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有《思旧录》,今有《思痛录》,都是回忆;或点点滴滴,或幡然醒悟。何龄修作为20世纪一代知识分子个体,其《五库斋忆旧》自述家世、求学、治学经历,或亲情友情,或人事片断,实录了商鸿逵、侯外庐、顾颉刚、向达、邓恭三、杨向奎、王毓铨、谢国桢、顾准等在这个大时代的生活情状。尤其是偶遇思想家“顾准推车”的一段对话,更是丰富了20世纪思想史细节。
本书是已故中国社科院研究员何龄修先生的一本回忆录。书中自述家世、求学、治学经历,或亲情友情,或人事片断,实录了商鸿逵、侯外庐、顾颉刚、向达、邓恭三、杨向奎、王毓铨、唐长孺、谢国桢、俞平伯、顾准等一批知识分子在20世纪这个大时代的生活情状。尤其是偶遇思想家“顾准推车”的一段对话,更是丰富了20世纪思想史细节。书中还有不少学林掌故,读之多有裨益。
引.言
因为有业务的需要,与出版界朋友的交往,忽然增多起来,办完正事,也会有海阔天空聊上几句的时候。我因为年龄痴长,频经岁月磨砺,人海搏游,提到有些事时让他们或多或少觉得新鲜。于是他们提议写成回忆录。
说起写回忆录,我的感觉那是大人物的事。看看已公开出版的回忆录作者就知道,其中有政治大人物,他们的活动总是呼风唤雨,纵横捭阖,不仅关系国家,往往影响世界;有军事大人物,他们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用兵如神,扬威遐迩;也有文化大人物,他们的言行可以感人,著作更能济世。他们写回忆录,才够份儿。其风雨人生,电闪雷鸣,涛惊浪骇,多姿多彩,有声有色,回忆录自然值得一读。至于小人物,遭遇多低微之人,经历亦琐细之事,柴米油盐,家长里短,有何可记?有何可忆?纵或有之,也不外身亲经历者少,传闻听说者多,略同于古代文人中较低层人物所写为杂俎、漫录、闲话、小说、琐记、赘谈、偶忆、余闻、随笔、零拾之属,经历不够,耳食来凑,人事不彰,狐鬼登场。我虽接触过一些名学者、大文化人,但仍应归入小人物之流,平头百姓一个,也凑这份热闹?一念至此,便觉意兴索然。
但是,小人物的一切也是生活。生活是分层次的。士农工商,贵介平民,各有自己的天地,各有其独特的生活内容、观察生活的视角。这样构成世界的多样性和绚丽多彩。而且,王侯将相,并非天生有种,在一定条件下他们会互相转化。两千多年前的古人陈胜、触龙等人,都懂得这个道理。可见,世界是大小人物共同拥有的,小人物的生活、包括他们对生活的回忆,虽然平凡而缺少光辉,都是社会生活和对社会生活的陈述的一部分,似乎也不应过于忽视。朋友们的立意或即在此?
我也就有些坦然,于是着手试写。写成数篇一读,自觉还不完全是味同嚼蜡。拿给孙、曾两位一看,说就是这样,鼓励我写下去。当然,篇数太少,不能硬性表态,赞许或否定都难以判断。不过,我却真的决定继续写下去了,不管将来成品质量如何,合格固好,不合格也保存下来我的一份记忆,收获一份敝帚自珍的满足。我虽然没有什么盛名需要呵护,但也不喜欢有明标贱名制作的伪劣残次产品发售。因此,能否出版,我不计较,更不操心,先力求做好,然后静候出版家去定其终身。
回溯一下我的经历,我的记忆是断断续续的,没有系统的大事首尾贯彻。我很明白,写成了也不出琐记、赘谈的范围。古人有《思旧录》,也是回忆录性质,是历史著作的一种体裁。我读过黄宗羲的《思旧录》,以人为纲,一人一篇,大都为片断回忆,每篇数十数百字,没有满千字的文章。我的回忆有一部分与《思旧录》近似,但字数为其十百倍计。适应这种情况,我决定统一采用纪事本末体,一人或一事单独标题成篇,来龙去脉根据需要尽可能交待清楚一点,长短不拘,有话则长,无话即短。写法散漫,有的甚至像故为枝蔓,将一件事远远写来,由远写到近,但并不是没有中心,*后归结到一篇的中心,头绪和线索多,有利于把重要缘起、逸闻、趣语包括进去。将来全部写成后,再斟酌内容和事件发生时间,排定各篇先后次序。
有一点需要强调一下,我是坚定信守求真求实原则、希望贯彻始终的。不要掺假。回忆中所涉及的人,有许多已经作古,更不容许有丝毫编造其言行之处,亵渎其在天之灵。曾见我们有些名人的回忆文字,有时明显是睁着眼睛说瞎话,低估和欺负天下人,这样很不好。每当读到这种地方,就对其全部回忆产生怀疑和厌恶。当然,记忆不是刻板,记忆之于当事人,并不像猎犬对主人一样忠诚。岁月的侵蚀,或多或少会使记忆走样、失真,时间越久,失真的记忆越像真的,当事人越自信其本来就是如此。生活中常常发生记错的情形,并且不少见。但记错是一回事,编造是另一回事。我们要求尽量不记错,但对记忆确实错误也不过于苛刻。我的态度是,对别人的错误,重在进行分析,判定错误性质,是失忆还是编造;对自己,我所能做的,只有从记忆和回忆中多发现疑点,提出问题,寻求旁证,谨慎落笔。有时我为了解或证明一件小事,反复写信、打电话、当面问人,这有点出我意外,我原没有料到有这么复杂、这么辛苦。
当我步入盛年乃至老年后,师友辞世的事逐渐发生,后来则频繁相继,这是自然规律作用的结果。所以我也写过一些悼念和记述的文章。这些文章中都有回忆和见闻的内容,其性质与回忆所录诸篇并无不同,只是简略一些,因与近来录写诸篇分列并存。
何龄修
何龄修(1933—2018),湖南湘乡人,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1953—1958年在北京大学历史系学习。1958—1993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于清史特别是明清之际政治史、清代评书艺术等研究尤多贡献。退休后应邀参加编刊《四库禁毁书丛刊》。著有《五库斋清史丛稿》《清初复明运动》等。
守望精神 内容简介 《守望精神》是由郭运德编写,《守望精神》共分3个章节,旨在警示国人,大力提倡读书。具体内容包括《历史遭遇娱乐潮》《打造文化产业的菱形结构》《...
