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徒的苦难观研究(基于鲁东城市基督徒个案的人类学考察)》通过探讨基督教的苦难观,揭示基督教对苦难的认识以及为人们解脱苦难所提供的途径,并运用宗教人类学的研究方法对鲁东地区Y市的基督徒做实例的个案调查,力图在对这些典型个案进行客观分析的基础上,探究中国基督徒这一特殊群体在面对苦难时会有怎样的态度和反应,从而揭示中国基督徒苦难观的特点。
《基督徒的苦难观研究(基于鲁东城市基督徒个案的人类学考察)》:他说,两个月前他刚和妻子离了婚。结婚的这四、五年是他*痛苦的时期,也是他真正走入信仰的时期,因为正是这四年多的痛苦成为促使他反思自己信仰的动力。他一直在反思自己与神的关系、与教会的关系,反思理论与现实的关系,试图找准自己的位置,几次都几近崩溃的边缘。很多人都不理解他的做法,包括他的同学、朋友。他们觉得:“你为什么非要去问什么神的意志、公平、正义之类的问题?竟然还要研究什么神学,费那劲儿干嘛?只去做做礼拜不就可以了?”可是,雷浩宇并不是那种对基督教教义没有基本认知,而只为了得恩宠、进天堂才到教会的信徒(他说,这是很大一部分教友的信教目的);他同样也不赞同他的同学、朋友的做法——在他们那里,神是个让人“舒服”的神(所谓“我去忏悔,他会原谅我;我去敬拜他,他会让我得救”),只是满足信徒自我需求的神,而信徒在忏悔之后依然我行我素。在雷浩宇看来,神是以完全的爱、完全的公义和善来挑战人类生命中有限的爱、公义和善。如果只把神看作与自己一样的“人”试图进行平等的沟通和交流,那么这种人的痛苦顶多只是一些世俗的烦恼,并非宗教性的痛苦;看看电视、和人聊聊天就可以解脱,根本用不着去宗教中至善、公义的根源——上帝那里寻求答案。而很显然,雷浩宇自认为他的痛苦是一种宗教性的痛苦:一方面,自己处在现实的、不幸的婚姻中;另一方面,在理性中又要不断地探索神的意志、神的公义和爱。雷浩宇说,这四、五年来他一直在为自己的痛苦诉求一种终极的解释,但*终他发现:神的意志完全与个人的意志脱节,而且神的意志*终总是让位于人的意志。他说:“如果我们接受这样一个观念:神是一个全善的神,他要通过各种痛苦、苦难来磨练你、帮助你,那么这个世界上就再也没有痛苦。但事实并不是这个样子的。如果我接受了这个观念:不管世事怎样变化,一切都是神的安排,我不需要去努力、去挣扎,那实际上这不就成了一种命定论了吗?”所以,令浩宇感到困惑的是,这个自己在当初不愿接受而偏偏带着个人意志走向自己的女人真的体现了上帝的意志吗?他一直在不停地问:“神的意志是什么?我应该怎样去爱?我应该怎样以纯爱的心去面对这样的事情?”可是他发现,爱是不能被强迫的,男女之情也不是靠这种信仰走在一起的。因而,*终崩溃的不是神的教条,而是自己的心灵。雷浩宇在感受自己婚姻的痛苦时,也在坚持不懈地咀嚼、思考着这种痛苦。他一直在质问、博弈上帝的全善、公义和爱,同时也质疑教会对“苦与乐”“善与恶”的关系解释的合理性。他说,教会试图向人解释“苦就是乐,并且苦是一种奥秘,对人有益处”。而教会的这种解释*终又会导致否认“罪”或“恶”。他从自身的痛苦经历中终于得出结论说:“神”是一个假设,是人为了摆脱苦难、满足自身的期盼而做的一个假设。他不相信信仰一个“神”就能解决人生中的一切问题。他认为,信仰只是人遗忘苦难、自我安慰的一种手段而已。但他又确信十字架上的耶稣是真的,因为在耶稣的身上体现了“神”,而人就是“神”。他相信至善的神都在人自身中,所以,真正的神不是基督教的“神”,而是人的生命本身。人的生命本身会意识到自己的完善和不完善,而且遭遇苦难时生命自身会产生出应对的力量。雷浩宇说,他现在不再去教堂,也不再向神祷告,而是按照生命本身来生活,力图达到生命自身的本真状态。他认为,这才是实事求是地活真实的生命。因为,真实地感受冷暖、感受痛苦和快乐,这种感受本身就是有意义的。听了雷浩宇的陈述,笔者一时不知道该怎样评价他的选择。和刘梅一样,雷浩宇也是中国现代城市中一个非常典型的知识分子基督徒。但与刘梅不同的是,他是那种谙熟中国传统文化,同时又了解西方哲学或神学,人文功底较深的人。他对于所信仰的宗教诉诸更多理性的思考,甚至对其中的宗教仪轨都带着质疑的态度区别对待,而不是像其他信徒一样不加选择地一味接受,并且对于一些宗教仪式和活动也并非一味地热衷和严格信守;他倒是非常关注基督教的学术研究,对于基督教中一些有争议的问题还有自己独到的见解。雷浩宇因自身婚姻失败的痛苦而放弃了基督教信仰,或者应该说,雷浩宇在品尝婚姻失败痛苦的同时也在经历着信仰的危机。他在长久地关注和比较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过程中选择了基督教信仰,并尝试用基督教的理论去挑战现实的生活,但婚姻失败的经历却让他明白了理论与现实的差距,无数次的挣扎之后,他又回到了传统文化之中(显然,他的“按照生命本真来生活”就融合了佛家和道家的思想)。……
张爱辉,女,山东济南人。2009年毕业于山东大学宗教学专业,获哲学博士学位。现为临沂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常年致力于宗教学和思想政治教育等方面的研究,科研成果丰富。
南怀瑾著作精选-(含精装19册) 本书特色 ★ 16开箱精装,重达12公斤,东方出版社出版★ 南怀瑾,国学大师,国民党元老李石曾赞美南老师『上下五千年,纵横十万...
