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书信》是一部关于华西协合大学创办者的书信集,生动展现了这些外国友人从1911年到1950年在华西坝创办华西协合大学、传播医学的艰辛历程,以及以客观立场记述的现代中国的社会环境和民生状态。书中收录书信,多为抢先发售翻译出版;书信内容和《剑桥中国晚清史》(上、下卷)、《剑桥中华民国史》(上、下卷)互为印证;精选的历史图片和部分当年报刊的相关报道,客观而真实地呈现了从辛亥革命、北伐战争、抗日战争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等历史事件,现代中国工业、农业、交通运输、教育、医疗卫生等真实状况,以及华西协合大学创办过程中筚路蓝缕的创业精神,传播医学、传道授业的科学精神。
本书所选华西书信,时间从1911年到1950年,这是中国近代史为重要的一段历史时期。这期间的辛亥革命、北伐战争、抗日战争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等等历史事件无一不出现在华西书信中。
本书的着眼点是通过精选的华西书信,真实还原近代中国人的生活图景,为此,我们在本书的结构上做了一些探索。我们把书信分为六个部分,每个部分华西书信是主要讲述者,同时,摘录《剑桥中国晚清史》(上、下卷)、《剑桥中华民国史》(上、下卷)的相关内容,选择一些相关历史图片和部分当年报刊的相关报道,以此形成阅读的互动和延伸。
对于华西书信,我们采取了两种呈现方式:摘录和完整展示的接替运用,本书在不影响读者阅读书信的情况下,对书信以及书信作者的生平事迹不做过多的介绍与评述,而留给了书信摘录较多的篇幅。这是希望读者重点阅读这些书信片段,通过这些细节去接近历史,感受历史。
本书还原样呈现了档案馆的照片资料,以保留在档案馆陈放的历史原貌,因此有些照片可能缺失拍摄时间和地点,请读者原谅。
《华西书信(字里行间自然显露出与近代中国的一系列改革思想和活动紧密联系的历史图景)》:
今天是圣诞节后的星期天晚上。今晚在大学校园里*庞大的建筑——体育馆里面聚集了七八百人。我们或坐或站,聚精会神地观看了一场真正了不起的表演。那是自我来到中国以后听到的*独特、印象*深刻的合唱。我欲罢不能地想说,我从没有听过这样的,可是这么说似乎显得我这种热烈的情感有些浅,因为那是在唱《弥赛亚》!当然我们以前都经常听《弥赛亚》,可是从未听过这样的。台上的合唱团估计有一百多人,其中只有七个“外国人”。合唱团的团长是一个小个子的白发老太太,她在这里教音乐,其他团员都是学生。两个领唱是我们医学院的学生,我每天在教室里都会见到这两个小伙子。他们的英语发音很棒,很出色,但更有意义的是他们表达的庄严与情感的深度与他们所唱的内容和谐一致。形象地说,我们揉了揉自己的眼睛,捏了自己一把,试图让自己完全相信这一点小小的额外证据:新天地的曙光已经照亮了中国!在听了他们多年挣扎着适应我们“极好的”声乐系统和乐器之后,我几乎已经有了一种认识,就是我以为对于中国成年人来讲,可能身体器官不允许他们掌握我们认为很平常的技巧。但是毫无疑问,这些年轻人做到了,他们让我们这一阶段的西方文化完全变成他们自己的了。连那位手风琴伴奏者,我们那位年轻的中国医生,他的演奏也充满了灵性。
其实今年这里的圣诞节有点非同寻常,圣诞节的概念似乎引发了这里的年轻人从未有过的想象力。可能部分是由于对六年战争苦难的反应,特别是在那苦难深重的迁移岁月之后,如今似乎已经能够看到将有一个幸运的结局。另外,他们也是因为在某种程度上意识到,当今世界上的大部分苦难都来自人类的愚蠢,人们未能让自己的生活合上“世界和平,人类亲善”这个19世纪的和弦。晚饭后不久,一群群学生开始唱歌,一直唱到午夜之后,连空气中都飘荡着《圣诞颂歌》,洋洋盈耳。全部都是用英语唱的,听着感觉非常好。这个世界从未像此刻这样需要圣诞的信息。
自我们上次写信后到今天,发生了一些事情。从财务、教学和声誉的角度讲,可能*有意义的事情是北京协和医学院及其附属高级护士学校来到了我们中间。多少年来,我们一直为自己的学院和护士学校感到骄傲(也许太骄傲了),但公平地讲,从同样的高效率的立场看,我们应该承认北京协和医学院的建制总的来说是中国*好的。那个学院是由中华医学基金会管理的,是洛克菲勒基金会的宠儿。洛克菲勒基金会认为这是他们在全世界所有的项目中*令人满意的一个,这已经是公开的秘密。两年以前,由于日本侵略中国,他们不可能在北京继续下去了,因此他们的教职员工和学生(多数是学生)三三两两地徒步长途跋涉数月到这里,来到自由中国地区。他们说希望在这个省份看到一个新的北京协和医学院。此话从这里开始说起,慢慢流传到纽约。后来,显然是经过多次商议之后,一个叫克劳德·福克纳的人(他有“铁肺”之誉)被任命为院长,并被派到这里来看看能够做点什么。他的任务极其重要,但也极端困难。他仔细地研判了当前形势之后得出结论——在目前的情况下,修建的事情完全不可能,*明智的计划是与西部三个省份中现有的医学院之一同甘苦共命运。你可以想象,当这件事在海外闹得沸沸扬扬之时,事情立即变得有些棘手。事实上,那些选择对这个学院微笑的人们有很多理由来祝贺自己。福克纳与他的顾问委员会决定将选择权交给学生,这个做法很聪明,因为这样没有人会指责他们偏心。我们听说学生进行了无记名投票决定是否加入我们学校,就这样我们被大众投票选中。这个选择没有被高高在上的几个人操控,对此,我觉得我们大多数人都有足够的人情味,没有让人们感到太失望,因为这样也就没有人会指责我们当选是靠幕后操纵。他们已经来了三个教授,更多的教授还在路上。他们来的时间正合适,因为在那段时间,由于休假的缘故我们失去了很多人,同时经济压力也令人发愁。我们的学生总数令人难以置信地多,以至于我们很多人都对这个事实感到遗憾,因为我们不可能放弃关系密切的、非常有效的个别教学方式。。现在那个好学校高兴地加入我们,是多年以来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一件*令人鼓舞的事。顺便说一下,他们要给我们派一个有经验的医院院长来,此事已经确定了。因此你的代表人正在兴高采烈地准备将那些令人烦恼的、费时费力的、耗尽耐心的工作重担交付到一个中国人强健的肩膀上(他是在国外接受培训的),将这个“小学校”拖出束缚之襁褓,顺利地度过步履蹒跚的学步阶段,在混乱中摸索着前进,这是一个典型的案例。对于我来说,现在真的希望让我回去为病人和学生服务,这是我这辈子*大的兴趣。
……
茶缘 内容简介 茶喝到一定的份上,品尝的已不局限于大自然的馈赠,天地间的气息,还有自己和他人的精神味道。这是高级别的体验,高水准的审美。久了,茶既是我,我既是茶...
