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隐秘角落》,作为多个朝代的都城,北京留存下来的历史古迹很多,但也有一些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历史变迁中消失了,只留下一个名字。
作为生于斯长于斯的北京人,陆波用自己的目光去追寻定慧寺、宜芸馆、蓝靛厂、保福寺、樱桃沟等“隐秘角落”的历史足迹,考察那里的文物遗存,讲述那些在历史上留下或深或浅印记的人们的故事,试图将大时代与小事件勾连起来。
《北京的隐秘角落》作者的重心在于两个方面:其一,考察北京城隐秘角落的文物遗存,重要的不是它们自身的前世今生,更多的是围绕这些因缘起合而隐藏于更深处的人与事,可能是帝王将相,可能是草根平民,那一份真挚的血肉人生正是作者极为感兴趣和努力挖掘的;其二,挖掘那些也已不存在的“过去的北京”,因为沧海桑田已是面目全非,而作者坚信,每一代人总是活在自己的当下极小的视野里,不知道过往,更不愿意思考未来,作者试图用文字以物转星移的变迁来阐释我们应该具有的开阔的思想和更加博大的胸怀。
这座城门,录下了北京城*惨烈的镜头
1898年9月28日,押解谭嗣同的囚车通过宣武门。 自24日被捕,只五天的时间,慈禧太后希望速斩“戊戌 六君子”,以儆效尤。这座城门见证了为推进中国走向现代改良而舍命的义士谭嗣同*后的身影。随后的六十八年,这座城门被逐步拆除:从清末至1930年,清政府和民国政府为修建环城铁路、方便交通而拆除箭楼、闸楼及瓮城,新中国政府在1966年拆除城门及围墙。全套拆除似乎与它丧失实用性以及成为城市交通障碍相关,拆除就是将它所代表的旧时代与文化彻底铲除,达到肉体与精神上的消灭。
董毅的《北平日记》,我在读到第三卷时才算搞清楚他家住哪儿,他家住宣武门外西南的下斜街一带(今依旧为“下斜街胡同”)。1940年,辅仁大学国文系大二学生董毅为了节省住宿费,每天骑车从宣武门外下斜街,穿宣武门门洞,一路直线奔北,过西单、西四,至定阜街辅仁大学上课。这一路飞奔他只消用时二十几分钟,令人好不惊叹。今人开车走这一趟,二十分钟基本是在红灯下消磨的。他的日记里一半诅咒坏天气,再有一半赞美好天气,那个灰蒙蒙的北平古城在好坏天气的转换里闪烁存生。那时候,宣武门连同城门、城墙俱在,只是瓮城被政府拆了,成为“火道口”,原来瓮城聚集的缸瓦集市也被挪移出来,今天“缸瓦市”这一地名即源于此。
有为青年董毅每天要从宣武门进内城,一起北风,他便得增重黄土二两,爆土狼烟,西单繁华市井便蛮荒起来,那时的北京城因为沿城一圈九大城门,倒很像个古城,一个粗粝的缓慢而陈旧的古代社会。如果时至黄昏饮马护城河,城墙映辉,场面静好,恍若迷失于蓟国辽京,不知后有元明清。
总有些东西在中国社会贯穿始终,譬如城墙、城门、子城(内城)、罗城(外城),今人以现代观点察知,嘲笑此乃画地为牢,自我绑缚,只是走个马牛驴车嘎嘎悠悠的小农经济怎适应马达轰鸣车轮奔跑的现代社会?原北京市市长彭真表达过毛泽东对工业化的感性态度。他说,毛主席站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南看去,大手一挥,指着广阔的天安门广场说应该看到全是烟囱拔地而起,冒出浓烟!是的,在20世纪50年代,烟囱冒出黑烟代表现代化、工业化,象征世界强国。这位伟人向南一指,以及目力所及,也钦点到了一座破旧沧桑的城门。这就是宣武门,距离紫禁城不超过三千米。
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北京城完成了从古代规制城郭向现代规制大都市的改造。现代规制就是20世纪60年代以后的环线建设,即二环、三环、四环、五环、六环摊的大饼形制。古代规制亦是画圈,便是宫城、皇城、内城、外城,是以城墙串起城门连成的三个半圈,外城只有小半圈。这是横亘明朝、清朝及民国的基本格局,时长五百五十余年。画圈是本城的一贯特色。宫城就是今天的故宫,基本保持明清制式,基本完好,虽然1950年代也曾差点被拆掉一批宫殿,以修出一条南北贯通的大路及大公园,供人民群众跳舞欢娱,好在有陆定一等有见识的人士坚决反对才得以保全。
陆波自己就是一支考古队和勘测队,她在这高楼林立车水马龙的现代大都市的缝隙间,勘探历史的沉积。由此她获得一种感受、认知和想象的能力,使城市空间获得深邃的时间纵深。人世纷纷,如戏如走马灯,我们原来和那些君王、僧侣、公主和奇士同在一个舞台上。陆波以律师的明察和缜密、诗人的体贴和激情,令日常的城市地理图景经受一种来自历史的震惊:那是莽苍苍千山万水,是路迢迢铁马秋风。
——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著名评论家、作家 李敬泽
旧址中倾听古都往事心声,遗迹里隐约帝王古刹运命,北京老城多少事,陆波拨开历史雾霭款款道来。有考据,有辨析,回望中有一往情深,掩映中是不尽眷顾。陆波的文字、情怀以及在边缘处发现历史变故的能力,使这本书如此地不同凡响、引人入胜。
——著名评论家 孟繁华
从上到下地俯瞰一个城市,只能得到她的外观,而转换视角,从下到上地去寻找那些城市“隐秘角落”,是真正懂得她的丰富内涵的独特切入点。本书通过田野考察和资料分析,以北京的寺庙为中心,揭示了那些被遗忘的或不为人们所知的历史。
——历史学家、澳门大学特聘教授 王笛
陆波,女,北京人。198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法律系,获法学学士学位,1990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获法学硕士学位。1992年起做执业律师,长期为京城某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发表文史类文章散见于期刊、杂志,与北大同学合出诗集《燕园三叶集》。曾获腾讯·大家“2016年度作家”称号,现为腾讯·大家专栏签约作者。
(函套装)国学典藏.线装书系:三国志(今注精译本)(共6册) 本书特色 ★ 16开线装,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 全本全译,原文、注释、疑难字注音、白话译文,条例分...
