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存》,即存文。本是秉烛挑灯的心香,本是一种心绪.一种醉心民族的、艺术的心绪的交会。历史一瞬百年,竟“东风夜放花千树”,已然历历然。历史以文字方式存活,无非人与人的心绪交会。这样来读《北平皮簧史》以及戏台掌故、戏界杂言等等,可以读顺一个文化集体的心绪:从唐宋元明清跋涉而来的心绪,从东西南北中交会而来的心绪。晓行夜宿,任重道远。摩肩接踵,仆仆风尘。为艺术而承载艺术,孜孜不倦,他们是艺术人。为文化而输送文化,乐此不疲,凭谁吝惜一尊桂冠的天赋?——他们还是文化人。时光似云似烟,飘向无垠天涯,心绪如雪如雨.降给一个地方。这就是文存,文化的存活。
贵社此次莅平,本拟约全体学生多聚数次,借谈国剧之来源及组织之要点。奈因为期太短,且诸生日日出演劳碌异常,故未敢再搅乱其脑思。虽曾约两三人来谈过数次,然不愿常常烦琐损其演剧之精神故,只得稍为指点,致所欲言者未能道其万一,且于诸生毫无裨益。事与愿违,歉甚歉甚!
贵社在平所以成功之点有三。一因系学术机关故,观众皆另眼相看待。二因各生演唱皆认真,大致有“观光上国不敢自放”之意。此系一种美德,当永远保存之,因有此种思想便诸事谨慎,则无论做何事、到何处,不致失败也。三因各生艺术尚有前辈矩蠖至他人帮忙,乃其余事所谓帮腔的上不去台也。
此三点中,艺术一层尤关重要。但有由西安来者多云:贵社学生之艺术,尚不及陕中旧班脚色。噫!可知秦腔旧规矩之美且善矣。是则诸公不可不注意者也。
前闻家竺山兄归谈,曾聆耿古城兄教益,得悉贵社情形,兹再伸论之。总之国剧之本质,是艺术不是剧本。盖艺术者,皮也;剧本者,毛也。皮之不存,毛将安附?倘艺术能保存,则无论何种剧本皆可排演,任他教忠教孝,家庭更善,社会改良等等,固无不可。下至“破坏主义”“赤化主义”,也无不可。即各国剧本,亦可翻来演唱。因此与戏剧之本质演剧之方法,毫无龃龉处也。
所谓艺术者何也?即说白、歌唱、神情、身段,四点是也。即贵社章程第七条所规定者。歌唱身段尤为重要。如说白不研究则词句之意思念不出来,神情不研究则词句之情节表现不出来,此人人皆知注意者也;至歌唱与身段,则人多忽视之。其实所关尤巨。
人但知歌唱以动听为要,固矣,但此仍算是第二步。*重要者,则在安置腔调之初,须审此段唱词之意义方能安腔。腔调安的好,便能将其人之心事完全烘托出来。所谓歌以咏言,长言之不足,则咏叹之者是也;否则,便失歌唱之本义。如此处不应安此腔,则虽能动听,亦不合理。兹就极浅显者言之;弟处只有秦腔唱片两段,即就此两段中论之。
如高生致中之《武家坡》王宝川唱词“先问奴夫好不好,再问他安宁却安宁”两句,本系合掌排偶之词,似应一气唱下去,倘唱一句稍事思索再唱亦无不可。如今则唱过**句后,接一很大之过门,则未免稍觉松懈。按秦腔规矩,此腔之后应接过门是已,但似不应安此腔,因如此一缓,则王宝川急于要知其丈夫情形之心事便烘托不出来了。这是安腔稍差的地方,与歌者无干。
再如王生天民《柜中缘》中之唱词,“无奈来我把相公怨,你遇的事儿本可怜。”此二句,一句是怨,一句是恕,其意思本不联贯,中间似应再补一二句以便转折。现在用一长腔,使音节稍事回旋,又加一哭头,则许翠莲回思转念之心绪曲曲传出,再接唱下句;如此,则腔调不但摇曳生姿,且饶神理,较用文字楠足又妙多矣。
此是腔调安置好的地方。腔调安的好,再唱的好,方能算尽美尽善。身段一层关系更大。中国剧之动作,所以能超乎世界任何戏剧组织法之上者,全在此点处处用美术化方式表现出来。此节已与贵社诸生略言之不再赘。兹仍以极浅近者证之。
此次所听贵社旧戏数出,*妙者为耿生善民之《宁武关》,就以此剧而论。周遇吉上场后十几分钟并无多少话白,而用身段锣鼓,便能将周遇吉之心绪完全表现烘托出来,即此可知身段之重要,国剧组织法之高尚矣。倘身段没研究、不坚实,试问此剧尚复有何意味耶?而排新戏则决无暇如此组织揣摩也。
贵社欲保存秦腔,并将秦腔推广遍全国,时则非注重以上四点不可。欲注重此四点,则非先练旧戏、后排新戏不可。李笠翁《偶谈》第二卷《选剧篇》云:
选剧授歌童,当自古本。古本既熟,然后间以新词。切勿先今而后古也。优师教曲,每加工于旧,而草草于新。以旧本,人人皆习,稍有谬误即形出短长;新本偶尔一见,即有破绽,观者听者未必尽晓,其拙尽可藏。且古本相传至今,历过几许名师传有衣钵,未当而必归于当,已精而益求其精。
云云。此段议论,实为确有见地且极精当之言。盖旧剧每句之轻重,每调之尺寸,每动之距离,皆有美术之规定,故演者皆有极确切之认识、深刻之练习。若新戏之说白,则此次多说两句,下次则或少说两句;动作,则此次多移前两步,下次则或多靠后两步;腔调、神情,更无论矣。所以说,欲艺术精美,则须先练旧戏也。因永排新戏,则各脚之神情、身段必皆模糊而不坚实。倘排新戏太多,更必把旧规全失,而国剧亦随之破产矣。因国剧之规定皆系用美术化方式表现,非将各种方式练的确有根柢者则表演时不能美观;率尔操觚,必不值方家一哂也。
齐如山,河北高阳人,戏曲理论家、民俗学家。一生著述丰富,撰写并编辑大量戏曲著作、和大量介绍北京(中国北方)风俗掌故作品。 齐如山在台湾有“文豪”之誉,大陆亦推崇其“戏曲理论家”之实。其著述丰富、篇章浩繁、涉猎广泛,皆令人惊叹;尤其笔触所向之雅俗兼备堪称观止。
自然纪事 本书特色 法国绘画大师、纳比派代表画家皮埃尔·波纳尔精心绘制的插图。自然纪事 内容简介 敏锐的观察、细腻的感触、丰富的想象、诗般的文字。 公鸡、鸭子、...
