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踪迹/朱自清自编文集》是朱自清**本书,初版由上海亚东图书馆于1924年12月出版。该书分两部分,**部分是新诗,收作者创作的新诗31首。第二部分是散文,收名篇《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7篇。这些早期作品,体现了朱自清一贯的思想情怀,是研究朱自清早期文学的重要材料。
朱自清先生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很重要的作家。既是散文圣手,民主斗士,又是功力精湛的文学评论家。新文化运动中,他以长诗《毁灭》奠定了他的新诗人的地位,以小说《笑的历史》显示了他文学创作的才华。接着,他又以《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作为开手,致力于散文的创作。
《踪迹/朱自清自编文集》: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一九二三年八月的一晚,我和平伯同游秦淮河;平伯是初泛,我是重来了。我们雇了一只“七板子”,在夕阳已去,皎月方来的时候,便下了船。于是桨声汩——汩,我们开始领略那晃荡着蔷薇色的历史的秦淮河的滋味了。
秦淮河里的船,比北京万生园,颐和园的船好,比西湖的船好,比扬州瘦西湖的船也好。这几处的船不是觉着笨,就是觉着简陋、局促;都不能引起乘客们的情韵,如秦淮河的船一样。秦淮河的船约略可分为两种:一是大船;一是小船,就是所谓“七板子”。大船舱口阔大,可容二三十人。里面陈设着字画和光洁的红木家具,桌上一律嵌着冰凉的大理石面。窗格雕镂颇细,使人起柔腻之感。窗格里映着红色蓝色的玻璃;玻璃上有精致的花纹,也颇悦人目。“七板子”规模虽不及大船,但那淡蓝色的栏干,空敞的舱,也足系人情思,而*出色处却在它的舱前。舱前是甲板上的一部,上面有弧形的顶,两边用疏疏的栏干支着。里面通常放着两张藤的躺椅。躺下,可以谈天,可以望远,可以顾盼两岸的河房。大船上也有这个,但在小船上更觉清隽罢了。舱前的顶下,一律悬着灯彩;灯的多少,明暗,彩苏的精粗,艳晦,是不一的,但好歹总还你一个灯彩。这灯彩实在是*能钩人的东西。夜幕垂垂地下来时,大小船上都点起灯火。从两重玻璃里映出那辐射着的黄黄的散光,反晕出一片朦胧的烟霭;透过这烟霭,在黯黯的水波里,又逗起缕缕的明漪。在这薄霭和微漪里,听着那悠然的间歇的桨声,谁能不被引人他的美梦去呢?只愁梦太多了,这些大小船儿如何载得起呀?我们这时模模糊糊的谈着明末的秦淮河的艳迹,如《桃花扇》及《板桥杂记》里所载的。我们真神往了。我们仿佛亲见那时华灯映水,画舫凌波的光景了。于是我们的船便成了历史的重载了。我们终于恍然秦淮河的船所以雅丽过于他处,而又有奇异的吸引力的,实在是许多历史的影像使然了。
