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书中,阿伦特力图表明“积极生活”的三种活动——劳动、工作和行动——的区分是基于人的条件而做出的,她理解的人的“条件”,既不是所谓人的本质属性,也不是康德意义上规定人类经验方式的超验条件,而是人在地球上被给定的那些生存条件:劳动的条件是人们必需维生,工作的条件是人们必需建造一个人造物的世界,行动的条件是人们必需在交往中彰显自己,回答“我是谁”的问题。离开了这些条件,生活就不再是“人”的生活了。在此意义上,人是被条件规定了的存在(conditioned beings)。但他们的活动又创造着自己下一步生存的条件,比如劳动超出家庭和国家界限的全球化发展,和人从宇宙的角度对地球采取行动,都根本上改变了人类未来的生存处境。本书在结构上另一个值得关注之处是“积极生活”(vita activa)与“沉思生活”(vita contemplativa)的二元对照。第一章给出的两种生活的对照,为全书确立了一个隐含的背景框架。实际上,只有在此二元对照下,劳动、工作和行动才可能有效地保持自身,因为与两种生活方式相应的,是古代西方对两个世界的想象:柏拉图的现象世界和理念世界,或基督教的尘世之城和天上之城,前者是变化的、有死灭的,后者是永恒不变的。在那里,制作或工作被当成一切活动的原型,人在制作中模仿神圣世界的创造,现实生活的真实性和荣耀都来自后者,后者才是他渴望回归之所。阿伦特认为这种沉思生活高于积极生活的等级秩序,在传统政治思想中导致了对政治的伤害,因为政治哲学家倾向于以制作模式把行动理解为按照某种真理来统治。但对立之消隐的灾难后果,要在世俗化的现代才清晰地浮现出来。在神圣世界不再被信仰,沉思“被逐出有意义的人类能力行列”之后,制作活动也失去了衡量他的产品真实性的标准,作为人造物的世界越来越相对化,丧失了它得以立足的持久性和稳固性。二元世界观的消失,一方面让现代人丧失了作为生存条件的“世界”,另一方面人被抛回到自身,返回到孤独内心来寻求真实性和确定性的基础。“世界异化”和“向自身的回返”最终以牺牲世界和牺牲行动为代价。虽然在现代早期,人作为制造者获得过短暂的胜利,那时人曾被高举为目的,但“由于现代的世界异化和内省被提升为一种征服自然的无所不能的策略,也就没有哪种能力像制作——主要是建造世界和生产世界之物的能力——一样,丧失得如此之多”(本书第242页)。在最后一章,阿伦特哀悼了技艺人(homo faber)的失落:匠人精神始终预设了一个物的世界,在那里,物质闪耀、语词可听,但在世界塌陷,甚至被还原为生物循环意义上的自然的情况下,最终是劳动动物(animal laborans)取得了全面胜利,而这就是我们已生活于其中的世界。
汉娜·阿伦特(1906—1975),德裔美籍犹太人,生于德国汉诺威。曾师从海德格尔和雅斯贝尔斯,在海德堡大学获博士学位。1933年因纳粹上台而流亡海外,于1951年获美国国籍。自1954年开始,阿伦特先后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纽约布鲁克林学院开办讲座;她还担任过芝加哥大学教授、社会研究新学院教授。阿伦特以《极权主义的起源》、《在过去和未来之间》、《论革命》及《人的境况》等著作,为当代政治哲学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成为20世纪较具原创性和影响力的政治思想家之一。
如果不是宽恕让我们摆脱我们所做事情的后果,我们的行动能力就会被束缚在一个我们永远无法补救的单个行为上;我们就永远是其后果的牺牲品,像没有咒语就不能打破魔咒的新手魔法师一样。如果不是实现承诺的约束,我们就无法保持我们的同一性;我们就被罚在各自孤独黑暗的心灵里无助地游荡,陷于它的重重矛盾和暧昧之中不能自拔。只有通过他人的在场,让公共领域的光芒投射下来,黑暗才能被驱散。
——引自第184页
世界就像把人们聚拢在一起的一张桌子,让人们既相互联系,又彼此分开。只有与从不同角度看待世界的他人分享共同人类世界的经验,才能让我们全面地看待现实,并发展出一种共享的共同感。否则,我们每个人就都会被抛回到我们自己的主观经验中,在那里,只有我们自己的感情、需求和欲望才是真实的。
——引自第256页
懒人植物 本书特色 本书引导你轻松地进入植物世界中,了解植物所需要五大要素: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介质),提纲挈领地协助你检索植物适用的活力激素,相信忙碌...
