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水流年/民国通俗小说典藏文库·张恨水卷》讲述了黄惜时在小河边偶睹一女子之曼妙,心向往之,怅惘中登上去北平读大学的火车,竟巧遇白行素,相谈甚欢,抵京后继续追求不舍,上了同一所学校。北平的交游令惜时很快意识到金钱的威力,虚荣所至冒充大少,为漂亮的交际花米锦华挥霍无度,无视父亲的辛劳,不停要钱。黄父到北平探望,惜时嫌其老土,在米面前竟假作不识其父,后被米识破,愤而分手。父子亦断绝关系。惜时心中郁闷出门寻欢,竟染上梅毒,花光积蓄贫病交加,以至流落街头。深感愧恨难当,发愤做了徒步旅行家。
张恨水著的《似水流年》是一部长篇小说,是民国通俗小说典藏文库·张恨水卷之一部。张恨水作品上承章回小说,下启通俗小说,雅俗共赏,“现代性”强,能够与时俱进,同时他对章回小说进行了革新,促进了新文学与通俗文学的交融。张恨水的小说取材广阔,新闻性强,追求情节的曲折起伏,故事的生动有味,注重语言的平易晓畅,注意读者的审美心理和欣赏习惯,运用章回体这一艺术形式表现现代生活。
《似水流年/民国通俗小说典藏文库·张恨水卷》:**回 秋水望穿采菱舟去 栏杆依遍拂面香来话说一年之中,*可爱的是春天的四五月和秋天的九十月,那个时候,都是不寒不热、起居合宜的日子。平常的人说到江南,都觉得是杂花生树,群莺乱飞,以春天为可爱。其实江南春天,又有一件可厌烦的事,便是雨天多似晴天,家居既闷,出游又有所不可。若是秋天呢?江南**是不像北方冷得那样快,第二是天高气爽,也没有连绵不断的风雨。在这时候,以近乎有水的地方,风景*好。在这《似水流年/民国通俗小说典藏文库·张恨水卷》开幕的时候,便是江南一个水村,水村位在两个湖汊港里,港里的青芦长得有人样高,在绿色里面,带着一点儿焦黄,有些早开的芦花,由绿丛中伸出很长的直茎,迎风摇摆,这便暗示水边人家已是秋深了。青芦外面是水,有些近村的渔船直撑到芦叶里面去,一点儿船影也不看见,只有船上烧茶饭的柴烟,由芦里冒出来,或者船头上那根插船的篙子,伸人空际,会让人知道有船。这村里有一个少年叫黄惜时,他就*爱这芦里藏着渔船的生活,他原是一个中学毕业生,暑假期中,很想到北京去投考大学,无奈自暑假以前,京汉津浦两路就因为发生了军事交通断绝。他的父亲黄守义又不主张他走海道,因此耽误下来,还守在乡下。他自十六岁进中学而后,就不曾在家里经过三秋天气,现在乡居,由中秋又到了重阳,不断地发现家乡山水之美。这日,正是天晴,他带了几《似水流年/民国通俗小说典藏文库·张恨水卷》,一人到小船上去看,将书看得久了,未免有点儿倦意;偶然抬头,只见对岸芦丛上,零落不成行的几棵枫树,那叶子都红了一大半。湖上的西风吹了过去,将那满树的红叶都在半空里打战,灿烂飞舞。惜时看着很有趣味,便想把船撑过岸去,泊在那枫树下,去领略红叶的颜色。于是放下书本,站到船头,拔起篙子,一篙点在岸上,船就由青芦丛里倒退出来。船到港中间,水很深,篙子使用不大利落,放下了篙,正要扶起桨来,划过港去,只在这时,却听到青芦丛中有一阵笑语之声。原来湖的汊港多半是弯曲的。惜时泊船之处,又正在一个之字形的拐角地方,所以船在水中央,被芦洲挡住,却看不到上流的来船。惜时听那笑语声,分明是两个女子,同村子里虽然也有妇女们能够驾船的,然而这里是不出鱼的所在,只浮水面满铺着野菱角罢了。