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至十八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卷 套装上下册)/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是法国年鉴学派历史学家费尔南·布罗代尔的集大成之作。除了展现出作者的丰富学识、广阔的视野以及运用了令人惊叹的各种丰富资料之外,其基本结构是年鉴学派所重视的长时段发展,以及重视经济社会结构的看法。他选择了长达400年之久的时段作为研究对象,也提出了他独特的资本主义发展史观。第1卷题为“日常生活的结构:可能和不可能”,分别描述十五至十八世纪世界范围的人口、粮食、食品与饮料、居住与衣着、能源与冶金、技术革命、货币、城市。
一部百科全书式的经典巨著,全景再现资本主义发达史。《十五至十八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是法国年鉴学派历史学家布罗代尔的集大成之作。他选择了长达400年之久的时段作为研究对象,对任何杰出史学家来说,要写一部15—18世纪间的资本主义发达史,都不是一件轻易的事。如果要达到布罗代尔的“总体史”的目标,恐怕更困难。布罗代尔很令人敬佩地投入了四分之一世纪的宝贵光阴,完成了自己设定的目标。布罗代尔的这部著作出版一个世纪之后必然还会有人参阅,不只是因为其百科全书式内容的吸引力,同时也由于它在架构、概念、理论与论证方面所引发的争辩性。资本主义史必然会一而再地被改写,布罗代尔的三卷巨著也必然会一而再地被引述。
《十五至十八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卷 套装上下册)/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疾病在出现后,轮番地由弱变强或由强变弱,有时也销声匿迹。麻风病的情形就是如此,严峻的隔离措施也许从14和15世纪起就在我们的大陆上把它制服了(但令人奇怪的是,一些自由的麻风病人今天从不传染);同样的情形还有霍乱和麻疹,前者19世纪已在欧洲消灭,后者近年来似乎已在世界绝迹。我们亲眼目睹抗菌素奇迹般地控制了结核病和梅毒的蔓延,虽然现在还不能对未来下断言,因为梅毒的传播据说今天又显得相当猛烈。鼠疫在经过13和14世纪的长期间歇后,以黑死病的形式突然爆发,开始了新的传染周期,直到18世纪才终于消失。其实,疾病的这些反复起伏的原因在于,分散在各大洲生活的人们长期隔绝,因而每个大洲对病原体各有其特殊的适应性、抵抗力和弱点,相互感染就会带来意外的灾难。威廉·麦克内尔的近著193已极其清楚地证明了这一点。自从人脱离了原始的动物状态,自从人确立了对其他生物的统治,人在宏观上变成其他生物的捕食者。与此同时,人也受到细菌、病毒等微生物的纠缠和袭击,他在微观上是各种寄生体的捕食对象。这场巨大的斗争归根到底不正是人的基本历史吗?斗争通过生物链进行:在某些情况下能够单独存在的病原体通常从一个机体转移到另一个。人是它们不断袭击的对象之一,但不是唯一的对象,人经过适应而产生抗体,并同寄生的异体达成一种可被接受的平衡。如果病原体离开原来的“生态寄体”,传染给至今未受伤害的、因而毫无抵抗力的另一民族,就会爆发大规模的流行病和灾难。麦克内尔认为,1346年的大瘟疫和几乎把整个欧洲压垮的黑死病是蒙古扩张的后果。他的看法也许是对的,因为随着丝绸之路的重新开放,病原体在整个亚洲大陆畅行无阻。同样,当欧洲人在15世纪末建立了统一的世界贸易网后,美洲也随即遭到来自欧洲的新疾病的杀伤;反过来,梅毒又以新的形式打击了欧洲。它在16世纪初以空前的速度传染到中国,而美洲的玉米和白薯却要等到该世纪末年才引进中国。再往后,1832年,源自印度的霍乱来到欧洲,造成了同样的生态性灾害。但是,人对疾病的抵抗力与免疫力的大小并不是疾病升降起伏的唯一原因。一些医学史专家毫不犹豫地主张,每种病原体各有其独特的、与病害史相平行的历史,疾病的演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病原体本身的变化。我认为他们说得完全正确。由于细菌和病毒的演变,疾病便出现复杂的反复起落,在突然爆发后,有时广泛流行,有时长期处在休眠状态,甚至永远消失。我们可以举出流行性感冒这个今天已人所共知的例子。……
