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羊羹、馒头、长崎蛋糕等日常生活中广为人们熟知的寻常果子,到只在偶人节、观月等年中例行节日活动中登场的特殊果子,集日本文化精粹于一身的传统点心——和果子是如何发展演变的?
各个时代传播到日本的文化都对和果子的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绳文时代,伴随水稻的传入,和果子的故事开始了。镰仓时代以前,受中国文化的影响,日本出现了唐果子、点心。室町时代,由于与南蛮人的邂逅,日本果子的种类丰富了起来。江户时代,和果子在京都形成了完整的体系,独特的和果子文化臻至完善,成为一种“五感的艺术”。明治维新以后,日本社会的巨大变化,也深刻影响了各地的果子屋。《3000岁的和果子》从古代开始,经镰仓时代、室町时代至江户时代,对和果子的发展历程进行了精彩的解说,深度解读和果子与外来文化、节庆习俗、茶道、古典文学、地域文化等的关系。从一枚和果子里读懂日本文化,领略3000年的日本史。
☆日本的传统点心和果子,是日式精致与匠心的完美典范,追求色觉、触觉、味觉、嗅觉、听觉的体验,被誉为“五感的艺术”。
☆和果子不仅美丽又美味,而且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是舌尖上的俳句,味蕾中的《源氏物语》,日本文化的具象化。节庆礼仪、古典文学、地方特色风物……带有日本传统印记的一切,都体现在一枚枚精致的和果子里。
☆春去秋来,岁时有序。和果子,凝结着日本人的自然观与时间观,构成了这个国度有关岁月的独特记忆。
☆从绳文时代至今,和果子的三千年历史,就是一部妙趣横生、滋味无穷的日本史。每个时期的代表性果子,背后都有故事,都是日本历史、文化、对外交流的缩影。
☆作者娓娓细述,从外(名称、造型、材料、做法)而内(文化与历史),将和果子的美妙和丰富呈现给读者。
☆作者青木直己,供职五百年和果子老店虎屋25年,专门从事和果子研究。本书是作者多年研究的大成之作,叙事精准、观点清晰,并包含大量详实的**手资料。
☆印制工艺考究,用纸精良,搭配几十幅全彩照片,全方位展示和果子之美。
☆方寸“樱花书馆”系列新作,踏入更贴近生活的饮食领域,新角度探访日本文化史。
序章:历史中的和果子
和果子的今与昔
和果子经过漫长的历史演变,于17 世纪在京都形成了完整的体系,其时正值元禄文化繁荣时期。在19 世纪前期文化、化政年间(1804~1830),和果子迎来了其发展的巅峰阶段。包含炼羊羹在内,这一时期的和果子在形态上已经与现在基本相同。明治初年,和果子迎来了自己的明治维新。明治维新是一次改变了日本历史发展方向的巨大变革,也是近代日本的起点。
对于日本果子的历史而言,明治维新也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拐点。在这次历史变革中,巧克力、小甜饼干、蛋糕等欧美果子陆续传到了日本。正如本书前面论述过的那样,日本果子正是在外国文化的影响之下成长发展起来的,近代以前有从中国传入的唐果子、点心以及葡萄牙人带来的南蛮果子,近代又有从欧美诸国传来的巧克力、小甜饼干、蛋糕等,这些外来的果子在日本的饮食文化中深深地扎下了根,已经变成了日本的果子,成了广义上“和果子”的重要构成要素。
不过,明治以后传到日本的欧美果子并没有被纳入之前确立的日本果子体系中,或者说并未扎根于其中,而是沿着另外的方向独自发展,形成了“洋果子”体系。“和果子”一词的出现是为了与洋果子区别开来。但是,如果换一个角度来看,无论是“和果子”还是“洋果子”都属于“日本果子”的范畴,缺失了任何一方,现代日本的果子体系都无法成立。
*近和果子所面临的一系列状况与明治维新时期相仿佛。譬如新出现了一些不受植物性原材料限制的欧式果子,和果子与洋果子之间的“国界线”正在趋于淡化。同时,和果子的世界也在不断发生变化。然而,正是因为处在这样的时代,才更需要珍视和果子所承载的日本传统,这是和果子屋的义务。
守护传统并非只是墨守成规。在时代所赋予的条件下打开新的思路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比如,现在很多家和果子店出售“草莓大福”,据说这种果子刚上市的时候并没有马上获得和果子业界的认可,但是将大福与草莓混搭在一起的发明却得到了许多人的认同,所以草莓大福也逐渐由新果子变成了人们日常食用的普通果子。从其原材料的植物性质来看,草莓大福毫无疑问就是和果子。此外,有的和果子屋还用烤制的小豆馅儿制成蓬松可口、颇有洋果子风味的果子,这种新果子也满足了和果子对原材料的要求。
和果子在原材料的选择上也面临着新的挑战。由于从国外进口的原材料价格低廉,所以人们很难再执着于使用本国产品。现在,面粉大多依赖进口,虽说是自古流传下来的和果子,但要想在原材料的使
用上秉持传统,还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另外,过去人们可以从蕨菜中提取蕨粉,但现在蕨菜越来越稀有了。葛粉也存在用马铃薯淀粉充当替代品的情形。对于和果子屋而言,不仅要确保新材料供应充足,还需要重新审视传统的原材料,守护传统是其不可遗忘的使命。笔者工作的地方虎屋就曾作为虎屋文库展示会的主题之一,特意展示过和果子的原材料,这也是守护传统的一种体现。
青木直己
1954年生于东京。立正大学博士后期课程的研究指导毕业。曾任立正大学文学部助手等,1989年进入虎屋股份公司,在日本和果子老店虎屋工作了25年,作为虎屋文库研究的主要人员,从事关于和式点心相关的调查研究,积累了丰富的切身经验和大量详实的第一手研究资料。现在除在东京学艺大学等担任讲师外,同时进行对时代剧的考证。
译者简介
王俊英
法学博士,中国传媒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日本近代思想史,日本历史文化。著有《日本明治中期的国粹主义思想研究》,译有《近代日本的国家构想》(合译)、《相朴的历史》(合译)。
宋江三十六人考实 杨家将故事考信录 本书特色 著名古文献学家余嘉锡著作,水浒相关研究必读作品。《宋江三十六人考实》将《水浒传》前身《宣和遗事》所述宋江等三十六人...
