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红全集》(共5册)收入目前所发现的萧红生前全部创作和书信。所收作品按小说、散文、诗歌、戏剧、书信等文体编排。小说部分:将短篇小说以发表时间先后分为三组,分别与中篇小说、长篇小说搭配编排;散文部分:以公开发表的时间顺序编排,其中《商市街》系列散文以此书出版时所排定的顺序编排;诗歌部分:公开发表的,以发表的先后顺序编排,未公开发表的,以作者生前编定的《自集诗稿》先后顺序编排;书信部分:按收信人姓名分别编排,同一收信人书信,按书写日期依次编排。本书为精装版本。
★ 32开精装,北方文艺出版社2018年9月1版1印
★本全集收入萧红1932年至1941年的各类作品,按小说、散文、诗歌、戏剧、书信编排。其中,作者生前口述、后由骆宾基整理的《红玻璃的故事》,亦作为短篇小说收入
★ 五卷分别为《小城三月》(短篇小说集)、《呼兰河传》(收入《生死场》《呼兰河传》)、《马伯乐》(收入长篇小说《马伯乐》)、《商市街》(散文集)、《八月天》(收入诗歌、戏剧、书信)
★ 全集附有一张绘画长卷《呼兰河市井风情图》,铜版纸全彩印刷,作者为70多岁的关子昌,他以《呼兰河传》为蓝本,用绘画再现当年的人文风情。其中“黑瞎子胡同”描绘得尤为细腻,是画中核心,胡同两边的商铺、济生堂膏药铺、王麻子膏药铺、白铁加工等店铺一应俱全,深具艺术价值
本全集收入萧红1932年至1941年的各类作品,其中,作者生前口述、后由骆宾基整理的《红玻璃的故事》,亦作为短篇小说收入。全集按小说、散文、诗歌、戏剧、书信来编排。小说部分,又按短篇小说、中长篇小说分别编排。编校时,对作者已结集出版的作品,按结集时的初版本编校;难觅初版本的作品,按权wei版本编校;未结集出版的作品,按首刊本编校;未找到首刊本的作品,按权wei版本编校;未公开发表的作品(诗歌、书信),按作者生前留下的文字编校。
为尊重作家本人的写作风格及行文习惯,同时也蕞大限度地保留那一时期的文体风貌,作品中的字词、数字、计量单位、标点符号以及篇末的写作时间等,均保持原貌,一般不按现行的书写规范进行改动。对个别确实讹误的字词、标点,在编校时进行了修改。特此说明。
同时,全集附有一张关子昌绘画长卷《呼兰河市井风情图》。70多岁的关子昌,早年在呼兰文化馆工作。退休后,他以《呼兰河传》为蓝本,用绘画再现当年的人文风情。他翻阅大量资料,遍访呼兰的耄耋老人,经过半年多绘画,一幅纳龙江民俗、集关东风情的《呼兰河市井风情图》问世。其中“黑瞎子胡同”描绘得尤为细腻。“黑瞎子胡同”是全部长卷的核心,胡同两边的商铺、济生堂膏药铺、王麻子膏药铺、白铁加工等店铺一应俱全,深具艺术价值。
卷一《小城三月》
本卷是萧红的短篇小说集。《小城三月》是萧红的代表作之一,她以多情的笔演绎了一个时代的爱,一个美丽而浸满哀愁的故事。十九岁的美丽的翠姨默默地爱着大哥,憧憬着一份在那个封建世俗的时代不可能的爱情,却只能在种种束缚中消磨生命直至香消玉殒。又是一年三月到,只有大哥对翠姨的怀想。身处遥远异乡的萧红用细腻的笔触讲述了一个个令人唏嘘、引人深思的故事,体现了她对人生的思考,对人民的关注。
卷二《呼兰河传》
本卷收入《生死场》《呼兰河传》。
