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应该做的是揭露,而非控诉。
二十一个国家的亲历者,数百次采访,数千份第一手资料
全景展现“二战”欧洲战场的最后一百天,揭开希特勒第三帝国毁灭的秘密
《最后一百天:希特勒第三帝国覆亡记》是美国著名历史学家、作家约翰·托兰的代表作,被公认为20世纪最伟大的历史纪实作品之 一。
本书将读者真正地带入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后一百天的欧洲战场。雅尔塔会议、雷马根的突破、德累斯顿大轰炸、希特勒在地下堡垒中最后的日子不再只是抽象的历史名 词,而是一幅幅惊心动魄的历史画卷。
托兰曾经对二十一个国家的见证人进行了数百次的访谈,还查阅了数千份第一手资料;事后报告、参谋部的日志、大量绝密信件和私人文献。
他用自己的生花妙笔从宏观和微观上呈现出欧洲战场的最后一百天:不仅展现了美英苏三国之间波诡云谲的政治博弈以及对战后世界秩序的构想,第三帝国大厦将崩之际,纳粹政权内部的挣扎,还讲述了身处关键历史时刻的普通人的命运。
也许,在人类的历史上,再没有另外的一百天,会比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欧洲战场上的最后一百天更为举足轻重,更为影响深远。三个月之内,罗斯福、希特勒,以及墨索里尼先后离世。同样告别这个世界的还有纳粹主义和法西斯主义。“欧洲胜利日”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同时也标志着另一个时代的开始。而在这个新的时代中,存在着及其美好的希望与极其惊人的恐怖。
——约翰·托兰
每一个故事——人物描写、作战计划、讽刺手法、谍战大幕、大规模暴行、疯狂、外交官、将军、士兵、狙击手、冷静之人和狂热之人。希特勒的占星术、艾森豪威尔将军受降日早晨之所读、吉斯林的最后一次乘车、命令、新命令、烦躁不安的政治家、战略争论、战火与死亡的恶臭、发往莫斯科的电报、冲锋陷阵的大军、离散的难民……扣人心弦,研究透彻、细节翔实——尽在此书中!
——《纽约时报》
一部引人入胜的编年史……叙述场景多样,从每条战线、每个会议室的秘密场景,到解放了的营地,到希特勒的地堡,再到美国兵轰炸莱茵河上的铁路桥……一幅历史画卷在托兰手中编织出来。
——《芝加哥论坛报》
难得的佳作……令读者从头到尾都心存悬念……每个场景仿佛都是特写镜头,直截了当,让人感觉身临其境,仿佛在历史现场倾听人物对话,权衡得失,体会首脑们的情绪。
——《纽约时报书评》
在他的每一本书中,托兰都要采访那个历史事实的实际参与者,有时是采访好几百个,以便从这些最了解这件事的人中得到这一事件的不同方面。他尽可能地对这些被采访者持一种客观态度。“我相信这是我的责任,”他说,“把一切都告诉你,让你自己得出结论。我把自己的意见控制在最小限度之内。”
——《当代作家传略》
[美]约翰·托兰
美国著名历史学家、作家。1912年出生于威斯康辛州,参加过第二次世界大战。其主要作品有《阿登之役:恐惧中的勇气》《希特勒传——从乞丐到元首》《从珍珠港事件到中途岛之战的180天》《最后一百天:希特勒第三帝国覆亡记》《约翰·托兰自传:我眼中动荡的20世纪》
托兰认为,好的历史著作就是“活的历史”。他的写作信条是“不应当以自己的观点来讲述,而是像一出戏那样,让实际上发生过的事情重演,这才是所谓活的历史。”托兰的作品摒弃了传统史学著作的生涩与枯燥,代之以丰富的细节描写和对话,使读者犹如身临其境。
《最后100天:希特勒第三帝国覆亡记》是约翰·托兰的代表作之一,也被认为是20世纪最伟大的历史纪实作品之一。为了写这本书,托兰和他的日本籍妻子寿子驾车穿越铁幕,去了当时还很少有西方人涉足的东欧各国。
要堵截朱可夫,他只有寥寥几个参谋和一张过时的态势图。除了几支分散的部队外,维斯瓦河集团军群纯属纸上谈兵。几个新建师抵达后,希姆莱接受了错误的建议,开始架设一道从维斯瓦河到奥得河的东西防线。这道防线只能为北面的波美拉尼亚提供保护。换句话说,希姆莱严严实实地挡住了侧门,却让正门四敞大开。
——引自章节:1东线潮涌003
“看!我们的驱逐舰!”筏上突然有人喊道。所有人都开始奋力划水。起初施德拉维特什么也看不见,不久,一个隐约的黑影在一百码开外显现了出来。接着,一東探照灯的光线扫了过来,照在他们身上。他知道的下一件事情是,一个浪头把救生筏打向了“T-36”号。上尉抓住从驱逐舰上扔下来的一根绳子,让四名船员依次爬了上去。乌施德拉维特催上尉赶紧上去,但是上尉紧握住绳子,简单地说:“你快上,我最后一个上。”有人抓住了乌施德拉维特的胳膊,他被猛地拽上了“T-36”号。当他踉跄着从晃动不已的甲板上站起来时,发现救生筏正向远处漂去,而上尉还留在上面。在下面,乌施德拉维特得到了悉心的照顾。船员们脱去他的衣服,用毯子包好,然后把他像包裹一样放在一张吊床上。他浑身颤抖;突如其来的温暖比严寒更使人痛苦。然而,他心里唯一惦记的,是救生上的上尉——是他拯救了大家的生命。
——引自章节:2“黎明即将到来”027
水野雅登日本知名糖尿病内科医师,秋叶原(AKIBA)水野诊所院长,日本限糖医疗推进协会合作医生,一般社团法人维生素、生酮疗法协会代表理事。2003年,水野雅登取...
