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出生于北京的醇王府,我的祖父是道光皇帝的第七子。在我三岁那年,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病笃,慈禧突然决定立我为嗣皇帝。在我入宫后的两天内,光绪与慈禧相继去世,我便登极为皇帝──清朝的第十代,也是zui末一代的皇帝。登基不到三年,辛亥革命爆发,我退了位。──溥仪
爱新觉罗·溥仪是秦始皇确立皇帝制度以来的zui后一位君主,是清朝的亡国之君,1912年2月,他跌下统治地位的时候年仅六岁。《我的前半生》(全本)是溥仪的自传,溥仪从自己的家族背景写起,回顾了他在入宫做了皇帝、遭遇辛亥革命、满清皇帝退位、中华民国成立、北洋军阀混战、出宫、客寓天津,做伪满洲国皇帝、逃亡、直至解放后接受改造,成为普通公民的全部经历。
★各大高校开学指定大学生不可不读的一百本书之一。
★近代史上绝不可跨越的人物,weiyi为自己做传的中国皇帝——爱新觉罗·溥仪。
★获九项奥斯卡金像奖的电影《末代皇帝》原著,我的前半生(全本) 首次精装修订版本。
★想要了解一个人的一生,zuihao就是去阅读他的传记,如果想要了解溥仪,那么此书是zuihao不过的版本。
1、溥仪的一生世事沧桑,看尽荣辱浮沉。
★他,是weiyi为自己作传的中国皇帝。
★他,是weiyi在亡国后还能居住深宫的皇帝。
★溥仪的人生,因登上帝位而与众不同——从帝王降为平民,从绚烂归于平淡,他的一生世事沧桑,看尽荣辱浮沉。
2、提到《我的前半生》,今天的读者很容易怀疑内容的真实性。
★至于“形势所迫之下的自我揭发会不会避重就轻”,对于溥仪来说恐怕有心无力。要知道溥仪这样的人从没有“独自”生活过,他几乎可以说是一个没有私生活的人。而当他成为战犯之后,一切他很想隐瞒的事情,都有家人和故旧争先恐后地揭发检举。在这样的严峻气氛里,早一点坦白从宽总比被别人揭发出来要好,所以《我的前半生》在这方面的可靠性反而胜过很多在“自由”状态下撰写出来的回忆录。
★这部书zui独特的价值,同时应该也是它的初衷,就是让我们看到一个封建帝王如何被改造成一名社会主义新人。当获释之后溥仪终于拥有了共和国公民的身份,获得了一张选民证的时候,他说这是他一生中zui珍贵的东西。——熊逸
3、精装双护封,设计典雅精美。内文采用高品质进口纯质,手感顺滑,高级护眼。
★《我的前半生(全本)》是《我的前半生》的前身。它有许多《我的前半生》未收录的内容且文学性较强的文字。我的前半生(全本(在《我的前半生》的成书过程中具有承前启后的独特版本价值。 ★我的前半生(全本)畅销多年,但暂没有精装版本。此版本全新精装修订,内文图文分开重新排序,更美观,更方便阅读,且具有一定的收藏意义。
我的家世(1859—1908)
一、醇贤亲王的一生
光绪三十二年,即公元一九〇六年的旧历正月十四,我出生于清朝的醇亲王府。我的祖父奕,是道光皇帝旻宁的第七子,清朝的**代醇亲王,死后谥法“贤”,所以,后来称做醇贤亲王。我的父亲载沣,是祖父的第五子。因为**和第三、四子早殇,第二子载湉被姨母慈禧太后接进宫里,当了皇帝(年号光绪)。所以,祖父死后,由父亲袭了王爵,他是第二代也是末一代的醇亲王。我是第二代醇王的长子,三岁那年的旧历十月二十日,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病笃,慈禧突然决定立我为嗣皇帝,承继光绪,兼祧同治(载淳,是慈禧亲生子,载湉的姨兄弟)。我入宫后的两天内,光绪与慈禧相继去世。十二月初二,我登极为皇帝——清朝的第十代,也是*末一代的皇帝,年号宣统。宣统三年辛亥革命爆发,我退了位。
我的记忆是从退位时才开始的。但是,叙述我的前半生,如果先从我的祖父和我的老家醇王府说起,事情就更清楚些。