流行预测 内容简介 本书是服装业全面阐述流行预测的**本书。主要内容包括:介绍流行的运作过程;帮助流行规划人员确定未来方向的复杂资讯系统;协助读者熟悉流行服饰事...
从每月加班100小时,到实现“12点上班5点下班”,作者的秘诀就是为工作划分优先等级。本书将教你如何正确地为工作划分优先等级,从而实现零加班。如果你手头的工作很...
性与平等:一部简明的西方性伦理发展史 本书特色 所谓性伦理是研究何种性行为符合伦理学论题的一门伦理学的旁支。但本书并不是要探讨这门学科在西方不同历史时期的变化,...
江户日本 本书特色 不同文化自有其特色,日本文化物色之一便是“物语”,在别的文化里微不足道的事物,到了日本,都成了大学问,说来无不头头是道。江户日本 内容简介 ...
语言文字学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是香港大学与香港中文大学举办的**届中国语言文字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合集。集中收录了大陆、台湾、香港等地学者在语言文字学方面的新的...
◎巴黎手感旅行,設計師的生活型態及創作空間體驗想要到巴黎目前最具人氣及原創力的設計師家中參觀想了解創意人到底過著什麼樣的生活、用什麼樣的方式在工作想要近距離欣賞...
《5G仿真与评估方法》内容简介:5G网络系统将在网络容量、用户连接数上实现大幅提升,并基于网络可维护性、能效和用户体验等多个方
中国语言与文化 本书特色 ★国学文献的整理、研究,这是一个浩博、繁难而又有趣的工作,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历史文化,我们祖宗世世代代的工作,为全人类积累下了一大笔...
人间几回伤往事-黄朴民读历史文化 内容简介 由于阅历、知识、视野以及观念的差异,每个人对历史文化的认知会有很大的不同,事实复原可能光怪陆离,价值判断更可能南辕北...
作品目录翻译例言圣训概说编者序序 严斥借先知捏造谎言第一章 信仰第二章 清洁与小净第三章 大净、月经和代净第四章 拜功第五章
汉语变声构词研究 本书特色 《汉语变声构词研究》写到,汉语音义学是我国传统训诂学的一门重要的分支学科,由来已久。变声构词是利用语言中声母的转换构造意义有联系的新...
文化的盛宴 本书特色 作品精选了梁启超、王国维、辜鸿铭、蔡元培、陈寅恪、胡 适、夏丏尊、李叔同、鲁 迅、闻一多、徐志摩、陶行知、郁达夫、朱自清、林徽因、丰子恺、...
明清卷-中国文化发展史 本书特色 《中国文化发展史》 是一部全面系统研究中华民族数千年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共同进步、交互推进历程的通史,分为先秦卷、秦汉卷、魏晋南...
屠猫狂欢-法国文化史钩沉 本书特色 1730年代的巴黎,一群印刷业学徒发起了一场翻天覆地的屠猫仪式,他们折磨然后杀死所有他们能够找到的猫,包括他们师母的宠物猫。...
中国的文明-西方人眼中的中华文明五千年 本书特色 法国汉学泰斗勒内·格鲁塞,毕生研究东方文化,从草原帝国的征服到古印度文明的荣光,从古希腊的民主风度到古中国的盛...
中国纺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 本书特色 《中国纺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是我国高校中关于纺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的**本教材,也是系统研究我国纺织类非物质文化遗...
忧思与行动-冯骥才.周立民对谈录 本书特色 本书是著名文学研究者周立民对著名作家冯骥才的访谈记录。在深入的对谈中,两人就文学、文化方面的热点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
团购:文明之门5册 本书特色 ★ 16开平装,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 收录文学、舞蹈、戏剧、音乐及航海的故事★ 精美的图片,配以言简意赅的解说文字★ 是一套通俗雅...
中国古代礼俗 本书特色 中国历来以“礼仪之邦”著称于世界。所谓礼仪,就是人们在生活、生产、社会交际等各种活动中所遵循的社会规则和道德规范。这些规则规范需要一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