南行纪-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全记录 本书特色 时任新华社广东分社副社长、全程随行采访的文字记者牛正武,追忆邓小平*后一次南行的每一个细节……南行纪-1992...
外国名家散文丛书--卡夫卡书信日记选 内容简介 《外国名家散文丛书:卡夫卡书信日记选》收录了奥地利作家卡夫卡1910-1923年间的日记、旅游日记和他致亲朋好友...
如同拾一片落叶:访谈对话卷(全二册) 本书特色 ★ 16开平装,金城出版社出版★ 本书为《顾城海外遗集》第6部作品,延续散文卷《半梦》的设计风格★ 本书是顾城所...
人类的动物园 本书特色 茅盾文学奖自一九八一年设立迄今,已三十余载。这一中国当代文学的*高奖项一直备受关注,获奖作品所涉作家近四十位,影响甚巨。这些作家大多在文...
《抗击疫情,我们在行动》内容简介:全书主要内容是将精心遴选50位中国领衔医院的党委书记、院长的专访。配以图文相关链接。邀请中
插图本婉约词 本书特色 言情,是婉约词*经典的内容。那些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浅吟低唱的词句道尽了人间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其中蕴含着一种生命的感动和召...
消费社会与当代小说的文化变奏:1990后的中国小说批评 本书特色 《消费社会与当代小说的文化变奏(1990后的中国小说批评)》就是对消费主义与文学(主要是小说)...
本书以作者为复旦大学中文系一年级本科生所开《史记精读》课讲义为基础编写而成。全书选取《史记》的《殷本纪》、《六国年表》、
匠人 本书特色 《一个一个人》作者申赋渔*新力作著名装帧设计师朱赢椿担纲整体设计一幅失落的乡土中国缩影一条流淌着近600年往事的时光之河瓦匠、篾匠、豆腐匠、扎灯...
文论卷-雷达自选集 目录 自序**辑:文本细读一卷当代农村的社会风俗画——略论《芙蓉镇》《绿化树》主题随想曲《远村》的历史意识和审美价值历史的灵魂与灵魂的历史—...
巴金(1904年11月25日-2005年10月17日),四川成都人。原名李尧棠,现代文学家、出版家、翻译家。主要作品有《激流三部曲》:《家》、《春》、《秋》;"...
《在土星的标志下》内容简介:照本雅明的说法,土星是“一颗充满迂回曲折、耽搁停留的行星”、桑塔格遂用“土星气质”来描述以本雅
林徽因诗精编 本书特色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全面收录林徽因的诗歌,内容含量大且丰富,是六十多年来*畅销的文学经典。其诗作风格独特,融入中国古典诗歌和西方唯美派的...
守岁 本书特色 “鲁迅文学奖”“冰心散文奖”得主郭文斌*新散文力作《守岁》守是归途,守是优雅,守是自然,守是幸福一曲西部生命的歌吟,一片西部乡土的深情为您安驻岁...
春-聆听唐宋 目录 城东早春春郊京中正月七日立春柳桥舟行怀阎士和春日咏柳过湖柳襄阳寒食寄宇文籍即事苏堤清明即事溥 明横溪堂春晓田家即事晓行遇雾渭城曲浪淘沙过百家...
鲁迅诗说 内容简介 这本书定名《鲁迅诗说》,创意是由鲁迅的诗歌说开去,既要论诗,更要论人。从量上看论诗多于论人,从侧重面看论人重于论诗。以诗歌的时间为序,将诗歌...
中国文化入门读本:词学通论 本书特色 本书是近代著名诗词曲学者吴梅的词学研究专著,一至五章介绍平仄、用韵、声律等古典词学基本知识,六至九章点评由唐五代至清代的代...
萤火-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家的短经典 本书特色 这本《萤火》由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家、也即本书作者宗璞亲自编选,权威收录了宗璞的经典小说和散文作品,并且还真实呈现了其第...
《在路上》内容简介:我认识迪安是在和妻子分开后不久。那时我大病初愈,关于那场病我不想多谈,我只能说,病与疲惫而悲伤的分手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