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十卷本)以整体性的视野阐述马克思主义170余年来形成、发展和在新的实践中不断深化的历史过程,着重总结马克思主义创新发展的历史经验,探索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基本规律及未来趋势,特别关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和基本经验,力求为未来世界社会主义实践尤其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提供科学的理论支持。《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第三卷):马克思主义在论战和研究中日益深化(1875-1895)》主要考察1875年到1895年间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在此时期,马克思恩格斯提出了自然辩证法的构想,揭示了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提出了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设想,以史学研究证实了社会形态理论,科学预测了资本主义垄断趋势,扩展了《资本论》视野,突出了唯物史观的辩证法向度。他们指导各国创立工人政党,反对机会主义,科学探索无产阶级斗争策略。这是马克思主义在论战和研究中日益深化的阶段。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第三卷):马克思主义在论战和研究中日益深化(1875-1895)》:在区分民族和民族运动是革命的还是反革命的性质时,马克思恩格斯还特别注重它们对待本民族内部封建反动势力的态度,认为凡是反对国内封建反动势力,把社会推向前进的民族和民族运动就是革命的民族和民族运动,凡是力图维护封建专制制度,抵制先进的生产方式,甚至把社会拉向倒退的民族和民族运动就是反革命的民族和民族运动。1848年革命爆发时,德国、意大利、匈牙利、捷克等国家的资本主义虽然都已经有了不同程度的发展,但还没有完全摆脱封建制度的控制和国家割据局面。摧毁封建专制制度,促进资本主义发展,实现国家独立和统一,是这些国家民族运动的重要任务。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意大利民族运动是民族解放、国家统一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紧密结合,因为意大利的大工业还处于襁褓之中,资产阶级的毅力还没有受到它和有觉悟的现代无产阶级之间的对立的破坏,而且由于意大利的分割状态仅仅是由于外来的奥地利的统治才存在下来,君主们又是在这种统治下把暴政推行到登峰造极的地步,所以,占有土地的大贵族和城市人民群众都站在资产阶级这一争取民族独立的先锋战士的一边。“为了使意大利不致因君主制而灭亡,首先就必须使意大利的君主制灭亡。”①在匈牙利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进程中,无产阶级人数较少且不够成熟,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以及中小贵族地主阶级中的激进派要求挣脱封建制度的束缚,发展资本主义,甚至在大贵族地主阶级中也有一部分人赞成实行部分资产阶级改革。在具有自由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引导下,争取独立、自由,反对封建制度的革命运动风起云涌。相比之下,南方斯拉夫人、捷克人不仅试图在哈布斯堡王朝君主领导下来解决民族问题,极力维护和巩固落后的封建专制制度,甚至采用历史复古主义,主张恢复奴隶制末期的公社制。对此,恩格斯指出,捷克人、克伦地亚人、达尔马戚亚人等,都力图利用1848年的普遍混乱恢复他们在公元800年时的政治状况。过去一千年的历史应该已经告诉他们,这样开倒车是不行的。因为这是一个荒唐的、反历史的运动,“其目的无非是要使文明的西方屈服于野蛮的东方,城市屈服于乡村,商业、工业和文化屈服于斯拉夫农奴的原始农业。但在这种荒唐的理论之后,还站着俄罗斯帝国这一可怕的现实……在中欧,人所共知,俄罗斯的政策是用种种阴谋手段支持新式的泛斯拉夫主义体系,这个体系的发明*适合于它的目的。”②基于对两种民族运动性质的科学分析,马克思恩格斯提出了对待两种民族运动的不同策略。他们坚决支持革命的民族运动,提出只要这个民族运动站在革命一边,不管代表革命的是法国人还是中国人,都要坚决给予支持,并给这些民族运动以理论指导。针对德国的社会状况,马克思恩格斯提出德国的民族运动必须推翻封建制度,将全德国建立为一个统一的、不可分割的共和国。他们坚决支持1848年捷克人民的革命斗争,在《布拉格起义》、《起义的民主性质》等文章中揭露哈布斯堡王朝对捷克人民的残酷镇压,肯定布拉格起义的民族民主革命性质,表达了对捷克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同情和支持。他们在声援意大利民族解放斗争的一项声明中提出,要捍卫意大利争取独立的事业,要和奥地利在意大利以及在德国和波兰的专制统治誓死做斗争。马克思恩格斯还号召欧洲各国人民群众抛开狭隘的民族主义,团结起来掀起一场反对一切剥削阶级和压迫民族的斗争。他们认为,泛斯拉夫主义只不过是“有教养的阶层”、城市和大学、乐队和官吏的人为的产物,打着泛斯拉夫主义旗帜的沙俄是东欧各被压迫民族和所有欧洲人民*凶恶的敌人,参加泛斯拉夫民族运动的广大群众则是上当受骗的。解决欧洲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唯一可能的方法是支持大陆上的运动,同俄国政府殊死决战。对于反革命的民族运动,马克思恩格斯则毫不留情地予以反对。针对南方斯拉夫人和捷克人充当“俄国的鞭子”,为俄国利益服务的行为,恩格斯提出,要“对出卖革命的斯拉夫民族‘无情地进行殊死的斗争’,进行歼灭战,实行无情的恐怖主义——而这样做不是为了德国的利益,而是为了革命的利益。”……
西欧中世纪社会中的基督教教会 内容简介 从公元8世纪起,修道院把从事体力劳动看作是进行修道的一种重要方式,改变了从罗马帝国晚期起在社会上鄙视农业生产劳动的...
