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羊羹、馒头、长崎蛋糕等日常生活中广为人们熟知的寻常果子,到只在偶人节、观月等年中例行节日活动中登场的特殊果子,集日本文化精粹于一身的传统点心——和果子是如何发展演变的?
各个时代传播到日本的文化都对和果子的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绳文时代,伴随水稻的传入,和果子的故事开始了。镰仓时代以前,受中国文化的影响,日本出现了唐果子、点心。室町时代,由于与南蛮人的邂逅,日本果子的种类丰富了起来。江户时代,和果子在京都形成了完整的体系,独特的和果子文化臻至完善,成为一种“五感的艺术”。明治维新以后,日本社会的巨大变化,也深刻影响了各地的果子屋。《3000岁的和果子》从古代开始,经镰仓时代、室町时代至江户时代,对和果子的发展历程进行了精彩的解说,深度解读和果子与外来文化、节庆习俗、茶道、古典文学、地域文化等的关系。从一枚和果子里读懂日本文化,领略3000年的日本史。
☆日本的传统点心和果子,是日式精致与匠心的完美典范,追求色觉、触觉、味觉、嗅觉、听觉的体验,被誉为“五感的艺术”。
☆和果子不仅美丽又美味,而且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是舌尖上的俳句,味蕾中的《源氏物语》,日本文化的具象化。节庆礼仪、古典文学、地方特色风物……带有日本传统印记的一切,都体现在一枚枚精致的和果子里。
☆春去秋来,岁时有序。和果子,凝结着日本人的自然观与时间观,构成了这个国度有关岁月的独特记忆。
☆从绳文时代至今,和果子的三千年历史,就是一部妙趣横生、滋味无穷的日本史。每个时期的代表性果子,背后都有故事,都是日本历史、文化、对外交流的缩影。
☆作者娓娓细述,从外(名称、造型、材料、做法)而内(文化与历史),将和果子的美妙和丰富呈现给读者。
☆作者青木直己,供职五百年和果子老店虎屋25年,专门从事和果子研究。本书是作者多年研究的大成之作,叙事精准、观点清晰,并包含大量详实的**手资料。
☆印制工艺考究,用纸精良,搭配几十幅全彩照片,全方位展示和果子之美。
☆方寸“樱花书馆”系列新作,踏入更贴近生活的饮食领域,新角度探访日本文化史。
序章:历史中的和果子
和果子的今与昔
和果子经过漫长的历史演变,于17 世纪在京都形成了完整的体系,其时正值元禄文化繁荣时期。在19 世纪前期文化、化政年间(1804~1830),和果子迎来了其发展的巅峰阶段。包含炼羊羹在内,这一时期的和果子在形态上已经与现在基本相同。明治初年,和果子迎来了自己的明治维新。明治维新是一次改变了日本历史发展方向的巨大变革,也是近代日本的起点。
对于日本果子的历史而言,明治维新也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拐点。在这次历史变革中,巧克力、小甜饼干、蛋糕等欧美果子陆续传到了日本。正如本书前面论述过的那样,日本果子正是在外国文化的影响之下成长发展起来的,近代以前有从中国传入的唐果子、点心以及葡萄牙人带来的南蛮果子,近代又有从欧美诸国传来的巧克力、小甜饼干、蛋糕等,这些外来的果子在日本的饮食文化中深深地扎下了根,已经变成了日本的果子,成了广义上“和果子”的重要构成要素。
不过,明治以后传到日本的欧美果子并没有被纳入之前确立的日本果子体系中,或者说并未扎根于其中,而是沿着另外的方向独自发展,形成了“洋果子”体系。“和果子”一词的出现是为了与洋果子区别开来。但是,如果换一个角度来看,无论是“和果子”还是“洋果子”都属于“日本果子”的范畴,缺失了任何一方,现代日本的果子体系都无法成立。
*近和果子所面临的一系列状况与明治维新时期相仿佛。譬如新出现了一些不受植物性原材料限制的欧式果子,和果子与洋果子之间的“国界线”正在趋于淡化。同时,和果子的世界也在不断发生变化。然而,正是因为处在这样的时代,才更需要珍视和果子所承载的日本传统,这是和果子屋的义务。
守护传统并非只是墨守成规。在时代所赋予的条件下打开新的思路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比如,现在很多家和果子店出售“草莓大福”,据说这种果子刚上市的时候并没有马上获得和果子业界的认可,但是将大福与草莓混搭在一起的发明却得到了许多人的认同,所以草莓大福也逐渐由新果子变成了人们日常食用的普通果子。从其原材料的植物性质来看,草莓大福毫无疑问就是和果子。此外,有的和果子屋还用烤制的小豆馅儿制成蓬松可口、颇有洋果子风味的果子,这种新果子也满足了和果子对原材料的要求。
和果子在原材料的选择上也面临着新的挑战。由于从国外进口的原材料价格低廉,所以人们很难再执着于使用本国产品。现在,面粉大多依赖进口,虽说是自古流传下来的和果子,但要想在原材料的使
用上秉持传统,还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另外,过去人们可以从蕨菜中提取蕨粉,但现在蕨菜越来越稀有了。葛粉也存在用马铃薯淀粉充当替代品的情形。对于和果子屋而言,不仅要确保新材料供应充足,还需要重新审视传统的原材料,守护传统是其不可遗忘的使命。笔者工作的地方虎屋就曾作为虎屋文库展示会的主题之一,特意展示过和果子的原材料,这也是守护传统的一种体现。
青木直己
1954年生于东京。立正大学博士后期课程的研究指导毕业。曾任立正大学文学部助手等,1989年进入虎屋股份公司,在日本和果子老店虎屋工作了25年,作为虎屋文库研究的主要人员,从事关于和式点心相关的调查研究,积累了丰富的切身经验和大量详实的第一手研究资料。现在除在东京学艺大学等担任讲师外,同时进行对时代剧的考证。
译者简介
王俊英
法学博士,中国传媒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日本近代思想史,日本历史文化。著有《日本明治中期的国粹主义思想研究》,译有《近代日本的国家构想》(合译)、《相朴的历史》(合译)。
方言语法论丛-第七辑 内容简介 本书共包含27篇论文,系由编委会从70多篇研讨会论文中选出,并经过作者的精心修改。根据论文主旨分为五个板块:研究历史与现状回顾;...
