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五经”。《论语》中不仅有关于孔子的仪态举止的静态描写,而且有关于他的个性气质的传神刻画。此外,围绕孔子这一中心,《论语》还成功地刻画了一些孔门弟子的形象。如子路的率直鲁莽,颜回的温雅贤良,子贡的聪颖善辩,曾皙的潇洒脱俗等等,都称得上个性鲜明,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孔子因材施教,对于不同的对象,考虑其不同的素质、优点和缺点、进德修业的具体情况,给予不同的教诲,表现了诲人不倦的可贵精神。为了让读者更好的理解孔子思想的精髓,本书还设置注释、译文和读解心得。对生僻字进行注音,方便阅读。
璀璨经典,儒家必读。 弘扬传统文化,传承永恒经典。
学而篇**
为政篇第二
八佾篇第三
里仁篇第四
公冶长篇第五
雍也篇第六
述而篇第七
泰伯篇第八
子罕篇第九
乡党篇第十
先进篇第十一
颜渊篇第十二
子路篇第十三
宪问篇第十四
卫灵公篇第十五
季氏篇第十六
阳货篇第十七
微子篇第十八
子张篇第十九
尧曰篇第二十
(二) 【原文】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tì而好犯上者①,鲜xiǎn矣②;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③。君子务本④,本立而道生⑤。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人物简介】 有子:即有若。字子有,一云子若。鲁国人。少孔子四十三岁。为人强识好古道。 【注释】 ①孝弟:旧注曰:善事父母曰孝,善事兄长曰弟。孝,子事父;弟,同“悌”,即弟事兄。犯,冒犯。上,指在上位的人。②鲜:少。③未之有也:否定句宾语前置,句式应为“未有之也”。④务:专心、致力于。本:根本。⑤道:此处的道,指孔子提倡的仁道,仁的思想的内涵。 【译文】 有若说:“为人处事,在家能够做到孝敬父母、尊重兄长但又忤逆犯上的人,这样的人是很少有的;不好忤逆犯上但喜好行恶作乱的人,也是从未有过的。君子专心追求于根本的修养,如果根本树立了,那么追求的仁道就可以实现了。因此,孝顺父母,敬爱兄长,友爱兄弟,这就是‘仁’道之根本啊。” 【读解心得】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命题,被视为 “治国之宝鉴”。孔子所倡导的以孝悌为基础的仁,是宗法血统性的仁,名分等级性的仁,受礼制约的仁。没有礼,也就没有孝了,也就没有仁了。 懂得孝与敬的人,是不会去做逆反之事的。孝、悌是实现仁道的基础和关键,是古代家庭伦理的核心概念和基本道德行为规范,从古至今儒家思想都强调孝悌在人伦关系中的维系作用,把孝悌作为立身之本、立国之本,流传至今。孝悌,仍然是我们当今社会应该奉行的道德规范,并一直传承下去。 (三) 【原文】 子曰:“巧言令色①,鲜矣仁②。” 【注释】 ①巧言令色:“巧”,好。“言”,言语。“巧言”指的是巧舌如簧、能说会道的人。“令”,善也。“色”,脸色,也指表情。“令色”,说的是假装和颜悦色的人。孔子批判那些花言巧语、擅于谄媚奉迎之人少见仁德之心。朱熹《论语集注》曰:“好其言,善其色,致饰于外,务以说人。则人欲肆而本心之德亡矣。圣人辞不迫切,专言鲜,则绝无可知,学者所当深戒也。”详尽地述说了巧言令色之人的外在行为和内心无德之状,而圣人之言则与此不同,辞不紧迫,炼其重点,故学者要以戒律。②鲜:少。 【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一脸谄媚奉迎的人,仁义之心少见。” 【读解心得】上一则从正面阐述了孔门思想的核心“仁”及“仁”的外在表现孝与悌。这一则,孔子讲仁的反面,即花言巧语、谄媚奉迎。孔子把“巧言令色”叫做“佞”,对此自然是不喜欢的,后面多章多则都有所反映。不巧言令色了,孔子就一定喜欢吗?那些不花言巧语,但是嘴上没度没德、心直口快之人,孔子也不喜欢,比如子路的说话方式,在《论语》的记录中就可见到多次批评他。那么,与此相对孔子喜欢什么样的人呢?孔子喜欢少说话或不说话的人(见《子路》)。这一点跟孔子所崇尚的儒家思想有关。 儒家讲求说话应谨慎小心,思虑周全,不可慌说狡说,更不能随便乱说。且要言之有信,不可图一时之快。言语表达得当、行为端庄大方、文质彬彬,是孔子所推崇和要树立的“君子风范”的具体要求。同时也告诫人们不要巧言令色,故弄玄虚,要讲求言行得体、由内而外的温润儒雅,这样就达到了“仁”的程度了。从接收和传承的角度来看,“巧言令色,鲜矣仁”,已经成为一种道德评判标准,影响至今。 从古至今,总不乏夸夸其谈、巧言令色的人,说得多做得少、嘴皮子和脸皮子上见高低的人,这样的人不仅自己创造价值不多,还影响整个集体创造价值的情绪和氛围,无仁德之品亦无仁德之行。所以,孔子的箴言对于整个社会来讲具有很大的现实警戒性。训导不要做花言巧语、谄媚奉迎之人的同时,也要尽量使巧言令色的社会倾向消融掉,实现全社会的儒雅质朴,这也是中华民族德修的一种融贯和体现。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名丘,字仲尼。祖籍宋国夏邑(今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县),出生于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尼山镇)。东周春秋末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孔子是怎样炼成的 本书特色 本书根据鲍鹏山教授在央视“百家讲坛”新春开年大戏——《孔子是怎样炼成的》讲座整理而成。本书不拘泥于传统的讲学方式,而是集经典的智慧体...
