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六记》是清朝长洲人沈复著于嘉庆十三年(1808年)的自传体散文,原书六卷,今唯有残稿四卷。“浮生”二字典出李白诗《春夜宴从弟桃李园序》中“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该书以沈氏夫妇生活为主线,盈余了平凡而又充满情趣的居家时光,以及浪游各地的所见所闻。作者和妻子陈芸情投意合,想要过一种布衣蔬食而从事艺术的生活,由于封建礼教的压迫与贫困生活的煎熬,终至理想破灭。本书文字清新真率,无雕琢藻饰痕迹,沈氏夫妇伉俪情深,至死不复;始于欢乐,终于忧患,漂零他乡,悲切动人。
沈复浮生一世,从生于大富之家,年少顺遂,到家道中落,生活清贫,历尽铅华。幸有妻陈芸为伴,二人有对月饮酒的豪爽,也有荷花煮茶的雅致;有精烹细琢的锦食,也有粗粮淡饭的恬淡。二人感情甚笃,但却因芸病逝阳冥两隔。沈复伤痛而不沉迷,游历山水以遣思妻之情,将清丽笔墨融于《浮生六记》,二百年间,坊间复刻不断。
卷一闺房记乐余生乾隆癸未[1]冬十一月二十有二日,正值太平盛世,且在衣冠之家[2],居苏州沧浪亭[3]畔。天之厚我,可谓至矣。东坡云“事如春梦了无痕”,苟不记之笔墨,未免有辜彼苍之厚。因思《关雎》冠三百篇之首[4],故列夫妇于首卷;余以次递及[5]焉。所愧少年失学,稍识之无[6],不过记其实情实事而已。若必考订其文法,是责明于垢鉴矣。【注释】[1]乾隆癸未:清朝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2]衣冠之家:名门望族、官宦人家。[3]沧浪亭:苏州名园,以亭名园。始于五代,后为北宋文人苏舜钦的私人花园。[4]“因思”句:《关雎》是《诗经》的首篇,是一首描写男女恋爱的情歌,故本书将“闺房记乐”列为首卷。三百篇:《诗经》的代称。[5]以次递及:按次序一个一个地往下写。[6]稍识之无:“之”字与“无”字,相传唐白居易刚生六七月,就能辨识这两字。指识字不多,学识浅陋。【译文】我出生于乾隆癸未年(1763年)冬天十一月二十二日,当时正是太平盛世,而且我出生在书香门第之家,家住在苏州沧浪亭旁。苍天待我,真的是仁厚备至了。苏东坡有诗句说“事如春梦了无痕”,如果我不把我的生平经历用笔墨记述下来,未免辜负了苍天对我的厚爱。忆及《诗经》中的《关雎》是三百篇中的**首,因此我把有关我夫妇生活的内容放在卷首;其他的按顺序往下写。我所惭愧的是少年失学,稍有学识但没有深知,所写的不过是如实地记录所发生的事情。如果要考究文法修辞,无异于要求有灰尘的镜子能够照明一样。余幼聘金沙于氏,八龄而夭;娶陈氏。陈名芸,字淑珍,舅氏心余先生女也。生而颖慧,学语时,口授《琵琶行》[1],即能成诵。四龄失怙[2]。母金氏,弟克昌,家徒壁立。芸既长,娴女红,三口仰其十指供给,克昌从师修脯[3]无缺。一日,于书簏[4]中得《琵琶行》,挨字而认,始识字。刺绣之暇,渐通吟咏,有“秋侵人影瘦,霜染菊花肥”之句。余年十三,随母归宁[5],两小无嫌,得见所作。虽叹其才思隽秀,窃恐其福泽不深,然心注不能释,告母曰:“若为儿择妇,非淑姊不娶。”母亦爱其柔和,即脱金约指缔姻焉。此乾隆乙未七月十六日也。【注释】[1]《琵琶行》: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叙事长诗。[2]失怙(hù):失去父亲。[3]修脯:十条干肉为束修,入学时送给老师的礼物。修,束修;脯,干肉。[4]书簏(lù):装书用的竹箱。[5]归宁:出嫁女子回娘家。【译文】我年幼时同金沙的于氏女订了亲,可惜她八岁就夭折了,后来我娶了陈氏为妻。她叫陈芸,字淑珍,是我舅舅陈心余先生的女儿。她天性聪慧,牙牙学语时,口授她《琵琶行》,就能背诵下来。她四岁时父亲去世了,她的母亲姓金,弟弟叫克昌,家里很穷困,四壁空空,一无所有。芸长大后,擅长做针线活,一家三口全指望她做女红度日。后来弟弟克昌上学,也靠她的收入来付给老师酬金。有一天,芸从书筐里翻出一本《琵琶行》,一个字一个字地认,渐渐学会了识字。在刺绣的空暇时间里,又学会了作诗,其中有“秋侵人影瘦,霜染菊花肥”这样的佳句。我十三岁的时候,跟母亲回姥姥家,得以看到芸的诗作,不禁感叹她的才思隽秀,然而心中又暗暗担心她的福泽不深。我的心思倾注于她,不能释怀,便对母亲说:“如果为我挑选媳妇,我非芸姐不娶。”母亲也喜爱她柔和温顺的性子,就摘下金戒指交给她,作为缔结婚姻之约。此时正是乾隆乙未年(1775年)七月十六日。……
沈复(1763年—1825年以后),字三白,号梅逸,清乾隆二十八年生于长洲(今江苏苏州),清代文学家,著有自传体散文《浮生六记》。沈复本人工诗画、散文,据《浮生六记》来看,他出身于幕僚家庭,没有参加过科举考试,曾以卖画维持生计。乾隆四十二年(公元1777年)随父亲到浙江绍兴求学。乾隆四十九年(公元1784年),乾隆皇帝巡江南,沈复曾随父亲恭迎圣驾。后来到苏州从事酒业。他与妻子陈芸感情甚好,因遭家庭变故,夫妻曾旅居外地,历经坎坷。妻子死后,沈复前往四川充当幕僚,此后情况不明。
清华园日记 本书特色 《清华园日记》是季羡林先生1932年8月22日至1934年8月11日于清华大学学习期间所写的日记。书中详细记录了季羡林先生那些青春往事,因...