《遇见中国书法艺术》内容简介:《遇见中国书法艺术》是“遇见艺术”系列中的一册。本书介绍了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的源流
近代汉语语法资料汇编(唐五代卷) 内容简介 这里有个分期问题,也就是说,这部《汇编》选材从什么时候开始。这是一个不太容易处理得好的问题。我们的选材从唐五代开始,...
【作者简介】张伟然,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教授,中国地理学会理事,中国地理学会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西泠印社社员。主要从事历史文化地理及相关领域...
旅行的历史 本书特色 100多年以前,人们主要乘坐马车出行,时速大约是8千米;今天我们广泛乘坐的喷气式飞机,平均时速已经超过800千米。技术进步使地球变小,使旅...
南派三叔:本名徐磊,浙江人,现居杭州。 小说中的主人公,正是因为当年盗墓的爷爷入赘杭州,而在杭州开了一家小小的古董铺子,守护着那群长沙土夫子从古墓不知名怪物手中...
吴稚晖文存 本书特色 中国近现代史上著名文人学者太多,随意指出一人便是传奇,比如以雷人雷语著称的吴稚晖。今人多已不知吴稚晖为何人,但在当时,吴稚...
增广贤文 本书特色 《增广贤文》是古代重要的童蒙读本,其原作者不详,在明清两代多有增益,流传甚广。《中华蒙学经典:增广贤文》以有韵的谚语和文献佳句选编而成,用语...
文汇原创丛书:重构中国精神 本书特色 我们的人心,有太长的时间片面地偏向理智,其结果,是忽略了良心或良知、公平或正义、创造性或博大的爱心。信仰是超越对象的,可以...
国学与中国人文-余英时文集-第十二卷 本书特色 《余英时文集》第十二卷《国学与中国人文》,收录了余英时近年来有关中国人文研究的发展的文章,包括对近年来中...
《回回馆杂字》与《回回馆译语》研究(西域历史语言研究丛书) 本书特色 《〈回回馆杂字〉与〈回回馆译语〉研究》全书共分5个部分,主要对回回馆杂字与回回馆译语作了探...
基础盲文(高等学校特殊教育与康复系列教材) 内容简介 本书内容涵盖了世界盲文的产生和发展、汉语现行盲文的阅读和书写、常见盲文数学符号、英语盲文等四大领域知识、技...
泥土板筑的城堡:土围楼 本书特色 俗文化,古而不老,历久而弥新。它在人们的身边,在人们的生活中,无时无刻不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和情趣。总结俗文化,剔其糟粕,吸收...
仙骨佛心-家具.紫砂与明清文人-(增订版) 本书特色 ★16开精装,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全彩图文,装帧精美,印质上佳★本书不同于一般的介绍鉴赏明式家具...
財務自由的關鍵,不在你要存到多少錢,而在有沒有建立自動生財系統!★ 《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暢銷書★ 獲《財富》雜誌譽為「新一代的投資理財大師」★ 全球暢銷...
语法六讲 本书特色 本书收录了作者在国内外一些大学和研究所所做的六个演讲,并经作者修改和补充,都与汉语语法研究有关,包含2010年12月在日本大阪立命馆孔子学院...
龙子龙孙:龙文化 本书特色 魂魄泛指事物的精神,龙的魂魄也即龙的精神。人无魂魄不成人,龙天精神不成龙。龙的精神可概括为:容合,福生,谐天,奋进。进八个字简捷凝炼...
字误百解 本书特色 《字误百解》属“咬文嚼字文库·慧眼书系”,由《咬文嚼字》杂志主编黄安靖老师撰写而成。这本书全面辨析现代汉语使用中容易被误用的100对字。每篇...
民间大水浒 本书特色 600多年前,参与农民起义失败后的一代文豪施耐庵,漫游了这片神奇的土地。梁山好汉的民间传说,在他的笔下,成就了一部千古名著《水浒传》。60...
《猎豹行动》内容简介:本书以小说体的方式引导读者经历一场虚拟的体验式学习。本书以一家金融公司——盛远金融公司的IT部门的敏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