民国居士佛教研究1912-1937 内容简介 本书剖析了民国居士佛教的肌理结构、存在样态、运作模式。书中初步回答了民国居士主要有哪些人,做了什么,如何做的问题,...
当美拯救我们-星期二的哲学课 本书特色 《当美拯救我们:星期二的哲学课》内容简介:是法国新锐哲学家夏尔佩潘围绕“美”这个主题所撰写的一本旨在激发读者追求...
道教典籍选刊---皇帝九鼎神丹经诀校释 本书特色 韩吉绍校译的《黄帝九鼎神丹经诀校释/道教典籍选刊》摈弃了战国以来以服食草木仙药为主,以服食某些天然矿物为辅的长...
《尼采的锤子:哲学大师的25种思维工具》内容简介:在很多人看来,哲学是一门玄奥难懂,枯燥乏味,脱离现实生活因而没有多大实际用
现代性的教训 内容简介 以道德哲学与现代性之关系为主题,这本享誉广泛、富于洞见的著作探讨了理性和历史在道德理解中的地位,哲学自然主义的不恰当性以及现代自由主义的...
诸子集成(全五册) 内容简介 诸子集成(一)一、经文《注》文,从邢《疏》本。惟《泰伯篇》:“予有乱臣十人”,以子臣母,有干名义,因据《唐石经》删“臣”字,其他文...
佛教文化150问 本书特色 在改革和开放的推动下,我国社会正进行着一场深刻的变革。随着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蓬勃发展,随着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精神文明建设加紧进行,...
老子臆解》目录徐梵澄著序版本道经道经一道经二道经三道经四道经五道经六道经七道经八道经九道经十道经十一道经十二道经十三道经
中国的佛教 本书特色 ★16开平装,东方出版社出版★岳麓书院是传统与现代之间的重要桥梁。在这套文库中,岳麓书院组织了国内*为著名的学者,以21世纪的新视角,寻找...
《楞严经》与《法华经》《华严经》《金刚经》等并尊为“经中之王”,有“自从一读《楞严》后,不看人间糟粕书”等赞誉。它是一部
朱熹与闽学思想研究 本书特色 集理学之大成的朱熹是“南渡洛学大宗”。对于推动洛学在东南的传播,促进福建文化的开发和我国文化重心的南移都起到了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慈悲不是定点-星云日记 本书特色 大师生活哲学 ⊙ 智慧语录高僧行仪风范 ⊙ 完整典载从平实的步伐中,进入佛学、进入一代宗师圣洁的心境!日记,是生活的痕迹,是成...
印度佛教思想史 本书特色 《印度佛教思想史》:希望诚信佛法的读者,从印度佛教思想的流变中,能时时回顾不忘正法,为正法而怀念人间的佛陀!印度佛教思想史 目录 自序...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国学经典书法 本书特色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由释怀善编著。金刚经属于《大正新修大藏经》中般若部的经典之一,主要讲述大乘佛教的空性与慈悲精神。由...
中国的道教 内容简介 《中国读本》系列涉及历史文化的各个方面,由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出版。本书是该系列中的一本,介绍了中国的道教史,书中包括了:东汉时期道教的创立...
仙道贵生-道教与养生 本书特色 张钦编著的《仙道贵生:道教与养生》以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方法与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从养生方面对中华道文化予以介绍与阐述,并在达到...
李泽厚对话集·八十年代 本书特色为什么要读《八十年代》? 李泽厚自称不是预言家, 但他80年代所言,均被30年历史发展证明! 他的“盛极”之言,对我们当下仍富有...
生活世界现象学 内容简介 本书作者埃德蒙德·胡塞尔在西方现代哲学中是一位非常严肃而富有责任感的哲学家。他毕生都在孜孜不倦、锲而不舍地在人类思想史上创造一门新的哲...
中国历史宿命论研究-推背学概论 本书特色 原创性诠释中国历史上*神秘典籍《推背图》的易学构成原理1300余年以来推背图大发现学术史上关于中国历史宿命论的**部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