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的故家》是周作人晚年回忆鲁迅的重要著作之一,他以一个摄像机式的“旁观者”角度,再现了鲁迅丰富多彩的童年、庞大的家族、往来的好友、及至长大经历,同时也还原了民国晚期民俗图景。此外,《鲁迅的故家》处处充斥着周作人的个人特色,行文介于散文与随笔之间,文字明澈平实,让人回味良多。所以,这本书既是了解鲁迅的一个途径,更是了解周作人个人风格的不er之选,某种程度上而言,“故家”的回忆是两个人共同成长的记录。
1.鲁迅z全的人生履历。一直以来,鲁迅的生平多为时期性记载或以他人转述的形式出现,也就是一个个割裂的片段,纷乱杂芜,非常不利于读者理解,而《鲁迅的故家》则是公认时间跨度z长的、完整性z强的鲁迅回忆录之一,所以一直被当作研究鲁迅的重要史料,其价值弥足珍贵。2.周作人疑似首度回应失和传闻。周作人与鲁迅,一直是文坛备受唏嘘的两个人:是亲密无间的同胞兄弟,也是并肩作战的文章知己,却终成分道扬镳的路人。在那之后,周作人对鲁迅的姿态一度谜之高冷,吝于言说任何与之相关的东西,果真老死不相往来,决裂得十分彻底。而在这本《鲁迅的故家》中,周作人却是首次站在家人和弟第的视角,详细回忆了与鲁迅共同生活过的环境和时光,一字一句都是温情。失和是真的,但是兄弟之情也是真的。3.民国时期风俗概要。周作人惯于融景于文且不留痕迹,不仅在书中讲了过去几十年的往事,还将民国时期不同地域的民间风俗、生活习惯等原封拓印下来,很好地保留了彼时真实的社会原貌。 4.全新精装重校,排版、设计皆推陈出新,并结合当代人的阅读习惯,既有床头书般的亲和,又不乏作为藏品的精致。
关于百草园百草园的名称,初见于鲁迅的回忆文中,那时总名还叫作“旧事重提”,是登在《莽原》上的,这一篇的题目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园是实在的,到现今还是存在,虽然这名字只听见老辈说过,也不知道它的历史,若是照字面来说,那么许多园都可以用这名称,反正园里百草总是有的。不过别处不用,这个荒园却先这样的叫了,那就成了它的专名,不可再移动了。这园现在是什么情形,只要有人肯破费工夫,跑去一看,立即可以明白了。但是园虽是无生物,却也同人一样,有它的面目和年龄,今日所见只是现在的面目, 过去有比人还长的年月,也都是值得记值得说的。古人作《海赋》,从海的上下四旁着手,这是文人的手法, 我们哪里赶得上,但这意思却是很好的。园属于一个人家,家里有人,在时代与社会中间,有些行动,这些都是好资料,就只可惜我们不去记它,或者是不会记。这回我想来试试看,虽然会不会,能不能,那全然还不知道。说得小一点,那么一个园,一个家族,那么些小事情,都是鸡零狗碎的,但在这空气中那时鲁迅就生活着,当作远的背景看,也可以算作一种间接的材料吧。说得大一点呢,是败落大人家的相片。鲁迅于清光绪戊戌(一八九八)年离开家乡,所以现今所写的也以此为界限,但或者有拉到庚子年去的时候也说不定。就是庚子也罢,那已是五十年前的事了,记忆不能完全,缺点自必多有,但我希望那只是遗漏的一方面,若是增饰附会,大概里边总是没有的。从园说起《朝华夕拾》的第六篇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起头的几段是说百草园的情状的,其文云: “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作百草园。现在是早已并屋子一起卖给朱文公的子孙了,连那z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拥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长的草里是不去的,因为相传这园里有一条很大的赤练蛇。”这是一篇很简要的描写,把百草园的情景一目了然的表示出来了,现在要略为说明园的上下四旁, 所以先就上面所说的事物加以一点补充。
周作人 原名櫆寿(后改为奎绶),字星杓,又名启明、启孟、起孟,笔名遐寿、仲密、岂明,号知堂、药堂、独应等,浙江绍兴人。是鲁迅(周树人)之弟,周建人之兄。中国现代著名散文家、文学理论家、评论家、诗人、翻译家、思想家,中国民俗学开拓人,新文化运动的杰出代表。 历任国立北京大学教授、东方文学系主任,燕京大学新文学系主任、客座教授。新文化运动中是《新青年》的重要同人作者,并曾任“新潮社”主任编辑。“五四运动”之后,与郑振铎、沈雁冰、叶绍钧、许地山等人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并与鲁迅、林语堂、孙伏园等创办《语丝》周刊,任主编和主要撰稿人。曾经担任北平世界语学会会长。
老舍集 本书特色 老舍的一生总是忘我地工作,是文艺界当之无愧的“劳动模范”。“舍予”“老舍”,就是他一生忘我精神的真实写照。《老舍集(精)》秉承大众阅读的原则,...