江宁织造-(全2册) 本书特色 清朝初年,康熙皇帝雄才大略,先后剪除鳌拜、平定三藩、统一台湾,使国家政治稳定,经济复苏,治世之风渐显。然平静的外表下其实危机四伏...
《3D打印建模》内容简介:Autodesk(欧特克)CEO Carl Bass在2015 CES国际消费电子展上,花半个多小时讲解了有关3D打印、Spark、E...
史学 概论 内容简介 本书是普通高等学校历史学学科本科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教材。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结合具体的历史事实,阐述有关历史学学科学...
《健康咖啡吧:音乐与生命》内容简介:本书采用独特、轻松的“咖啡吧闲聊”方式,从音乐与自然、音乐与风景、音乐与成长开始,递进
中国流民史-(近代卷) 本书特色 近代中国是一个流民遍地的国度,“流民”所传达的信息,反映出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我们可以说,解析流民,是“解读”中国近代史的一把...
《老鼠什么都知道》内容简介:一个在微信公众号与微博账号不定时更新的同名漫画账号。故事主要发生在北京市朝阳区西大望路的某一栋
蒙古秘史:现代汉语原版 内容简介 《蒙古秘史》是一部记述蒙古民族形成、发展、壮大乃至称霸之历程的书籍。它从成吉思汗二十二代先祖孛儿帖赤那、豁埃马兰勒写起,直到斡...
《纳粹德国:一部新的历史》内容简介:本书讲述了德意志第三帝国从19世纪晚期的起源到20世纪中期灾难性毁灭的历史。作者以时间为轴
《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研究》内容简介:本书选取我国改革开放进程中的一个时间段,比较系统深入地研究了从江泽民到胡锦涛时期党
资治通鉴(超值典藏19.9元) 本书特色 了解中国政治运作、权力游戏的历史巨著,英雄豪杰群雄逐鹿的“帝王之书”,名臣良将政坛捭阖的“权谋之书”,芸芸众生安身立命...
《认识你自己》内容简介:·当今德国“现象级”哲学家,百万级畅销作家普莱希特 ·故事与反思交织,“侦探小说”一样引人入胜,剧场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族的觉醒 内容简介 本书共分为八章,内容包括:鸦片战争后中华民族自觉民族意识的形成、清政府的民族压迫政策与辛亥革命时期中国的民族问题、中华民族危...
明清晋商商业资料选编 内容简介 全书从明清各种文献中,包括明实录、清实录、政书、类书、档案、家谱、文集、私人笔记及地方志中编选了有关晋商资料。此外,为了较全面了...
民国史事与人物 本书特色 沈先生治史,注重原始文件、电报、书信等一手材料,梳理事件脉络清晰,文理贯通;评点人物讲究独见,寓情于理,令历史人物有活动着的生命力。民...
清史论丛:贰零壹叁年号 内容简介 《清史论丛(2013年号)》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清史研究室编写,主要内容包括:己庚旱灾及其政治影响、清代泥石流灾害刍议、...
中国历史大讲堂两晋南北朝史话 内容简介 两晋是西晋和东晋。继魏、蜀、吴三国鼎立之后,公元265年,司马氏从曹魏手中取得政权,建立了西晋王朝。西晋在公元280年灭...
联合国处理土著问题史概 本书特色 《联合国处理土著问题史概》由姜德顺著,该专著侧重于从法学、国际法专业探讨土著问题,特别是对《土著人民权利宣言》予以分析。本书内...
吕思勉讲史系列-中华民族源流史 本书特色 所有中国人都应该看的书,史学大师写给大众的书,品思勉,与了东寅恪、钱穆、陈垣称为史学四大家,是钱穆*敬重的恩师,易中天...
本书以北宋前期对辽作战为研究对象,从战略思维与文化、战役法、战术传统等层次分析宋辽战争中的成败关键。系统借鉴当代军事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