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共分为七章,其主要内容包括:宋代以降农业发展中的肥料问题;气论与医道:士人对施肥理论的阐述;惜粪如金:农人对肥料的珍视与搜集;粪之器:肥料技术各环节中使用的农具;制肥技术中的“农业炼丹术”——以徐光启著述中记载的“粪丹”为中心等。
杜新豪,宋代以降,人多地少的矛盾在很多地区开始凸显出来,农民开始向山要地、与水争田,努力从广度上扩大着耕地面积;另一方面,随着宜农土地被耕种殆尽,人们开始意识到“买田莫如粪田”,遂通过在已有土地上精耕细作,以在原有田地上增加单位面积作物的产量,肥料技术被视作农业增产的一种重要措施而倍加受到重视,施肥技术在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上都比前代有了重大改变。首先,本研究尝试把历史上的技术分为两部分,即士人学者的技术与农民在实践中使用的技术,厘清其不同之处,这在科学史与经济史的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其次,本研究将宋元明清的肥料技术史视作一个整体,避免了前贤在既往的研究中将其分为宋元与明清两个阶段的做法,这样,就可以使得对某些肥料技术的成长史有了更完整的追踪。再次,本研究将技术视作一个过程,从过程论的角度来审视肥料技术的历史,突破了以往在肥料史中只关心肥料的制作和使用的藩篱,把肥料的理论、肥料的收集以及施肥农具等都纳入到其中,扩大了肥料技术史的研究范围。此外,本研究还有其他一些创新之处,比如对施肥理论的研究,没有落入赞扬其生态性与对其与西方现代科学类似的观点的附和的窠臼中,而是从当时的情景出发,用当时的思想论来还原肥料思想史;并对国际汉学界及加州学派流行的“明清时代追肥技术使用广泛并引发了一场农业革命”的观点进行了商榷与反思,从时人对追肥的看法、追肥使用的阶级性以及农书与农史的区别等方面提出了不同的见解;另外,第一次注意到士人传播的农学知识中隐含的两种不同类型的技术,并关注了这两种技术在肥料技术传播效果上的差异。
顾城(1956—1993)1956年生于北京,朦胧诗派代表人物。1987年出国,先后于欧、美、新西兰进行文化交流、讲学活动。1992年获德国DAAD创作年金。1...
潘雨廷先生(一九二五— 一九九一),上海人,当代著名易学家。生前曾任华东师范大学古籍研究所教授、中国《周易》研究会副会长、上海道教协会副会长。潘雨廷先生早年就读...
汽(煤 柴)油加氢装置应急知识问答 本书特色 《汽(煤、柴)油加氢装置应急知识问答》由艾中秋、王勇、王卿等编写,作者在多年装置生产实践的基础上,参考了部分企业内...
王维江,祖籍安徽巢湖,1963年生于乌鲁木齐。复旦大学历史学学士、硕士,汉堡大学哲学博士。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近现代史。著有:《王先谦与“清流...
汪诘,科普作家、科普自媒体人,“科学声音”执行秘书。代表作《时间的形状——相对论史话》获第八届国家文津图书奖。科幻小说《时间囚笼》获 2019 百花文学奖。另著...
350年前,荷蘭末代台灣長官揆一率領1千餘名荷蘭守軍,苦守熱蘭遮城9個月,頑抗2萬5千名鄭成功襲台大軍的激戰實況1661年4月底,做
C.S.路易斯(1898-1963),是20世纪英国的天才作家。他26岁即登牛津大学教席,被当代人誉为“最伟大的牛津人”。1954年,他被剑桥大学聘为中世纪及文...
《殷海光‧夏君璐書信錄》這本書,既是純真深刻的愛情書寫,亦是兩個人相互扶持的真情紀錄。當然,由於殷海光的歷史身分及其時代背景,它更是珍貴的「私文書」一手史料。《...
为什么有的国家银行体系非常容易发生危机,而有的国家非常稳定?比如美国自1840年以来银行体系发生了12次危机,而加拿大却从未发生过危机;墨西哥和巴西等国家的银行...
万一针-老中医万方琴五十年针灸心得 本书特色 《万一针(老中医万方琴五十年针灸心得)》浓缩 了作者万方琴五十年的针灸行医经验及心得体会,书 中通过一些真实生动的...
★一代花道大师如何为挚友千利休伸张正义,以花胜剑★花开的声音,即是生命绽放的声音。这部充满美学和哲学思考的小说,令人从花道中感悟生命的力量★池坊华道会事业部部长...
刘鹗(1857—1909),字铁云,江苏丹徒(今镇江)人。他出生于封建官僚家庭,但无意于仕途,致力于算学、医学、水利等实际学问,喜欢收集书画碑帖、金石甲骨等,先...
东野圭吾,日本著名作家。1958年生于大阪。1985年,以第31届江户川乱步奖获奖作品《放学后》出道,开始扬名立万。20年作品逾60部,几乎囊括了日本所有大奖,...
王恺,作家。《三联生活周刊》前资深主笔、“活字文化”新媒体总监。著有《文艺犯》。专研饮食文化,雅擅茶道、花道等生活方式。
To the extent that Chinese contemporary art has become a global phenomenon, it i...
马尔克斯作品原稿的第一读者,决定《百年孤独》命运的人塞万提斯奖得主,《马克洛尔的奇遇与厄运》的作者阿尔瓦罗·穆蒂斯 短篇集★为了那些历史和现实的光亮不曾照见的人...
在20世纪的英国历史中,温斯顿·丘吉尔是一座不可超越的丰碑。1965年他90岁去世时,许多人都将他视作世界上最伟大的人之一。丘吉尔的传记此前已经出版过1000多...
薇依(Simone Weil)1909的年生于法国巴黎一个文化教养很高的富裕的中产阶级家庭。1926年到1931年,薇依进入巴黎高师从事哲学学习、研究。1931...
鲇川哲也,本名中川透。一九一九年出生于东京,童年在中国大连度过。一九五〇年,处女作《佩特罗夫事件》参加《宝石》杂志的长篇小说百万元大奖赛,最终获得第二名,之后在...
一九八○年十二月八日深夜,約翰藍儂與小野洋子回到達科他大樓門前,一名瘋狂的歌迷朝這位搖滾巨星開了五槍,藍儂的生命在此終結,年僅四十。他的猝逝舉世震驚,搖滾樂壇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