醇王府,在北京曾占据过三处地方。咸丰十年,十九岁的醇郡王奕奉旨与懿贵妃叶赫那拉氏的妹妹成婚,依例先行分府出宫,他受赐的府邸坐落在宣武门内的太平湖东岸,即现在中央音乐学院所在的地方。这是**座醇王府。后来,载湉做了皇帝,根据雍正朝的成例,“皇帝发祥地”又称为“潜龙邸”的地方须升为宫殿,或者空闲起来,或者仿雍王府(雍正皇帝即位前住的)改为雍和宫的办法,改成庙宇,供养菩萨。为了腾出这座“潜龙邸”,慈禧太后把什刹后海的一座贝子府赏给了醇王,拨出了十六万两银子重加修缮。这是第二座醇王府,也就是被一些人惯称为“北府”的那个地方。我做了皇帝之后,我父亲做了监国摄政王,这比以前更加了一层搬家的理由。由此,隆裕太后(光绪的皇后,慈禧太后和我祖母的侄女)决定给我父亲建造一座全新的王府,这第三座府邸地址选定在西苑三海(即南海)的集灵囿紫光阁一带。正在大兴土木之际,武昌起义引起了风暴,于是醇王府的三修府邸、两度“潜龙”、一朝摄政的家世,也就和清朝历史一起告终。
在清朝*后的*黑暗的年代里,慈禧太后给醇王府造成了荣华富贵,醇王一家给慈禧太后做了半世纪的忠仆。我的祖父更为她效忠了一生。
我祖父的亲生母是道光皇帝的庄顺皇贵妃乌雅氏,生于道光二十二年,死于光绪十六年。翻开皇室家谱“玉牒”来看,醇贤亲王奕在他哥哥咸丰帝在位的十一年间,除了他十岁时咸丰登极被封为醇郡王之外,就没有得到什么可说的“恩典”,可是在咸丰帝死后那半年间,也就是慈禧太后的尊号刚出现的那几个月间,他忽然接二连三地得到了这一大堆头衔:正黄旗汉军都统、正黄旗领侍卫内大臣、御前大臣、后扈大臣、管理善扑事务、署理奉宸苑事务、管理正黄旗新旧营房事务、管理火枪营事务、管理神机营事务……这一年,他只有二十一岁。一个二十一岁的青年,能出这样大的风头,当然,这是由于摊上了一个好亲戚,妻子的姐姐当上了皇太后。但是事情也并不如此简单。我从很小的时候就听说过一个故事。有一天,王府里演戏,演到“铡美案”*后一场,陈士美被包龙图的铡刀压得鲜血淋漓的时候,年幼的六叔载洵吓得坐地大哭,我祖父立即声色俱厉地当众喝道:“太不像话!想我二十一岁时就亲手拿过肃顺,像你这样,将来还能担当得起国家大事吗?”原来,拿肃顺这件事才是他的事业的真正起点。
事情发生在距今整一百年前。一八六一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屈辱的议和告以结束之后,逃到热河的咸丰皇帝已经卧病不起,临终之前,召集了随他逃亡的三名御前大臣和五个军机大臣,立了六岁的儿子载淳为皇太子,并且任命这八位大臣为赞襄政务大臣。第二天,咸丰帝“驾崩”,八位顾命王大臣按照遗命,扶载淳就位,定年号为祺祥,同时也就把朝政抓在手里,发号施令起来。
这八位顾命王大臣是怡亲王载垣、郑亲王端华、协办大学士户部尚书肃顺和景寿、穆荫、匡源、杜翰、焦佑瀛等五个军机大臣。掌握了实权的是两位亲王和一位协办大学士,而肃顺更是其中的主宰和灵魂。肃顺在咸丰朝中很受器重,据说他很善于擢用“人才”,后来替清朝出力镇压了太平天国的汉族大地主曾国藩、左宗棠之流,原就是由他推荐提拔的。因为他重用了汉人,受他排挤的贵族们对他极其嫉恨。有人说他在太平军声势*盛的时期,连纳贿勒索也仅以旗人为对象。又说他为人凶狠残暴,专权跋扈,对待异己手腕狠毒,以致结怨内外,种下祸根。其实,肃顺遭到杀身之祸,*根本的原因,就是由于他是取得朝廷实权的这个集团的主宰,而这个集团正对当时新形成的一个势力采取排斥的态度,换句话说,他们没有认清楚在北京正和洋人打交道的恭亲王这时已经有了什么力量。恭亲王奕,在咸丰朝本来不是个很得意的人物。咸丰把奕丢在北京去办议和这件苦差事,却给奕造成了机遇。奕代表朝廷和英法联军办了议和,接受了空前辱国丧权的《北京条约》,颇受到洋人的信任。这位得到洋人支持的“皇叔”,岂肯甘居在肃顺这班人之下。再加上素来忌恨肃顺的王公大臣的怂恿,恭亲王于是跃跃欲试了。正在这时,忽然有人秘密地从热河离宫带来了两位太后的懿旨。