没人知道为什么里科一定要加入太空军——去一个被虫族占领的星球送死。毕竟,他家境优渥,就算不出地球半步也能安稳地过一生。可他还是去了。只是,他对即将到来的考验一无...
桐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是从小惯看的景色。向往着“小桥流水人家”,工作后索性跑到南方,领略一番芭蕉夜雨,薄暮昏冥。一直觉得人生不管是“大江东去,浪淘尽”...
充满传奇色彩的FBI犯罪心理画像师、《纽约时报》畅销书作家、Netflix热播美剧《心理神探》原著作者约翰•道格拉斯在这本全新力作《坐在我对面的杀手》一书中再度...
译者 孙志祥,江南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文学博士,中国翻译协会专家会员,江南大学设计哲学团队成员。主要研究方向为:翻译理论与实践、设计文献翻译。辛向阳...
《中国近代史:危局与变革》为“新编中国史”中的一卷。鸦片战争以来,中国面临前所未有的危局,也催生了波澜壮阔的变革。《中国近代史:危局与变革》全书共十四章,展现了...
凯茜•拉舍(Cathy Lasher),毕业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现主要从事领导力发展培训工作,为大型运营公司、大型国际专业服务公司的经理、领导者进行...
For over 10 years, UserFriendly.Org has been entertaining geeks of all stripes w...
本书是超级散户王、箱体理论创立者尼古拉斯·达瓦斯的投资自传。你肯定能在书中找到自己的影子。尼古拉斯·达瓦斯是一个舞蹈演员,因偶然的机会涉足股票市场,从3000美...
「這是一個旅行者的故事,也是一個記者的成長故事,一路走來是不斷相遇與別離的過程。」這是一個旅人的故事。旅人說自己不安於份,總是在「本地」與「異地」之間來回往返。...
作品目录编者的话 梦想马赛克自序 拼贴马赛克的惊喜Part 1赶上马赛克艺术的流行风尚1 追溯马赛克的历史2 马赛克艺术的5大主角Pa
化工园区安全风险评价理论及技术研究 本书特色 《化工园区安全风险评价理论及技术研究》以城市化工园区为研究对象,从知识提取和知识处理角度,将风险评价理论、...
儿科疑难病例现场剖析 内容简介 儿科学是一门发展中的临床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要成为一名优秀的临床医师,除了具备坚实的理论基础,长期的临床实践经验积累是...
工程生态学 本书特色 本书是作者所从事工程生态研究课题的汇总。介绍了工程生态学概念、学科体系、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一些工程生态研究实例。分两部分:工程生态学学科...
帕特里夏•海史密斯,美国女作家,一九二一年生于美国德州沃斯堡,六岁时随父母迁居至纽约,曾就读于纽约的朱莉亚•里奇蒙高中与巴纳德女子 学院。她的第一本小说《列车上...
立雯,江苏无锡人,旅居海外,穿梭中美十余年, 以“异乡人”之眼,借商业之遇,观人世冷暖,察人性百态。《一个人的阳台》是她试图撕破生活的表皮,让人看见更深的内底,...
《林中之死》内容简介:美国现代文学先驱和教父 海明威、福克纳、菲茨杰拉德、沃尔夫、斯坦贝克、塞林格、卡佛、奥兹……共同的老师
作品目录第1话 与天使大人共度的年底第2话 无防备的天使大人与新年第3话 父母来访与新年参拜第4话 新学期第5话 天使大人的身体不
姚十六平生追文無數,也踩坑無數,終於決定自己寫篇自娛自樂的文。既宅且腐,時常吐糟。
孔庆东,人称“北大醉侠”,北京大学中文系副教授,央视“百家讲坛”著名坛主,新浪文化博客首席博主。1983年自哈尔滨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后留校任教。曾被评为“北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