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风是一个家族几代人行为范式的传承,是一个家族气质和风习的积淀与生活结晶。王阳明是圣贤、是能臣,他留给世人的除了经典传诵的心学、彪炳史册的战绩,传承的还有绍泽绵长的孝悌、忠义、蒙以养正、隐逸无求的王氏家风。本书行文跳出了理论教化的窠臼,如讲述故事般娓娓道来,把王氏家族的家风贯穿于具有代表性的几代人的言行中,显现着一个家族的传统、一个家族的文化,在当下之境中,犹如一剂心灵之汤药,令今人在追根寻源中,获得当下心灵的存在感。
本书为“名人家风丛书”之一本,重点介绍了明代心学大师王阳明的家族历史以及形成了的王氏家风,重点介绍心学大师王阳明在家风领域的成就及其后人在家风建设领域的重要贡献,对今天的家风建设有一定的助益。
本书共分七章,主要有“追本溯源,琅琊高门”“风华蛀世的翰林清华”“余姚出了王阳明”“不姓王的王家人”“家风泽姻亲”“西风逐晚霞”等,从这些内容的叙述中,反映出王阳明形成的王氏家风,这些家风主要有孝悌、忠义、蒙以养正、隐逸无求。
一、宰相的执念
时光的车轮转动着,此时已是南朝梁末年,乌衣王氏第十世王鼒在梁元帝投降后跟随父亲王褒又回到了黄河以北,定居咸阳。王鼒有八个儿子,子孙后居渭南,衍于蜀、闽等地,人丁兴旺,俱不及载。
这里单说和王阳明有关的一支。从王鼒往后数十代,已经是唐末昭宗年间了,这时的乌衣王氏已经传至第二十世王抟。王抟曾当过唐昭宗的宰相,后封鲁国公。王抟的八世祖王方庆是武则天时期的宰相,曾祖王玙是唐肃宗时期的宰相。王抟做宰相的唐末年间,政治环境水深火热。地方上,朱全忠、李克用等节度使都有自己的势力范围;朝廷里,宦官专权,把持朝政。
唐昭宗有心摆脱这种被宦官摆布的局面,与当时和王抟同朝为相的崔胤商量怎么除去这些心头大患,消息不胫而走,传到了这些宦官耳里。平日里,宦官们和藩镇节度使有勾结,互为奥援,如今生死攸关,两股势力更是蠢蠢欲动准备夺权。这时,宰相王抟进言昭宗要识大体,剪除宦官不能一蹴而就,得循序渐进。此言成为崔胤的把柄,他在皇帝面前构陷王抟和宦官是一伙的,同时联合朱全忠(朱温,后梁太祖,取唐而代之),诬陷王抟与枢密使宋道弼、景务修交私,将危及社稷。唐昭宗本来就忌惮权臣坐大,于是判了王抟等人流放,并在蓝田驿赐死了王抟。可怜王抟一位忠臣本一心为国,却在这唐末乱世无端被君王、权臣迫害致死,他的四个儿子也因遭逢剧变,在陕西待不住,各自流亡隐居。王抟的一子王言,来到了魏州(今河北大名东北)一带。
到了北宋年间,王言这一支已经在大名府莘县(今山东聊城莘县)站稳了脚跟,并形成了王氏宗族世系里比较有影响的一支——三槐王氏。三槐王氏出了祖孙三代名人:王祐、王旦和王素。宋太祖年间,有个叫符彦卿的节度使镇守大名,有人举报他行事不轨。宋太祖赵匡胤*忌惮握有兵权的武将,但就目前掌握的证据来看,也不能将符彦卿抓来开封法办。于是赵匡胤想到,大臣里有个叫王祐的,其老家就在大名,正好可以让他借着衣锦还乡的机会,细查符彦卿。于是赵匡胤把王祐叫到近前,说道:卿此次前去,若能查出符彦卿不法罪状,朕当予你宰相之位。听到皇上如此器重自己,王祐非常欣喜地接下这份差事,回老家把符彦卿认认真真地查了一番,并未发现其行事不端之处。耿直的王祐向赵匡胤回奏符彦卿并无罪行,并以王家百余口人的性命作保。本来话说至此,王祐的任务就算完成了,可是王祐发扬王家世代忠臣的本色,对皇上劝谏:五代的国君都是因为猜忌心太重,滥杀无辜而丢了江山,陛下要引以为戒啊。赵匡胤听了这话非常愤怒,这江山刚刚坐稳,王祐就来触霉头,还专挑自己*忌讳的话说,于是贬王祐为华州司马。
本是众望所归的“宰相”人选,不想一朝不慎,还被贬官。然而,王祐倒也不难过,指着庭院中他亲手种植的三棵槐树,做了一个比较大胆的预测:虽然我不做宰相,但我的儿子必然会做。我的儿孙,必定有人位列三公,这三棵槐树就是标志。显然,王祐心里对宋太祖许其宰相之位又出尔反尔的做法多少有些不服气,通过三棵槐树寄予对家族兴旺的期待。后来王祐的预言果然成真。其子王旦,是宋真宗时期著名的宰相,掌权十八载,为相十二年,襟怀坦荡、做事磊落,为北宋一代贤相。王旦死后哀荣,谥号“文正”,配享真宗庙庭。其孙王素,官至龙图阁直学士、兵部郎中,和欧阳修、蔡襄、余靖合称“庆历四谏臣”。三槐王氏三代为官清廉,勇于直谏,有王门世德遗风,无怪乎苏轼撰文《三槐堂铭》有云:“王城之东,晋公(王祐)所庐;郁郁三槐,惟德之符。”三槐王氏门风呼应着琅琊王氏先祖的盛名,成为时代文化的象征。
主编:徐梓,即徐勇,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国学经典教育研究中心主任,从事中国传统教育、历史文献学和史学理论的教育教学工作,致力于推广普及中国传统教育,尤其是蒙学教育、学校教学、家族教化、社会教化等方面的知识,曾主编多地传统文化地方课程教科书,发表、出版相关论文、论著百余。
作者:本套书作者,均是徐梓教授学生,现多为大学教师。
《中国自信:民族复兴大思维》内容简介:《中国自信 民族复兴大思维》从政治文化理论的维度,对当前中国人热议的民族精神话题,进行
民国卷-中国文化发展史 本书特色 ★16开精装,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中国文化发展史》 所论述的文化,包括宗教信仰、风俗习惯、道德情操、学术思想、文学艺术、科学...
