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文学中一块“纯美的水晶”,流传200余年、享誉海内外的自传体散文经典。
★鲁迅、陈寅恪、季羡林等大师推崇备至,林语堂、俞平伯钟爱一生的文学精品。
★胡歌、汪涵倾情推荐:真正的幸福,就藏在点滴的生活之中;我们要学会用美的眼光,去发现周遭的一切。
★全译注典藏版,尽享无障碍阅读:散文诗意般的译文,精校原文欣赏,一书两看,各有神会,附沈复三十年游历图。
★笔墨之间,缠绵哀感,一草一木,怡然成趣,入选人教版教科书。
★诗酒琴茶、布衣蔬食之乐,落花流水、从容静寂之美。一本书读懂“生活的艺术”。
★一个谦卑渺小的生命能快乐地过一辈子,是宇宙间之至美。
《浮生六记》是清代沈复所作的自传体散文,原书六卷,其二已佚,今仅存四卷。作者以纯美的文字,记叙了自己大半生的生活经历,内容朴实无华,真切动人。沈复与妻子陈芸琴瑟相和、伉俪情深,两人诗酒琴茶、布衣蔬食的生活情趣和追求心灵自由的人生态度,是浮世生活的诗意写照;书中所展现的动乱忧患、悲欢离合等浮生况味,更道出了浮世生活的另一真面目。本书“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在清代笔记体文学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流传至今,已成经典。
精彩语录: 1. 世事茫茫,光阴有限,算来何必奔忙!人生碌碌,竞短论长,却不道荣枯有数,得失难量。 2. 余年十三,随母归宁,两小无嫌,得见所作。虽叹其才思隽秀,窃恐其福泽不深,然心注不能释,告母曰:"若为儿择妇,非淑姊不娶。" 3. 余暗于案下握其腕,暖尖滑腻,胸中不觉怦怦作跳。 4. 余镌"愿生生世世为夫妇"图章二方;余执朱文,芸执白文,以为往来书信之用。 5. 惟愿三白同芸娘,白头到老,百年好合。试读: 闺房记乐 乾隆二十八年,即癸未年十一月二十二日,恰逢太平盛世,承蒙上天厚爱,我于此日生于苏州沧浪亭畔的一个书香世家。东坡诗云:“事如春梦了无痕。”过去的时光如春梦一般了无痕迹,如果不记下来,未免辜负上苍的厚待。 诗经三百篇中,《关雎》居于首篇,既然夫妇情事被列于首卷,我也遵循此例吧。 令人惭愧的是,我年少时,不爱读书,学问浅薄,所以只能如实记事录情而已,如果诸位要考证我的文法,那就好比对着脏镜子挑剔它的亮度了。幼年时,家里为我聘了金沙于氏为妻,她八岁的时候不幸去世。后来我娶的妻子姓陈名芸,字淑珍,她是舅舅心馀先生的女儿,自小聪颖敏慧,刚学话时,听人朗诵《琵琶行》便能背诵。可惜,她四岁丧父。从此和母亲金氏、弟弟克昌相依为命,家境越发困窘。芸长大后,擅长女红,一家三口都靠她做女工所得度日,后来克昌求学读书所需费用也靠芸供给。一日,芸在书箱里翻出一本《琵琶行》,因幼时背诵过,便开始一个字一个字地对照着学习识字。在刺绣的闲暇时光,她慢慢学会了吟诵诗词,写过“秋侵人影瘦,霜染菊花肥”之类的句子。那年我十三岁,跟母亲回娘家归省,与她两小无猜,读了她写的诗,虽觉她才思隽秀,却也担心她福泽淡薄,但心意已经投在她的身上,无法释怀,就跟母亲说:“如果为儿选妻,非淑姐不娶。”母亲也觉得她性格柔和,便摘下金戒指为我们缔结了姻缘。 那日是乾隆四十年七月十六日。那年冬天,芸的堂姐出嫁,我又随母前往观礼。芸虽与我同岁,却比我长十个月,所以我们自幼以姐弟相称,我仍叫她淑姐。