心经修心课-不烦恼的活法 本书特色 ▲《心经修心课:不烦恼的活法》是当今世界讲得*好的心经,本书作者濑户内寂听是日本*具影响力的尼僧,中国美食大家蔡澜先生曾专门...
辩证法随谈:精装 内容简介 本书定名为《辩证法随谈》,并不是专门谈论辩证法的,而是把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原理应用于具体问题的分析和解决上,既有立场、观点、方法...
罗时宪(1941~1993),广东顺德人。1936年11月末,罗时宪等中山大学学生,即于此时皈依佛门。1939年,毕业于中山大学中国语言文学
G5-儒学纵横 本书特色 本书全面扼要地论述了儒学的创立及发展、儒学的基本理论,儒家经学,儒家道统思想,儒学心性论,儒学与中国政治、文学、宗教、教育...
上海师范大学敦煌学研究所主办主编:方广锠副主编:侯冲本辑责任编辑:王招国(定源)目录 第一辑发刊词方广锠佛教文献研究——
薛福成卷 本书特色薛福成不仅是近代著名的外交家,也是影响深远的思想家。由无锡薛氏传经楼陆续刊行的《庸庵文编》、《庸庵文续编》、《庸庵文外编》、《庸庵海外文编》、...
先秦学术概论 本书特色 ★同学文献的整理、研究,这是一个浩博、繁难而又有趣的工作,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历史文化,我们祖宗世世代代的工作,为全人类积累下了一大笔遗...
六祖坛经(西班牙语汉语对照) 本书特色 《六祖坛经》记载了一位觉悟者的开示,惠能觉悟了本来具足的佛性,释迦牟尼在觉悟之后,感叹原来众生都有这个佛性。对不再满足于...
在这本书中,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的以最简单的语言来说明佛教最核心的四法印见地,文字看似简单,却包含了深入浅出的层层奥义。下
象征在别处-社会人类学探讨 内容简介 本书内容包括:中国社会结构的双轨政治:重读《皇权与绅权》、罗德尼·尼达姆的象征分类研究、20世纪80年代以来象征人类学的变...
知行合一王阳明 本书特色 王阳明,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家。弘治十二年(1499年)进士,历任刑部主事、贵州龙场驿丞、庐陵...
阿比.瓦堡与无名之学 本书特色 众所周知,阿甘本先生有着深厚的古典学、语文学功底,但他的可贵之处在于从不泥古不化,而是在庞大的文化传统与当代思考之间开辟了一条自...
叛逆的思想家 本书特色这本书不仅是单纯的科普作品,更是一部真正的思想史漫谈。就连作者自己也很难准确定义它——它到底是一场噩梦,一出闹剧,...
哲学与美学问题----一种无原则的批判 本书特色 本书是彭富春教授回国7年来的思想成果,也是作者走在中西思想边界上的出神入化之作,该书打破了狭隘的专业分类,它既...
胡塞尔 本书特色 本书首先介绍了胡塞尔的生平经历,便于读者理解其思想的形成过程,然后则按照不同角度,分别从“意向分析”、“现象学方法”和“超验现象学”等方面,全...
李泽厚对话集:廿一世纪(一) 本书特色 1.著名思想家李泽厚2000—2006年对话录的*新全集。2.不仅谈哲学、美学和思想史,还有力图解决精神危机的社会关注、...
中国之为中国-正统与异端之辩-思想史研究-第九辑 本书特色 复旦大学思想史研究中心 思想史研究丛书 第九辑谢遐龄、曾亦等撰文,以思想与文化视角探讨古今政治与文化...
论语-(中日文对照)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本中日文对照的《论语》,包括《论语》原文、原文的日语读法、中文今译和日文今译四部分,方便于对照阅读。中文今译采用杨伯峻先...
《中阿含经》五十九卷汉译本最初由昙摩难提于前秦建元二十年(384)译出。后来罽宾沙门僧伽提婆发现这个译本“违本失旨,名实不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