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美学史话》的彩图部分与《中国美学史话》内容相匹配,包括神话传说——石器时代——彩陶——青铜器——金银玉器——建筑——雕塑——书法——壁画——明清家具——社会模式等。二、力求选用文物中的珍品极品,且造型美观、风格奇特,能够反映不同时代和不同民族审美情趣的遗存和器物。青铜器和彩塑以及藏族风格的礼器成为*灿烂的篇章。三、介绍了山西洪洞赵城古城、临汾平阳古城的伏羲、女娲传说与尧舜文化。太原市堪与意大利庞贝古城相媲美的晋阳古城和一个古国——古蜀国、其中尤其以古蜀国*具魅力:通过三星堆和金沙遗址出土的大量珍稀文物,展现了一个梦幻、神奇、诡谲、美轮美奂、独具特色的古蜀国的大美境界。四、对于不同社会模式则选了尧舜社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希腊雅典城邦和华盛顿缔建的美利坚合众国。各以一两张建筑图片作为象征。联合国在维护国际和平、安全,促进国与国之间包括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合作发挥着重要作用,也选择本人的一些照片。五、内文插图*具特色的是一些具有系列性的组合图片。如《图腾时代》插入我国各民族信仰图案;《尧天舜日》插入尧庙、华门及羊獬“三月三”迎娘娘活动的系列图片;《万亿化身》插入我国历代佛像、金铜鎏金佛造像、藏传佛像系列图片等,并加了文字说明,使读者在阅读中享受更多愉悦之感。
《中国美学史话》是我国**部《中国美学史话》,1987年曾由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这次修订内容力求把中国美学史上的一些重要的思想,筛选出来,追本溯源,追踪其流变,揭示其深层的意蕴,使原来闪光的思想更为晶莹夺目,使一些长久沉寂甚至变得干枯的思想理念也被激活了,注入了新的生命,重新焕发出美的光彩。这是一次智慧的开发,也是一次审美之旅。《中国美学史话》具有以下特点:一、内容前推至神话传说,中经漫长的封建社会,一直写到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当今经济全球化时代。二、对文学艺术、音乐、舞蹈、戏曲、诗词、青铜金银器、寺观彩塑、壁画、墓葬礼器、砖雕等中闪亮的审美思想,进行了较为系统地探讨。三、大胆介入现实,进行中西美学思想比较,并在伦理美学的基础上,提出“美学是科学的皇后”,美在社会,在于构建一个真善美的社会与和谐世界。四、不仅新意迭出,而且有许多新的篇章如《以黑为美》、《以粪为美》、《美从礼出》、《结构功能》、《中和质量》、《统摄一切》、《万亿化身》、《喜闻乐见》《悲剧震撼》、《和谐世界》、《科学皇后》等,提出了许多新的命题、范畴和见解,使人耳目一新,大开眼界,《悲剧震撼》内涵凝重,《和谐世界》视野广阔,回答美学与社会前沿的热点问题,具有鲜明的时代性。五、把荀子美学思想,概括为“伪”为中心(“伪”即创造),更是一个创举对深入认识中国古代美学思想的特点,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书中运用大量文物考古资料,行文力求通俗易懂,生动活泼,又深入浅出,熔思想性、知识性、学术性与趣味性于一炉,加之作者笔尖常带感情、常带“火花”,情理相融,并附有大量珍贵图片,是一部独具特色、深度、广度与高度的美学读物,可供中高等院校学生、党政军企干部与职工阅读。
插图:《山海经·海水北经》还写道:“钟山之神,名日烛龙,视为昼,暝为夜,吹为冬,呼为夏,不饮不食不息,息为风,身长千里,……其为物,人面蛇身赤色。”可见龙的名称可能由蛇身的“赤”繁衍而来,而这种龙显然又是“蛇”被夸张的结果。闻一多曾指出,作为中华民族象征的“龙”的形象,是蛇加上各种动物而形成的。它以蛇身为主体,接受了兽类的四脚,马的毛,鬣的尾,鹿的角,狗的爪,鱼的鳞和须(《伏羲考》)。人们还认为伏羲、女娲是兄妹为婚,反映的是血族群婚制。由于氏族的不断合并,族内群婚就扩展为族外群婚。随着氏族社会组织的扩大,氏族的图腾也出现了融合的现象。想象所依据的现实基础,正是中国作为“龙”的国度的形象的原始根源。这正是美学家们所讲的“自然的人化”,“人化的自然”。“龙”,抽去了它的神秘的外衣,无疑是典型的原始艺术结晶。仰韶文化遗址出土的人首蛇身壶盖,即是这种神异龙蛇的较早的造型艺术。氏族的最大合并与联盟则是龙与凤图腾的结合。与“蛇身人面”一样,凤图腾的氏族是“人面鸟身”。《说文》说:“凤,神鸟也。天考日,凤之象也:鸿前麈后,蛇头鱼尾,龙文龟背,燕颌鸡喙,五色备举,出于东方君子之国……。”《诗经·商颂》载:“天命玄鸟,降而生商。”一些学者也认为:玄鸟就是凤凰,正如“龙”是蛇的夸张,“凤”也是鸟的夸张。它们经过长期的争斗,逐渐融合统一,正如黄帝之战蚩尤,他们可能就是作为氏族的蚩尤的后裔,融合之后,图腾也开始融合。《山海经》中所谓“人面鸟身,践两赤蛇”,即这种融合的体现。总之,一个是炎黄集团,一个是夷人集团,一个在黄河上游,一个在黄河下游,通过种族的流徙、征战、掠夺而合并,传到后代,“庖羲氏”也就“凤姓”了。战国的楚帛画中绘有在龙凤之下祈祷着的生灵。
易学典籍选刊汉上易传(全2册)/易学典籍选刊 本书特色 一、朱震是北宋象数派易学承上启下式的人物。在象数易学凋零的宋代,朱震力图兴复以象数解易的传统,他的这一努...
