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华口述史》作者以“百年清华人与中华民族振兴”为主题,在清华大学开展口述史访谈活动,访谈对象大多是已退休的清华老教授,也有年过花甲甚至古稀尚且在一线拼搏的学科领军人物。对他们的访谈带有抢救的性质。此次口述访谈活动是一项可以载入清华史册的研究成果,访谈的结果为清华的校史和清华文化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材料。
赵丽明,博士,清华大学教授。师从张舜徽、陆宗达,1988年1月获历史学博士学位,任教清华大学。研究领域涉及中国语言学史、汉语史、文字学、历史学、人类学、民族学、语言学(包括方言学、社会语言学)、妇女学等。并课外指导学生SRT(Studentresearchtraining,即大学生科研训练项目)、暑期社会实践,自2002年以来连续获清华大学挑战杯特等奖、校院金奖、一二等奖。主持国家重大社科基金项目“中国西南地区濒危文字的抢救、整理与研究”、“清华大学中国西南地区濒危文化研究中心”。兼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会副会长,中国训诂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社会语言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女书研究专业委员会主任等。已出版著作20余部(包括合作),主要有:《中国女书合集》(5卷本)、《女书用字比较》、《女书与女书文化》、《古代汉语研读》(理工)、《汉字应用与传播》、《中越文化交流与汉字传播》、《中国西南濒危文字图录》、《神奇的刺青——西双版纳文身调查》等。主要论文80余篇,主要有:《字位理论探讨—从女书国际编码谈起》、《女书基本字与字源考》、《从出土邯郸合文现象谈起——兼谈文字体制与文字制度》、《从汉字传播看六书层次》、《段学述要》、《清儒说文古音研究》、《〈小学考〉的编撰及其学术史价值》、《坡芽歌书是文字吗》、《<康熙字典>对海外的影响——中外文化交通》、《马礼逊与传教士语言学》、《中国西南濒危文字抢救报告》等。
大国的疤痕 本书特色 《大国的疤痕》全书分为四章:清朝篇、民国篇、藩外篇、海洋篇。《大国的疤痕》以历史为主干,时间为线索,例数清代、民国时期国土问题,并跟随历史...
枝蔓丛丛的回忆 内容简介 《枝蔓丛丛的回忆》为《岁月文丛》中“胡风反革命集团”案专集。编者着眼于此案解放前的远因,着眼于远因的演变、激化以及在50年代中期由对胡...
《王蒙散文》内容简介:本选集按内容分为美文、新疆、小品、怀人、游记、读书记六个部分。从少作《春天的心》到耄耋之年的《明年我
黎东方讲史:细说明朝 本书特色 《黎东方讲史:细说明朝》由旅美著名历史学家黎东方先生撰写。它叙述了从明太祖朱元璋建立明朝至明朝灭亡期间的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作者...
元史及西域史丛考 本书特色 这本小书所收录的是尚衍斌自1987年以来撰写的有关元史和西域史方面的文章,因此取名《元史及西域史丛考》。本次结集出版的论文共29篇,...
清季推动宪政,以立宪团体为主要机关。当时热心推动立宪的领袖人物,无不以组织团体为进行之方。倡导立宪的领袖人物首推康有为、
19世纪以来,随着西方列强的扩张和海通时代的到来,中国日益成为世界的一个部分,也就是梁启超所说的“世界之中国”.然而,不同于
《恰到好处的帮助》内容简介:你是否有过“好心办坏事”的经历?助人是人类极为基本的相处之道,尽管帮助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
人间天国-三星堆.金沙王都发现之谜 本书特色 岳南编著的《人间天国:三星堆金沙王都发现之谜》用纪实文学的手法,叙述了三星堆金沙王都发现、发掘以及学者们对出土竹书...
世界文明史:信仰的时代:The age of faith 本书特色 《信仰的时代》记述了欧洲早期的信仰变化,分为“拜占庭、伊斯兰及犹太文明&rdqu...
《永乐大典》徽州方志研究 本书特色 《永乐大典徽州方志研究》由蒲霞著,本书在论述《永乐大典》徽州方志时所引佚文均以《永乐大典方志辑佚》为基础,如《永乐大典方志辑...
《史家说史》先秦天下 内容简介 先秦时代是中国历史中*波澜壮阔的一个时代。作为中国历史文化的源头,要想对中国的历史有比较深入的了解,首先应对先秦史多下功夫。本书...
拜占庭简史 本书特色 从吉本的时代以来,人们总认为拜占庭帝国是衰落的(尽管它存在了近1200年)。而这本精炼而洞见深邃的《拜占庭简史》却给了我们另外一个拜占庭。...
《《论语》读本》内容简介:《论语》被称为中国人的《圣经》,对于中国文化尤其是中国人的为人处世之道产生了深远影响。我们可以将
清代反贪大案 本书特色 《清代反贪大案》围绕清朝多起震惊朝野的贪腐大案,揭示了中国封建社会的*后一个王朝在二百余年的历史中,所经历的起起落落及内在的政治弊端。孔...
《厚土中国》内容简介: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完成脱贫攻坚战之后,防止返贫将是长期艰巨的任务。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防止返贫
失落的辉煌-古罗马人生活探秘 本书特色 古罗马通常指从公元前9世纪初在意大利半岛中部兴起的文明,与古希腊同为欧洲文明的发源地。从公元前753年罗马建城,到公元4...
百姓讲述:2:我们的抗战 本书特色 抗战刻骨铭心的记忆编委会编的《百姓讲述(2我们的抗战)/抗战刻骨铭心的记忆》讲述了一些草根人物在抗日战争期间的亲身经历。他们...
通史新义 本书特色 有鉴于中国传统史学之弊,为使史学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何炳松极力倡导通史研究与著述。在《通史新义》中,作者(何炳松)借鉴西方史学的思想方法,总...
笔者完成这部著作的动机在很大程度上是出于对军事历史的由衷热爱。古今士子对于议论兵戎之事多有浓厚的兴趣,正如李贺诗云:“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