当日,满室华裳丽服,芸却通身素淡,只有鞋子是新的。我看鞋子绣制精巧,问她,得知是她所绣,才领会她的聪慧不仅仅限于笔墨。 芸削肩,脖颈修长,瘦不露骨,眉弯目秀,顾盼之间,神采飞扬,只是两齿微露让她的相貌略微有些美中不足。言语行动间有一股缠绵之态,让人的意志都觉得消弭了。 我向她索要诗稿,有的诗只有一联,有的三四句,俱不成篇。问她缘故,她笑着说:“因为没有老师教导胡乱写的,希望有能当老师的知己给予指点推敲。”我给那些诗提笔签道“锦囊佳句”,却不知她后来寿不久长的命运已经伏下。 当晚,送亲到城外,回来已经三更时分。肚子饥饿,老仆妇给我枣脯,我嫌太甜。芸偷偷牵了我的袖子到她的房间,发现她在屋里藏着暖粥和小菜。我欣然举起筷子,就听到芸的堂兄玉衡喊她:“淑妹快来。”芸赶紧关上门说:“我累了,要睡了。”玉衡挤身进来,看见我要吃粥,就笑着斜眼看芸说:“我要吃粥,你说没了。原来是藏着给你的夫婿啊?”芸大窘跑了,众人大笑。我负气拉着老仆先回去了。 这件事后,我再去芸家,她都藏起来,我知道她是怕被人嘲笑。到乾隆四十五年,正月二十二日,洞房花烛之夜,我看她身材依然瘦怯,揭下头巾,相视嫣然。 喝完合卺酒,我们俩并肩吃饭。我于桌案下握住她的手腕,暖尖滑腻,我不由得胸中怦怦直跳。我给她夹菜她说自己已吃斋多年了,仔细问她才发现,她吃斋的日子正好是我出天花之时,我笑道:“我现在肌肤光鲜,身体无恙,姐姐从此可以开戒了?”芸眼含笑意,点头答应。 二十四日是我姐姐出嫁的日子,二十三日国忌期间不能办喜事,所以二十二日夜是我们成婚的日子。芸出堂招呼客人,我在洞房里和几个伴娘们对斟划拳。我划拳输了,酩酊大醉。翌日醒来,发现芸已经在梳妆了。 当日,亲友络绎不绝,上灯后高朋满座,开始作乐。 二十四日子时,我作为大舅子送嫁,直到丑末时分方才归来,夜深人静,灯火残缺。我悄然走进房间,看到银烛高烧,随嫁婆娘在床下打盹儿,芸卸了妆,尚未躺下,粉颈低垂不知道在看什么书。我抚着她的肩膀问:“姐姐连日辛苦,为何还不知疲倦地看书?”芸回头看见我忙站起来说:“刚想睡,打开书橱看到这本书,读着读着就忘了疲倦。《西厢记》这本书我早就听说过了,今日才看见,作者确实不愧才子之名,只是不免有些尖酸刻薄。”我笑着说:“只有才子,笔墨才能尖酸。” 随嫁婆娘催我们睡觉,我让她闭门先走,和芸并肩调笑,就如同好友重逢。伸手去探她,发现她心跳不止,于是俯到她耳边问:“姐姐的心跳,为何像舂米一样?”芸回眸微笑。我只觉一缕情丝摇人魂魄,将芸拥入帷帐,一夜缠绵,不知道东方的天空已经泛白。芸初作新妇,沉默寡言,谨言慎行,终日不见动气。与她说话,她也总是微笑。对上孝顺尊敬长辈,对下温和有礼,处事井井有条,并无不妥之处。每日清晨见到日头上窗,就披衣急起,好像有人在催促她。我笑她:“如今已不是当日吃粥之时,怎么还怕人嘲笑呢?”芸说:“以前藏粥待婿,传为话柄。如今不是害怕被嘲笑,而是怕公婆说我懒惰。”我虽贪恋卧榻,却也觉得她为人端方,便也随她一并早起。从此我们耳鬓厮磨,形影不离,爱恋之情,实在无法用言语形容。欢乐的时光易过,转眼新婚快一个月了。当时家父稼夫公在会稽郡当幕僚,专门派人接我去跟杭州赵省斋先生读书,先生循循善诱,我能握笔写文,都要感恩于他。我之前回家完婚时,跟先生约定,婚后还要随侍回馆读书。接到信后,心情怅然,又怕芸难过流泪。芸却强颜欢笑,帮我整理行装。当晚只觉她神色略微有些异常。临行前,芸轻声道:“此去没有人照顾你,自己要当心啊。” 登船解缆出发时,桃李开得正艳,我却心神恍惚,仿佛一只被惊散失去伙伴的小鸟,天地都为之变色。 