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是有名教育家朱永新先生在《姑苏晚报》上开设十年的随笔专栏的精选结集,分“书香家园”“杏坛信笔”“文心之旅”三辑,每篇文章写的都是苏州的人与事。作者二十岁到苏州上大学,之后整整三十年都在这里度过。作者在序言中说:“作为苏州的管理者和服务生,我见证着这座城市的成长,见证着她如何从中国文化的宁静后院走向经济发展的前台,见证着她怎样从乡镇企业的创业到对外开发的领跑的全过程。”苏州是作者的精神家园,苏州的书画家、作家、教师、学子、运动员,有许多都是作者的朋友,都成了他笔下的素材。本书是作者以一种独特的视角,对苏州这座美丽城市的由衷赞美,对自己精神家园的深情回望。
本书是著名教育家朱永新先生在《姑苏晚报》上开设十年的随笔专栏的精选结集,分“书香家园”“杏坛信笔”“文心之旅”三辑,每篇文章写的都是苏州的人与事。作者二十岁到苏州上大学,之后整整三十年都在这里度过。
一个人与一个小镇
一晃来到北京快九个年头了。
然而,苏州的许多人与事还是不断出现在我的世界里。毕竟苏州是我曾经生活了三十年的地方,我人生的青春岁月在这里度过,我生命中*重要的“他人” 也大多在这个第二故乡。
前不久,收到苏州朋友屈玲妮寄来的郭军先生的著作《屈玲妮的周庄世界》,很是开心。她说,虽然这本书几年前就出版了,但一直不好意思寄给我,这次重印又想到老朋友,还是希望我提提意见。
《屈玲妮的周庄世界》这个书名,简洁清晰,也名副其实。
因为,周庄是世界的周庄。它不仅是“中国**水乡”,也是世界闻名的古镇,曾经荣获联合国迪拜国际改善居住环境*佳范例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成就奖等诸多殊荣。
因为,周庄就是屈玲妮的世界。屈玲妮不仅生于斯长于斯工作于斯奉献于斯,也自觉自愿地把自己的全部心力用于斯。她十六岁开始在这里当教师,三十岁开始在这里做旅游,后来又成为这里的“一把手”。无论是她在周庄的岁月还是她离开周庄的日子,周庄都是她*重要的牵挂。
还因为,周庄通过屈玲妮成就了一个新的世界。虽然历史上这里有北宋周迪功郎,有明初的“江南首富” 沈万三,虽然周庄因为20 世纪80 年代被我的另一位好友——画家杨明义发现,杨明义不仅自己作画,还将照片无私分享给远在美国的至交陈逸飞,让陈逸飞所画的周庄成为了一张周庄的世界名片,但直到90 年代初,周庄毕竟还是苏州*穷、*偏、*苦的小镇之一。而屈玲妮用了不到十年的时间,在这里成立了中国**个乡镇旅游发展公司,创办了中国**个“国际旅游艺术节”(首届周庄国际旅游艺术节),创建了中国**个古镇保护体系,修建了**艘“周庄舫”承办亚太经合组织财长会议,筹建了**个国家火炬计划昆山传感器产业基地,举办了中国**次国际旅游小姐大赛……就这样,她竟然带着一群人,把周庄变成了一个生活富裕、交通便捷、幸福美满的小镇。
很多人对屈玲妮所做的这些,早已经耳熟能详,但其实还有更多故事很少有人知晓。从我和屈玲妮之间的交往故事,就能够看出她建设周庄的见识与胆识。
大约是在1995 年,那时我在苏州大学担任教务处处长,负责全校的招生、教学管理等事务。有一次陪同客人去周庄参观,认识了屈玲妮。没有想到,她竟然提出:要在周庄办一所大学!长期在大学工作的我知道,办一所大学谈何容易! 屈玲妮说,周庄把许多的“不可能”都变成了“可能”, 为什么不能够在周庄办一所有特色的大学呢?我告诉她,一所大学,从规划、申请,到招聘教师,学校建筑的设计、建设,周期非常长,需要的经费也非常大, 靠一个小镇的力量是难以完成的。*好的办法,是依靠现有的大学办一个分校,依靠民间的资本合作建校。
屈玲妮不仅有着坚持梦想的魄力,而且有着灵活处事的头脑。她高兴地赞同了我的提议,觉得这是一条*理想、*快捷的办学道路。她还解释,她的梦想不是简单地办一所大学为周庄撑门面,而是希望通过大学为周庄的旅游带来文化的底蕴,带来持续的人气。
我把屈玲妮的梦想向苏州大学领导做了汇报,在周庄办一所应用技术学院的构想得到了学校的支持。合作大学的**步迈出了,在接下来寻找资金的合作方时, 她很快找到了在周庄投资的上海云海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施有毅。与屈玲妮一样,施有毅也是一个致力于把不可能变成可能的人,他的公司在上海也创造了许多“**”的纪录:**个把火腿以切片真空包装形式引进上海,开设了**家民族歌舞伴餐的酒楼, 在沪青平公路开办了**家海鲜餐馆,在周庄修建了**家度假酒店。记得与施有毅**次见面的时候, 我曾经建议办一所不收学费的大学,学校的所有事务均由学生勤工俭学完成,他的度假酒店和其他企业的主要员工,也由学生兼任。他甚至设想在周庄建一个演艺中心,在留住游客的同时,也为未来的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就业前景。
说干就干,不到两年的时间,一所占地四百亩, 总投资近两亿元人民币,建筑面积近十万平方米的现代化学校,就在周庄古镇的边上正式竣工了。1997 年11 月,学校正式批准成立。后来,民间资本退出,该校成为苏州大学公办的本科二级学院,拥有机电工程、电子信息、服装、旅游、经贸、外语、财会、艺术等八个系科,在校生七千二百多人,赫然已是周庄古镇的一道文化风景。
我曾经主持编写过一本小书《一个人与一座城市——谢孝思与苏州文化》,讲述的是谢孝思先生与苏州古城的故事。其实,无论城市还是乡村,它总是与某一个人或者某一群人共生的。如果一个人能够永远和一座城市、一个乡村联系在一起,如果我们因为一个人想起一座城市、一个乡村,或者提及一座城市、一个乡村就会想起一个人,就说明它们已经互相成为不可分离的文化标识,无论是这个人还是这方土地, 也就真正写在历史上了。屈玲妮和周庄就是如此。
幅员辽阔的中国正处于城镇化的进程中,有着一个又一个的小镇,在呼唤着扎根于此的一个人或一群人。衷心盼望时代的大潮中,能够不断涌现这样的传奇。
(《姑苏晚报》2017 年9 月1 3 日)
朱永新,男,1958年8月生,江苏大丰人,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会副主席,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副秘书长、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中国叶圣陶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苏州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同济大学等兼职教授。新教育实验发起人。
2009年翻译文学 本书特色 本书是21世纪中国文学大系中的一册,书中收录了2009年中国*佳的翻译文学多篇。这些作品内容丰富、题材各异、构思精妙、语言优美、文...