秦淮河的水是碧阴阴的;看起来厚而不腻,或者是六朝金粉所凝么?我们初上船的时候,天色还未断黑,那漾漾的柔波是这样的恬静,委婉,使我们一面有水阔天空之想,一面又憧憬着纸醉金迷之境了。等到灯火明时,阴阴的变为沉沉了:黯淡的水光,像梦一般;那偶然闪烁着的光芒,就是梦的眼睛了。我们坐在舱前,因了那隆起的顶棚,仿佛总是昂着首向前走着似的;于是飘飘然如御风而行的我们,看着那些自在的湾泊着的船,船里走马灯般的人物,便像是下界一般,迢迢的远了,又像在雾里看花,尽朦朦胧胧的。这时我们已过了利涉桥,望见东关头了。沿路听见断续的歌声:有从沿河的妓楼飘来的,有从河上船里度来的。我们明知那些歌声,只是些因袭的言词,从生涩的歌喉里机械的发出来的;但它们经了夏夜的微风的吹漾和水波的摇拂,袅娜着到我们耳边的时候,已经不单是她们的歌声,而混着微风和河水的密语了。于是我们不得不被牵惹着,震撼着,相与浮沉于这歌声里了。从东关头转湾,不久就到大中桥。大中桥共有三个桥拱,都很阔大,俨然是三座门儿;使我们觉得我们的船和船里的我们,在桥下过去时,真是太无颜色了。桥砖是深褐色,表明它的历史的长久;但都完好无缺,令人太息于古昔工程的坚美。桥上两旁都是木壁的房子,中间应该有街路?这些房子都破旧了,多年烟熏的迹,遮没了当年的美丽。我想像秦淮河的极盛时,在这样宏阔的桥上,特地盖了房子,必然是髹漆得富富丽丽的;晚问必然是灯火通明的。现在却只剩下一片黑沉沉!但是桥上造着房子,毕竟使我们多少可以想见往日的繁华;这也慰情聊胜无了。过了大中桥,便到了灯月交辉,笙歌彻夜的秦淮河;这才是秦淮河的真面目哩。
大中桥外,顿然空阔,和桥内两岸排着密密的人家的大异了。一眼望去,疏疏的林,淡淡的月,衬着蓝蔚的天,颇像荒江野渡光景;那边呢,郁丛丛的,阴森森的,又似乎藏着无边的黑暗:令人几乎不信那是繁华的秦淮河了。但是河中眩晕着的灯光,纵横着的画舫,悠扬着的笛韵,夹着那吱吱的胡琴声,终于使我们认识绿如茵陈酒的秦淮水了。此地天裸露着的多些,故觉夜来的独迟些;从清清的水影里,我们感到的只是薄薄的夜——这正是秦淮河的夜。
大中桥外,本来还有一座复成桥,是船夫口中的我们的游踪尽处,或也是秦淮河繁华的尽处了。我的脚曾踏过复成桥的脊,在十三四岁的时候。但是两次游秦淮河,却都不曾见着复成桥的面;明知总在前途的,却常觉得有些虚无缥缈似的。我想,不见倒也好。这时正是盛夏。我们下船后,借着新生的晚凉和河上的微风,暑气已渐渐销散;到了此地,豁然开朗,身子顿然轻了——习习的清风荏苒在面上,手上,衣上,这便又感到了一缕新凉了。南京的日光,大概没有杭州猛烈;西湖的夏夜老是热蓬蓬的,水像沸着一般,秦淮河的水却尽是这样冷冷地绿着。任你人影的憧憧,歌声的扰扰,总像隔着一层薄薄的绿纱面幕似的;它尽是这样静静的,冷冷的绿着。我们出了大中桥,走不上半里路,船夫便将船划到一旁,停了桨由它宕着。他以为那里正是繁华的极点,再过去就是荒凉了;所以让我们多多赏鉴一会儿。他自己却静静的蹲着。他是看惯这光景的了,大约只是一个无可无不可。这无可无不可,无论是升的沉的,总之,都比我们高了。
……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号秋实,改名自清,字佩弦。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东海,长大于江苏扬州,故称“我是扬州人”。现代杰出的散文家、诗人、学者。主要散文作品有《欧游杂记》《匆匆》《春》《绿》《你我》《背影》等;另有文艺论著《诗言志辨》《经典常谈》《新诗杂话》《论雅俗共赏》等。
《社会信任:民间金融与经济转型》内容简介:中国城镇化的崛起引发了我国经济社会结构的现代化大转型,本书侧重从支撑城镇化的金融
一个外省青年的精神成长史 本书特色 我们这一代人,都是“外省青年”。中国是世界的外省,家乡是北京的外省。本书是知名媒体人袁复生12年文字的首次结集。个人史的表达...