《呼兰河传》是一部充满童心、诗趣和灵感的“回忆式”长篇小说。全书七章:一、二章写小城风情,三、四章谈家中亲疏人物,五、六、七章摹绘独立旁枝人物。作者用舒展自如的巡视式艺术手法,以情感的起伏为脉络,为“生于斯、长于斯的呼兰河畔的乡镇作传,为这个乡镇的风土人情,为各种各样人的生与死、欢乐与悲哀作传”。七章可各自独立又浑然一体,尾声余响不绝。萧红以娴熟的写作技巧,抒情诗的意境,浑重而又轻盈的文笔,造就了她的ding峰之作,为中国文学奉献了一部不朽的经典。
《生死场》是萧红的一部传世经典名篇,写于1934年,是鲁迅所编“奴隶丛书”之一,描写了“九·一八”事变前后,哈尔滨近郊的一个偏僻村庄发生的恩恩怨怨以及村民抗日的故事,字里行间描摹着中国人于生的坚强与死的挣扎。它对人性、人的生存这一古老的问题进行了透彻而深邃的诠释。这种对人生的生存死亡的思索,超出了同时代的绝大部份作家。
卷三《马伯乐》
1940年底,萧红主要创作的两部小说《呼兰河传》与《马伯乐》,前者为萧红赢得无数赞誉,而对于后者,文学评论家们却出奇地选择沉默。但是论其文学价值与创作水平,《马伯乐》丝毫不逊色于《呼兰河传》,更是由于全书弥漫的幽默辛辣笔触,才能将作家的创作的才华淋漓尽致地展现。
《马伯乐》是一部让人惊异的作品,一般人在读到它的时候都会觉得奇怪,它不像萧红惯常的风格。它不写女性经验,不以女性为主人公。作者用辛辣的笔触描画了那个时代以马伯乐为代表的一部分思想麻木的人,他们是时代的旁观者,怯弱、自私、多疑、平庸。它是萧红的一部幽默讽刺长篇小说。
卷四《商市街》
本卷是萧红所有散文作品合集。《商市街》是萧红完成于1935年5月的作品,带有明显的自传特色,但同时具有社会风情画的特点。生动而真实描写了城市里的贫富悬殊与对立,下层百姓境遇的悲惨,知识分子求职的艰难与谋生的不易,热血青年的忧伤、欢笑和对人生道路的探寻与抉择。今天看来仍是一部深具艺术魅力的散文作品。
卷五《八月天》
本卷是萧红诗歌、戏剧、书信合集。读者可以从中感受到在小说、散文之外的另一个萧红,以此为参照,可更贴切地理解萧红留下来的那些经典之作。这些在萧红创作中处于相对边缘的体裁的作品,同样是萧红文学人生的重要注脚,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立体而丰富的作家萧红。
萧红(1911-1942),现代著名作家,被誉为“30年代的文学洛神”,民国四大才女之一(与庐隐、石评梅、张爱玲并称)。原名张廼莹,黑龙江省呼兰县人。其短暂的一生历经坎坷,充满传奇色彩和悲剧性,留下了大量具有艺术价值的经典作品。萧红1932年在哈尔滨与萧军相识,1933年与萧军自费出版第壹本作品合集《跋涉》。1934年到上海,与鲁迅相识。1935以萧红的笔名发表成名作《生死场》,鲁迅先生对《生死场》激赏,并为之作序。1936年萧红东渡日本,在东京写下了散文《孤独的生活》、长篇组诗《砂粒》等。1940年与端木蕻良同抵香港,之后发表了中篇小说《马伯乐》和著名长篇小说《呼兰河传》。茅盾评价其晚期杰作《呼兰河传》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1942年1月22日,萧红因肺结核和恶性气管扩张病逝于香港,年仅31岁。
《给我翅膀》内容简介:★同名电影豆瓣评分8.8,一对父子,二十只濒危大雁,飞越冰川湖泊的瑰丽冒险,生命与自然、责任与勇气的觉醒
老照片温情系列一封家书 本书特色 《一封家书》是《老照片》温情系列图书的一种,按照《老照片》“定格历史,收藏记忆”的一贯格调,收录了自民...