三萬人親身實證!日本身體矯正專家告訴你舒展腳掌,是最好的復健釋放痛症.骨架回正.消除腰痠背痛◎為什麼要「練腳掌」?腳掌是穩定全身的力量穿高跟鞋、運動傷害、老化等...
《仪礼与佛教研究》内容简介:作为中国宗教史、敦煌文献研究的专家,作者在本书中对丝绸之路沿线及敦煌写本中有关佛教仪典的文本做
村上春樹1949年生於日本京都府。早稻田大學戲劇系畢業。1979年以《聽風的歌》獲得「群像新人賞」,新穎的文風被譽為日本「八○年代文學旗手」,1987年代表作《...
中国古代体育习俗 内容简介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包罗万象,作为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中国古代体育习俗也是内容繁多、举不胜举。特别各统一王朝地域广阔,民族众多,因...
不够漂亮也不够聪明,是不是只能做一个毫无存在感的人?如果有一种胶囊,服用后能改变这糟糕透顶的命运,你愿意付出自己珍贵的东西去交换吗?相貌和成绩都一般的周末经常遭...
仙骨佛心-家具.紫砂与明清文人-(增订版) 本书特色 ★16开精装,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全彩图文,装帧精美,印质上佳★本书不同于一般的介绍鉴赏明式家具...
中国少数民族建筑:英文 本书特色 "Architecture and gardens are a microcosm of society and a symb...
读库-1604 本书特色 本辑《读库》是2016年第四期,共有七篇文章。贾行家的《他们》是对当代中国社会的描摹,而瘂弦口述的《从军记》则是对国共内战时期的回忆。...
《守望与思索》内容简介:本书为人文清华讲坛2019年六位嘉宾的深度访谈及演讲实录,这六位嘉宾均为清华人文学科及理工学科的代表人
词典问题研究 内容简介 自上世纪70年代编写《汉语大词典》开始,我便和辞书结下了近半个世纪的缘分。它让我学会了踏实,学会了“磨”的功夫,这让我受用了大半辈子。也...
长安史记丛刊 游城南记校注 内容简介 《游城南记》为北宋人张礼撰,是其与友人於哲宗元年(一0八六)闰二月游历京兆城南即今西安南郊及长安地区的见闻记录,涉及的自然...
文化想象与人文批评(市场逻辑下的中国大众文化发展研究) 内容简介 中国的大众文化发展,必然涉及到内外两种文化发展因素和中西两种文化批评环境。本书是为了将多年的研...
梦里花开 圣洁之邦 本书特色 一直相信世间有某种不可理喻的存在——缘分,而缘分也不仅仅是人与人之间的。 在这大千世界中,天地何其寂寥,生命何其壮阔,一草一木皆有...
四川风景名胜诗词选注 本书特色 自古以来,四川号称“天府之国”,物产丰富,山川秀丽,风景优美,人文荟萃,正所谓人杰地灵者也。四川之风景名胜颇多,九寨沟、都江堰、...
外国习俗丛书--英国 本书特色 生活在21世纪的中国读者比过去任何时期都更加需要了解世界、了解共同居住在地球村上的其他国爱和民族。然而,要全面认识一个国家、一个...
性别与文化-女性词作美感物质之演进 本书特色 词向来被视为女性化的文学体式,女性词尤其受到读者的青睐,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特殊的意义。本书是叶嘉莹研究评论历代女性...
中国传统交际礼仪-拱手 鞠躬 跪拜 本书特色 《中国传统交际礼仪:拱手·鞠躬·跪拜》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本丛书搜寻古籍、方志、野史,汇集各族民俗材料,进行科学...
對於戰後從台灣引揚回日本的四十餘萬日本人而言,每個人都有一個只屬於自己的,一生僅此一回的一一「敗戰物語」。竹內昭太郎,日治時期出生於台灣的日本人。一九四五年時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