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是有名教育家朱永新先生在《姑苏晚报》上开设十年的随笔专栏的精选结集,分“书香家园”“杏坛信笔”“文心之旅”三辑,每篇文章写的都是苏州的人与事。作者二十岁到苏州上大学,之后整整三十年都在这里度过。作者在序言中说:“作为苏州的管理者和服务生,我见证着这座城市的成长,见证着她如何从中国文化的宁静后院走向经济发展的前台,见证着她怎样从乡镇企业的创业到对外开发的领跑的全过程。”苏州是作者的精神家园,苏州的书画家、作家、教师、学子、运动员,有许多都是作者的朋友,都成了他笔下的素材。本书是作者以一种独特的视角,对苏州这座美丽城市的由衷赞美,对自己精神家园的深情回望。
本书是著名教育家朱永新先生在《姑苏晚报》上开设十年的随笔专栏的精选结集,分“书香家园”“杏坛信笔”“文心之旅”三辑,每篇文章写的都是苏州的人与事。作者二十岁到苏州上大学,之后整整三十年都在这里度过。
一个人与一个小镇
一晃来到北京快九个年头了。
然而,苏州的许多人与事还是不断出现在我的世界里。毕竟苏州是我曾经生活了三十年的地方,我人生的青春岁月在这里度过,我生命中*重要的“他人” 也大多在这个第二故乡。
前不久,收到苏州朋友屈玲妮寄来的郭军先生的著作《屈玲妮的周庄世界》,很是开心。她说,虽然这本书几年前就出版了,但一直不好意思寄给我,这次重印又想到老朋友,还是希望我提提意见。
《屈玲妮的周庄世界》这个书名,简洁清晰,也名副其实。
因为,周庄是世界的周庄。它不仅是“中国**水乡”,也是世界闻名的古镇,曾经荣获联合国迪拜国际改善居住环境*佳范例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成就奖等诸多殊荣。
因为,周庄就是屈玲妮的世界。屈玲妮不仅生于斯长于斯工作于斯奉献于斯,也自觉自愿地把自己的全部心力用于斯。她十六岁开始在这里当教师,三十岁开始在这里做旅游,后来又成为这里的“一把手”。无论是她在周庄的岁月还是她离开周庄的日子,周庄都是她*重要的牵挂。
还因为,周庄通过屈玲妮成就了一个新的世界。虽然历史上这里有北宋周迪功郎,有明初的“江南首富” 沈万三,虽然周庄因为20 世纪80 年代被我的另一位好友——画家杨明义发现,杨明义不仅自己作画,还将照片无私分享给远在美国的至交陈逸飞,让陈逸飞所画的周庄成为了一张周庄的世界名片,但直到90 年代初,周庄毕竟还是苏州*穷、*偏、*苦的小镇之一。而屈玲妮用了不到十年的时间,在这里成立了中国**个乡镇旅游发展公司,创办了中国**个“国际旅游艺术节”(首届周庄国际旅游艺术节),创建了中国**个古镇保护体系,修建了**艘“周庄舫”承办亚太经合组织财长会议,筹建了**个国家火炬计划昆山传感器产业基地,举办了中国**次国际旅游小姐大赛……就这样,她竟然带着一群人,把周庄变成了一个生活富裕、交通便捷、幸福美满的小镇。
很多人对屈玲妮所做的这些,早已经耳熟能详,但其实还有更多故事很少有人知晓。从我和屈玲妮之间的交往故事,就能够看出她建设周庄的见识与胆识。
大约是在1995 年,那时我在苏州大学担任教务处处长,负责全校的招生、教学管理等事务。有一次陪同客人去周庄参观,认识了屈玲妮。没有想到,她竟然提出:要在周庄办一所大学!长期在大学工作的我知道,办一所大学谈何容易! 屈玲妮说,周庄把许多的“不可能”都变成了“可能”, 为什么不能够在周庄办一所有特色的大学呢?我告诉她,一所大学,从规划、申请,到招聘教师,学校建筑的设计、建设,周期非常长,需要的经费也非常大, 靠一个小镇的力量是难以完成的。*好的办法,是依靠现有的大学办一个分校,依靠民间的资本合作建校。
屈玲妮不仅有着坚持梦想的魄力,而且有着灵活处事的头脑。她高兴地赞同了我的提议,觉得这是一条*理想、*快捷的办学道路。她还解释,她的梦想不是简单地办一所大学为周庄撑门面,而是希望通过大学为周庄的旅游带来文化的底蕴,带来持续的人气。
我把屈玲妮的梦想向苏州大学领导做了汇报,在周庄办一所应用技术学院的构想得到了学校的支持。合作大学的**步迈出了,在接下来寻找资金的合作方时, 她很快找到了在周庄投资的上海云海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施有毅。与屈玲妮一样,施有毅也是一个致力于把不可能变成可能的人,他的公司在上海也创造了许多“**”的纪录:**个把火腿以切片真空包装形式引进上海,开设了**家民族歌舞伴餐的酒楼, 在沪青平公路开办了**家海鲜餐馆,在周庄修建了**家度假酒店。记得与施有毅**次见面的时候, 我曾经建议办一所不收学费的大学,学校的所有事务均由学生勤工俭学完成,他的度假酒店和其他企业的主要员工,也由学生兼任。他甚至设想在周庄建一个演艺中心,在留住游客的同时,也为未来的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就业前景。
说干就干,不到两年的时间,一所占地四百亩, 总投资近两亿元人民币,建筑面积近十万平方米的现代化学校,就在周庄古镇的边上正式竣工了。1997 年11 月,学校正式批准成立。后来,民间资本退出,该校成为苏州大学公办的本科二级学院,拥有机电工程、电子信息、服装、旅游、经贸、外语、财会、艺术等八个系科,在校生七千二百多人,赫然已是周庄古镇的一道文化风景。
我曾经主持编写过一本小书《一个人与一座城市——谢孝思与苏州文化》,讲述的是谢孝思先生与苏州古城的故事。其实,无论城市还是乡村,它总是与某一个人或者某一群人共生的。如果一个人能够永远和一座城市、一个乡村联系在一起,如果我们因为一个人想起一座城市、一个乡村,或者提及一座城市、一个乡村就会想起一个人,就说明它们已经互相成为不可分离的文化标识,无论是这个人还是这方土地, 也就真正写在历史上了。屈玲妮和周庄就是如此。
幅员辽阔的中国正处于城镇化的进程中,有着一个又一个的小镇,在呼唤着扎根于此的一个人或一群人。衷心盼望时代的大潮中,能够不断涌现这样的传奇。
(《姑苏晚报》2017 年9 月1 3 日)
朱永新,男,1958年8月生,江苏大丰人,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会副主席,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副秘书长、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中国叶圣陶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苏州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同济大学等兼职教授。新教育实验发起人。
大学生文学精品选读 内容简介 本书共分五卷,包括散文卷、诗歌卷、小说卷、戏剧卷和电影卷。书中收录了与各卷相关的文章若干,精选了不同的散文、诗歌、小说等作品。大学...