为普鲁斯特哭泣 本书特色 《为普鲁斯特哭泣》是包含“读书笔记”、“浮世绘”、“小说”、“游记”等四部分的。每一个篇章都充满了作者对生活的质问和对生命的感悟。林煜...
古典文赋分类引用辞典 内容简介 丛书总序 编撰说明 写人篇 先唐文赋 形象 农夫 神人 书生 商人 美女 肖像 神态 五官 身姿 服饰 性情 生活习惯 情操 性...
《芭蕾性格舞蹈教材教学法配套曲集(钢琴伴奏)》内容简介:本书共收录了80首性格舞蹈曲谱,分为“把杆练习”和“中间练习”,中间
神曲:多雷插图本:Hell 本书特色 一套选择严苛的“三名书库”。“名著、名译、名插画”三条标准,缺一不可。 神曲:多雷插图本:Hell 内容简介 意大利*著名...
(精)世纪文学60家:陈忠实精选集 本书特色 20世纪是一个不寻常的世纪。20世纪的社会生活风云激荡,沧桑巨变,20世纪的华文文学也波澜壮阔,气象万千。以其大起...
悦读双香楼 本书特色 笔记作为一种私人记述,本可补正史之不足,笔墨若能生动传神,则更有文学的趣味,所以作者总喜欢读笔记。人们却多以为笔记都是古人作品,是一种陈死...
我的菩提树-张贤亮作品典藏-长篇小说卷 本书特色 1958年,一个年轻人因一首抒发胸臆的诗歌而被打为“右派分子”,开始了漫长的劳改生涯。住在五拳头宽的肮脏铺位,...
草堂-第37卷 本书特色 由当代诗人梁平主编,高质量、高稿酬、高颜值的诗歌刊物,立足成都,面向海内外,是成都诗意的城市文化符号,是华语诗坛的重要旗帜和标杆。草堂...
在希望与历史之间 本书特色 本书是1991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纳丁·戈迪默的散文集,包括文学评论、杂文随笔、演讲及通信等,时间跨度长达几十年,以一位伟大作家的胸...
岭南草木状 本书特色 广东画家、学者梁基永的随笔集。以细密笔法勾勒岭南四十种植物瓜果,如胡姬花、芭蕉、玉兰、柚子、榴莲等,细数其品格习性,及相关的诗词掌故、坊间...
北京乎(上下册)--中国文库. 文学类 本书特色 “中国文库”,顾名思义,所收书籍应当是能够代表中国出版业水平的精品。我们希望将所有可以代表中国出版业水平的精品...
《破镜谋杀案》内容简介:美丽动人、在影视圈里风生水起大半辈子的大明星玛丽娜搬进了马普尔小姐所在的乡村小镇。风韵犹存的女明星
伊犁秋天的札记 本书特色我国当代著名诗人、作家周涛的散文作品集,他以浓郁写意的笔墨描绘了祖国边疆,主要是作家熟悉的北疆万里河山的波澜壮阔,贯穿着对生命的颂赞、崇...
旧版书系西南纪行 本书特色 《西南纪行》收录了作者抗战期间辗转西南各地写就的二十余篇散文。学人的散文、随笔往往透着童真,内容质朴,文字洗练。本辑文字,不论描摹黔...
顾城可以被认作从一九六八年他十一、二岁时起正式开始写诗。当时革命的声音响彻中国大地,而顾城却好像一直听着另外一种声音,他
唐诗三百首新注-附辑评 本书特色 中国是诗的国度,唐朝是中国诗歌的巅峰。唐诗对中国文学的影响极为深远,历朝历代的文人视唐诗为圭臬,奉唐人为典范。唐诗与宋词、元曲...
《一九八四》内容简介:《一九八四》是奥威尔的传世之作,堪称世界文坛上最著名的反乌托邦、反极权的政治讽喻小说。他在小说中他创
凤凰:草鞋下的故乡 本书特色 凤凰有着与它的名字相称的开貌,它美丽、悠远、神秘,如同一段故事,虽然人人传诵,却没人能够将它的真相讲述清晰。沈从文带着他心中的凤凰...
梦回大宋看奇案 本书特色 姜正成著的《梦回大宋看奇案》从宋代的入手,通过生动的故事叙述、案件分析,从特别的视角剖析,揭开谜团,解读人物命运。“以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