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与历史:从马基雅维利到马克思(1955-1972年高等师范学校讲义阿尔都塞著作集)/精神译丛》是法国当代著名哲学家路易·阿尔都塞在巴黎高师哲学史课程的讲义,讲授了从马基雅维利、霍布斯、18世纪法国哲学与政治、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直到马克思的现代思想历程。阿尔都塞把“在哲学中成为马克思主义者”的艰巨事业落实于对理论文本进行精彩、深邃而细腻的解读之中,致力于通过“极端的思考”,在思想史上发掘与汇聚一条“唯物主义的潜流”,揭示马克思理论革命的历史渊源。《政治与历史:从马基雅维利到马克思(1955-1972年高等师范学校讲义阿尔都塞著作集)/精神译丛》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哲学史讲义,而是一份卓绝的理论工作的珍贵记录,同时展示了与阿尔都塞的名字联系在一起的“症状阅读”方法的多种多样的实践,为人们深入研读理论文本、思考理论的实践可能性树立了具有丰富的启示意义的典范。
★当然,这种把哲学看作斗争——并且归根到底,看作理论中的阶级斗争——的观念,意味着对哲学与政治之间传统关系的颠倒。所以,我才要致力于研究政治哲学家和“普通的”哲学家,从马基雅维利,经过霍布斯、斯宾诺莎、洛克、孟德斯鸠、卢梭和康德,直到黑格尔。我主张必须要摆脱哲学和政治之间的可疑的区分:这种区分把政治人物看成是低等人,也就是说,看成是不懂哲学的人或业余的哲学家;而同时它也在暗示,我们只能一味地在哲学家清清楚楚谈论政治的那些文本里去发现他们的政治立场。一方面,我的看法是,每一个政治思想家,就算他像马基雅维利一样几乎不谈什么哲学,仍然都可以在强调的意义上被看作是哲学家;另一方面我认为,每一个哲学家,就算他像笛卡儿一样几乎不谈什么政治,仍然都可以在强调的意义上被看作是政治思想家,因为哲学家的政治(也就是说,使哲学成其为哲学的政治)跟哲学作者们的政治观念完全是两码事。因为,如果哲学归根到底是理论层面上的阶级斗争,那么构成哲学的政治(像支撑着政治思想家思想的哲学一样)就不能被等同于政治斗争中这样那样的一段插曲,甚至也不能等同于其作者的政治倾向。构成哲学的政治针对着并萦绕着一个完全不同的问题:统治阶级意识形态领导权的问题,即不是组织、巩固和捍卫这个领导权,便是同这个领导权进行斗争的问题。……假使我可以这么说的话,我是在对一些公认的观念提出质疑的同时,一点一点地发现了某种东西,类似于我后来所说的“新的哲学实践”的东西……无论如何,这造成了一个结果,就是它后来的确提供给我一条特殊的途径,去接近马克思。——阿尔都塞
《政治与历史:从马基雅维利到马克思(1955-1972年高等师范学校讲义阿尔都塞著作集)/精神译丛》:正是这**种意识的获得激发了爱尔维修一整套的改革,这些改革并不是他首创的,它们在洛克那里已经存在,在卢梭那里同样也已经存在。比如,废除以拉丁语为基础的教育:教授儿童学习民族语言,对他们进行科学和技术教育,还对他们进行有关各种物体的自然教育。也就是说,通过对固体的操作来教授物理学,通过对液体的操作来教授力学,等等。也就是说,把他们置于各种环境中,以使自然自己来向他们教授它固有的规律:从词语走向事物。然而,更重要的是,在对教育的这种矛盾的起源的意识方面,爱尔维修走得稍远一点(而卢梭正好也走到了这一步)。爱尔维修声称,人们不仅在家庭中,而且同样也在学校中,教给儿童一整套事实上与世界的运行相矛盾的行为规范。人们教给儿童一些道德规范,但一到他们长大成人,那曾教给他那些道德规范的同一个神父又在这时候教给他们一些完全是犬儒主义的规范,这些规范是用于让他们到世界上去获取成功的,这个世界可能是政治的世界,社会的世界或者经济的世界。而这样一来就[出现]①了一个根本性的矛盾,一方面是教给儿童的道德,由儿童的父母和学校的老师教给他们的那些规范,另一方面是支配着那个世界(显然这个世界是社会世界)的必然性的内在法则。从这里,我们通向了第二种意识的获得,即不仅意识到教育学方法的矛盾,而且还意识到支配着这**个矛盾的根本性矛盾。如果我们停留在作为教育学(pedagogie)的教育(education)层面上,同时如果我们把爱尔维修的思想与卢梭的思想进行对照,就一定会发现,他们的设想在许多方面是吻合的,或者甚至整个地是吻合的。但非常让人吃惊的是,尤其是在《论精神》和《论人》的一些章节中(在这些章节中,爱尔维修考察了自己与卢梭的关系),非常让人吃惊的是,爱尔维修对卢梭提出了诸多批评,那些批评既与教育学的难题有关,但又大大地超出了那些教育学难题的视野。爱尔维修特别批评卢梭相信人先天的善。他同样批评卢梭把过分的重要性赋予他称之为“人的生理构造”的东西,即人的有机构成。爱尔维修同样还批评卢梭相信天生的道德本能的存在。这些批评,让我们在那些关于教育学难题的争论(或一致)背后,发现一个将爱尔维修与卢梭彻底区分开来的理论背景。而这可以让我们进入爱尔维修那里我将称之为“教育”一词的第二种含义,这一次它再也不是教育学的(pedagogique)含义,而是一种延伸了的①教育(education),正如他自己所说的,一种非常广义的教育,它与人们给小孩子所提供的学徒期毫无关系,而是涉及在整个历史自身当中的人的生产。换句话说,在“教育”这个词下面,我们在爱尔维修那里遇见的是一种关于人类历史的理论。而现在,或许正是这种理论值得去研究。……
路易·阿尔都塞(1918-1990),法国哲学家,20世纪60年代以来*重要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家,对当代众多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知识变革影响深远。长期执教于巴黎高等师范学校,福柯、德里达、朗西埃、巴利巴尔、米勒和巴迪乌等人都曾是他的学生。生前出版有《孟德斯鸠:政治与历史>《保卫马克思》《阅读(资本论)>《列宁和哲学》《立场》等十一部著作,以及《意识形态和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研究笔记)》等重要论文。去世后陆续整理出版的遗著已有《来日方长》《哲学与政治文集》《论再生产》《马基雅维利的孤独》《在哲学中成为马克思主义者》等近二十种。吴子枫,原名吴志峰,文学博士,巴黎高师哲学系访问学者,北京大学中文系访问学者,现任教于江西师范大学文学院。主要从事中国当代文学研究和西方当代批评理论的译介,译著有理查德-利罕《文学中的城市:知识和文化的历史》、萨特《什么是主体性》、阿尔都塞《论再生产》等。
佛教基本知识-大家小书 本书特色《佛教基本知识》是中国佛学泰斗周叔迦先生撰写的一部关于佛教典制与文化的著作,先生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把深奥的佛教理论,深入浅出地变...
