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风是一个家族几代人行为范式的传承,是一个家族气质和风习的积淀与生活结晶。王阳明是圣贤、是能臣,他留给世人的除了经典传诵的心学、彪炳史册的战绩,传承的还有绍泽绵长的孝悌、忠义、蒙以养正、隐逸无求的王氏家风。本书行文跳出了理论教化的窠臼,如讲述故事般娓娓道来,把王氏家族的家风贯穿于具有代表性的几代人的言行中,显现着一个家族的传统、一个家族的文化,在当下之境中,犹如一剂心灵之汤药,令今人在追根寻源中,获得当下心灵的存在感。
本书为“名人家风丛书”之一本,重点介绍了明代心学大师王阳明的家族历史以及形成了的王氏家风,重点介绍心学大师王阳明在家风领域的成就及其后人在家风建设领域的重要贡献,对今天的家风建设有一定的助益。
本书共分七章,主要有“追本溯源,琅琊高门”“风华蛀世的翰林清华”“余姚出了王阳明”“不姓王的王家人”“家风泽姻亲”“西风逐晚霞”等,从这些内容的叙述中,反映出王阳明形成的王氏家风,这些家风主要有孝悌、忠义、蒙以养正、隐逸无求。
一、宰相的执念
时光的车轮转动着,此时已是南朝梁末年,乌衣王氏第十世王鼒在梁元帝投降后跟随父亲王褒又回到了黄河以北,定居咸阳。王鼒有八个儿子,子孙后居渭南,衍于蜀、闽等地,人丁兴旺,俱不及载。
这里单说和王阳明有关的一支。从王鼒往后数十代,已经是唐末昭宗年间了,这时的乌衣王氏已经传至第二十世王抟。王抟曾当过唐昭宗的宰相,后封鲁国公。王抟的八世祖王方庆是武则天时期的宰相,曾祖王玙是唐肃宗时期的宰相。王抟做宰相的唐末年间,政治环境水深火热。地方上,朱全忠、李克用等节度使都有自己的势力范围;朝廷里,宦官专权,把持朝政。
唐昭宗有心摆脱这种被宦官摆布的局面,与当时和王抟同朝为相的崔胤商量怎么除去这些心头大患,消息不胫而走,传到了这些宦官耳里。平日里,宦官们和藩镇节度使有勾结,互为奥援,如今生死攸关,两股势力更是蠢蠢欲动准备夺权。这时,宰相王抟进言昭宗要识大体,剪除宦官不能一蹴而就,得循序渐进。此言成为崔胤的把柄,他在皇帝面前构陷王抟和宦官是一伙的,同时联合朱全忠(朱温,后梁太祖,取唐而代之),诬陷王抟与枢密使宋道弼、景务修交私,将危及社稷。唐昭宗本来就忌惮权臣坐大,于是判了王抟等人流放,并在蓝田驿赐死了王抟。可怜王抟一位忠臣本一心为国,却在这唐末乱世无端被君王、权臣迫害致死,他的四个儿子也因遭逢剧变,在陕西待不住,各自流亡隐居。王抟的一子王言,来到了魏州(今河北大名东北)一带。
到了北宋年间,王言这一支已经在大名府莘县(今山东聊城莘县)站稳了脚跟,并形成了王氏宗族世系里比较有影响的一支——三槐王氏。三槐王氏出了祖孙三代名人:王祐、王旦和王素。宋太祖年间,有个叫符彦卿的节度使镇守大名,有人举报他行事不轨。宋太祖赵匡胤*忌惮握有兵权的武将,但就目前掌握的证据来看,也不能将符彦卿抓来开封法办。于是赵匡胤想到,大臣里有个叫王祐的,其老家就在大名,正好可以让他借着衣锦还乡的机会,细查符彦卿。于是赵匡胤把王祐叫到近前,说道:卿此次前去,若能查出符彦卿不法罪状,朕当予你宰相之位。听到皇上如此器重自己,王祐非常欣喜地接下这份差事,回老家把符彦卿认认真真地查了一番,并未发现其行事不端之处。耿直的王祐向赵匡胤回奏符彦卿并无罪行,并以王家百余口人的性命作保。本来话说至此,王祐的任务就算完成了,可是王祐发扬王家世代忠臣的本色,对皇上劝谏:五代的国君都是因为猜忌心太重,滥杀无辜而丢了江山,陛下要引以为戒啊。赵匡胤听了这话非常愤怒,这江山刚刚坐稳,王祐就来触霉头,还专挑自己*忌讳的话说,于是贬王祐为华州司马。
本是众望所归的“宰相”人选,不想一朝不慎,还被贬官。然而,王祐倒也不难过,指着庭院中他亲手种植的三棵槐树,做了一个比较大胆的预测:虽然我不做宰相,但我的儿子必然会做。我的儿孙,必定有人位列三公,这三棵槐树就是标志。显然,王祐心里对宋太祖许其宰相之位又出尔反尔的做法多少有些不服气,通过三棵槐树寄予对家族兴旺的期待。后来王祐的预言果然成真。其子王旦,是宋真宗时期著名的宰相,掌权十八载,为相十二年,襟怀坦荡、做事磊落,为北宋一代贤相。王旦死后哀荣,谥号“文正”,配享真宗庙庭。其孙王素,官至龙图阁直学士、兵部郎中,和欧阳修、蔡襄、余靖合称“庆历四谏臣”。三槐王氏三代为官清廉,勇于直谏,有王门世德遗风,无怪乎苏轼撰文《三槐堂铭》有云:“王城之东,晋公(王祐)所庐;郁郁三槐,惟德之符。”三槐王氏门风呼应着琅琊王氏先祖的盛名,成为时代文化的象征。
主编:徐梓,即徐勇,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国学经典教育研究中心主任,从事中国传统教育、历史文献学和史学理论的教育教学工作,致力于推广普及中国传统教育,尤其是蒙学教育、学校教学、家族教化、社会教化等方面的知识,曾主编多地传统文化地方课程教科书,发表、出版相关论文、论著百余。
作者:本套书作者,均是徐梓教授学生,现多为大学教师。
明日之中国文化-民国文学文化名著 本书特色 本讲演于比较中印欧过去之文化中,求吾国文化之出路,一方认定各种文化之客观的研究为目前要务,他方仍不忘求药自救之目的,...
