,倘语大而夸,谈理而腐,亦岂可以为训乎?然则欲求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