中国文学名著全知道 本书特色 中国的文学上至《山海经》,下达诗词曲赋等, 历朝历代从未间断过文学作品的百花齐放,漫长的文 学史上文坛巨匠辈出,令中国文学史成为令...
又是月季芬芳时:文化名家谈情感 本书特色 一个人只要领略过爱情的纯真喜悦,那么不论他在生活中得到过多少巨大的乐趣,恐怕他都会将自己的爱情经历看作一生旅程中*为璀...
车箱社会 本书特色 《车箱社会(精)》由丰子恺所著,子恺的文学创作*为人们所熟悉的是他30年代的散文随笔。这些作品超越人世的成见,以艺术般的心绪,佛理化的思考,...
团购:鲁迅杂文集3册 内容简介 《鲁迅骂语》若干年来,鲁迅被谥为"骂人专家",鲁迅的文集被谥为"骂人文选",不能说毫无道理。鲁迅早在一九二七年写的《"意表之外"...
世界盛会-21世纪中国纪实文学大系-2010卷 本书特色 2010年重要事件与人物:上海世博会成功举办,上海浦东开发20年后又站到了一个新起点;青海玉树县发生7...
2008报告文学 本书特色 报告文学敏锐及时地把握时代脉搏,反映社会生活。2008年对于中国来说是及其特殊的一年,有多少的悲,又有多少的欢 本书就以报告文学的形...
林夕珍藏系列--原来你非不快乐 本书特色 《原来你非不快乐》作者是华人乐坛作词人、畅销书作家!出道20多年!词作超过3000首!红遍海峡两岸!林夕*新力作《原来...
我就想去看看那幸福的人群 本书特色 ★《我就想去看看那幸福的人群》是一本探讨“旅行之后”人生要怎样继续的书。说走就走的勇气固然重要,可是人生毕竟不是打包上路那么...
《印度:受伤的文明》内容简介:【诺贝尔文学奖得主V.S.奈保尔代表作“印度三部曲”第二部、非虚构文学典范之作】 【印度吞噬了自己
诗词格律:诗词格律概要 本书特色 这本《诗词格律诗词格律概要(精)》由我国**语文学家、教育家、翻译家、散文家和诗人王力著,是两本关于古典诗词格律*准确、*基本...
刘齐集 本书特色 《刘齐集/中国杂文》收入当代杂文作家刘齐五十篇左右的文学作品。本丛书遴选的杂文作家大致有以下特点:一、杂文创作时间超过二十年;二、曾创作有影响...
想法和说法 本书特色 他们走过的时代,是中国发生巨变的半个多世纪。无论是鲜花掌声,还是风雨雷电,他们乐观、自信。艺术没有界限,艺术丰富人生。李光羲、黄宗英、资华...
■ 入围2019年日本书店大赏。■ 日本著名音乐人、演员坂本龙一推荐。■内容介绍◇ 原本刊载于日本《东洋经济新闻》,是一个以《在贫困中呻吟的女性》为题的专栏,历...
林语堂卷-林语堂随笔精选-中外名家随笔精华 本书特色 因为中国人能明知足常乐的道理,又有今朝有酒今朝醉,处处想偷闲行乐的决心,所以中国人生活求安而不求进,既得目...
刘意青,196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西语系英语专业,并留校任教,后相继获得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奥本尼分校美国文学硕士学位和美国芝加哥大学英语系哲学博士学位。曾多次赴英、...
唐诗三百首(图文注评本) 目录 前言/1蘅塘退士原序/1蘅塘退士孙洙资料三则/8卷一五言古诗张九龄感遇二首/2李白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5月下独酌/7春思/...
浅见洋二,1960年生。现为大阪大学大学院文学研究科教授。主要著作有《距离与想象——中国诗学的唐宋转型》(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中国的诗学认识》(创文...
刘和平,祖籍湖南邵东,生于1950年代,长于湖南衡阳,自认是最后一代汉人。幼辍学,从父读书。好从宇里行间读史。编有《甲申祭》、《雍正王朝》、《沧海百年》等剧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