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书中,阿伦特力图表明“积极生活”的三种活动——劳动、工作和行动——的区分是基于人的条件而做出的,她理解的人的“条件”,既不是所谓人的本质属性,也不是康德意义上规定人类经验方式的超验条件,而是人在地球上被给定的那些生存条件:劳动的条件是人们必需维生,工作的条件是人们必需建造一个人造物的世界,行动的条件是人们必需在交往中彰显自己,回答“我是谁”的问题。离开了这些条件,生活就不再是“人”的生活了。在此意义上,人是被条件规定了的存在(conditioned beings)。但他们的活动又创造着自己下一步生存的条件,比如劳动超出家庭和国家界限的全球化发展,和人从宇宙的角度对地球采取行动,都根本上改变了人类未来的生存处境。本书在结构上另一个值得关注之处是“积极生活”(vita activa)与“沉思生活”(vita contemplativa)的二元对照。第一章给出的两种生活的对照,为全书确立了一个隐含的背景框架。实际上,只有在此二元对照下,劳动、工作和行动才可能有效地保持自身,因为与两种生活方式相应的,是古代西方对两个世界的想象:柏拉图的现象世界和理念世界,或基督教的尘世之城和天上之城,前者是变化的、有死灭的,后者是永恒不变的。在那里,制作或工作被当成一切活动的原型,人在制作中模仿神圣世界的创造,现实生活的真实性和荣耀都来自后者,后者才是他渴望回归之所。阿伦特认为这种沉思生活高于积极生活的等级秩序,在传统政治思想中导致了对政治的伤害,因为政治哲学家倾向于以制作模式把行动理解为按照某种真理来统治。但对立之消隐的灾难后果,要在世俗化的现代才清晰地浮现出来。在神圣世界不再被信仰,沉思“被逐出有意义的人类能力行列”之后,制作活动也失去了衡量他的产品真实性的标准,作为人造物的世界越来越相对化,丧失了它得以立足的持久性和稳固性。二元世界观的消失,一方面让现代人丧失了作为生存条件的“世界”,另一方面人被抛回到自身,返回到孤独内心来寻求真实性和确定性的基础。“世界异化”和“向自身的回返”最终以牺牲世界和牺牲行动为代价。虽然在现代早期,人作为制造者获得过短暂的胜利,那时人曾被高举为目的,但“由于现代的世界异化和内省被提升为一种征服自然的无所不能的策略,也就没有哪种能力像制作——主要是建造世界和生产世界之物的能力——一样,丧失得如此之多”(本书第242页)。在最后一章,阿伦特哀悼了技艺人(homo faber)的失落:匠人精神始终预设了一个物的世界,在那里,物质闪耀、语词可听,但在世界塌陷,甚至被还原为生物循环意义上的自然的情况下,最终是劳动动物(animal laborans)取得了全面胜利,而这就是我们已生活于其中的世界。
汉娜·阿伦特(1906—1975),德裔美籍犹太人,生于德国汉诺威。曾师从海德格尔和雅斯贝尔斯,在海德堡大学获博士学位。1933年因纳粹上台而流亡海外,于1951年获美国国籍。自1954年开始,阿伦特先后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纽约布鲁克林学院开办讲座;她还担任过芝加哥大学教授、社会研究新学院教授。阿伦特以《极权主义的起源》、《在过去和未来之间》、《论革命》及《人的境况》等著作,为当代政治哲学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成为20世纪较具原创性和影响力的政治思想家之一。
如果不是宽恕让我们摆脱我们所做事情的后果,我们的行动能力就会被束缚在一个我们永远无法补救的单个行为上;我们就永远是其后果的牺牲品,像没有咒语就不能打破魔咒的新手魔法师一样。如果不是实现承诺的约束,我们就无法保持我们的同一性;我们就被罚在各自孤独黑暗的心灵里无助地游荡,陷于它的重重矛盾和暧昧之中不能自拔。只有通过他人的在场,让公共领域的光芒投射下来,黑暗才能被驱散。
——引自第184页
世界就像把人们聚拢在一起的一张桌子,让人们既相互联系,又彼此分开。只有与从不同角度看待世界的他人分享共同人类世界的经验,才能让我们全面地看待现实,并发展出一种共享的共同感。否则,我们每个人就都会被抛回到我们自己的主观经验中,在那里,只有我们自己的感情、需求和欲望才是真实的。
——引自第256页
曹道衡(1928—2005),著名学者,长期担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文学遗产》编委。代表著作有《中古文学史论文集》、《南朝文学与北朝文学研究》、《...