中国时代1900-2000(下卷) 本书特色 《中国时代1900~2000(下卷)》:盛大文学鼎力推荐,美国主流报刊撰写的中国百年现代史。《纽约时报》上的文化大...
上课记-2 本书特色 2012年末,王小妮辞去教职,离开讲台。这本书是她2011和2012两年的“教后感”结集,也是《上课记》唯一的续集。《上课记》倾向于记录和...
漱玉词-插图本-全本 本书特色 《漱玉词》收录了李清照的词和诗文,并附录历代名媛的词作。李清照作为婉约派之首,其词在表达情感时重铺叙,尚情致,细腻委婉;在语言上...
浮生六记-(沙画彩插版) 本书特色 沈复浮生一世,从生于大富之家,年少顺遂,到家道中落,生活清贫,历尽铅华。幸有妻陈芸为伴,二人有对月饮酒的豪爽,也有荷花煮茶的...
民国名刊简金 雾外江山 内容简介 《雾外江山》收录了《现代》《文饭小品》散文随笔,包括世间情话;自然韵语;论世警言;文坛独白几个部分。主要散文包括:半个月的印象...
《弗罗斯特诗选》是外研社新出版的“英诗经典名家名译”系列中的一本,双语对照,对弗罗斯特各时期的代表性诗作都有摘选,晚年的
《小亮老师的博物课:无奇不有的昆虫世界》内容简介:《小亮老师的博物课》是“博物君”张辰亮专为5~12岁的小读者们创作的一套科普
爱是悲悯的时光-夏丏尊作品精选 本书特色 夏丏尊清新自然的的文字,呈现出淡雅风致、性苦而平和的济世情怀。本书精选夏丏尊各种体裁文学作品,以率真质朴的笔法,丰富细...
启功絮语 内容简介 《啟功先生自编诗词三语之3:啟功絮语》内容:启功姓爱新觉罗,字元白,1912年生。受业于史学家陈垣,从事中国文学史、美术史、历代散文、诗选和...
早晨从中午开始 本书特色 路遥生命中*后的心血创作《平凡的世界》的思想、感情和生活经历阅读《平凡的世界》的必读书早晨从中午开始 内容简介 《早晨从中午开始》是路...
经典国学读本:片玉词 内容简介 国学经典。《宋史·艺文志》著录周邦彦《清真集》十一卷,陈振孙《郡斋读书志》著录《清真先生文集》二十四卷,都已亡佚。《片玉词》的名...
《新月集》内容简介:《中小学生必读丛书:新月集》是一部诗坛圣者的巅峰之作,一首母爱与童真的不朽乐章,一幅梦想现实交织的绚丽
马家军调查 本书特色 20世纪90年代,马家军是中国体坛上一个难以置信、却分明确实存在的神话,而教练马俊仁、队员王军霞、曲云霞等奇迹的创造者,更是被国人看作和平...
萧红十年集(上下) 本书特色 《萧红十年集(1932-1942)(套装上下册)》是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萧红十年集(上下) 目录 **辑 哈尔滨一青岛(193...
延安一月 本书特色 这本《延安一月(精)》(作者赵超构)是冲破新闻封锁,了解延安的一本难得的书籍。全书共分两大部分,**部分”西京一延安问有8篇通讯,第二部分“...
文学的生命-我和我的作家朋友 本书特色 修晓林老师是上海文艺出版社的**文学编辑,《文学的生命(我和我的作家朋友)(精)》是他基于长期的编辑实践,在与作者深入的...
《志摩的诗 猛虎集》内容简介:《志摩的诗》出版于1925年,聚珍仿宋版线装。三年后上海新月书店平装重排。与初版相比,删去了15首诗
双行星与小卷兽 本书特色 《双行星与小卷兽》收入诗人二十月2000—2009年间的五十余首力作。《双行星与小卷兽》轻盈、繁复,体现着二十月对诗歌艺术的深入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