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美学史话》的彩图部分与《中国美学史话》内容相匹配,包括神话传说——石器时代——彩陶——青铜器——金银玉器——建筑——雕塑——书法——壁画——明清家具——社会模式等。二、力求选用文物中的珍品极品,且造型美观、风格奇特,能够反映不同时代和不同民族审美情趣的遗存和器物。青铜器和彩塑以及藏族风格的礼器成为*灿烂的篇章。三、介绍了山西洪洞赵城古城、临汾平阳古城的伏羲、女娲传说与尧舜文化。太原市堪与意大利庞贝古城相媲美的晋阳古城和一个古国——古蜀国、其中尤其以古蜀国*具魅力:通过三星堆和金沙遗址出土的大量珍稀文物,展现了一个梦幻、神奇、诡谲、美轮美奂、独具特色的古蜀国的大美境界。四、对于不同社会模式则选了尧舜社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希腊雅典城邦和华盛顿缔建的美利坚合众国。各以一两张建筑图片作为象征。联合国在维护国际和平、安全,促进国与国之间包括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合作发挥着重要作用,也选择本人的一些照片。五、内文插图*具特色的是一些具有系列性的组合图片。如《图腾时代》插入我国各民族信仰图案;《尧天舜日》插入尧庙、华门及羊獬“三月三”迎娘娘活动的系列图片;《万亿化身》插入我国历代佛像、金铜鎏金佛造像、藏传佛像系列图片等,并加了文字说明,使读者在阅读中享受更多愉悦之感。
《中国美学史话》是我国**部《中国美学史话》,1987年曾由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这次修订内容力求把中国美学史上的一些重要的思想,筛选出来,追本溯源,追踪其流变,揭示其深层的意蕴,使原来闪光的思想更为晶莹夺目,使一些长久沉寂甚至变得干枯的思想理念也被激活了,注入了新的生命,重新焕发出美的光彩。这是一次智慧的开发,也是一次审美之旅。《中国美学史话》具有以下特点:一、内容前推至神话传说,中经漫长的封建社会,一直写到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当今经济全球化时代。二、对文学艺术、音乐、舞蹈、戏曲、诗词、青铜金银器、寺观彩塑、壁画、墓葬礼器、砖雕等中闪亮的审美思想,进行了较为系统地探讨。三、大胆介入现实,进行中西美学思想比较,并在伦理美学的基础上,提出“美学是科学的皇后”,美在社会,在于构建一个真善美的社会与和谐世界。四、不仅新意迭出,而且有许多新的篇章如《以黑为美》、《以粪为美》、《美从礼出》、《结构功能》、《中和质量》、《统摄一切》、《万亿化身》、《喜闻乐见》《悲剧震撼》、《和谐世界》、《科学皇后》等,提出了许多新的命题、范畴和见解,使人耳目一新,大开眼界,《悲剧震撼》内涵凝重,《和谐世界》视野广阔,回答美学与社会前沿的热点问题,具有鲜明的时代性。五、把荀子美学思想,概括为“伪”为中心(“伪”即创造),更是一个创举对深入认识中国古代美学思想的特点,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书中运用大量文物考古资料,行文力求通俗易懂,生动活泼,又深入浅出,熔思想性、知识性、学术性与趣味性于一炉,加之作者笔尖常带感情、常带“火花”,情理相融,并附有大量珍贵图片,是一部独具特色、深度、广度与高度的美学读物,可供中高等院校学生、党政军企干部与职工阅读。
插图:《山海经·海水北经》还写道:“钟山之神,名日烛龙,视为昼,暝为夜,吹为冬,呼为夏,不饮不食不息,息为风,身长千里,……其为物,人面蛇身赤色。”可见龙的名称可能由蛇身的“赤”繁衍而来,而这种龙显然又是“蛇”被夸张的结果。闻一多曾指出,作为中华民族象征的“龙”的形象,是蛇加上各种动物而形成的。它以蛇身为主体,接受了兽类的四脚,马的毛,鬣的尾,鹿的角,狗的爪,鱼的鳞和须(《伏羲考》)。人们还认为伏羲、女娲是兄妹为婚,反映的是血族群婚制。由于氏族的不断合并,族内群婚就扩展为族外群婚。随着氏族社会组织的扩大,氏族的图腾也出现了融合的现象。想象所依据的现实基础,正是中国作为“龙”的国度的形象的原始根源。这正是美学家们所讲的“自然的人化”,“人化的自然”。“龙”,抽去了它的神秘的外衣,无疑是典型的原始艺术结晶。仰韶文化遗址出土的人首蛇身壶盖,即是这种神异龙蛇的较早的造型艺术。氏族的最大合并与联盟则是龙与凤图腾的结合。与“蛇身人面”一样,凤图腾的氏族是“人面鸟身”。《说文》说:“凤,神鸟也。天考日,凤之象也:鸿前麈后,蛇头鱼尾,龙文龟背,燕颌鸡喙,五色备举,出于东方君子之国……。”《诗经·商颂》载:“天命玄鸟,降而生商。”一些学者也认为:玄鸟就是凤凰,正如“龙”是蛇的夸张,“凤”也是鸟的夸张。它们经过长期的争斗,逐渐融合统一,正如黄帝之战蚩尤,他们可能就是作为氏族的蚩尤的后裔,融合之后,图腾也开始融合。《山海经》中所谓“人面鸟身,践两赤蛇”,即这种融合的体现。总之,一个是炎黄集团,一个是夷人集团,一个在黄河上游,一个在黄河下游,通过种族的流徙、征战、掠夺而合并,传到后代,“庖羲氏”也就“凤姓”了。战国的楚帛画中绘有在龙凤之下祈祷着的生灵。
不可不读的巫师魔法故事 内容简介 巫师是神秘力量的代表,没有人能够真正了解他的起源。人类虽然从来没有放弃对巫师起源的探索,却也无法真正看清它完整的面容,就连研究...
