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诺斯》:“盛世必修典”——或者说,太平盛世得乘机抓紧时日修典。对于现代之后的中国学术来说,修典的历史使命当不仅是续修中国古代典籍,同时得编修西方古典经籍。“柏拉图注疏集”将提供足本汉译柏拉图全集(36种+托名作品7种),篇目结构从忒拉绪洛斯的古本“九卷集”,亦收义疏性专著或文集,共含三个部分:1.注疏体汉译柏拉图全集2.历代柏拉图注疏选刊3.柏拉图今解
米诺斯贵为宙斯之子,每九年造访一次父亲的神社,与他讨论,向他求教。宙斯的“美德教育”无比成功,因为,米诺斯以此为子民立法,不仅是克里特人,就连向他们学习的斯巴达人,自从使用了这些法律,便获得了“永世的幸福”。
米诺斯为何会拥有恶名呢?苏格拉底声称,那是因为他招致了“我们”雅典悲剧诗人的嫉恨。为报复他强迫“我们”纳贡,“我们”就将他绑在悲剧诗行里“严刑拷打”。其实,米诺斯是个好人、好分配者,他制定的法律恒久不变。苏格拉底还对自己的雅典同伴说,米诺斯是*好的立法者……
礼法涉及我们的生活方式,涉及我们灵魂的“善和恶”,并与我们“永世的幸福”息息相关。不弄清法是什么,就不可能制定出善法来。而没有善法维系的政治共同体,显然不会是“幸福”的共同体。
《米诺斯》内容简介:米诺斯贵为宙斯之子,每九年造访一次父亲的神社,与他讨论,向他求教。宙斯的“美德教育”无比成功,因为,米诺斯以此为子民立法,不仅是克里特人,就连向他们学习的斯巴达人,自从使用了这些法律,便获得了“永世的幸福”。米诺斯为何会拥有恶名呢?苏格拉底声称,那是因为他招致了“我们”雅典悲剧诗人的嫉恨。为报复他强迫“我们”纳贡,“我们”就将他绑在悲剧诗行里“严刑拷打”。其实,米诺斯是个好人、好分配者,他制定的法律恒久不变。苏格拉底还对自己的雅典同伴说,米诺斯是*好的立法者……礼法涉及我们的生活方式,涉及我们灵魂的“善和恶”,并与我们“永世的幸福”息息相关。不弄清法是什么,就不可能制定出善法来。而没有善法维系的政治共同体,显然不会是“幸福”的共同体。
苏格拉底接下来问,我们使用的法律是因时而异、因人群而异,还是一直相同。这相当于问,我们使用的法律是否总与法的意图相符,如果相符,我们就是一直使用相同的法律。同伴对苏格拉底的问法深感诧异:不同人群使用不同的法律不是明摆着的事吗?同伴以人祭的例子为证,发表了他在该对话中最长的一段话。同伴指出,在“我们”雅典,人祭既“不合法”也“不虔敬”,但对迦太基人来说却相反,他们甚至有人将自己的儿子献给了克洛诺斯(Kronos)(315c)。在此,同伴不再抱怨雅典法律的频繁改变,反倒为其变得“文明”而骄傲。他接着得意洋洋地指出,实行人祭的,并不限于那些与“我们”使用不同法律的外邦人,就连某些希腊人——吕凯亚(Lycaea)人和阿塔曼托斯(Athamas)的后裔也同样如此。此外,有些人曾把死者埋葬在他们生前住的房子里,但“我们”雅典人“从未干过这等事”。而这类事情,任何人都可信手拈来,举出无数个例子(315c-d)。雅典法律禁止实行人祭,其他法律却将人祭视为合法;雅典法律不许将死者葬在屋内,其他法律却允许。同伴由此表明,不同的法典彼此相互冲突,人类并不拥有相同的、不变的法律。同伴特地提到,吕凯亚人和阿塔曼托斯后裔这些希腊人也实行人祭。吕凯亚位于阿卡狄亚(Arcadia,一希腊城邦),据说宙斯出生于阿卡狄亚的一座山里。吕卡翁(Lycaon)曾在此为宙斯献祭了一个男孩,而触怒了宙斯。尽管宙斯惩罚了吕卡翁,当地居民仍保留着每九年献祭一个男孩的习俗(《王制》565d也提到了这一献祭)。宙斯不喜欢人祭似乎与其父克洛诺斯有关:克洛诺斯因惧怕儿子们会推翻他的统治,而吞吃了他的孩子,宙斯受母亲瑞亚(Rthea)的保护而躲过此劫。克洛诺斯吞吃儿子如同将儿子献祭,因此,宙斯反对人祭。后记尼采将柏拉图对话比作“小船”,如果此言不虚,《米诺斯》在柏拉图对话中可谓“小小船”,在后现代的海市蜃楼中,可能很不起眼。不过,这艘“小小船”在“舵手苏格拉底”的指挥下,确能引人欣赏无限风光,去领略经典的优雅景致。重读经典,首先是自我教育的过程。在将文本译成中文时,我们得以触摸每个语词的真实面相;在翻译西文相关研究时,我们有了进一步深入经典的契机;在最终以论文的形式面对文本时,我们必须弄清各个细节,才能对其堂奥略窥一二。经典之为经典,是因为它面对的是永恒不变的问题:人性、政治、法律、宗教等等。只要人类社会存在,我们就无法摆脱这些问题。悖论的是,尽管现代社会高速发展,我们对这些问题的理解却没有高过古人,我们仍需借助古人的眼光来理解人世。这也是我们不断重返经典的动因。本稿是我的硕士论文的扩展,编译部分是论文的基础性工作,我要感谢李兰芬老师的大力支持。李老师在哈佛访学期间,百忙之中还留心帮我收集文献;在我写作论文时,不时关心进展情况,提出指导意见
柏拉图(Plato,Πλ?των, 约前427年-前347年),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也是全部西方哲学乃至整个西方文化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他和老师苏格拉底,学生亚里士多德并称为古希腊三大哲学家。
《佛教十二讲》为日本文化及学术大师、著名佛教学家梅原猛对日本学生的演讲。《佛教十二讲》针对日本教育的缺失,针对年轻人未来
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全两册) 本书特色 《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深入系统的分析了汉魏两晋南北朝时期印度佛教传入的历史,根据大量史料、经过认真翔实的考证,总结出...