老子的心事-雪煮《道德经》-第壹辑 本书特色 《老子的心事——雪煮*辑》是雪漠的又一部文化力作,也是《雪煮》系列的*辑,日后将陆续推出第...
大学-修身齐家治国的儒家方略-双色插图漫画版 本书特色 这是一套口袋本的国学经典丛书。一套十本,即《孟子: 民本雄辩的哲学巨著》《老子: 修养心性的生命哲学》《...
价值的理由 本书特色 生而为人,追求的是什么?生活的价值何在?面对虐心事件层出不穷的迷茫世界,我们该怎么做?中国唯一够得上“哲学家”这一称号的学者陈嘉映*新作品...
天书浅引-《易经》明白解读 本书特色 我们被《易经》的语言文字所迷惑,而实际上,《易经》具有特殊的传播形式。《易》之各卦各爻所呈现的,其实就好比一幅幅的画:有的...
刘向《新序》.《说苑》研究 内容简介 全书共分七章,主要内容包括:《新序》、《说苑》的思想研究;《新序》、《说苑》的社会批判;《新序》、《说苑》的编撰研究;《新...
人的权利与人的多样性-人权哲学 本书特色 本书的翻译始于1989年底。当初从北大图书馆里借读此书,不过是出于了解权利学一般知识的兴趣。读罢未能释手,乃相约译出。...
逻辑与文化 本书特色 本书是郭桥博士研究“逻辑与文化”问题的一部专著。西方逻辑传播是中国近代时期(1840-1949年)东西文化交汇中的重要内容。本书运用历史的...
本书译事始于1964年冬季,全面论述了美国哲学大师威廉詹姆士的哲学思想,内容包括:哲学思维的类型、黑格尔和他的方法、关于费希
高僧大德说观音 本书特色 观世音信仰是中国人在吸收外来宗教之后的创新之举,是佛教中国化的必然结果,也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观世音信仰以其大慈大悲的奉献精神、往生...
日本学者岛邦男先生是当代最著名的甲骨学者之一,在日本第一个以甲骨文论著获得博士学位。本书为作者20余年间根据甲骨分期整理全
形而上学 本书特色 《经典通读》,一套将经典学术巨著进行全新通俗化编译的丛书,旨在引领读者轻松快速阅读学术经典,从而普及对人类影响深远的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名家...
近思录 本书特色 四子,六经之阶梯;《近思录》,四子之阶梯。……看《近思录》,若于**卷未晓得,且从第二、第三卷看起。久久后看**卷,则渐晓得。——朱熹《朱子语...
圣经的故事-房龙作品典藏 本书特色 著名荷兰裔美国作家房龙对于中国读者来说,已是一个十分熟悉的名字。郁达夫就曾说:“房龙的笔,有一种魔力……是将文学家的手法,拿...
中国学术思想史论丛-(六) 本书特色 本册专论宋以后之学术,含有元一代,以迄明初。其黄东发、王深宁、吴草庐三家学述,叙朱学之流衍,可见元初学术思想之大概。《读明...
西美尔文集:哲学的主要问题 内容简介 本书作者认为,哲学史叙述的是思维结果中的那些*终和*尖端的部分,它们在逻辑上封闭的结构与创作过程的思想潮流相距甚远。鉴于这...
佛本是道-(1) 内容简介 《佛本是道》中国新版神话的崛起!2006-2007年无可比拟的仙侠巨著,为仙侠类玄幻小说开启出一扇全新的门户,将中国古代神话历史与现...
二十世纪西方哲学译丛-后哲学文化 本书特色 本书旨在从实用主义真理观中得出一些结论。实用主义的真理理论认为,对于真理这种东西,我们不能指望有一个哲学上的重要的理...
清心九书2 本书特色 佛法所谓的清凉心,不是要我们消极地逃避生活,而是彻底改变自己的态度,放下虚幻的我相和执著,从自己的茧中解放出来;使自己更坚强、更自由、更有...
记忆的承诺:马克思.本雅明.德里达的历史与政治 本书特色 借助本雅明和德里达来重读马克思,本书作者试图建立一种解放哲学。弗莱切(MatthiasFrits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