醒来觉得甚是爱你 本书特色 灵魂封在信封里好姊姊:今天中午回来,妹妹带着随随便便的神气对我说,“你房间里有一封信”,一跳跳到楼上,信并没...
精彩摘录我看亲戚之间的关系实在比外人还不如。无论什么坏事和笑柄,他们都彼此知道,比外人更详细,说起坏话来更恶毒,吵嘴打架
心安即福地-张贤亮作品典藏-散文卷 本书特色 前20年和中国的苦难紧密相连,近30年又和中国的改革共同栉风沐雨,这段独特的经历,使张贤亮的散文有着强烈的精英意识...
三毛全集06-万水千山走遍(2011年版) 本书特色 ★三毛——华文世界里的传奇女子,她的足迹遍及世界各地★此篇是三毛*受欢迎的作品,倾倒了全世界的华文读者★封...
在安静中盛享人生的清凉 本书特色 快乐的人生是简单干净的,成长的过程中,总免不了经历一番复杂,三千烦恼,利欲扰心。如何才能在纷扰红尘中不迷失自我,不忘初心?作者...
文人与装鳖 本书特色 《民国大家美文丛书:文人与装鳖》汇集了这些名家的散文经典,从他们优美而富于深意的文字中,我们可以体会大家的情怀,品读他们所生活的民国时代。...
佳期如梦,似水年华 本书特色 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能提高文化修养,还能感受人生的喜怒哀乐、酸甜苦辣。真正的读书,是源自心灵。只有从心灵发出的热爱,才是*纯粹...
大地之门丛书-边缘人语 内容简介 江的边缘,海的边缘,是水的边缘。淡的边缘,咸的边缘,是生的边缘。边缘之人往往麻木。边缘之梦常常惊醒。边缘是一种景观。从某种意义...
莎士比亚悲剧集 本书特色 “英国戏剧之父”威廉·莎士比亚的巅峰之作!影响人类历史的伟大作品!震撼亿万人的传世经典!《莎士比亚悲剧集》全球公认莎士比亚的经典代表作...
《女人财富非常道》内容简介:《女人财富非常道》是“李南非常道”系列的第二本,全书围绕女性理财展开,涵盖女性生活的各个方面,
一读三叹:朽木杂文随笔选 本书特色 从某种意义上说,人这种生物,生来就是“读者”读人,读事,读物,读历史,读社会,读人生,无一天不在“读”着。正缘如此,我们把人...
废名 田园小说新文艺/中国现代文学大师读本 本书特色 吴中杰编的《废名田园小说》介绍:废名的田园小说,所写皆乡间景致及凡人细事。它写竹林,写河柳,写桃园,写菱荡...
译者的尴尬 本书特色 《文化阅读038:译者的尴尬》编辑推荐:译了《贝多芬传》,寄给商务印书馆,被退回了;译了莫罗阿的《恋爱与牺牲》寄给开明,被退回了……过了几...
《傅雷家书·学生读本》内容简介:本书是傅雷夫妇与长子傅聪在其留学波兰期间(1954-1958年)的往来家信,由傅雷家人编定。这是一份
《1917年3月》内容简介:1917年3月5日,伍德罗·威尔逊在他的第二次就职演讲中宣布:“我们不再是一群乡巴佬了。”他在美国加入第一
诗词经典诵读-《中国诗词大会》图书配套诗词精选 内容简介 《中国诗词大会》为央视精心打造的一档普及中国古代诗词经典的热播栏目,依该栏目文字脚本整理而成、由我局出...
唐五代词三百首 目录 敦煌词(32首)凤归云(征夫数载)天仙子(燕语莺啼)破阵子(年少征夫)倾杯乐(忆昔笄年)拜新月(荡子他州去)抛球乐(珠泪纷纷)虞美人(东风...
莫友芝(1811~1871)字子偲,自号郘亭,又号紫泉、眲叟,贵州独山人。晚清金石学家、目录版本学家、书法家,宋诗派重要成员。家世
国民政府十二位一级上将的最后结局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是选择中华民国历史上的十二位一级上将在中华民国历史上某一领域的影响进行编写,主要对这些人物的一生作一简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