到了书馆后,父亲便渡江东去了。在书馆的三个月,感觉有十年之久。芸时时有书信寄来,却总觉敷衍,两问一答,很多都是勉励之语,剩下的则是没有实际意义的套话,我心里很是怏怏不乐。每当风生竹院、月亮爬上窗外的芭蕉树时,我都会对景思人,梦魂颠倒。 赵先生得知我的心思后,便给父亲写信,又出了十道题让我暂且回家。我心生欢喜,就像守疆的将士得了赦令一样。上了回家的船,就更为急切了,感觉一刻时光都像一年一样漫长。 等我回到家中,跟母亲问过安,走入房间,芸起身相迎,我俩执手相看,一句话都说不出来,魂魄仿佛恍惚间化为烟雾,只觉耳中豁然一响,便忘掉了自己的存在。 正值六月,室内炎热如同蒸笼,幸而我们住在沧浪亭爱莲居西侧,板桥旁有个临水小轩,名叫“我取”,取之于孟子“清斯濯缨,浊斯濯足”之意。檐前有老树一株,绿荫浓密,枝繁叶茂,覆盖在窗户上,映照得人的脸都是绿的。隔岸游人往来不绝。这是父亲稼夫公垂帘招待客人的所在。 我禀明母亲,带芸来此消夏。芸因暑热停了刺绣,终日伴我读书论古、品月评花。芸不擅饮酒,勉强也不过三杯,我就教她“射覆”这种行酒令的法子。自以为人世间的欢乐,莫过于此了。一日,芸问我:“各种古文,师法哪一家为好呢?” 我说:“《战国策》、《庄子》的轻灵明快;匡衡、刘向的风雅雄健;司马迁与班固的博大精深;韩愈的浑然天成;柳宗元的峭拔;欧阳修的逸宕;三苏父子的思辨;其他如贾谊、董仲舒的策论对答,庾信和徐陵的骈体,陆贽的奏议,能够可取的地方不能全然尽举,只看各人的领悟与理解罢了。” 芸说:“古文关键要靠高卓的见识与雄浑的气派,女子恐怕难以掌握。对于诗,我却稍微有点领悟。” 我问:“唐代用诗歌来衡量一个人是否有资格做士大夫,而诗歌的大师,肯定是李白和杜甫。你学习哪个人?” 芸评论道:“杜甫诗歌语言锤炼精纯,李白的诗风格潇洒落拓。与其学杜甫的森严,不如学李白的活泼。” 我问:“杜工部为诗家大成,学诗的人多效仿他,你却独独喜欢李白的诗,为什么呢?” 芸说:“杜甫的独到之处是格律严谨、词旨老成。但李白的诗却宛如姑射仙子,有落花流水之趣,让人喜欢,不是说杜甫不如李白,而是我自己有私心,喜欢李白的心要比杜甫更多一些。” 我笑说:“我真是没有想到陈淑珍原来是李青莲的知己啊!” 芸笑说:“其实白居易先生才是我诗歌上的启蒙老师,经常在心里感谢他,从未忘记。” 我问:“为什么这么说呢?” 芸说:“他不就是作《琵琶行》的那位吗?” 我笑说:“奇怪啊!李太白是你的知己,白居易是你的启蒙老师,我又恰好字三白,是你的夫婿。你与‘白’这个字怎么这么有缘啊?” 芸笑说:“跟白字有缘,将来怕要白字连篇啦。”(吴语里“别字”念做“白字”)。 我们相视大笑。 我说:“你既然懂诗,也应当知道赋应该如何取舍了?” 芸说:“《楚辞》是赋的始祖,我学识浅薄,不太理解。就汉朝晋代的人里头,格调高妙语言精练的,似乎觉得司马相如的赋*好了。” 我开玩笑说:“当日卓文君跟着司马相如私奔了,或许不是因为他的琴曲《凤求凰》,而是因为他在赋这方面的才华吗?”于是又相视大笑。我性格爽直,落拓不羁。芸却像酸腐儒生,拘谨多礼。我偶尔为她披衣整袖,她必然连声说“得罪”;有时递个巾帕扇子,她必然站起身来接。我一开始很不高兴,会说:“你想以礼数来束缚我吗?俗语说‘礼数多了就很虚伪’。”芸两颊发红说:“我恭敬有礼,怎么反而说我虚伪呢?”我说:“一个人是不是恭敬,在于心,不在于那些虚文形式。”芸说:“*亲的人莫如父母,我们可以对父母内心很恭敬,而外在却放肆狂浪吗?”