中国哲学的历程 内容简介 中国哲学是世界几大类型的传统哲学之一。它致力于研究天人之间的关系和古今历史演变的规律。《中国哲学的历程》是一部颇见功力的中国哲学史研究...
重建斯文:儒学与当今世界 本书特色 本书是作者在从事纯粹学术思想工作的同时,对时代的文化与价值方面做出的相关思考,以“重建斯文:儒学与当今世界”为题汇集而成。作...
如何进行批判-孟子的愤怒与苏格拉底的忧伤 本书特色 本书反思了我国传统的批判方式和说理方式,通过比较孟子与苏格拉底的批判方式,试图将苏格拉底的合作式批判方式融入...
本书是20世纪国学大师顾随以课堂讲授的方式传习人文、培育人才、启迪人生的巅峰之作,六十多年后首度问世。它以中国初始的经典为
一本论希腊哲学的集子作者简介 民国学者,国际著名希腊哲学专家,译注有《巴曼尼得斯篇》。目录 柏拉图柏拉图《曼诺篇》中的认
知识创新思维学 本书特色 刘卫平编著的《知识创新思维学》从系统思维这个独特视角深入分析了知识创新的系统思维活动全过程:即探讨了知识创新系统思维活动的心理基础,以...
论语义疏 本书特色 皇侃(488—545),吴郡(今江苏苏州)人,曾任国子助教,著有《论语义疏》、《礼记讲疏》、《礼记义疏》、《孝经义疏》等,仅《论语义疏》存世...
儒学与东亚文明研究丛书:王阳明“万物一体”论--从“身-体”的立场看 本书特色 本丛书以东亚为研究之视野,以家经典为研究之核心,以文化为研究之脉络,既宏观中西文...
《约翰福音》是“摩根解经丛卷”系列之一。皮尔逊博士曾说过,我们现有的四福音的顺序,乃是遵照旧约希伯来安营的顺序。马太乃是
本书是关于中国经学史的论著,首次结集。按照复旦大学出版社的设计,收入本书的论文限于十篇。本书的内容包括小引、简说中世纪中
孟子通说 本书特色 道德经译释易经译释论语译释大学中庸通说论语通说孟子通说孙子兵法通说论语诠释道德经诠释孟子通说 内容简介 孟子乃是早期儒学的创始者之是孔子儒学...
论暴力 内容简介 乔治·索雷尔出生于19世纪中叶,作为政治思想家和哲学家,开始写作地比较晚,*先关注那些界定模糊的科学主题,后来转而研究法国大革命的影响。对马克...
静思晨语 本书特色 证严法师是台湾著名僧人和社会慈善家,“净化人心”是证严法师一生的宏愿,其思想与著作,对世人有着深刻的影响。他以“直接、重点、尊重、及时、务实...
「我有屬於我自己的一顆星星。」作者三十三歲撰寫此書,充滿悲劇感。二劉鄙視南北朝義疏學的遊戲規則,傳統學術竟失立足之地。清
三教圣典--品读老子 本书特色 孔子学说与《论语》本书的价值,无论在任何时代,任何地区,始终具有不可摧毁的不朽价值,后起之秀,如笃学之,慎 思之,明辨之,融会有...
体用论 内容简介 熊十力,(1885-1968)先生是中国现代的著名哲学和爱国民主人士。思想史上*富原创性的哲学家之一。原名继智、升恒,字子真,晚年称漆园老人。...
2011-法兰西思想评论 本书特色 《法兰西思想评论》是上海交通大学欧洲文化高等研究院主办,并由上海交通大学精裕人文基金资助的开放性中法双语研究论坛和交...
百家讲坛-再说老子与百姓生活 本书特色 《百家讲坛:再说老子与百姓生活》邀请江南大学文学院教授、古代文献研究所所长姚淦铭,讲述老子与百姓的生活。百家讲坛-再说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