这两位太后一位是咸丰的皇后钮祜禄氏,后来尊号叫慈安,又称东太后,另一位就是慈禧,当时又称西太后。西太后原是一个宫女2,由于给咸丰生了儿子,后来提升为贵妃,儿子载淳是咸丰的独子,当了皇帝,母以子贵,她立时又成了太后。不知是怎么安排的,她刚当上太后,便有一个御史出面奏请两太后垂帘听政,但是遭到肃顺等人的狠狠驳斥,说是本朝根本无此前例。这件事对没有什么野心的慈安太后来说,倒无所谓,但在慈禧心里却结下了深仇。就像她当妃子时要取宠咸丰一样,既有了欲望,不达目的是誓不甘休的。她首先让慈安太后相信了那些顾命大臣心怀叵测、图谋不轨,然后又让慈安同意,秘密传信给恭亲王,召他来离宫商议对策。当时肃顺等人为了巩固既得势力,曾多方设法来防范北京的恭亲王和离宫里的太后。关于太后们如何避过肃顺等人的耳目和恭亲王取得了联系,有种种不同的传说。有人说太后的懿旨是由一个厨役秘密带到北京的,又有人说是慈禧先把心腹太监安德海公开责打一顿,然后下令送他到北京内廷处理,太后们的懿旨就这样叫安德海带到了北京。总之,懿旨是到了恭亲王手里。恭亲王得信后,立即送来奏折,请求觐见皇帝。肃顺等人用“留守责任重大”的“上谕”没堵住他,他已跑到热河来了,肃顺忙用叔嫂不通问的礼法阻他和太后们会见,但是在慈禧的第二步安排下,这次阻拦又告失败。这又有几种传说。一种说法是恭亲王化装成“萨满”(经常进宫祭神的满族巫婆)进去的。一种说法是恭亲王直接将了肃顺一军,说既然叔嫂见面不妥,就请你在场守着好了,肃顺一时脸上下不来,只好不再阻拦。还有一个说法是恭亲王祭拜咸丰灵位时,慈禧太后让安德海送一碗面赏给恭亲王吃,碗底下却藏着一张纸条,这就是慈禧给奕的阴谋计策。总之,什么奇怪的传说都有,但是人们却都没注意一个很重要的情况,便是我的祖父祖母当时也在热河,慈禧做了太后,和自己妹妹见面也是一件很平常的事,这个通讯员比什么太监、饭碗等自然更加靠得住。不管哪个传说可靠,反正恭亲王和太后们把一切都商议好了。这个商议的内幕虽然无案可查,但是从后来的事件发展上看,一切也就很明白:太后们回到北京,封奕为议政王,八个“顾命王大臣”全部逮捕。两个亲王赐自尽,肃顺砍了头,其余的充军的充军,监禁的监禁。同时,载淳的年号改为“同治”,意思两太后一同治政,从此开始了同光两代四十七年垂帘听政的历史(也开始有了“洋枪队”去打太平军,有了洋务派,有了“宁赠友邦不与家奴”的一套政策)。我的祖父在这场政变中,为慈禧建立的功勋是捉拿了肃顺——那时他奉命护送“梓宫”(咸丰的棺材)正走到半壁店。“半壁店拿肃顺”这出戏,给我祖父带来了前面所说的那一串头衔。
爱新觉罗·溥仪
清朝末代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zui后一个皇帝。字耀之,号浩然。也称清废帝或宣统帝。他是道光帝旻宁的曾孙、醇贤亲王奕譞之孙、 摄政王载沣长子,母亲苏完瓜尔佳·幼兰。1909年到1912年、1917年7月1日到1917年7月12日两次在位。溥仪著有自传《我的前半生》。其独特的富有戏剧性的经历,多次被改编成影视作品,其中电影《末代皇帝》,曾荣获1988年奥斯卡金像奖zuijia影片、zuijia导演等奖项。1967年10月17日,溥仪因肾癌在北京逝世,享年61岁。先葬于八宝山,后迁于清西陵内崇陵(光绪陵)附近的华龙皇家陵园。
彭真传略 内容简介 这是**部全面介绍彭真生平的著作。在本书中,作者以翔实的史料,记述了彭真作为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和国家领导集体的成员,为中国人民的解放和新中国...