我只好说:“我之前跟你开玩笑呢。”芸说:“世间人与人之间的各类反目,大多因为开玩笑而引起的,以后千万不要冤枉我了,真让人郁闷死了!”我于是挽她入怀抚慰她,她才破颜而笑。 此后,“岂敢”、“得罪”,竟然成了我们夫妻间常用的口头禅了。 夫妻二十三年,如梁鸿孟光举案齐眉,时间越久,感情便越深厚。我俩在家里,有时在昏暗的房间相遇,有时在狭窄的路上邂逅,必然握着对方的手问:“去哪儿?”私下也担心怕被别人看到。但实际上起居坐卧,开始还避人,后来习惯了,就不以为意了。芸有时候与人坐着聊天,见我来了,必然站起,偏挪开身子,我就靠着坐在她身边,也不觉得如何。开始会不好意思,后来就习惯成自然了。所以我很奇怪有些老年夫妇为什么会把彼此当仇人看待?有人说:“不这样吵吵闹闹,怎么能白头偕老呢?”如今再回想起来,可能真是如此吧。那年七夕节,芸在我取轩里摆了香烛瓜果,和我一同拜织女。我镌刻了两枚“愿生生世世为夫妇”的印章,自己拿了阳文印,芸拿了阴文印,作为往来书信盖章之用。 当天晚上月色很美,低头看河水,波光如练,我俩拿着轻罗小扇,并坐在水窗边,仰头看天上的白云飞过,姿态变幻万千。芸说:“古往今来,天地八荒,照耀人们的,都是同一个月亮。不知道这世上,是否也有别家夫妻,有如我俩这样的兴致?”我说:“纳凉赏月的人,到处都有。品论云霞或在深闺幽阁里两心相印的夫妻,也不少。但像你我二人只是品论云霞的或许没有吧。”不久,蜡烛燃尽,月亮西沉,我俩方撤了瓜果,回去安寝了。
%我真诚地相信,一个谦卑渺小的生命能快乐地过一辈子,是宇宙间之至美。
——林语堂
“浮生”,不只是说生命的短促,更是指着生命不系于任何庞然重物。生命处于自在自为的状态。自由的渺小,渺小的自由,却昭示了生命本质上的尊严。
——季羡林
(《浮生六记》)俨如一块纯美的水晶,只见明莹,不见衬露明莹的颜色;只见精微,不见制作精微的痕迹。
——俞平伯
芸娘,中国美丽的女子。不识芸娘,枉读中国古典文学。
——胡适
沈复(1763—?),字三白,号梅逸,江苏苏州人,生于衣冠之家,工于诗画、散文。早年生活闲适安逸,与妻子陈芸琴瑟相和、缱绻情深,享流水辰光之美,布衣蔬食之乐,后屡遭家庭变故,又与挚爱生死分离。一生幕游为业,漂泊浮沉,历经坎坷,阅尽人情世态,遂感叹浮生如梦,“苟不记之笔墨,未免有辜彼苍之厚”,乃作《浮生六记》。
我真诚地相信,一个谦卑渺小的生命能快乐地过一辈子,是宇宙间之至美。
——林语堂
“浮生”,不只是说生命的短促,更是指着生命不系于任何庞然重物。生命处于自在自为的状态。自由的渺小,渺小的自由,却昭示了生命本质上的尊严。
——季羡林
(《浮生六记》)俨如一块纯美的水晶,只见明莹,不见衬露明莹的颜色;只见精微,不见制作精微的痕迹。
——俞平伯
芸娘,中国美丽的女子。不识芸娘,枉读中国古典文学。
——胡适
沈复(1763—?),字三白,号梅逸,江苏苏州人,生于衣冠之家,工于诗画、散文。早年生活闲适安逸,与妻子陈芸琴瑟相和、缱绻情深,享流水辰光之美,布衣蔬食之乐,后屡遭家庭变故,又与挚爱生死分离。一生幕游为业,漂泊浮沉,历经坎坷,阅尽人情世态,遂感叹浮生如梦,“苟不记之笔墨,未免有辜彼苍之厚”,乃作《浮生六记》。
速写与随笔 本书特色 茅盾编著的《速写与随笔》是老开明原版名家散文系列之一,为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民国时期老开明版的原版重印,系中国现代著名作家茅盾生前自选...