自己只管犹豫,船就让流水横过头去,在原地方流下七八丈路,赶忙拿起篙子,在船头上一拦,将船头横了过来。自己只顾撑自己的船,却忘了上流头已经有船下来,这里将船横过去,恰好上流头那只船横着双桨,顺流而下,两下一凑合,看看便要碰上。惜时一阵手忙脚乱,连忙将篙子一伸,点住了来船,同时,来船也有人拿了短桨,将这里的船也顶住,两船缓了势子,慢慢地靠拢。惜时这才有工夫看那船上的人,果然是两个妇女,一个将近四十岁,犹是乡中人打扮;一个却是剪发少女,上身穿着一件白色翻领的粉红短褂子,两袖露出圆藕似的胳膊。在这水面上,*是红色的衣服看着鲜明,这样一个时装女子,又是乡中向来不经见的,突然遇到,不由人不吃一惊。那个中年妇人在船艄上扶着桨。前面那个少女坐在浅舱里。面前两个竹篮盛满了两篮子鲜菱角,这不必说,是在湾子里采了菱角回来的了。那少女手上也拿了一支短桨,她抬起一只手来,笑嘻嘻地理着纷披到脸上的短发,掠到耳朵后头去。只在她这一抬手之时,那一弯玉臂格外地显着欲红还白,正和那个苹果色的圆圆脸儿,露出筋肉之美。在惜时这样赏鉴时,那中年妇人在艄上催着两支桨悠然而去。惜时扶着篙子,忘了撑船,只是奇怪起来:这乡下哪里有这样一个女子?心里想着,只管向着下流看去,一直望到那船快要抵这一湾港汊的尽头,船只有一只野鸭那样大。他忽然省悟,何必这样呆?这船知道到这里来采菱角,当然船主住在不远的地方,我何不划了船紧紧地跟着?无论如何,我总可以找出她家在何处。正在这里想着,忽有人在岸上大喊道:“惜时你看什么,看出了神?”惜时回头看时,却是他的族兄黄介人,回答道:“我要划船到对岸去。”黄介人道:“你把船划回来,我有话告诉你,前面去的那一条船,我知道是哪一家的。”惜时道:“我打听那船做什么?她没有碰着我的船,我也没有碰着她的船,我们并没有什么纠葛。”黄介人便不多言,掉转身走了。惜时撑着船,弯到对岸枫树下面,将篙子把船插住,但是没有心看书,也没有心看风景,望着一湾流水明闪闪地叠着小浪,流入两方青岸合缝之处,只是出神在船头坐了一会儿,自己一个人忽然说起话来道:“还是去找介人问一声吧。”于是将船撑过岸,携了书本,到村庄东头一个私立小学校来访黄介人。原来他就是这里的小学校长,他早就散了学,背了手在田埂上走,看看他家的佃夫挑了新割的稻子,挑向稻场去,偶一回头,看见惜时来了,便迎上前笑道:“你是找我来了吗?”惜时道:“我回家去,顺便看看稻。”介人摇着头,笑了一笑道:“老弟,你既然有事求我,你就不该说谎呀!”说着,用手一指稻场上的稻堆道:“我爱着这个,是为了一年之内可以不挨饿,你爱着这个,与你有什么关系?你爱是爱着一样,不过是在水面上的活动东西。”说着,他伸手拍了惜时的肩膀,笑着轻轻地道:“你的眼力不错,那个人儿原不是我们这里的人物。”……
张恨水(1895-1967),原名张心远,原籍安徽潜山。著名通俗小说家,鸳鸯蝴蝶派代表作家。一生创作了100多部小说和大量散文、诗词、游记等,共近4000万字,现代作家中无出其右者。其代表作有《春明外史》《金粉世家》《啼笑因缘》《八十一梦》等。
巴别尔书信集-巴别尔全集-第5卷 本书特色 伊萨克·巴别尔著的《巴别尔全集》收入迄今所能搜集到的巴别尔全部文字,包括中短篇小说、新闻报道、散文、剧作、电影脚本、...