作者简介作者简介 曹宝麟,上海嘉定人,1946年 生 其作品参加历年全国书法大 展,多次担任全国中青年书法展评 委,
20世纪世界建筑师回忆录(全四册) 本书特色 ★ 8开平装,河北美术出版社出版★ 本书是一部图文并茂的概括博览20世纪世界建筑发展的史记性著作★《建筑的力量》从...
癌症疼痛中西医汇通 内容简介 本书共分五章,共内容包括癌症疼痛发生、发展与预后;癌症疼痛西医治疗;癌症疼痛中医与综合治疗;癌性疼痛中西医结合治疗。本书内容全面,...
E·B·怀特(1899~1985),美国最伟大的散文家和儿童文学家,《夏洛的网》傲居“美国伟大的十部儿童名著”之首。
陈江挺,祖籍福建福州,1982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1983年赴美留学,分别获得机械工程和国际金融硕士学位。现专职基金管理。
中町信,本名信(あきら),1935年生于群马县沼田市。早稻田大学文学系毕业后,先后在教科书和医学书的相关出版社工作了四年(曾与旅情推理作家津村秀介是同事关系),...
在数字时代里印刷出版一本纸质书是为了什么?十一年前,我出版了人生里第一本书。在这十一年间,我并没有停止过写作。在网上,我的文字散落在各处都有。有些文章让人传唱不...
新劳动合同法100问(根据最新修改决定编写) 本书特色 ★学习掌握新劳动合同法全貌 ★准确理解*新劳动法律规定 体系全面 内容丰富 通俗易懂 贴近读者新劳动合同...
费泳,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美术学系主任、校学术委员会委员,在佛教艺术史、中国艺术史研究领域卓有建树。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佛教艺术中的佛衣...
Shakesqueerputsthemostexcitingqueertheoristsinconversationwiththecompleteworksof...
作品目录序言《俄罗斯联邦刑法典》摘要1953年1954年1955年1956年1957年1958年1959年1960年1961年1962年1963年1964年19...
乌特·哈内赫拉夫(Wouter J. Hanegraaff),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赫尔墨斯主义哲学史教授,2008-2013年期间,任西方神秘学研究欧洲协会会长,...
伤寒论注十人书-伤寒百问伤寒百问歌 内容简介 《伤寒百问》(即《南阳活人书》的*初版本),北宋时期名医朱肱撰著。首创“六经”之说。提出研究《伤寒论》必须以经络论...
Thereareworks,andthisisoneofthem,thatarebestbegunwithaportraitoftheauthor.Andher...
GB 50010-2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015年版) 本书特色本次局部修订对混凝土结构用钢筋的品种和规格进行了调整。共涉及9个条文的修改,分别为第4...
《突破创新窘境》内容简介:本书作者基于其15年实战咨询经验与丰富的理论知识,总结出一个适合国内企业的设计思维“二心四力”模型
网红模特苏宁安在闺蜜江小满的怂恿下,停车场里,咬牙撞向儿科医生林顾白的奥迪保险杠,借机与他结识。并且搬家到林顾白家的隔壁,计划将男神一举拿下。他海归医学博士,医...
杨萃先职场参谋长,企业副总裁,CCTV出国教育栏目特约顾问,智联招聘面试栏目嘉宾,《非你莫属》Boss团成员,上海交大、长江商学院的特聘讲师。15年求职面试培训...
内容简介本书是著名古典音乐评论人、作家辛丰年与上海音乐出版社退休编辑李章多年来通信结集。全书共计约12万字,情感真挚,文字平易。主要涉及作者辛丰年与《音乐爱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