窥看欧洲 内容简介 本书记录了日本作家游历过的20个欧洲国家,包括了各式各样的饭店房间,街头种种事物,国际列车的乘务员如何因国家而异各地民宅的窗户和当地气候风士...
诗论 本书特色 中国现代美学大师朱光潜的代表作,中国现代诗学的奠基之作,影响深远。 《诗论》是中国百年新诗史上兼具科学性和逻辑性的诗学论著,全面阐述了新的诗歌美...
《黄帝内经·灵枢·通天》内容简介:继畅销十年的徐文兵、梁冬对话《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四气调神》《天年》《异法方宜》《金
奥州小道 本书特色 自古以来,日本素有散文之国的美称。本套散文集选取了日本各个时期不同风格的作家作品,有助于读者了解日本散文文学发展的历史。书中选取的美文各具特...
邵丽,中国当代作家。作品发表于《人民文学》《当代》《十月》《收获》等刊物,多次被《小说月报》《小说选刊》《新华文摘》等刊物选载,部分作品译介到国外。曾获《人民文...
《八大菩萨传》内容简介:本书介绍了八位菩萨的传说故事、生平事迹,讲述了各位菩萨在自己的修行过程中所遭遇的困惑与阻碍以及如何
卢梭自选书信集(精) 本书特色 卢梭在《忏悔录》中讲述了他一生的种种事件。他写作此书的目的就是要提供一个研究人心的标本。他在讷沙泰尔稿本中将这部书称为“对人心研...
《中国伦理学史》内容简介:《中国伦理学史》是中国第一本伦理学史著作。作者先在绪论中将伦理学与修身书、伦理学史与伦理学进行区
知堂文丛-看云随笔 内容简介 因了秋虫的鸣声引起来的感想,**就是秋天来了,仿佛是一种警告。蟋蟀虽是斗虫,可是它独自深夜微吟时实在很有点悲哀,所以对于听的人多发...
本书以一个全新的角度,从人类的自由出发,选编了近代以来世界各国数十位诗人富有人文精神的诗作百余首。编者的视野十分开阔,选
外国散文插图珍藏版:劳伦斯散文 本书特色 外国散文,浩如烟海。名家群星璀璨,佳制异彩纷呈:或饱含哲思,深沉隽永;或清新质朴,恍若天籁;或激情如炽,诗意纵横;或嬉...
《蓝色经典·仰望星空——文化散文选》内容简介:什么是经典?常念为经,常数为典。经典就是经得起重复。常被人想起,不会忘记。依
《这世界如露水般短暂》内容简介:小林一茶是江户时代最后一位俳句大家,与松尾芭蕉、与谢芜村并称日本古典俳句三大俳人。一茶早年
藏宝于民-200件流落民间的稀世珍宝 内容简介 与高端收藏相比,大众收藏正日益活跃。作为爱好和投资的需要,越来越多的人渴望得到专家的指导,希望在*短的时间内,获...
迷雾中的小径 本书特色一家公司为了调动员工的工作动力,举办了一次徒步旅行活动。没人心甘情愿地参加,也没人预料到,一个鼓励团队合作的活动,*终会演变成一次无法挽回...
《别惹我》内容简介:一个美国家庭在法国诺曼底的一个小城居住下来,父亲弗雷德,装作作家,正在写一本关于诺曼底登陆的书,母亲玛
江山如此多娇-读者文摘-典藏版 本书特色 本书精选的民国作家文章,着重于对当时的风景名胜、风土人情的描述,就像一幅幅美丽的画卷,饱含了作者对祖国的眷恋和热爱之情...
自巴颜喀拉 本书特色 中国青年出版社在建社50周年之际,与博库(北京)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联合举办了“走马黄河”社会文化考察活动。这项始自2000年5月的活动,于当...
J. K. 罗琳(J. K. Rowling, 1965- ),英国女作家,自小喜欢写作,当过短时间的教师和秘书。二十四岁那年,她在前往伦敦的火车旅途中萌生了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