孟子导读-国学大讲堂 节选 nbsp; 言 近几年来,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研习、讨论和历史评估,成为一个热门话题,“国学”成为流行...
《仪礼》是儒家典籍“九经”之一,《仪礼》十七篇中之《丧服》与其他诸篇体例很不相同,以讨论先秦丧服服叙和服制为主题,文辞简
放下 本书特色 《菜根谭》是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的语录集,是三教真理的结晶和万古不易的教人传世之道,是旷古稀世的奇珍宝训。对于人的正心修身,养性育德,...
德性源流(中国传统道德转型研究) 本书特色 本书为2007年8月第2次印刷。中国传统德性理论有无属于自己的特殊结构样态?中国传统德性思想转型于何时?中国传统德性...
国学经典系列丛书:墨子精解 本书特色 一位*早宣扬民权的平民思想家和科学家的著作。读国学·可以看成败、鉴是非、知兴替。读国学·可以陶冶情操、增加才情。读国学·可...
宋元禅宗史 本书特色 禅宗产生于唐中期,兴起于唐末五代,盛行于宋代,进入元明以后仍是兴盛的宗派之一。本书是一部比较全面系统地论述两宋和元代禅宗传播和发展的中国禅...
书和人一样,是要讲缘份的。一本好书,一本深入浅出、精简而全面的佛教通论……作者是一位出色的老师,秉承藏传佛教里最优良的传
西方哲学经典名著选读 本书特色 西方哲学的经典可谓汗牛充栋,即使是饱学之士,也不能读遍这些经典的全部。因此,读经典只能是选读。国外有不少西方哲学经典的选读本,所...
易学 经学 史学 内容简介 在北京师范大学的百余年发展历程中,历史学科始终占有重要地位。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今天的北师大历史学院业已成为史学研究的重要基地,是...
精神哲学-哲学全书第三部分 内容简介 本书是黑格尔《精神哲学》的中文首译本。精神哲学是黑格尔《哲学全书》(由逻辑学、自然哲学、精神哲学组成)的*后,也是*高和*...
循法成德-韩非子真精神的当代诠释 本书特色本书主要内容涉及韩非子思想内涵的重新理解以及当代价值的发掘,核心观点在于:韩非子思想重在阐释社会规则体系的运作机制。道...
印光大师文汇 本书特色 《百年佛教高僧大德丛书》主要是佛学、哲学、史学内容,具有文献性质、学术性质、统战性质。强调佛教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对弘扬祖国优...
尊德性与道问学 内容简介 本书是对元代理学家吴澄哲学思想的系统研究。作者采用文本与现代诠释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将吴澄置于宋代新儒学的大历史背景中,依循道体一心性—...
吕氏春秋全译(上下) 目录 目录 前言 吕氏春秋序 孟春纪** 孟春 本生 重己 贵公 去私 仲春纪第二 仲春 贵生 情欲 当染 功名(一作由道) 季春纪第三 ...
论语新解-钱穆先生全集-[新校本] 内容简介 钱穆先生全集,在台湾经由钱宾四先生全集编辑委员会整理编辑而成,台湾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8年以《钱宾四先生全集》为...
论语大义(上下) 本书特色 崔柏滔编著《论语大义(上下)》目的在于帮助读者全面地理解《论语》原文语义以及原文章句之间的关系,从而掌握《论语》的学问体系。这就与以...
嫉妒的制陶女(列维-斯特劳斯文集10) 内容简介 本书从南美洲的神话入手,探讨了神话与人种分布的关联性、神话逻辑的地域性以及普遍意义上的神话思维的含义等三方面的...
中国哲学史纲要-民国学术文化名著 内容简介 《民国学术文化名著:中国哲学史纲要》提出了以哲学思想为经、以哲学家为纬的新的中国哲学史编撰体例;形成了新的哲学分派思...
研究方法与方法论丛书:复杂性科学的方法论研究(2006/10) 本书特色 《复杂性科学的方法论研究》是一部关于复杂方法论的理论研究专著。复杂性科学方法论既是对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