《作家榜名著:唐才子传·全三册》内容简介:本书以元刊十卷足本《唐才子传》为底本。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隐、杜牧、刘禹锡、
俞平伯的后半生 本书特色 俞平伯先生的白话诗歌、散文妇孺皆知,其文学研究硕果累累,更以红学大家闻名于世。本书分析评价了俞平伯的思想、学术、生活等各方面的经历,是...
朋友心中的徐志摩-云游 本书特色 徐志摩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著名诗人,他一生风流倜傥,才华横溢,却英年早逝。他在世时,做事率性而为,轰轰烈烈,是世人关注的焦点;...
服饰之王周成建-从小裁缝到204亿富翁的传奇 本书特色 《服饰之王周成建:从小裁缝到百亿富翁的传奇》:美特斯邦威服饰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周成建以31亿美元的身家入...
我的情报与外交生涯(增订新版) 本书特色 一刻钟的密谈,周细入微的考虑,蒋经国的证婚,保密局的闷棍,错综得杂的政治斗争,神圣特殊的任务扑塑迷离的情节……我的情报...
《黄昏前说起天才》内容简介:《黄昏前说起天才》从诗人徐江写于1988年的作品选起,涵盖了他自创作早期到现今各个阶段的作品,用70
爱的先知 弗洛姆传 本书特色 这是一本关于精神分析大师弗洛姆的权威传记。作者在全球范围内收集了关于弗洛姆罕见的档案资料,详细记叙了弗洛姆*真实的生平经历。通过作...
四季如歌:俄罗斯列宾美术学院雕塑系 本书特色 俄罗斯艺术对我们中国的影响可说相当长远了。*重要的影响是解放以后,由于政治上的“一边倒”,从整个美术教育体制到社会...
全书共分为三十六个章节,完整地记录了卡里乌斯从参军到战争结束时的完整从军经历,其中包括他在参军初始作为步兵一员时的经历,
1839-1890-外交家曾纪泽 本书特色 本书自曾纪泽的家世背景与早年学行开展,可从中了解其父曾国藩的言传身教对于曾纪泽的影响。其后,以曾纪泽的外交活动为研究...
天使还是魔鬼布兰妮 内容简介 赞成者艳羡她小小年纪就名利双收,追捧者痛恨她从“玉女”迅速堕落成“欲女”,批判者则斥责她全盘抄袭麦当娜是非常愚蠢的“东施效颦”……...
《约翰·列侬传》内容简介:约翰·列侬(John Lennon,1940.10.9-1980.12.8),英国摇滚音乐家,和平主义者,披头士(甲壳虫,Bea
中国传统人物画系列--历史人物 内容简介 改革开放的今天,艺术家有了表现自己创作思想和创作形式的广阔天地。而广大观者也有了选择自己审美需求的充分自由。当一部分人...
《票房之神:斯皮尔伯格传》内容简介:一部斯皮尔伯格百科全书——历时18年采访,经过3次修订,完整呈现百亿美元票房导演的电影圆梦
千古第一情种柳永 本书特色 《千古**情种柳永》:千古词人,一代情种,一首首风流俊逸的词章,一段段幽怨伤情的往事,酒色之徒,白衣卿相,晓风残月中的羁旅人生。千古...
战将薛岳 本书特色 薛岳,号称国民党序列战将中,*能打的一员虎将。连他的对手,有“战神”之谓的粟裕都曾这样评价他:“薛岳用兵...
庐山旧事-民国名人寻影 本书特色 一幅幅珍贵的历史照片,一件件重大的庐山旧闻,蒋介石、宋美龄、宋庆龄、张学良、汪精卫、林森、李烈钧、戴季陶、马歇尔、 司徒雷登等...
民国教授 本书特色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现代文学专业博士生导师钱理群郑重推荐,并作序:民国时期的课,不拘一格、随心所欲,显示的是教师的真性情,一种自由不拘的生命...
民国清流大师们的抗战时代-肆 本书特色 大师们的民族大义与家国情怀大文人的悲壮迁徙和抗战史诗 ★《民国清流1:那些远去的大师们》入选《作家文摘》2015年度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