中国现代化对西方的影响(1999/8) 本书特色 文化交流是推动人类社会前进的主要动力之一。古往今来,地球上不知道有多少国家,多少民族。几乎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
姓名与中国文化 本书特色 自《百家姓》以来,中国的姓氏文化一直是与中国传统文化*切近的组成部分,从取名字的避讳、姓名与五行的相生相克,到怎样的姓名主...
与古人一起读广告 本书特色 广告是一道亮丽的城市风景,也是一种商业美。古人还在不经意中把不同时代的审美与风韵溶入到形形色色的广告中。——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间...
创意为王:中国创意产业案例典藏 本书特色 本书通过对中国创意产业发展过程中非常具有代表性的23个案例,进行深入地研究和分析,挖掘其*具灵动、*富悟性的创意之所在...
当代浙北乡村的社会文化变迁 本书特色 有过辉煌历史和伟大文化的民族在百余年间遭逢着三千年来未有之大变局。大变局中的人们既为古今中西之争所苦,又在古今中西之争中为...
诗词格律:经典插图本 本书特色《诗词格律》是中国著名语言学家、教育家、翻译家、散文家和诗人王力先生所著的一部古典诗词格律入门专著。古典诗词中所涉及的种类、平仄、...
伊利莎白.貝克-葛恩胥菡。德國艾爾浪恩大學社會學教授。烏利西.貝克。德國慕尼黑大學社會學教授,並擔任專刊《社會世界》編輯。譯者介紹蘇峰山。台灣大學社會學研究所博...
新中国体育50年 本书特色 ★ 8开盒精装,设计新颖,装帧考究,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 由中国奥委会副主席何慧娴主编,再现了1949-1999新中国体育的发展历程...
剑桥:大学与小镇800年 本书特色 英国社会的显赫人物大多在牛津或剑桥大学读过书,他们入校时未必都是国家的“千金弟子”,但毕业时肯定有特权和财富的锦绣前程。——...
图文纪实北京胡同 本书特色 弯弯曲曲的小胡胃,有很多弯弯曲曲的故事;弯弯曲曲的小故事告诉我和你,每一座四合院都有一幅看不够的画。每一扇大门,都关着一个猜不出的谜...
中国古代道士 本书特色 王烨编著的《中国古代道士》一方面是向读者还原中国古代道士的真实面貌,包才舌道士的住所——宫观、道士的安际生话、中国古代的著名道士,以及一...
少于两个人的世界:一个人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一个人终究得面对一个人的问题、一个人的声音、一个人的城市、如何设计一个人的快乐或者感伤、问世间,孤独为何物...
“不要温顺地走进那个良宵,老年在日暮之时应当燃烧与咆哮;怒斥,怒斥光明的消亡。”★颠覆传统的英诗奇才,用词和韵制造癫狂和迷醉★诺兰电影《星际穿越》中反复出现的诗...
革命.还是变迁? 本书特色 以法国、日本台湾等国际化的作者团队,以论述、对话、非虚构写作等方式,深度解读革命话题、中日关系、转型期的日本社会、转型期的台湾媒体生...
中华语文大观园 本书特色 语文趣话、说文侃字、物名溯源、文化撷英、称谓由来、趣说俗语、幽默诗赋、成语典故、趣联轶事、语林趣话等,尽罗列其中,将语文精妙绝伦的一面...
乌汉—汉乌熟语词条对照辑录 内容简介 笔者李雅梅和乌国青年学者奥扎德先生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编成这本《乌汉-汉乌熟语词条对照辑录》,是希望将汉语和乌兹别克语中的常...
《中国风俗史》内容简介:书中将黄帝以前至明朝的历史,分为浑朴、驳杂、浮靡、由浮靡而趋敦朴四个时代,希望通过分析总结古俗,“
俗神叙事-传承.流变与展演 本书特色 刘秀峰所著的《俗神叙事(传承流变与展演)》尝试参照表演理论的视角和方法,在文献爬梳的基础上,通过对地方俗神陈靖姑信仰的相关...
安藤忠雄、草間彌生發出的藝術旅行邀請函一生一定要走一趟的跳島冒險!「比日本人還要了解瀨戶內藝術的Carol Lin,最新作品終於出爐!只有在地人才知道的深度旅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