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陈乐民作品新编”之一种,收录了作者关于中西哲学的思考与感悟,其中有对中西哲学家思想的剖析,有对中西哲学理念的对比。篇幅有长有短,皆精警可读。
全书共分四辑,辑一集中呈现作者对哲学之道的体悟;辑二为作者对中国哲学精神的独到见解;辑三探讨了莱布尼茨、费希特等西方哲学家的思想主张;辑四为作者多年来阅读康德的心得体会。
在作者看来,哲学就是要打破砂锅问到底,但永远也到不了底;中西文明可以交流,可以各有体用,但很难融通。
中国哲学精髓与西方哲学智慧在作者笔下相遇,碰撞出耀眼的光芒。
在哲学领域,陈先生以一个非专业哲学家的身份,对启蒙时代的欧洲哲人莱布尼茨、马勒伯朗士、伏尔泰、康德,包括稍后的费希特、黑格尔等人,以及相对应之下的程朱理学后续诸家,包括新儒家都一一作了周详考察,着重于发掘中西人文深层交往的精神现象,廓清文化交往关系中妄自尊大这经年陋习的缘由。——华东师范大学国际关系与地区发展研究院院长、博士生导师 冯绍雷哲学之道在于不断求知,而知是无法穷尽的。无论是中国哲学,还是西洋哲学,都是可悟而不一定可解的。哲学要打破砂锅问到底,但永远也到不了底。对于人心人性之学,对于哲学的*高境界,还是要靠“悟性”。可悟不一定可解,或者说因悟得解,中国哲学尤其如此。我不是哲学家,充其量是个“哲学票友”。——陈乐民
出版说明
辑一
学哲絮语
解与悟
哲学可悟不可解
哲学的职责
一个哲学家的“忏悔”
缺乏历史感的哲学家
经学与哲学疆界不分
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
何谓“理性”?
关于学习马克思主义
海涅论德国哲学——兼及哲学与“政治文化”的关系
我读冯著——为冯友兰先生一百一十周年冥寿作
重读冯友兰《中国哲学史新编·自序》
重读冯友兰《中国哲学史新编·总结》
辑二
求“静”
“著相”与“不著相”
无谓的争论——陆朱“鹅湖”之争
戴东原的《孟子字义疏证》
戴东原的科学方法论
孟子与“国际关系”的准则
王国维的“西学时期”
当代新儒家的哲学内涵
关于“儒学”的“创新”
“天理”“人欲”辨
若有王者,必世而后仁
“内圣外王”与史官文化
养病的哲学兼及“气功”
析“理”
即物穷理
张东荪——在无边黑暗里,点燃一盏油灯
辑三
17世纪西方哲学的重要性
伏尔泰评马勒伯朗士
马勒伯朗士的认识论
关于“怀疑”
关于斯宾诺莎和马勒伯朗士
在一滴水中窥万象
莱布尼茨的圆通之学
莱布尼茨的“普遍文字”
莱布尼茨和“儒学”
莱布尼茨的“造化之谜”
读费杂感(一)
读费杂感(二)
读费杂感(三)
读费杂感(四)
费希特的矛盾
辑四
我看康德
闲话康德
康德二三事
康德能否通俗些?
康德与自由
康德是西方的孔子吗?