价值实现论:关于人的文化主体性及其价值实现的研究 内容简介 哲学是个人的事,更是国家民族的事。因为哲学不仅是个人修身养性的事,更凝聚着国家民族的智慧,关系着国家...
中国华严宗通史 内容简介 华严宗教理主要在阐释华严经学的基础上形成,历时数百年才完善和定型。我们不能全面考察华严经学与中土原有思想文化错综复杂的关系,只是力求理...
记忆的承诺:马克思.本雅明.德里达的历史与政治 本书特色 借助本雅明和德里达来重读马克思,本书作者试图建立一种解放哲学。弗莱切(MatthiasFritsch)...
政治儒学默想录 本书特色本书为大陆新儒家代表人物蒋庆先生思想之源,是他近二十年来的读书札记与思想笔录,《公羊学引论》《政治儒学》《再论政治儒学》《广论政治儒学》...
小学-中华蒙学经典 本书特色 《小学》对儿童的教育,内容具体,要求详细,操作性强。如“父子之亲”的小目类中,有子女问候父母的仪节,有子女侍奉父母着衣、进食、安寝...
中国神话大词典 本书特色《中国神话大词典》是中国各民族神话之集大成者,其内容分为两大部分,**部分为古籍记载,主要选收汉民族神话之见于古籍者,间收古籍记载中若干...
吕氏春秋 本书特色 《吕氏春秋》是在秦国丞相吕不韦主持下,集合门客们编撰的一部黄老道家名著。全书共分十二卷,一百六十篇,二十余万字,包含十二纪、八览、六论,注重...
哲学的现实与现实的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及其中国化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作者探讨了“科学认识列宁的‘物质’定义”、“深化唯物辩证法研究的两个问题”、“何谓彻底认识世...
《精神分析与佛学(展开的对话)》简介:精神分析起源于100多年前维多利亚时期的奥地利,它的目的是帮助人达到心理上的自由;而佛学
思想的攻防:另类科学哲学的兴起与演化 本书特色 《思想的攻防:另类科学哲学的兴起和演化》:重要的是既支持科学的发展,又保持对科学的警醒,所以要超越对科学的辩护和...
哲学的故事-文明之门 本书特色 哲学是一门晦涩的学问,但《哲学的故事》一书,却以鲜活的语言告诉你,哲学并不难懂。通过本书,你不仅可以认识每个时期的中外重...
中古佛教寺院经济变迁研究 本书特色 中古时期,随着佛教的发展,佛教寺院经济也经历了一个历史变迁的过程。作为一股重要的社会力量,佛教寺院经济在中古时代扮演着重要的...
论语解说 本书特色 在中国5000年的历史上,对华夏民族的性格、气质产生*大影响的人.就算是孔子了。他的成功与失败,无不与他的品格相关。而他品格中的优点与缺点,...
吕氏春秋 内容简介 本书精选《吕氏春秋》中的精彩篇章予以精心翻译,同时牟所选篇章进行解读,更列举古今中外的典型事例,将古人的思想进行更深层的发掘。吕氏春秋 目录...
死亡简史 本书特色 自有人类以来,迄于今日,已有八百五十亿人先后死在这个星球上,他们全是我们的亲戚父祖,死亡是温柔和安祥的它有着无比宽广的胸怀。赞美死亡——因为...
《老子》解读 内容简介 一样的星空,不一样的解读。本书尝试从一种全新的角度解读赏析《老子》,作者一反常态,没有从语言考证、逻辑推理、哲理分析、版本校勘等特定单一...
马克思主义的利益理论-当代历史唯物主义的重构-修订本 本书特色 对利益理论的研究是我国当前学术界颇为关注的热点问题。?作者运用文本研究与现实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站...
孟子旁通 本书特色 南怀瑾先生于1976年应台湾《青年战士报》之邀,以轻松浅显的方式公开讲解《孟子》七篇,广受欢迎。其讲稿后经其弟子友人整理出版,本书即为南先生...
丹道不诀十二讲(下卷) 内容简介 这是一部参透社会人生奥秘的旷世奇书。这是一份满载中华道学文明精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是一位学者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耗时30年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