费尔南·布罗代尔(Fernand Braudel,1902-1985),法国年鉴学派第二代著名的史学家。代表作品为《地中海与菲利普二世时代的地中海世界》、《十五至十八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1920年入巴黎大学文学院攻读历史,1923年毕业,经过一段在海外中学教书的经历之后,1937年回国时遇上年鉴学派的创始人之一的费弗尔,开始受其影响。1946年,他加入《年鉴》学报的编辑部,其后与费弗尔创立高等实验研究院第六部(社会科学高等学院前身)。1956年至1972年间,担任该部主任。1984年他当选为法兰西学院的院士,翌年逝世。顾良,1937年生,江苏吴江人。1959年北京外国语学院法语系毕业。毕业后在中央编译局历任翻译员、译审等职。享受国务院批准的政府特殊津贴。一生从事编译工作,参与《毛泽东选集》(第五卷)、《周恩来文选》、《刘少奇文选》、《朱德文选》、《陈云文选》、《邓小平文选》(第一至三卷)等书法文版的翻译。另译有《十五至十八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祖国在危急中》、《保卫马克思》、《法国革命史》等。 施康强,1942年生于上海,1963年北京大学西语系法国语言文学系毕业,1981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系毕业,文学硕士。后为中央编译局译审。除职务翻译外,译有《萨特文论选》、《都兰趣话》、《幸福散论》、《巴黎圣母院》(合译)、《十五至十八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等。
《草原十年》内容简介:本书是一部长篇纪实散文,它以一个草原小镇为标本,记录呼伦贝尔草原上普通牧民十年的生活变迁史。作家安宁
《传奇王阳明》根据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同名讲座整理而成。王阳明精通儒、佛、道学说,提出“知行合一”“致良知”,发展“心
福建官箴 本书特色本书是从宋代以迄近现代福建的名宦循吏及硕儒名士的著述中,选取与为官从政和克己修身有关的箴言,包括从政规范、为官鉴戒、修身要义以及待人、接物与处...
本書以五位女性的戰爭故事為主軸,以性別、國族為經緯,透過夾議夾敘的書寫手法,從法律、政治、社會、經濟等不同角度,呈現近代
中国古代兵书 本书特色 中国古代的兵书,是一座伟大的宝库。仅存留到今天的兵书就有四五百种之多。卷帙浩繁,内容丰富,历史悠火,影响深远。不仅在军事史中占有重要的地...
地方督抚与清末新政-晚清权力格局再研究 本书特色 李细珠编写的《地方督抚与清末新政——晚清权力格局再研究》探讨了地方督抚在清末新政过程中的思想与活动,尤...
《千古兰亭:王羲之的思想与书法》内容简介:魏晋时代,在各种艺术大放光芒之际,最具创造力、最有人格魅力,而又最有成就的书法家
香港方物志-(珍藏版) 本书特色 香港是个可爱的地方,既有都市的繁华也有乡郊的朴实宁静。不过,除了繁华的一面外,很少有人会留意这座城市素淡的一面,去考察了解其中...
《当孔子邂逅企业》内容简介: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著名的文学名人之一。其治国方略以仁说和
《缠足:“金莲崇拜”盛极而衰的演变(第二版)》内容简介:缠足的历史充满了抵触和意料之外的转折。缠足源于中古时期中国的宫廷舞
《素书谋略全本》内容简介:《素书》相传为汉代黄石公著,是一部类似"语录体"的书,集中体现了黄石公的人生智慧和处世之道,对后人
历史的真实未必只有一种,它也许还呈现给我们一些别的东西。而且,不同种类的真实未必不能并行不悖。《神拳考》所涉及的发生于19
曹操残梦 本书特色 《曹操残梦》是陈舜臣先生晚年所著的*后一部小说,2008年5月在日本发行第1版。曹操是气魄雄豪的乱世英雄,然而,曹操之后的世界是怎样的?我们...
子不语-叁 本书特色 《子不语》叁是实力派人气漫画家夏达第五届金龙奖*佳少女漫画优胜作品!收录《子不语》第9回至第13回的完整剧情。在《子不语》叁中,小语在麟趾...
历史名人与滑县 本书特色滑县历史上曾孕育出众多名臣良相、廉吏义士、起义英雄及文学家、科学家。《历史名人与滑县》共75篇,写了75人,如翟让、程咬金、徐茂公等起义...
《黄锦奎评传》内容简介:本书为我国知名学者黄锦奎的个人评传。全书共分十二章,第一章以“《黄锦奎选集》出版暨学术思想研讨会”
追寻富强:中国现代国家的建构1850—1949 本书特色 16世纪后,欧洲列强倚仗航海大发现,凭借工业革命带来的先进科技,在世界各地扩张。20世纪初,欧洲殖民的...
BetweentheendingoftheGreatWarandthestartoftheSecondWorldWarin1939,theRoyalNavyre...
西夏史稿 内容简介 本书内容包括:西夏王国的形成;与北宋、辽鼎立的前期西夏王国;西夏的社会形态等。西夏史稿 目录 **章 西夏王国的形成一 生息在祖国西北地区的...
《别让孩子独自玩耍》内容简介:社交心理是孩子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标志,在童年饱受孤独折磨的孩子,他们的内心世界无人能够走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