本书是作者20余年来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的集结和汇编。作者依据马克思经典著作,结合对德国古典哲学的长期研究的
西方哲学史-从古希腊到二十世纪-上下册 本书特色 G.希尔贝克、N·伊耶编著的《西方哲学史:从古希腊到二十世纪》通过对诸多哲学窗同的比较来显现西方哲学的特点,通...
旧约篇-圣经故事-(多雷插图完全版) 本书特色 《圣经故事/旧约篇(多雷插图完全版)》按照《旧约》书卷的编排顺序,采用一百多幅多雷的铜版插图来展示每个故事情节,...
20世纪中国审美主义思想研究 本书特色 叶世祥编著的《20世纪中国审美主义思想研究》确立“审美主义”基本理论内涵的基础上,对中国现代审美主义思想与中国古...
苏非之道-伊斯兰教神秘主义研究 本书特色 《苏非之道:伊斯兰教神秘主义研究》是哲学宗教研究系列之一。全书共分六编,分别介绍了苏非主义的起源及其早期发展,苏非的“...
论语-精华本 本书特色 论语是中国文化*经典之书,是中国人的圣经,此版本是著名国学家、净空法师的老师李炳南老先生多年心血的结晶,作者参照众多注本,参以己意,还原...
道德情操论 本书特色 温家宝总理五次推荐的大师巨著。台湾著名学者、《国富论》译者谢宗林的权威全译本。温总理说:“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各位都很熟悉,他所著的《...
儒道天论发微 内容简介 本书系作者在美国耶鲁大学的博士论文,主要探讨了先秦特别是儒道两家的天道观念,分为四大部分,即“周朝以前的宗教观”、“《诗经》《书经》中的...
林清玄说禅之一:会心不远 本书特色 《林清玄说禅之一会心不远》在文字中见禅意,在禅意中品味人生。美丽的辞藻总是短暂的,只有真正的思想才可以恒久。一切佛法的写作都...
太谷学派遗书选编 本书特色 太谷学派学术糅杂、传闻神异,众多著述堪为学术研磨之佳品。鲁迅、范文澜、马裕藻、沈兼士、柳诒征、马一浮、熊十力、戴逸、李文海等近现代知...
(精)徐梵澄传 本书特色 徐梵澄(1909-2000):年轻时游学于鲁迅门下,一生践行先生的“精神事业”;1929年至1932年,留学德国柏林大学、海德堡大学;...
净土宗三经 本书特色 净土宗教义的思想,主要表现于“净土宗三经”。《无量寿经》之重点,主要在于介绍阿弥陀佛因地的四十八愿,以及关于具有光明无量与寿命无量之德的阿...
南怀瑾-药师经的济世观(新版21.00) 本书特色 《药师经的济世观》是台湾著名学者南怀瑾先生有关《药师经》的讲记。作者联系人生经历和世间万象,对佛教历来倡导的...
本書彙集了山東濟南歷城區神通寺遺址以及山東、河南地區一批唐代小石塔的調查、測繪資料及論文,對於中國古代佛教歷史與藝術的研
隋唐佛教史稿 本书特色 《隋唐佛教史稿》是汤用彤先生20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的授课讲义,70年代经汤一介先生整理后,由中华书局在80年代初作为《汤用彤论著...
不朽圣像100-受难 内容简介 到了一个地方,名叫髑髅地,就在那里把耶稣钉在十字架上,又钉了两个犯人:一个在左边,一个在右边。 ——路加福音 耶稣受难是人类历史...
诸子十六讲-大家国学十六讲-图文版 本书特色 《诸子十六讲(图文版)》:国家爱好者的国学普及读本,机关干部和管理者的治国理政参考、修身养性指南。国学经典,作为中...
国家社科基金成果文库-中国宗教与中国文化(卷一)-概说中国宗教与传统文化 内容简介 本书深入论述了中国历史上的原始宗教信仰,儒释道以及后来传入的伊斯兰教、基督教...
本书是著名学者陈鼓的处女作,在中国的尼采研究占有重要地位。作者以优美的笔、饱满的情和清晰的脉络,结合尼采的生平其创作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