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至十八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卷 套装上下册)/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是法国年鉴学派历史学家费尔南·布罗代尔的集大成之作。除了展现出作者的丰富学识、广阔的视野以及运用了令人惊叹的各种丰富资料之外,其基本结构是年鉴学派所重视的长时段发展,以及重视经济社会结构的看法。他选择了长达400年之久的时段作为研究对象,也提出了他独特的资本主义发展史观。第1卷题为“日常生活的结构:可能和不可能”,分别描述十五至十八世纪世界范围的人口、粮食、食品与饮料、居住与衣着、能源与冶金、技术革命、货币、城市。
一部百科全书式的经典巨著,全景再现资本主义发达史。《十五至十八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是法国年鉴学派历史学家布罗代尔的集大成之作。他选择了长达400年之久的时段作为研究对象,对任何杰出史学家来说,要写一部15—18世纪间的资本主义发达史,都不是一件轻易的事。如果要达到布罗代尔的“总体史”的目标,恐怕更困难。布罗代尔很令人敬佩地投入了四分之一世纪的宝贵光阴,完成了自己设定的目标。布罗代尔的这部著作出版一个世纪之后必然还会有人参阅,不只是因为其百科全书式内容的吸引力,同时也由于它在架构、概念、理论与论证方面所引发的争辩性。资本主义史必然会一而再地被改写,布罗代尔的三卷巨著也必然会一而再地被引述。
《十五至十八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卷 套装上下册)/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疾病在出现后,轮番地由弱变强或由强变弱,有时也销声匿迹。麻风病的情形就是如此,严峻的隔离措施也许从14和15世纪起就在我们的大陆上把它制服了(但令人奇怪的是,一些自由的麻风病人今天从不传染);同样的情形还有霍乱和麻疹,前者19世纪已在欧洲消灭,后者近年来似乎已在世界绝迹。我们亲眼目睹抗菌素奇迹般地控制了结核病和梅毒的蔓延,虽然现在还不能对未来下断言,因为梅毒的传播据说今天又显得相当猛烈。鼠疫在经过13和14世纪的长期间歇后,以黑死病的形式突然爆发,开始了新的传染周期,直到18世纪才终于消失。其实,疾病的这些反复起伏的原因在于,分散在各大洲生活的人们长期隔绝,因而每个大洲对病原体各有其特殊的适应性、抵抗力和弱点,相互感染就会带来意外的灾难。威廉·麦克内尔的近著193已极其清楚地证明了这一点。自从人脱离了原始的动物状态,自从人确立了对其他生物的统治,人在宏观上变成其他生物的捕食者。与此同时,人也受到细菌、病毒等微生物的纠缠和袭击,他在微观上是各种寄生体的捕食对象。这场巨大的斗争归根到底不正是人的基本历史吗?斗争通过生物链进行:在某些情况下能够单独存在的病原体通常从一个机体转移到另一个。人是它们不断袭击的对象之一,但不是唯一的对象,人经过适应而产生抗体,并同寄生的异体达成一种可被接受的平衡。如果病原体离开原来的“生态寄体”,传染给至今未受伤害的、因而毫无抵抗力的另一民族,就会爆发大规模的流行病和灾难。麦克内尔认为,1346年的大瘟疫和几乎把整个欧洲压垮的黑死病是蒙古扩张的后果。他的看法也许是对的,因为随着丝绸之路的重新开放,病原体在整个亚洲大陆畅行无阻。同样,当欧洲人在15世纪末建立了统一的世界贸易网后,美洲也随即遭到来自欧洲的新疾病的杀伤;反过来,梅毒又以新的形式打击了欧洲。它在16世纪初以空前的速度传染到中国,而美洲的玉米和白薯却要等到该世纪末年才引进中国。再往后,1832年,源自印度的霍乱来到欧洲,造成了同样的生态性灾害。但是,人对疾病的抵抗力与免疫力的大小并不是疾病升降起伏的唯一原因。一些医学史专家毫不犹豫地主张,每种病原体各有其独特的、与病害史相平行的历史,疾病的演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病原体本身的变化。我认为他们说得完全正确。由于细菌和病毒的演变,疾病便出现复杂的反复起落,在突然爆发后,有时广泛流行,有时长期处在休眠状态,甚至永远消失。我们可以举出流行性感冒这个今天已人所共知的例子。……
费尔南·布罗代尔(Fernand Braudel,1902-1985),法国年鉴学派第二代著名的史学家。代表作品为《地中海与菲利普二世时代的地中海世界》、《十五至十八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1920年入巴黎大学文学院攻读历史,1923年毕业,经过一段在海外中学教书的经历之后,1937年回国时遇上年鉴学派的创始人之一的费弗尔,开始受其影响。1946年,他加入《年鉴》学报的编辑部,其后与费弗尔创立高等实验研究院第六部(社会科学高等学院前身)。1956年至1972年间,担任该部主任。1984年他当选为法兰西学院的院士,翌年逝世。顾良,1937年生,江苏吴江人。1959年北京外国语学院法语系毕业。毕业后在中央编译局历任翻译员、译审等职。享受国务院批准的政府特殊津贴。一生从事编译工作,参与《毛泽东选集》(第五卷)、《周恩来文选》、《刘少奇文选》、《朱德文选》、《陈云文选》、《邓小平文选》(第一至三卷)等书法文版的翻译。另译有《十五至十八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祖国在危急中》、《保卫马克思》、《法国革命史》等。 施康强,1942年生于上海,1963年北京大学西语系法国语言文学系毕业,1981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系毕业,文学硕士。后为中央编译局译审。除职务翻译外,译有《萨特文论选》、《都兰趣话》、《幸福散论》、《巴黎圣母院》(合译)、《十五至十八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等。
世界史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从首都师范大学历史系世界史教师的论文中选录了18篇,汇为一集。从古到今,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以供读者选阅。世界史研究 目录...