《温故(之九)》内容简介:《温故》是一种陆续出版的历史文化读物。以今天的视角来追怀与审视过去,并为当下的生存与未来的发展提
“盛”“世”观光记:《鸟瞰富连成》续编 本书特色 本书作者写到『富』字科,而『盛』、『世』两科,尽管我看他们演出*频、剧目*精的时期,但一本只规定为三万字,只能...
品读沧桑:文史杂论集 内容简介 本书收录了《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艺术性特征》、《河图洛书的哲学思维》、《鬼谷子生平事迹新探》、《中原姓氏寻根概述》、《元代贾鲁河治...
《一本三跨:飞翔的历史德育》内容简介:《一本三跨:飞翔的历史德育》是上海市历史学科德育协同创新中心(金山区)实践成果集。全
地图的发现 本书特色 本书通过地图来写历史,写军事,写人,写事,写情。笑谈中有考据,风趣中见严谨。文中展示了“老北京的胡同地图”,分析了北京城内为什么没有河,考...
当代散文-秦牧散文选集 内容简介 《秦牧散文选集》选编作者1949年后的散文38篇,包括《在遥远的海岸上》、《海滩拾贝》、《镜泊湖风采》、《长街灯语》等。秦牧(...
2015华文青年诗人奖获奖作品 本书特色华文青年诗人奖是国内具有权威性、公正性和代表性的重要诗歌奖项之一,一年一评,至今已评出十三届。2015年度奖项授予山东青...
从文自传 本书特色 本书是沈从文的自传作品,写了他20岁之前在湘西的那段岁月。有对故乡的记忆,对亲人的怀念,还有个人种种经历。无论是幼时的上学经历,还是少年的军...
中国现代新人文散文(全二册) 本书特色 此之所谓“现代新人文主义”,其实就是现代人文主义,特指在中国历史,文化现代转型即现代过程中与理性主义,科学主义以及现代科...
《华为访谈录》内容简介:华为是如何发展到今天的?任正非是一个怎样的人?关于这两个问题,有各种各样的来自各个方面的解答,唯独
《罗密欧与朱丽叶》内容简介:莎士比亚的杰作是公认的人类文化瑰宝,本书堪称莎士比亚最著名的爱情悲剧作品,是人类文学史乃至文明
经典唐诗鸟类图鉴 内容简介 本书完整呈现唐诗中的56种鸟类,介绍了他们的形体及生态习性。采取图文并茂的形式拓展读者的阅读视野和艺术欣赏视野。经典唐诗鸟类图鉴 目...
鲁迅作品--狂人日记 本书特色 鲁迅著的《狂人日记》是中国现代白话小说的开山之作和扛鼎之作,鲁迅写的非常好的小说集。一声来自铁屋中的呐喊,一本国人自省必读的教科...
人气-蒋子龙文集-第3卷 内容简介 《蒋子龙文集(第3卷):人气》是一部贴近现实生活的当代长篇小说。小说以一个大城市的房改为背景,描写了从市长到平民,形形色色的...
《浪漫的风景水彩画技法——30个美到让人窒息的地方》内容简介:《浪漫的风景水彩画技法 30个美到让人窒息的地方》讲解了30幅唯美风
圣经的故事-全译本 本书特色 FAB利益销售(简要阐述):1.F(Feature 特征):这套书有哪些特性外观装帧典雅、精致、大气、庄重、华贵,版式舒适悦目,欧...
回到呼吸-吕约诗选 本书特色 “天星诗库”是我社重点打造的诗歌品牌,精选60年代、70年代生的诗人,《回到呼吸》是诗人吕约的诗歌精选集,分《血缘鉴定》《回到呼吸...
上海街情话 内容简介 《上海街情话》是在香港演绎的上海人的故事,时空、地点和时代背景的转移,人情仍是浓浓,依然故我。故事的悲欢离合隐喻沪港双城剪不断、相融相彰的...
猫腻,著名通俗小说作家。代表作有《庆余年》《间客》《将夜》《择天记》《朱雀记》等。其作品结构大气,文风细腻,受到各界读者的广泛喜爱。曾获新浪原创文学奖、玄幻类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