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有《思旧录》,今有《思痛录》,都是回忆;或点点滴滴,或幡然醒悟。何龄修作为20世纪一代知识分子个体,其《五库斋忆旧》自述家世、求学、治学经历,或亲情友情,或人事片断,实录了商鸿逵、侯外庐、顾颉刚、向达、邓恭三、杨向奎、王毓铨、谢国桢、顾准等在这个大时代的生活情状。尤其是偶遇思想家“顾准推车”的一段对话,更是丰富了20世纪思想史细节。
本书是已故中国社科院研究员何龄修先生的一本回忆录。书中自述家世、求学、治学经历,或亲情友情,或人事片断,实录了商鸿逵、侯外庐、顾颉刚、向达、邓恭三、杨向奎、王毓铨、唐长孺、谢国桢、俞平伯、顾准等一批知识分子在20世纪这个大时代的生活情状。尤其是偶遇思想家“顾准推车”的一段对话,更是丰富了20世纪思想史细节。书中还有不少学林掌故,读之多有裨益。
引.言
因为有业务的需要,与出版界朋友的交往,忽然增多起来,办完正事,也会有海阔天空聊上几句的时候。我因为年龄痴长,频经岁月磨砺,人海搏游,提到有些事时让他们或多或少觉得新鲜。于是他们提议写成回忆录。
说起写回忆录,我的感觉那是大人物的事。看看已公开出版的回忆录作者就知道,其中有政治大人物,他们的活动总是呼风唤雨,纵横捭阖,不仅关系国家,往往影响世界;有军事大人物,他们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用兵如神,扬威遐迩;也有文化大人物,他们的言行可以感人,著作更能济世。他们写回忆录,才够份儿。其风雨人生,电闪雷鸣,涛惊浪骇,多姿多彩,有声有色,回忆录自然值得一读。至于小人物,遭遇多低微之人,经历亦琐细之事,柴米油盐,家长里短,有何可记?有何可忆?纵或有之,也不外身亲经历者少,传闻听说者多,略同于古代文人中较低层人物所写为杂俎、漫录、闲话、小说、琐记、赘谈、偶忆、余闻、随笔、零拾之属,经历不够,耳食来凑,人事不彰,狐鬼登场。我虽接触过一些名学者、大文化人,但仍应归入小人物之流,平头百姓一个,也凑这份热闹?一念至此,便觉意兴索然。
但是,小人物的一切也是生活。生活是分层次的。士农工商,贵介平民,各有自己的天地,各有其独特的生活内容、观察生活的视角。这样构成世界的多样性和绚丽多彩。而且,王侯将相,并非天生有种,在一定条件下他们会互相转化。两千多年前的古人陈胜、触龙等人,都懂得这个道理。可见,世界是大小人物共同拥有的,小人物的生活、包括他们对生活的回忆,虽然平凡而缺少光辉,都是社会生活和对社会生活的陈述的一部分,似乎也不应过于忽视。朋友们的立意或即在此?
我也就有些坦然,于是着手试写。写成数篇一读,自觉还不完全是味同嚼蜡。拿给孙、曾两位一看,说就是这样,鼓励我写下去。当然,篇数太少,不能硬性表态,赞许或否定都难以判断。不过,我却真的决定继续写下去了,不管将来成品质量如何,合格固好,不合格也保存下来我的一份记忆,收获一份敝帚自珍的满足。我虽然没有什么盛名需要呵护,但也不喜欢有明标贱名制作的伪劣残次产品发售。因此,能否出版,我不计较,更不操心,先力求做好,然后静候出版家去定其终身。
回溯一下我的经历,我的记忆是断断续续的,没有系统的大事首尾贯彻。我很明白,写成了也不出琐记、赘谈的范围。古人有《思旧录》,也是回忆录性质,是历史著作的一种体裁。我读过黄宗羲的《思旧录》,以人为纲,一人一篇,大都为片断回忆,每篇数十数百字,没有满千字的文章。我的回忆有一部分与《思旧录》近似,但字数为其十百倍计。适应这种情况,我决定统一采用纪事本末体,一人或一事单独标题成篇,来龙去脉根据需要尽可能交待清楚一点,长短不拘,有话则长,无话即短。写法散漫,有的甚至像故为枝蔓,将一件事远远写来,由远写到近,但并不是没有中心,*后归结到一篇的中心,头绪和线索多,有利于把重要缘起、逸闻、趣语包括进去。将来全部写成后,再斟酌内容和事件发生时间,排定各篇先后次序。
有一点需要强调一下,我是坚定信守求真求实原则、希望贯彻始终的。不要掺假。回忆中所涉及的人,有许多已经作古,更不容许有丝毫编造其言行之处,亵渎其在天之灵。曾见我们有些名人的回忆文字,有时明显是睁着眼睛说瞎话,低估和欺负天下人,这样很不好。每当读到这种地方,就对其全部回忆产生怀疑和厌恶。当然,记忆不是刻板,记忆之于当事人,并不像猎犬对主人一样忠诚。岁月的侵蚀,或多或少会使记忆走样、失真,时间越久,失真的记忆越像真的,当事人越自信其本来就是如此。生活中常常发生记错的情形,并且不少见。但记错是一回事,编造是另一回事。我们要求尽量不记错,但对记忆确实错误也不过于苛刻。我的态度是,对别人的错误,重在进行分析,判定错误性质,是失忆还是编造;对自己,我所能做的,只有从记忆和回忆中多发现疑点,提出问题,寻求旁证,谨慎落笔。有时我为了解或证明一件小事,反复写信、打电话、当面问人,这有点出我意外,我原没有料到有这么复杂、这么辛苦。
当我步入盛年乃至老年后,师友辞世的事逐渐发生,后来则频繁相继,这是自然规律作用的结果。所以我也写过一些悼念和记述的文章。这些文章中都有回忆和见闻的内容,其性质与回忆所录诸篇并无不同,只是简略一些,因与近来录写诸篇分列并存。
何龄修
何龄修(1933—2018),湖南湘乡人,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1953—1958年在北京大学历史系学习。1958—1993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于清史特别是明清之际政治史、清代评书艺术等研究尤多贡献。退休后应邀参加编刊《四库禁毁书丛刊》。著有《五库斋清史丛稿》《清初复明运动》等。
如果我活着回来.就接受现在的人生-28岁遇见墨脱 本书特色“如果能从墨脱活着回来,我就找个人结婚,上班、过日子、接受现在的人生。”我在键盘上敲下这样的话。“万一...