康德与中国哲学
康德的道德哲学与《中庸》
王国维与康德
冯友兰与康德
牟宗三与康德
罗章龙与康德
新编版后记
哲学可悟不可解
哲学,无论是中国哲学、印度哲学,还是西洋哲学,都是可悟而不一定可解的。哲学要打破砂锅问到底,但是永远也到不了底。冯友兰先生把哲学的道理讲得很透,他能够深入浅出,听起来很顺,但是对于人心人性之学,对于哲学的*高境界,还是要靠“悟性”。可悟不一定可解,或者说是可以因悟得解。中国哲学尤其是如此。所以,中国哲学确实具有很大的包容性和伸缩性。因此对中国哲学能深通者是可以理解西方哲学的。不是翻译,而是悟解。
有些人以为中国不研究“本体”,其实,老庄的“道体”、宋明理学的“心学”“性学”都讲的是“本体”,以别于万象和殊象。中国哲学至大至博,无所不能容。海德格尔用的许多概念,都可以在中国哲学里碰到,只是用词不能对号。老子里的“道”就相应于海德格尔的“sein”(Being)。“道大、天大、地大、人大。”域中四大,人居其一。“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几句话可以成为海德格尔哲学的提纲。于是,我可以修正一个看法,我一向认为中西文明可以交流,但不能融通,各有各的体用。所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之说每每要碰壁。但是一进入哲学领域,进入到相当深的层次里,却是可以打通的,就是说在研究的*根本问题上,能够找到相通点。然而由于概念的表述不同,不可能在两种哲学中找到完全相应的概念。语言文字的差异增加了理解上的困难,甚至产生误解也是必然的。
有些东西只能感觉得到,或感悟得到,却无法用语言去解释。
1992 年6 月24 日
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
有些书是常读常新的。在我的脑子里存放着一套大书,我给它一个总名称,叫作“康德卷”,它包括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判断力批判》和一本“伟大的小书”:《道德形而上学原理》。
这些书几乎成了我的案头书,经常地翻翻看看。久而久之,我产生了一种驱之不去的情结。就是把读书治学,统统都习惯成自然地纳入了“鉴赏判断”的范围里,我在研究所的时候,以及尔后退休当了类似“自由撰稿人”那样的人,我都把自己做着的事情赋予一种“审美”的情趣。如果做一件事,丝毫没有“美感”,做起来如牛负重,还有什么意思呢?
“鉴赏”在英文是“taste”。没有了“taste”便意味索然了。我仿佛越来越理解康德老先生为什么写完了“纯粹理性”和“实践理性”,还要写个“判断力批判”,才算完成了真善美的整个体系,而那“审美”的情趣,分明是*为圣洁的精神境界。
“鉴赏判断仅仅是静观的”,“对于美的欣赏的愉快是唯一无利害关系的和自由的愉快”。这两句话实在太关键了。可以说这是康德为人治学之所以达到炉火纯青地步的根本原因——把一切世俗利害都视同身外之物。我不知道多少遍地玩味着这几句话:“有两种东西,我们愈时常、愈反复加以思维,它们就给人心灌注了时时在翻新、有加无已的赞叹和敬畏:头上的星空和内心的道德法则。”这是康德纯粹理性哲学建构中的自然哲学和道德哲学的诗化概括;既是对人类命运的*深沉的关切,又是涵盖宇宙的博大胸襟;是以美学的判断精神去探求人世间*圆满的崇高。
于此,我联想到朱光潜先生早年提出的“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我说不清这句话与康德的渊源,但是可借用来为康德的一生写照。引申开来,恐怕做学问(甚至做任何事)要能做得彻底,总得有这么一股傻劲。
我不是哲学家,我充其量不过是个“哲学票友”。我喜欢看各种书,大多数的书看过就放在一边了,但是总有那么一些书,是经常要翻翻的。在西洋的书里,首先便是这些我名之为“康德卷”的书。一则因为它有“净化灵魂”之功;再则,无论看什么书,我都会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通向康德。
现在弘扬传统文化,当今真要做到弘扬,也必以中西汇通为大背景,才能登高望远,而不失之褊狭。王国维先生说,欲通中国哲学,非通西洋哲学不易明:“近世中国哲学之不振,其原因虽繁,然古书之难解,未始非其一端也。苟通西洋哲学以治吾中国之哲学,则其所得当不止此。异日昌大吾国固有之哲学者,必在深通西洋哲学之人,无疑也。”而在“通西洋哲学”,我以为首在通康德。牟宗三先生以康德为中西哲学之桥梁,实为见道之论。至少,以康德与宋明理学相参,便会有“此心同也,此理同也”之感。
1997 年4 月8 日
陈乐民(1930—2008),国际政治与欧洲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欧洲研究所研究员、前所长。前欧洲学会会长。主要著作有《战后西欧国际关系(1945—1984)》《欧洲观念的历史哲学》、《东欧巨变与欧洲重建》、《战后英国外交史》(主编并主要撰稿)、《西方外交思想史》(主编并主要撰稿)、《欧洲文明的进程》、《十六世纪葡萄牙通华系年》、《20世纪的欧洲》、《欧洲文明十五讲》、《莱布尼茨读本》、《徜徉集》、《启蒙札记》、《对话欧洲》等。
吕不韦评传 内容简介 吕不韦是中国历史转型期的特殊人物,他主编的《吕氏春秋》虽成于众人之手,却反映了他的立场、观点、方法和主张。 本书分八章,介绍了吕不韦生活时...