百年沧桑永绩号-从北洋水师到人民海军 内容简介 《百年沧桑"永绩"号:从北洋水师到人民海军》是一部长篇纪实文学,讲述了有一艘军舰名叫“永绩”号,经历过大清政府、...
敬你一杯烈酒 本书特色 爱情、生活、职场、武侠、江湖、社会、电影……百般滋味,暖心且尖锐凤凰评论总监高明勇、作家六神磊磊暴烈推荐这里有酒,也有故事。 暴烈温柔,...
恶之花-波德莱尔精选集 本书特色 1857年6月25日,《恶之花》经过多年的蓄积、磨砺,终于出现在巴黎的书店里。这本薄薄的诗集奠定了波德莱尔在法国乃至全世界现代...
《人间,是温暖的驿站》内容简介:本书是费孝通先生的一本人物散文随笔集结,记录了费孝通先生身边众多的人物和国外历史名人,展现
光阴似水 待你如初:陆小曼的烟火人生 本书特色 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并不意味着生活过得轻松,但绝对活得精彩。这可谓陆小曼一生*真实的写照。先与王庚离婚,后与徐志摩...
草木春秋 内容简介 改革开放以后,父亲的作品引起“轰动”,是因为他的小说《受戒》、《大淖记事》等等,开了当时文坛的风气之先。但是他的作品出集子,却以散文...
闻一多:唐诗杂论 内容简介 本书共分为唐诗杂论;附录 楚辞校补两部分,其主要内容包括:类书与诗;宫体诗的自赎;四杰;孟浩然;贾岛;岑嘉州系年考证;杜甫;英译李太...
鬼子还会再来吗? 本书特色 一个老鬼子18次赴中国的漫长谢罪之旅。一个中国女兵与一个日本老兵的心灵碰撞。一个由鬼变人的真实故事。一段人鬼情的动人叙说。鬼子还会再...
蒙田作品-精华本 本书特色 本书是法国著名人文主义作家蒙田的作品精选,其中包含了作者对日常生活、传统习俗、人生哲理等多方面的描写和论述,如名篇《论悲伤》《论闲逸...
林下云烟 本书特色 本书精选了郑逸梅记述艺坛往事的笔记小品上百篇,撷英采华,所选皆为郑文精粹,其作品涉笔成趣,文风简练含蓄,其文言与白话文字均至炉火纯青,笔墨舒...
为了报仇看电影 本书特色 生活是一个取之不竭的影库,而且永远比戏剧精彩。比惊悚的更惊悚,比传奇的更传奇,比煽情的更煽情,比励志的更励志。没有你看不到的,只有你想...
九门内外 本书特色 北京,拥有三千年的建城史,八百多年的建都史,它的一块砖、一段墙、一条路,或是一条不起眼的小胡同,无不浸染着历史的痕迹,隐藏着几许不为人知的曲...
不靠谱的演员都爱说如果 本书特色 演员,他们几乎每天都行走在路上,住着不同的酒店,听着不同的方言,他们通常有着强烈的想象力和表达力,讲出来的故事,有趣味有节奏有...
《古典的春水:潘向黎古诗词十二讲》内容简介:本书是著名作家潘向黎最新的一部关于古诗词的随笔集。唐诗宋词在其笔端游走,作家的
弗朗索瓦丝·萨冈Françoise Sagan(1935—2004)法国天才女作家,一代人的青春同义词。拥有漂亮的外表、敏感的心灵和避重就轻的天赋,喜欢写作、赛...
巴金.代表作:家 寒夜 本书特色 巴金不掩藏自己的欢乐,也不掩饰自己的痛苦,他的文字作为面向旧世界的一声声呐喊,绝望而热烈。《寒夜》是巴金的*后一部长篇小说。书...
一个人的地图 本书特色 鲁迅文学奖、华语传媒文学奖获得者南帆智慧理趣之作《一个人的地图》荣获第二届丰子恺中外散文奖南帆的散文是审智的,从话语转化来说,审智要比审...
戴安娜•韦恩•琼斯Diana Wynne Jones(1934-2011)她才华横溢,想象力超群。她深得托尔金(《魔戒》)和C.S.刘易斯(《纳尼亚传奇》)的精...
《美丽古典》的来由也是偶然。几年来因人情难却,应一些杂志、出版社之约断断续续写了些短浅的关于读诗的文字,渐积渐多。记得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