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迦牟尼到底是什么人?佛教是怎样传入中国的?法显和玄奘西行求法有什么意义?为什么中国佛教有倒流的现象?《季羡林谈佛学》是季羡林先生关于佛教的论文集,在本书中,季羡林先生以一个语言研究者的身份研究佛教,并通过原始佛典的语言現象来探讨佛教的传布与发展,找出了佛教演变的规律,是中国人研究佛教的入门读物。
季羡林佛教作品白金珍藏版,收录季羡林大师长达半世纪的佛教论著。中国人研究佛教的必读图书,让您轻松读懂佛教。季羡林之子季承首次授权出版,独家发布季羡林生前珍贵照片。数百幅精美插图,用图解的方式解读佛学大师的智慧。
季羡林,生于1911年8月6日,字希逋,又字齐奘。1930年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专修德文。1935年留学德国,获哥廷根大学哲学博士学位。他一生精通12国语言,在佛典语言、中印文化关系史、佛教史、印度史、印度文学和比较文学等领域都有很深的造诣,是中国著名的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东方学家、翻译家和散文家,也是国内外极少数的真正能运用原始佛典进行研究的佛学学者,对佛教研究、中国文化、东西方文化体系、东西方文化交流等做出了卓越的贡献。2009年7月11日在北京病逝,享年98岁。
从感觉开始 内容简介 本书收录“从感觉开始”、“信号、句子与词”、“关于语言的讨论”、“论名称”、“论大小”、“哲学概念翻译的几个问题”等文章。从感觉开始 目录...
八字揭秘-绍金解易经 本书特色 什么是命运?人人都会关心自己的命运,那么你是否曾想过,通过自己出生的年、月、日、时(八字)所蕴涵的信息来解读自己的生命密码呢?中...
止庵,原名王进文,又名方晴。1959年1月16日生于北京。1982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口腔系(现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曾担任医生、记者
本书作者认为,哲学史叙述的是思维结果中的那些最终和最尖端的部分,它们在逻辑上封闭的结构与创作过程的思想潮流相距甚远。鉴于
从语言到心灵-一种生活整体主义的研究 本书特色 《从语言到心灵(一种生活整体主义的研究)》以对专名的指称和意义问题的研究为基础,然后运用所得到的结果对...
佛说死亡-人民.联盟文库 本书特色 生、老、病、死是每个人都要面对的根本问题,讨论佛教的生死观,既是对古代佛教的人生观做一个历史性的总结,也是为发展当前的终极关...
别尔嘉耶夫集20世纪外国文化名人书库 本书特色 世纪之交,人文学术的发展历程需要回顾和检审,这是前进中的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需要,而国内学界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研究...
相忘于江湖:庄子与战国时代 本书特色 1. 庄子是中国文化史和文学史上当之无愧的自由之魂、无冕之王。他学无不窥,却绝不游仕干禄,始终拒绝与他的时代合流。他面黄肌...
《汉译名著:感觉与可感物》写了:上世纪中叶,奥斯汀曾与赖尔并列为牛津哲学的主导人物。他逝世后一段时间里,其影响有增无减。此
论语演义:一 本书特色 《论语》可说是中国**书,华人社会从孩提起即深受其影响,八岁读触动情思,八十岁时再读仍觉隽永无穷.人生在世,己立立人,己达达人,二十章一...
民间信仰与社会生活 本书特色 酒井忠夫、胡小伟等著的《民间信仰与社会生活》卷共四篇,其中《善书的流传以及新儒教、新道教和民间信仰(民间宗教结社)》由日本东京筑波...
形式逻辑-(重版) 本书特色 形式逻辑是一门历史悠久且具有强大生命力的科学。《形式逻辑》为“全国高等师范专科教材”系列中的一本,从概念、...
淮南子启示录 内容简介 夫道者,覆天载地,廓四方,柝八极,高不可际,深不可测,包裹天地,禀授无形;原流泉浡,冲而徐盈;混混滑滑,浊而徐清。故植之而塞于天地,横 ...
十力语要-民国学术文化名著 本书特色 《民国学术文化名著:十力语要》共四卷,收录了他的信函、语录、短文、讲词等,内容十分丰富,主要包括对“新唯识论”的哲学思想的...
中国思想史资料丛刊?叶适集(套装共3册) 本书特色 叶适是宋代著名思想家,永嘉学派的代表人物。他在哲学、史学、文学以及政论等方面都有贡献。《中国思想史资料丛刊:...
曾子研究-附《大戴礼记》曾子十篇注释 本书特色 罗新慧所著的《曾子研究——附大戴礼记曾子十篇注释(中国上古社会和政治研究丛书)》考察了曾子对于孔子仁学的发展以及...
(精)道教美学思想史研究 本书特色 ★16开布面精装,商务印书馆出版★四川大学潘显一教授主持完成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主要介绍了道教美学思想的历史文化渊源、道教美...
原型批判与重释(修订本) 本书特色 《原型批判与重释(修订本)》的目的是,一方面试图对以往原型研究中所常用的概念术语进行辨析,另一方面,试图对荣格原型理论体系进...
中国哲学史-(一) 本书特色 哲学史的研究对象就是整修人类认识前进的的历史。哲学发生、发展的前提是要有相关发达的生产力水平,相当丰富的科学技术知识,相当丰富的社...
禅定入门 本书特色 蒋维乔、袁了凡、智顗所著的《禅定入门》依清代宝静法师所讲的《修习止观坐禅法要》二卷、袁了凡的《静坐要诀》和蒋维乔的《因是子静坐法》为底本编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