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风是一个家族几代人行为范式的传承,是一个家族气质和风习的积淀与生活结晶。王阳明是圣贤、是能臣,他留给世人的除了经典传诵的心学、彪炳史册的战绩,传承的还有绍泽绵长的孝悌、忠义、蒙以养正、隐逸无求的王氏家风。本书行文跳出了理论教化的窠臼,如讲述故事般娓娓道来,把王氏家族的家风贯穿于具有代表性的几代人的言行中,显现着一个家族的传统、一个家族的文化,在当下之境中,犹如一剂心灵之汤药,令今人在追根寻源中,获得当下心灵的存在感。
本书为“名人家风丛书”之一本,重点介绍了明代心学大师王阳明的家族历史以及形成了的王氏家风,重点介绍心学大师王阳明在家风领域的成就及其后人在家风建设领域的重要贡献,对今天的家风建设有一定的助益。
本书共分七章,主要有“追本溯源,琅琊高门”“风华蛀世的翰林清华”“余姚出了王阳明”“不姓王的王家人”“家风泽姻亲”“西风逐晚霞”等,从这些内容的叙述中,反映出王阳明形成的王氏家风,这些家风主要有孝悌、忠义、蒙以养正、隐逸无求。
一、宰相的执念
时光的车轮转动着,此时已是南朝梁末年,乌衣王氏第十世王鼒在梁元帝投降后跟随父亲王褒又回到了黄河以北,定居咸阳。王鼒有八个儿子,子孙后居渭南,衍于蜀、闽等地,人丁兴旺,俱不及载。
这里单说和王阳明有关的一支。从王鼒往后数十代,已经是唐末昭宗年间了,这时的乌衣王氏已经传至第二十世王抟。王抟曾当过唐昭宗的宰相,后封鲁国公。王抟的八世祖王方庆是武则天时期的宰相,曾祖王玙是唐肃宗时期的宰相。王抟做宰相的唐末年间,政治环境水深火热。地方上,朱全忠、李克用等节度使都有自己的势力范围;朝廷里,宦官专权,把持朝政。
唐昭宗有心摆脱这种被宦官摆布的局面,与当时和王抟同朝为相的崔胤商量怎么除去这些心头大患,消息不胫而走,传到了这些宦官耳里。平日里,宦官们和藩镇节度使有勾结,互为奥援,如今生死攸关,两股势力更是蠢蠢欲动准备夺权。这时,宰相王抟进言昭宗要识大体,剪除宦官不能一蹴而就,得循序渐进。此言成为崔胤的把柄,他在皇帝面前构陷王抟和宦官是一伙的,同时联合朱全忠(朱温,后梁太祖,取唐而代之),诬陷王抟与枢密使宋道弼、景务修交私,将危及社稷。唐昭宗本来就忌惮权臣坐大,于是判了王抟等人流放,并在蓝田驿赐死了王抟。可怜王抟一位忠臣本一心为国,却在这唐末乱世无端被君王、权臣迫害致死,他的四个儿子也因遭逢剧变,在陕西待不住,各自流亡隐居。王抟的一子王言,来到了魏州(今河北大名东北)一带。
到了北宋年间,王言这一支已经在大名府莘县(今山东聊城莘县)站稳了脚跟,并形成了王氏宗族世系里比较有影响的一支——三槐王氏。三槐王氏出了祖孙三代名人:王祐、王旦和王素。宋太祖年间,有个叫符彦卿的节度使镇守大名,有人举报他行事不轨。宋太祖赵匡胤*忌惮握有兵权的武将,但就目前掌握的证据来看,也不能将符彦卿抓来开封法办。于是赵匡胤想到,大臣里有个叫王祐的,其老家就在大名,正好可以让他借着衣锦还乡的机会,细查符彦卿。于是赵匡胤把王祐叫到近前,说道:卿此次前去,若能查出符彦卿不法罪状,朕当予你宰相之位。听到皇上如此器重自己,王祐非常欣喜地接下这份差事,回老家把符彦卿认认真真地查了一番,并未发现其行事不端之处。耿直的王祐向赵匡胤回奏符彦卿并无罪行,并以王家百余口人的性命作保。本来话说至此,王祐的任务就算完成了,可是王祐发扬王家世代忠臣的本色,对皇上劝谏:五代的国君都是因为猜忌心太重,滥杀无辜而丢了江山,陛下要引以为戒啊。赵匡胤听了这话非常愤怒,这江山刚刚坐稳,王祐就来触霉头,还专挑自己*忌讳的话说,于是贬王祐为华州司马。
本是众望所归的“宰相”人选,不想一朝不慎,还被贬官。然而,王祐倒也不难过,指着庭院中他亲手种植的三棵槐树,做了一个比较大胆的预测:虽然我不做宰相,但我的儿子必然会做。我的儿孙,必定有人位列三公,这三棵槐树就是标志。显然,王祐心里对宋太祖许其宰相之位又出尔反尔的做法多少有些不服气,通过三棵槐树寄予对家族兴旺的期待。后来王祐的预言果然成真。其子王旦,是宋真宗时期著名的宰相,掌权十八载,为相十二年,襟怀坦荡、做事磊落,为北宋一代贤相。王旦死后哀荣,谥号“文正”,配享真宗庙庭。其孙王素,官至龙图阁直学士、兵部郎中,和欧阳修、蔡襄、余靖合称“庆历四谏臣”。三槐王氏三代为官清廉,勇于直谏,有王门世德遗风,无怪乎苏轼撰文《三槐堂铭》有云:“王城之东,晋公(王祐)所庐;郁郁三槐,惟德之符。”三槐王氏门风呼应着琅琊王氏先祖的盛名,成为时代文化的象征。
主编:徐梓,即徐勇,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国学经典教育研究中心主任,从事中国传统教育、历史文献学和史学理论的教育教学工作,致力于推广普及中国传统教育,尤其是蒙学教育、学校教学、家族教化、社会教化等方面的知识,曾主编多地传统文化地方课程教科书,发表、出版相关论文、论著百余。
作者:本套书作者,均是徐梓教授学生,现多为大学教师。
菊花与刀-了解日本和日本人的公认的最佳读本 本书特色 《菊花与刀》是研究日本的经典性著作,被日本学术文化界誉为"现代日本学的鼻祖",曾被翻译成英、法,中、日、西...