李白自天而降 本书特色 在当代作家中,张炜的理想主义表达和知识分子气质卓尔不群。其散文是思想者的结晶,以诗性的语言,自由的思考和表达,眺望着人文的理想国。 本...
陈衍谈诗话 本书特色 本书主要辑录了陈衍先生的《石遗室诗话》32卷。《石遗室诗话》是近代诗歌批评著作中的代表作之一,是空前的大型诗话。它是对“同光体”诗歌的揭橥...
《韩国近代文学与中国》内容简介:本书收录13篇文章,对近代朝鲜半岛文人在中国移民、经商、留学和参加抗日战争历程中新撰写的游记
阎连科自选集 本书特色 阎连科对人性深刻的揭示,他的隐喻的深度,对中国当下现实的思考,以及他的独特的想象力和结构虚构能力都是发人深思的。本书精选和节选了阎连科的...
名家名译--理智与情感(彩色插图本) 内容简介 本书是十九世纪英国现实主义作家奥斯汀的长篇名著。小说以两位女主角曲折复杂的婚事为主线,通过理智与情感的对比,提出...
直道而行 内容简介 给你一个坎坷人生的思考教你一个做人的哲理帮你扫除成材的障碍一本不可不读的人生教科书直道而行 目录 我与中国20世纪·记人篇·论胡适之——关于...
托芙·扬松(Tove Jansson,1914―2001)是芬兰有名儿童文学作家、画家。她创作的“姆咪谷”系列故事向读者展示了一个充满真诚、善良和美的新奇世界。...
弗兰茨·卡夫卡(1883-1924),奥地利最伟大的作家之一,影响遍布全世界,被尊为现代派文学大师。出生于奥匈帝国时期的布拉格,曾为保险公司职员,业余从事创作。...
铁凝,生于1957年,当代作家。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主席,河北省作家协会主席。主要著作有:《玫瑰门》《无雨之城》《大浴女》《麦秸垛》《哦,香雪》《孕妇和牛》以及散文...
《小儿特效推拿》内容简介:《黄帝内经·灵枢·经脉》中说:“经脉者,所以能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疏通经络,就能
拜伦诗选 本书特色 《拜伦诗选》从拜伦的《闲散的时光》、《随感》、《希伯来歌曲》等诗集中精选若干名篇,充分地展现了拜伦作品丰富的想象力和高超的诗歌技巧。文中所选...
中国历代诗词分类品读(咏怀卷) 本书特色 《中国历代诗词分类品读·咏怀卷》:感怀/忧愤/咏颂/情怀中国历代诗词分类品读(咏怀卷) 目录 诗感怀汉魏晋南北朝古诗十...
刘和平,祖籍湖南邵东,生于1950年代,长于湖南衡阳,自认是最后一代汉人。幼辍学,从父读书。好从宇里行间读史。编有《甲申祭》、《雍正王朝》、《沧海百年》等剧作,...
明文征明西苑诗 内容简介 《西苑诗》是文征明五十六岁在京任翰林院待诏时所作,均为七律,共十首。描述宫城西以太液池为中心的御苑(即今中南海、北海)景色。此卷书写于...
万物花开 内容简介 本书是林白所著,书中的内容满足了作者自己,到达一个从未去过的地方,变成一个从未见过的人。在头顶上长出翅膀,在脚下长出高跷。歪着扭着,像野草一...
人这一辈子:探索生命文化密码 本书特色 适读人群 :刘达临的粉丝,中老年读者,关注生命思考人生的大众读者。1.刘达临先生是国内知名的社会学教授,著作等身,性学研...
沧海月明:李汉荣心灵散文 本书特色 作品多次入选全国多地小学、初中、高中和大学语文教科书以及中考、高考语文试题。 帮助学生作文写作,纾解心灵压力,领略生活之美。...
契诃夫手记-(图本) 目录 丛书前言译者新序关于作者契诃夫手记(1892—1904)题材·凝想·杂记·片断日记(1896—1903)补遗(1891—1904)契...
【内容简介】《诗旨纂辞》与《变雅》是黄节在北京大学授课时的讲义,今有北京大学出版组自行印制的线装本传世。《诗旨纂辞》是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