常谈一束:吴小如学术随笔自选集 本书特色 这里有对俞平伯、周汝昌、萧乾等一代名家的温馨回忆,有对《故宫退食录》、《桥畔杂记》等作品的评析,有对他曾热爱的京剧表演...
电影文学评论:你听,寂寞在电影里唱歌 本书特色 人孤零零来到人世,寂寞仿佛宿命如影随形,为了填补寂寞的空洞,人们日日奔忙、纵情欢乐,或者,看个电影。于是整个电影...
吴尔夫散文 内容简介 弗吉尼亚·伍尔芙是著名英国女作家、文学批评家和文学理论家,意识流文学代表人物,被誉为二十世纪现代主义与女性主义的先锋。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她...
兴膳宏,1936年生于福冈。中国文学研究家。日本京都大学文学部教授。1961年京都大学本科毕业,1966年毕业于日本京都大学大学院(
《创新供应链管理(第三版)》内容简介:适应全球零售市场与商贸环境的快速变化趋势,冯氏集团的全球业务亦不断演进,在供应链管理
《行政管理实操从入门到精通》内容简介:行政管理岗位存在的根本价值是为企业全体员工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让员工更有效率地完成工
古诗 内容简介 本书是小学生课外精读丛书中的古诗分册。书中收入了我国历代具有代表性的古诗数十首,每首诗均有简洁明了的作者介绍,详尽的注释以及精辟的解读。本书内容...
20世纪中国散文读本(当代) 本书特色 几乎没有一个国家,有像中国这么悠久壮阔的散文传统,像中国有这么许多人写散文,像中国知识界这样看重散文。不少学者、诗人、小...
澹安日记-(全两册) 内容简介 陆澹安(1894-1980),原名陆衍文,字澹庵,斋名琼华馆,江苏吴县人。历经三个历史时代,大半生处于政治变革、社会动荡而思想文...
张鸣-中国人为什么看不起中国人 本书特色 2010年了…中国人为什么还看不起中国人!敢说敢言的教授兼作家张鸣一一道来谈古今,论公器,议乡村,观风气,绘世相他冷眼...
马铃薯兄弟诗选 内容简介 《马铃薯兄弟诗选》收录了马铃薯兄弟近20年来创作的代表性诗歌作品。他的诗歌注重表达日常生活中的细节, 平易、坚实, 接地气, 且质量均...
现代散文-曹聚仁散文选集 本书特色 一、本套《现代散文丛书》是《百花散文收系》的一个组成部分。选收一九一七至一九四九年期间散文家的名篇佳作,按人专集分册。二、入...
林清玄七书 内容简介 林清玄的散文,因文笔清丽、情感醇厚,本本畅销,屡获台.湾各项文学大奖。本系列精选林清玄代表散文,以作者自身的体验和思考为依托,展开对当下社...
红楼女儿花 本书特色 垂注青少年精神成长,陶冶“同龄鸟”人文情怀,为素质教育、校园文化,提供优质“精神套餐”。伴着癸未羊年的春风,遥想青春校园的清新,“鹅毛信文...
在武侠之外,梁羽生也擅评诗论词,曾以笔名“时集之”在《香港商报》专栏“有文笔录”撰文十年,本次结集出版的是其中所有谈论民
愧对书斋-孙绍振心灵自述 本书特色 生为读书人,与书为伍,为友,为臣,为仆,为命。日日读书,享人生之至乐,饮生命之醒醐,自撰格言曰:读书之乐于当大官。然多年,疲...
中国古典诗歌讲稿-大家小书 本书特色 由浦江清所*、浦汉明和彭书麟共同整理的《中国古典诗歌讲稿/大家小书》一书是选取我国*名文史学家浦江清先生的*作汇编而成,分...
负笈燕园1953-1957(风雨北大) 内容简介 本书记录了北大一段弥足珍贵的历史资料,倾注了作者一生真挚炽烈的“燕园情结”。那是一个名师荟萃、群星灿烂的北大,...
《数字中国》内容简介:首部大数据在我国政府管理场景中的应用实践案例读本,全面展示我国电子政务与数字化建设的成果,深度理解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