作家话长春 本书特色 长春是新中国汽车工业和电影事业的摇篮,具有独特的历史和地域以及文化特征。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
姜亮夫:敦煌学概论/大家小书 本书特色 一本不足八万字的小书,其内涵之丰富,学问之广博,感情之充沛,均非生般的高头讲章之所能及,也绝不亚于一些辉煌巨著。在某种意...
人生十讲-季羡林谈人生 本书特色季羡林先生的十堂人生课, 浓缩生命的真谛。本书主要收录季羡林先生书写人生智慧的文章,共分十讲:**讲,人生的意义与价值;第二讲,...
佛教与素食 本书特色 一提起佛教,自然就联想到素食。对中国人而言,所谓的“出家人”就是“吃斋”的人,这是天经地义的事,除了济公等少数传说中的人物外,“酒肉和尚”...
科学修辞学研究 本书特色 《科学修辞学研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山西大学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科学修辞学研究 目录 总序导言科学修辞学的理论现状*...
知识与文化-民国学术文化名著 本书特色 《民国学术文化名著:知识与文化》一书的内容共分为三编。**编阐述知识论,第二编从文化的观点来说明了各种理论知识之形成,*...
中国古代娱乐 本书特色 原始娱乐是我们的先民把生话中的怯乐与冲动再体验一番的形象展现。原始娱乐本身是一种能够激起先民们冲动的愉悦心情,同时它还是由这愉悦的冲动心...
《诸葛亮集》内容简介:本书据清人张澍所撰《诸葛忠武侯文集》整理点校而成。全书共十一卷,包括“文集”四卷、“附录”二卷、“故
中国文字研究-(2008年第一辑(总第十辑)) 本书特色 《中国文字研究2008年第1辑(总第10辑)》是由大象出版社出版。中国文字研究-(2008年第一辑(总...
触摸俄罗斯 本书特色 俄罗斯*缺乏的是好男人俄罗斯的“上帝”是伏特加俄罗斯*丰富的资源是大美女俄罗斯*值得敬仰的是墓园文化不缺土地的莫斯科房价比北京还贵中国正在...
全像民间神3册 内容简介 《全像关公》关公崇拜是一个文化现象,关羽崇拜跨越时空、贯穿于千年中国历史之中,分別以道教的帝君、佛门的伽蓝、儒家的武圣人以及民间的财神...
中国古代邮驿 本书特色 王俊编著的这本《中国古代邮驿》是中国传统民俗文化艺术系列丛书之一。全书共分七章,首先按照时间顺序介绍了先秦至明清时期邮驿的发展历程,然后...
尔雅 本书特色 由郭璞注的《尔雅》是我国*早的一部解释词义的专著,是中国古代*早的词典,也是**部按照词义系统和事物分类来编纂的词典。“尔”是“近”的意思,“雅...
中国传统风俗与现代化 内容简介 生活在中国这片神奇而又广阔的土地上,处处都可以捕捉或经历到浓烈诡奇的民族传统风俗,五彩斑斓的服饰习俗,千奇百态的居住习俗,独具魅...
东巴文化揭秘(修订版) 本书特色 纳西东巴文化充满着神秘的色彩。神秘的图腾崇拜、灵魂观念,神秘的道场祭祀、还债意识,神秘的宗教巫术、护尸歌舞,神秘的情死文化、玉...
第二语言研究方法 内容简介 本书的特点在于其实用性,着重培养动手能力。与偏重理论研究的传统语言学或教育学专著相比,书中向读者介绍的第二语言研究方法易于掌握,可操...
中国宫廷文化丛书 离宫别院 园林 目录 一 离宫别苑的由来1 自古园林帝王家2 离宫别苑的历史轨迹3 离宫别苑功能的扩大二离宫别苑的组合成分1 从“圜”字看园林...
古今中西之争 本书特色 “现代性”问题必然会对正在思考中国现代化之路的中国知识分子造成极大的困惑,因为它意味着:现代化的进程并不只是一套正面价值的胜利实现,而且...
2004语录 本书特色 本年度1000条惊人之语全记录*具品牌号召力的年度大盘点《新周刊》发起,40位知道分子联手编选、点评2004语录 内容简介 每一年都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