中国人的幽默 本书特色 自从幽默文学提倡以来,卖笑变成了文人的职业。幽默当然用笑来发泄,但是笑未必就表示着幽默……西洋成语称笑声清扬者为“银笑”,假幽默像掺了铅...
理智与情感-英伦经典插画本 本书特色在BBC的“千年作家评选”中,奥斯丁紧随莎士比亚之后,排名第二“与莎士比亚平起平坐”的作家 简?奥斯丁代表作《傲慢与偏见》姊...
近现代词话丛编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闽词谈屑、丛碧词话、繁霜榭词札、填词丛话、分春馆词话等。近现代词话丛编 目录 忏庵词话 花随人圣贪词话鄭文焯吴小城庚...
珍藏版---古文观止(全四卷) 本书特色 清代吴乘权、吴调侯编选,吴兴祚审定。清朝康熙年间选编的一部供学塾使用的文学读本。 (观止)词表示(文集所收录的文章代表...
《姑妄言》是辽东人曹去晶创作于清代雍正初年的长篇章回小说,但从未见于文献记载。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其残抄本在上海一露鸿爪。
《乐以忘忧:薛仁明读《论语》》内容简介:今天这个时代,不缺乏有理想有抱负想要改造社会改变世界的人,却最缺乏一个个安稳悦乐的
中国文学经典--苏轼诗文选 内容简介 《中国文学经典:苏轼诗文选》在中国古典文化的长廊中,苏轼无疑是*具有传奇色彩的文学家之一。作为北宋一代文化的优秀代表,苏轼...
妈妈的宝盒:一个关于爱、信念和家庭的美丽故事 本书特色 母爱有时是很难描述的一种情感,它润物无声地充满了我们的生活,也许大意的我们会觉得这很正常也很平常,可如果...
民国名刊简金-水心云影 本书特色 王淑贵选编的这本《水心云影》是《小说月报》散文随笔选萃,分阅世零感;人世真情;旧时月色;书人茶话;文艺漫说5部分编辑。所选文章...
故都的秋-名家散文经典精装插图版 本书特色 内容简介:本书是名家散文经典书系中的一本,精选了郁达夫五十篇*经典的散文而成。本书拟分为五个章节,收录郁达夫的散文、...
孤独美食家 本书特色 《孤独美食家》中,作者村上龙以半自传的形式,讲述了三十二个吃遍天下美食的故事。穿插于甲鱼、牛排、毛蟹、咖喱羊脑、鱼子酱、山椒味噌之间的,是...
此时此地-保罗.奥斯特与J.M.库切书信集 本书特色 对两位伟大的朋友的惊人描画……奥斯特和库切之间的通信不乏机智、锐利的目光,发人深省,得以对20世纪两位伟大...
男女有别 本书特色这是一部散文集。作品共分三辑,收录了《民以食为天》《江天辽阔》《山里的孩子》《同桌的你》《往事知多少》等一百零八篇散文。作品中无论是对城市生活...
《审美教育书简》内容简介:☆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丁宁作序推荐,“《审美教育书简》充满了诗与思的奇光异彩”☆王国维、蔡元培、
魏尔伦与马拉美、兰波齐名。生前被奉为“诗人之王”。象征派、颓废派都将他视为大师和同道。他生活放荡不羁,做过阶下囚,也皈依
《莱蒙托夫诗选》内容简介:本书是俄罗斯黄金时代的天才作家莱蒙托夫诗歌精选诗集。莱蒙托夫诗歌中经常出现生与死、善与恶、自由与
2015-中国随笔排行榜 本书特色编者本着文学的良知,在跟踪全国一年来各种报刊发表的随笔作品的基础上,依据艺术性、思想性、专业性的原则,经过反复斟酌和研究,去芜...
现代名家自选集-郁达夫自选集 本书特色 *有“暴露欲”的浪子,如何坦承心灵之痛?*著名的作家,*私人的阅读*可爱的女人在卸妆后,*真实的作家在自选集里现代名家自...
生活书店独立日“在野Wildling”系列草木光阴 本书特色故乡是一代人的记忆,随着城市化的进程,中国人经历着有史以来*的迁徙,从农村到城市,从泥土到霓虹。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