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六记》是清朝长洲人沈复著于嘉庆十三年(1808年)的自传体散文,原书六卷,今唯有残稿四卷。“浮生”二字典出李白诗《春夜宴从弟桃李园序》中“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该书以沈氏夫妇生活为主线,盈余了平凡而又充满情趣的居家时光,以及浪游各地的所见所闻。作者和妻子陈芸情投意合,想要过一种布衣蔬食而从事艺术的生活,由于封建礼教的压迫与贫困生活的煎熬,终至理想破灭。本书文字清新真率,无雕琢藻饰痕迹,沈氏夫妇伉俪情深,至死不复;始于欢乐,终于忧患,漂零他乡,悲切动人。
沈复浮生一世,从生于大富之家,年少顺遂,到家道中落,生活清贫,历尽铅华。幸有妻陈芸为伴,二人有对月饮酒的豪爽,也有荷花煮茶的雅致;有精烹细琢的锦食,也有粗粮淡饭的恬淡。二人感情甚笃,但却因芸病逝阳冥两隔。沈复伤痛而不沉迷,游历山水以遣思妻之情,将清丽笔墨融于《浮生六记》,二百年间,坊间复刻不断。
卷一闺房记乐余生乾隆癸未[1]冬十一月二十有二日,正值太平盛世,且在衣冠之家[2],居苏州沧浪亭[3]畔。天之厚我,可谓至矣。东坡云“事如春梦了无痕”,苟不记之笔墨,未免有辜彼苍之厚。因思《关雎》冠三百篇之首[4],故列夫妇于首卷;余以次递及[5]焉。所愧少年失学,稍识之无[6],不过记其实情实事而已。若必考订其文法,是责明于垢鉴矣。【注释】[1]乾隆癸未:清朝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2]衣冠之家:名门望族、官宦人家。[3]沧浪亭:苏州名园,以亭名园。始于五代,后为北宋文人苏舜钦的私人花园。[4]“因思”句:《关雎》是《诗经》的首篇,是一首描写男女恋爱的情歌,故本书将“闺房记乐”列为首卷。三百篇:《诗经》的代称。[5]以次递及:按次序一个一个地往下写。[6]稍识之无:“之”字与“无”字,相传唐白居易刚生六七月,就能辨识这两字。指识字不多,学识浅陋。【译文】我出生于乾隆癸未年(1763年)冬天十一月二十二日,当时正是太平盛世,而且我出生在书香门第之家,家住在苏州沧浪亭旁。苍天待我,真的是仁厚备至了。苏东坡有诗句说“事如春梦了无痕”,如果我不把我的生平经历用笔墨记述下来,未免辜负了苍天对我的厚爱。忆及《诗经》中的《关雎》是三百篇中的**首,因此我把有关我夫妇生活的内容放在卷首;其他的按顺序往下写。我所惭愧的是少年失学,稍有学识但没有深知,所写的不过是如实地记录所发生的事情。如果要考究文法修辞,无异于要求有灰尘的镜子能够照明一样。余幼聘金沙于氏,八龄而夭;娶陈氏。陈名芸,字淑珍,舅氏心余先生女也。生而颖慧,学语时,口授《琵琶行》[1],即能成诵。四龄失怙[2]。母金氏,弟克昌,家徒壁立。芸既长,娴女红,三口仰其十指供给,克昌从师修脯[3]无缺。一日,于书簏[4]中得《琵琶行》,挨字而认,始识字。刺绣之暇,渐通吟咏,有“秋侵人影瘦,霜染菊花肥”之句。余年十三,随母归宁[5],两小无嫌,得见所作。虽叹其才思隽秀,窃恐其福泽不深,然心注不能释,告母曰:“若为儿择妇,非淑姊不娶。”母亦爱其柔和,即脱金约指缔姻焉。此乾隆乙未七月十六日也。【注释】[1]《琵琶行》: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叙事长诗。[2]失怙(hù):失去父亲。[3]修脯:十条干肉为束修,入学时送给老师的礼物。修,束修;脯,干肉。[4]书簏(lù):装书用的竹箱。[5]归宁:出嫁女子回娘家。【译文】我年幼时同金沙的于氏女订了亲,可惜她八岁就夭折了,后来我娶了陈氏为妻。她叫陈芸,字淑珍,是我舅舅陈心余先生的女儿。她天性聪慧,牙牙学语时,口授她《琵琶行》,就能背诵下来。她四岁时父亲去世了,她的母亲姓金,弟弟叫克昌,家里很穷困,四壁空空,一无所有。芸长大后,擅长做针线活,一家三口全指望她做女红度日。后来弟弟克昌上学,也靠她的收入来付给老师酬金。有一天,芸从书筐里翻出一本《琵琶行》,一个字一个字地认,渐渐学会了识字。在刺绣的空暇时间里,又学会了作诗,其中有“秋侵人影瘦,霜染菊花肥”这样的佳句。我十三岁的时候,跟母亲回姥姥家,得以看到芸的诗作,不禁感叹她的才思隽秀,然而心中又暗暗担心她的福泽不深。我的心思倾注于她,不能释怀,便对母亲说:“如果为我挑选媳妇,我非芸姐不娶。”母亲也喜爱她柔和温顺的性子,就摘下金戒指交给她,作为缔结婚姻之约。此时正是乾隆乙未年(1775年)七月十六日。……
沈复(1763年—1825年以后),字三白,号梅逸,清乾隆二十八年生于长洲(今江苏苏州),清代文学家,著有自传体散文《浮生六记》。沈复本人工诗画、散文,据《浮生六记》来看,他出身于幕僚家庭,没有参加过科举考试,曾以卖画维持生计。乾隆四十二年(公元1777年)随父亲到浙江绍兴求学。乾隆四十九年(公元1784年),乾隆皇帝巡江南,沈复曾随父亲恭迎圣驾。后来到苏州从事酒业。他与妻子陈芸感情甚好,因遭家庭变故,夫妻曾旅居外地,历经坎坷。妻子死后,沈复前往四川充当幕僚,此后情况不明。
《林中水滴》内容简介:《林中水滴》是一部散文诗,是普里什文创作成就的高峰之一,它把我们带进了一个森林的王国,鲜明生动地展示
《关于他人的痛苦》内容简介:《关于他人的痛苦》是苏珊·桑塔格继《论摄影》之后又一本关于摄影的专著,也是她生前的最后一部作品
一个女兵的悄悄话 本书特色 在生命垂危之际,文艺女兵陶小童回忆起过往。为救她而牺牲的团支书王掖生、为宣传队的存在而放弃前途的刘队长、油嘴滑舌而又令她心动的徐北方...