中国散文精品选读:初试美人舌 本书特色 选文或记趣、或遣兴、或谈民俗历史、或讲诗酒人生、或“参”茶悟道、或以茶酒会友……既充满文人雅士的闲情逸致,又蕴含冲淡虚静...
作者简介:金爱烂,1980年生于韩国仁川市,毕业于韩国艺术综合学校戏剧院剧作系。2002年短篇小说《不敲门的家》获得第一届大山大学文学奖,该小说又发表于2003...
九叶派诗精编 本书特色 九叶诗派,又称九叶诗人,是指20世纪中国的一个现代诗流派。在新诗写作中追求现实与艺术、感性与理性之间的平衡美。其中曹辛之、辛笛、陈敬容、...
世说新语 本书特色 《世说新语》是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志人小说的代表作,由南朝宋刘义庆编撰。依内容可分为德行、言语、文学等三十六类,每类收有若干则故事,全书共一千...
元曲 本书特色 诗词曲分别在中国的唐宋元三代达到其自身发展的顶峰。词为诗余、曲为词余。由此可见诗词曲三者的传承关系。然而,后代文人往往对诗词情有独钟,却对曲少有...
陇上学人文存:胡德海卷 本书特色 胡德海先生是当代著名教育学家。他在教育学原理、中国传统文化、人生哲学、教育史学等学术领域均有深厚的功力和很高的造诣,在我国教育...
郑振铎诗文集 本书特色 本书秉承“典藏”系列的大众普及阅读编辑方针,力争在一本书中,尽展郑振铎一生中*经典的大众文学作品。书中完整收录郑振铎诗歌译著《飞鸟集》《...
诗词格律全集 本书特色 《诗词格律全集》由张小燕,陈佳编著,中国华侨出版社出版。在中华文化的灿烂星空中,诗词是一颗璀璨耀眼的明星,它传承着古老的文明,彰显着传统...
《声律启蒙(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精)》内容简介:《声律启蒙》是一本专门训练儿童吟诗作对、掌握声韵格律的启蒙读物。全书
《内向超越与多元文化》内容简介:在古今中西相互激荡的全球化时代中,不同的文明系统中在面对全球化背景各自的生命形态如何。中国
唐五代词三百首 目录 敦煌词(32首)凤归云(征夫数载)天仙子(燕语莺啼)破阵子(年少征夫)倾杯乐(忆昔笄年)拜新月(荡子他州去)抛球乐(珠泪纷纷)虞美人(东风...
草堂-2019第10期总第38卷 本书特色 由当代诗人梁平主编,高质量、高稿酬、高颜值的诗歌刊物,立足成都,面向海内外,是成都诗意的城市文化符号,是华语诗坛的重...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 3 本书特色 这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是与《中国古代文学史》配套使用的教材。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 3 内容简介 这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是...
逐步 本书特色 一步、两步、三步、逐步。作者一格的脚步从她生长的土地出发,踏上浓墨重彩的欧洲,抵达热烈纯净的非洲,她在意想之中的纽约落脚,打出其不意的东京路过,...
道德困境 本书特色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的作品值得用一个词来形容——阿特伍德式的——作为对她的艺术才华和明晰风格的赞誉。——《芝加哥论坛报》她(玛格丽特·阿特伍德...
天堂的信-中国当代优秀轻文学作品选集-8 本书特色 当代奇书、三年获三奖十年数百万。曾获奖:第六届全国优秀少儿图书奖(2003年)、第十四届中国图书奖(2004...
培根随笔全集 本书特色 适读人群 :青少年★《培根随笔》是英国随笔文学的开山之作,语言简洁、文笔优美、说理透彻、警句透彻,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培根...
黄石手稿 本书特色 《黄石手稿》:精神性:在场写作的精神性是对生存意义的追问。对真实人性的肃露,对生命终极价值的贴切关怀。介入性:在场写作强调作家的使命和责任、...
法国掠影-大师游记 本书特色 法国处在大西洋和地中海之间优越的地理位置,完全能够自给自足。所以她的人民有点自以为是,有点自高自大。他们有美德,他们也有劣根,无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