道行天下-预见.判断.变通的道家智慧 本书特色 “体性抱神,以游世俗之间”,受到道家传统文化的影响,幸运的中国人才获得了排忧解烦、逍遥自在的静心术。可以说,道家...
谢•亚•托卡列夫(1899-1985),苏联民俗学家、宗教学家。1899年生于图拉。1925年毕业于莫斯科大学,1940年以论文《十七-十八世纪雅
中道之国-政治.哲学论集 本书特色内容推荐 本书收录了著名学者丁耘先生近年散见的论文、评论、演讲、访谈、序跋等,其中有的从未公开,全书之文,皆应机而作,而隐然...
作者将带您经过40天属灵的旅程,让您真正了解生命的意义和神在您生命中特别的计划。《标竿人生》名列纽约时报畅销书第一名,此书
马克思主义基本问题简明教程 内容简介 为适应中央党校函授学员和党政干部系统学习“三基本”即《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问题》、《毛泽东思想基本问题》、《邓小平理论基本问...
论语-(全4册)-无障碍阅读珍藏版 本书特色 《论语(无障碍阅读 珍藏版 套装共4册)》除《论语》原文之外,包括题解、注释、译文、精读论语四个部分。“题解”中不...
游刃有余-王蒙谈老庄 本书特色 本书是著名作家、学者王蒙先生*新力作,对道家经典《老子》、《庄子》进行了精彩绝伦、睿智深刻的“王解”与“评点”。“王...
谈美 本书特色 《谈美》写于1932年,是继《给青年的十二封信》之后的“第十三封信”,同年11月由开明书店出版。作者说:“在...
中国哲学史大纲 本书特色“胡适三书”精选了民国大师胡适*具代表性的作品。 《容忍与自由》是胡适文集精品选粹。 《四十自述》可谓中国自传类名篇,从中可看到胡适的成...
中观学概论 内容简介 中观学概论》和《唯识学概论》两书的作者弘学居士,本名李英武,重庆南岸人氏。外祖母、母亲都是虔诚的佛教徒。弘学是我汉藏教理院同班同学正果法师...
大师们的家风.第三辑 本书特色 他们是这样一些名字:蔡元培、章太炎、梁启超、王国维、陈垣、鲁迅、吕思勉、陈寅恪、陶行知、胡适、陈鹤琴、梁漱溟、叶圣陶、钱穆、冯友...
哥德尔 本书特色 有一个人曾在不到两年的时间内让数学界感受了大喜与大悲的经历,他就是哥德尔。1929年秋,哥德尔在他的博士论文中证明了一阶逻辑的完全性,这对于当...
读柏拉图 本书特色 斯勒扎克,德国古典语文学家、哲学家,“图宾根学派”主要代表人物之一。本书为其关于柏拉图对话录释义的综述之作。全书文字优美流畅,这能使读者毫不...
政治儒学-当代儒学的转向.物质与发展-[修订本] 本书特色 本书是大陆新儒家代表人物蒋庆先生的代表作,十多年来,“政治儒学”一词因此书而为中国思想界所熟悉,本次...
坛经.心经.金刚经/古典名著普及文库 本书特色 《金刚经》《心经》和《坛经》都是中国佛教史上尤其是唐代之后*为流行的佛教经典,对中国佛教乃至整个中国思想文化都产...
吕氏春秋精解 本书特色 《吕氏春秋》又称《吕览》,是秦国丞相吕不韦集合门客而编撰的一部汇集先秦各家思想的巨著。它博采众家学说,以道家思想为主干,又涉及儒家、墨家...
论真实-不扯淡的故事 内容简介 我们知道能做些什么,不能做什么,以及为了成就那些我们可以做到的事情必须怎样付出努力。我们了解自己的力量和弱点。这不仅使我们能获得...
老子十八讲 本书特色 老子非常重要,他是中华民族智慧的一个高峰。 他的《道德经》在世界上有上千种译本,是全部中华 典籍中翻译得*多的。可他两千多...
禅诗百说 本书特色 本书为“洪丕谟佛学文化经典”系列之一。本书系洪丕谟90年代著的畅销书,它精选了如东晋陶渊明、唐代王梵志、宋代苏东坡、近代苏曼殊等历代禅诗百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