《面向未来的养育》内容简介:本书是樊登读书育儿系列第三册。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他们面对的竞争环境注定更加多变和复杂,社会对
莎士比亚四大悲剧 本书特色 “企鹅经典”——书界的奥斯卡,*负盛名的文学丛书之一。时代的灵魂!……舞台的奇迹!……你的艺术是永恒的纪念碑,只要你的书在,你就永远...
所谓先生 本书特色 写了《渴望激情》、《比如女人》(后被改编为电视剧《让爱作主》)皮皮的*新力作!被赞为继钱钟书《围城》之后一部不多见的充满机智幽默的作品!皮皮...
给思想一个高度 本书特色 人因思想而伟大,人因思想而崇高.林语堂能够解脱性灵,博采中西文化,做得宇宙文章,成为蜚声国际的文学、文化大师,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他的思...
生命的追问-[修订本] 本书特色 《生命的追问》(修订本)以散文的形式回忆作者自己的人生经历,亦虚亦实,文字很美。“假如我能站起来吻你,世界该有多美啊!”“即使...
不忘此生优雅 本书特色 周作人先生为人崇尚自然宽和,文风自然闲适清静。《不忘此生优雅》细致萃取了全集七百万字之精华,以茶话、格物、聊生、记人、忆昔、论世等六辑为...
不曾走过怎会懂得 本书特色 有些路你不走下去,就不知道它有多美。《纽约时报》*畅销作家、普利策奖得主 安娜?昆德兰 沉淀生命之作我们生命的篇章是一个个漫长的故事...
你是人间四月天:林徽因经典诗文 本书特色 《你是人间四月天》遴选林徽因的散文、小说、书信、译作、诗,原样保持林徽因作品发表时的风貌,还原那个时代的真实性,堪称是...
金克木(1912-2000),字止默,笔名辛竹,举世罕见的奇才。先生中学一年级就失学,但靠自学精通梵语、巴利语、印地语、乌尔都语、世界语、英语、法语、德语等多种...
非典启示录 本书特色 不论古代的天花、鼠疫、霍乱,还是20世纪的西班牙流感、艾滋病,还没有哪一种传染病能够从源头追踪出*早的病毒从哪里来,又如何人传人,传到世界...
梁启超家书 本书特色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梁启超更是一个开明的父亲、一个高明的教育家,梁氏一门九个子女都能成为各自领域里的杰出...
莎士比亚植物志 本书特色 ★ 32开精装,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你养的植物,是莎翁剧里的zui佳配角,49种莎翁植物×59幅1597年英国原版全彩插画,牛津大学...
陆林,籍贯安徽望江。1982年元月毕业于安徽大学,1987年6月毕业于南开大学,文学硕士。现为南京师范大学研究员,《南京师大学报》
乌苏里山区历险记:在乌苏里的莽林中 本书特色 《在乌苏里的莽林中》既含有高度价值的科普常识,又有引人入胜的文学描写,是布雷姆(德国著名生物学家、旅行家)和库珀(...
台湾老兵口述历史 本书特色 六十多年前,血气方刚的他们奔赴疆场,或抗日图存,或同室操戈。一样生死未卜,同为亲情守望……他们,终归见证了历史,更是活着的历史。灯火...
埃菲尔铁塔 本书特色 《罗兰·巴尔特文集:埃菲尔铁塔》这本小册子是罗兰·巴尔特*为脍炙人口的分析性抒情散文之一,文字优美,内容深刻,对埃菲尔铁塔的现代化空间和巴...
屈原离骚今绎 本书特色 我本是古帝高阳氏的子孙,表字伯庸的是我的父亲。当木星高悬在斗牛之间的那年正月,庚寅的那天,是我的诞辰。屈原离骚今绎 内容简介 这套《屈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