艺术的召唤-文学艺术大家回忆录2-百年中国记忆 本书特色 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编著的《艺术的召唤(文学艺术大家回忆录2)》描写了21位艺术大师们在艺术之路上...
英苏之间的相互需要促成了1942年丘吉尔首次对莫斯科的访问以及与斯大林之间的谈判。弗利教授和本书作者以本次丘吉尔访苏为题作了
失落的巅峰-六位中共前主要负责人亲属口述历史 本书特色 1.书中人物的独特性。书中选取的六个人都曾在政治生涯中攀登到权利的巅峰,在党内担任过总书记(总负责)。然...
史记研究集成(全套14本) 内容简介 本套丛书《史记研究集成》共14卷,498万言,系统全面地总结《史记》问世两千多年来“史记学”的发展状况、内容及历程。所谓“...
本书是政治人类学的经典著作。身兼人类学家和英国军官两职的利奇在缅甸北部山区开展的田野工作几乎与“二战”相始终,其间经历战
中国通史-宋辽金元史 本书特色 台湾继钱穆之后*有成就的历史学家傅乐成领衔主持台湾、香港地区以及东南亚一带*为畅销的中国通史普及类著作首次引进大陆傅乐成先生主编...
近现代-中国上下五千年-刘兴诗爷爷讲述 本书特色 《中国上下五千年》是著名作家刘兴诗潜心为中国青少年创作的一部历史读物。它保持史学家的严谨,用孩子的语言,深入浅...
北京先秦考古 本书特色 虽然大致建立了北京地区先秦考古学文化的发展序列,对北京地区人地关系也有了一定了解,但仍然存在不少问题:以前的研究多局限于各个时段...
土耳其的崛起-(1789年至今) 本书特色 作为近来关于土耳其的重要作品,本书应是在叙述土耳其从1789年至今演变的好作品之一……充满重要的细节,文笔优美……*...
长城踞北:密云卷 本书特色 《北京长城文化带丛书·长城踞北》由北京市政协教文卫体委员会牵头、汇集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长城学会及北京市昌平、平谷...
明朝故事-中国历史故事绘-青少版 本书特色 《明朝故事》为《中国历史故事绘》丛书之一。该书根据史籍,选取明朝历史中富有教益的故事,用通俗的语言叙述了具有代表性...
光荣与梦想 本书特色 ★ 32开平装,中信出版社出版★ 这是一部了解美国精神气质缘起的书,是启迪了无数作者的经典,自1974年问世以来,不仅仅在美国,对于中国读...
《不可思议的鲸》内容简介:鲸是目前已知最大的海洋动物。它们有着惊人的庞大身躯,是海洋中凶猛剽悍的霸主,令人类和其他海洋生物
《中国文学中的维摩与观音》内容简介:观世音信仰和维摩诘信仰在中国佛教与整个中国文化中的受容、发展、演变,不仅相当典型地体现
《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关于长征的书自一九八五年十月在美国出版以来,在很短的时间里就拥有为数众多的读者,该书还在欧洲和亚洲
清史镜鉴-部级领导干部清史读本(第一辑) 本书特色 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北京图书馆出版社于2008年5月起更名为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帝国的惆怅》的基础内容是易中天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的“汉代人物风云”系列讲座。这本书解读中国传统社会的政治与人性之
大明嘉靖往事-内有光盘赠送 本书特色 《百家讲坛?大明嘉靖往事》在两百多年的明朝,嘉靖皇帝似乎很“平淡”,没有给后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可是嘉靖帝这一生都在琢磨“人...
高中生必背古诗词 内容简介 常言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读也会吟,又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所有这些,都是在讲读书要积累语言,而积累语言的一个重要方法,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