原田幸子(gg)常与艺术家着手进行商品开发、参与艺廊企划、橱窗设计、拍摄活动照片,并不时举办创作相关讲座。papakaori目前正在画画、做手工。最喜欢旅行、吃...
张德芬:台湾大学企业管理系毕业。曾任台湾电视公司记者、主播多年。在美国UCLA取得MBA学位,2002年辞去国际知名公司IBM高薪工作,致力心灵潜修及写作,迄今...
莱辛去世之后,作为莱辛生前好友的门德尔松打算给莱辛作传。基于一个偶然的契机雅可比询问门德尔松是否知道莱辛是一个斯宾诺莎主义者。自诩莱辛好友的门德尔松对此毫不知情...
范志红,北京食品营养与人类健康高精尖创新中心岗位科学家,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营养与食品安全系副教授,食品科学博士。中国营养学会理事,中国食品科技协会理事,中国健...
刑事二审开庭程序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刑事二审开庭程序的比较法考察;美国刑事上诉(二审)制度;秩序、道德与真实——刑事二审开庭价值分析;角色与使命—...
Mypoetryutilizescommonfantasiesandriddlesaboutourcustomaryhabitsgivingthemdeptha...
《日本墨绘》是一本实用的墨绘初学指南。日本著名绘画大师小池昭三在本书中介绍了墨绘所需的工具和材料、11种基本技法,以及19种传统墨绘题材。读者可以通过本书学会如...
《梓潼史话》内容简介:梓潼历史悠久,秦昭襄王二十二年(公元前285)置县。文昌文化的发源地七曲山大庙、汉代李业阙和卧龙山唐代摩
《跟司马懿学管理》是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赵玉平“麻辣说三国”系列节目同名图书之一。司马懿是三国时期魏国杰出的政治家、军
七微,爱格杂志签约作家。梦想环游世界,将一切美景付诸笔端与君欢。已出版长篇《悲歌迷藏》《莫失莫忘》《南风过境》即将出版《南风知我意》新浪微博:@七微VV
李泽厚认为,《论语》这本书所宣讲、所传布、所论证的那些“道理”、“规则”、主张、思想,已代代相传,长久地渗透在中国两千年来的政教体制、社会习俗、心理习惯和人们的...
张廷模临床中药学讲稿 本书特色 费兆馥教授是上海中医药大学名师,长期致力于中医诊断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在国内外中医诊断学教学与诊法客观化研究领域中享有直名,曾任...
甲状腺疾病 节选 《协和名医健康指导丛书》是北京协和医院服务于社会大众的重要读物,本着"严谨、求精、勤奋、奉献"的院训指导思想,由北京协和医院组织院内*优秀、*...
罗马私法中的过错要素 本书特色 《罗马私法中的过错要素》为法学名篇小文丛之一,由中国法制出版社出版。罗马私法中的过错要素 节选 《罗马私法中的过错要素》是耶林于...
《熔岩——探访红色高密》内容简介:该书展现了山东高密从大革命时期到新中国建立初期30年间,风起云涌、波澜壮阔的红色奋斗历程。
最强军事幻想小说,华人军事文学新经典!一头狼什么也做不了,一群狼则可以撕裂一切!——我们是狼群!这是一部描述海外特种作战部队形式之一——雇佣军生活的小说。作者以...
倪蓉棣,笔名怪手、怪手不怪,温州乐清人,当过中学教师、衙门笔吏。著有小说、散文集四部,其中散文集《芙蓉旧事》《尾巴》曾为新浪网读书频道所转载。上世纪八十年代,小...
"Real Analysis" is the third volume in the "Princeton Lectures in Analysis", a s...
刘祖贻医案精华-湖湘当代名医医案精华-第一辑 本书特色 刘祖贻教授系国家级**批名老中医、湖南省首 批名中医,曾任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首任院长,是国 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