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開始,你以為作者在打臉大眾品味,
沒多久,你發現作者是在打臉菁英品味,
最後明白,其實每個人都被婊了!
一本在音樂圈、世界各地大學的英文及文化研究系所,還有部落格與podcast,
甚至電視談話節目中,引爆品味辯論的評論經典!
有人喜歡藍色風景畫,有人喜歡黑色抽象畫;有人喜歡席琳.狄翁,有人喜歡巴布.狄倫。品味戰爭,每天都在我們的世界開打。而音樂可能比任何型式的嗜好更能標記個人認同,更能表現出你想讓別人認識的表象人格。音樂的品味戰爭,其實是「身分認同」的戰爭!
但是,我們會如何討論「喜愛」,或者更精確說,我們會如何討論「厭惡」?藉著仔細檢視我們在音樂上的恐懼和厭惡,檢視我們認定的「壞品味」,可能會讓我們看出許多隱藏的真相,以及你所不認識的自己。
本書作者卡爾‧威爾森身為靠「品味」吃飯的專業樂評人,他逐漸對「品味」感到好奇:品味如何形成?如何運作?為何大眾品味似乎與所謂「文化菁英」間存在巨大的差異?為了解答這些問題,卡爾決定進行一項實驗:認真聆聽一部廣受大眾喜愛,卻令他厭惡的音樂作品,並深入研究其表演者,看看他是否會因此愛上這部作品,並開始欣賞他原本厭惡的這名音樂人,從而動搖他的「品味」根基。
魁北克出身的卡爾選擇了他最知名的同鄉,在當地具有民族英雄地位的天后歌手席琳‧狄翁。
在本書中,讀者將隨著卡爾的研究取徑前進,對品味展開研究與反思。他先是檢視流行樂評史上的翻案紀錄,包括金屬、迪斯可、異國沙發音樂乃至前衛搖滾等,藉此質疑評論者的威信。再從席琳的法語背景切入美國流行音樂的種族地圖,觀察黑人與白人音樂如何畫地分界,及模糊地帶如何變動;藉由席琳打入日本市場的過程展示跨國唱片公司的全球在地化策略;更從席琳充滿爆發力的演唱方式分析流行音樂的表演美學與角色塑造。卡爾也實際拜訪了幾位席琳歌迷,驗證樂評人想像中的壞品味大眾樣貌究竟有幾分為真,這些歌迷的音樂品味又如何反映他們的人生經歷。
接著,他從席琳的音樂類型歷史談到雅俗分界的起始點、階級品味的成形,並爬梳布迪厄的思想,探討品味如何扮演策略性工具的角色,一方面用來區隔社會階層低於我們的人,另一方面也用來追求我們認為自己應得的地位。品味因而是一種區辨我們和別人的手段,也是對於差別的追求。最後,卡爾將重新聆聽席琳的《說愛》專輯,並寫下一篇完整的評論文章,作為實驗的總結。
本書於2007年出版後引起不少討論,作者也因此受邀上了知名的深夜諷刺電視節目《科爾伯特報告》。許多教師在美學哲學、批評、流行音樂與文化研究的課堂上使用本書,例如小說家強納森‧列瑟在哥倫比亞大學開設的非虛構文類寫作課程(知名演員詹姆斯‧法蘭科更因爲這門課而對本書愛不釋手,甚至在奧斯卡頒獎典禮中對娛樂記者聊起本書)。2014年,卡爾為本書的再版召集了一場文字雞尾酒派對,邀請藝人、思想家與評論家等各界人物發表他們對本書的回應。其中某些人直接回應本書議題,某些人則把本書當成跳板,提出自己的論述與分析,使得本書成為更多思考與對話的起點——而這正是我們對藝術評論的諸多期望之一。
名人推薦
◆尼克.宏比:「藝術批評(還有我對於藝術批評的閱讀、體驗以及貢獻)有一點讓我覺得愈來愈不安,那就是開放的心胸極為罕見。相反的,評論家把完全未經檢驗的好品味當成武器,用來鞭笞無知的大眾。
在我的理想世界裡,世人隨時都在閱讀、聆聽音樂及觀賞電影,並且深深喜愛他們所接觸的那些藝術。評斷這些人或者他們喜愛的作品,不論是席琳.狄翁還是舒伯特的交響曲,即是以徹底無益的方式破壞他們與文化的關係。卡爾.威爾森這本充滿洞見、挑戰性以及人性的小書相當重要,因為只要我們願意聆聽這本書提出的意見,那麼我理想中的那個世界就會多那麼一點點實現的可能。」
作者簡介
卡爾‧威爾森 Carl Wilson
出身加拿大魁北克的文化評論家。為網路雜誌《頁岩》(Slate)撰寫音樂評論,也為《紐約時報》《環球郵報》及《大西洋》、《Hazlitt》等報章雜誌撰稿。
他於2007年在Continuum出版社「33 1/3轉」系列中出版本書,不久即好評四起,許多評論家都立即將本書列為該系列中最喜歡的作品。但本書引發的激烈品味辯論不僅限於音樂寫作圈,也包括世界各地大學的英文和文化研究系所,還有部落格與podcast,甚至電視談話節目。於是作者在2014年推出擴充版。除了原先內容,也收錄著名作家如尼克.宏比、樂手如Nirvana前貝斯手Krist Novoselic與文化批評家如Sukhdev Sandhu針對本書主題所寫的回應,以深化並充實「談論喜愛」一事的意義。
譯者簡介
陳信宏
專職譯者,曾獲全國大專翻譯比賽文史...
(展开全部)
西氏内科学精要:中文翻译版 本书特色 《西氏内科学》以论述严谨、系统,尤其是对病理、生理等科学原理的深刻阐述而深受国内外读者的欢迎,被世界各国医学院校誉为&ld...
彼得・圣吉(PeterM.Senge) 1947年出生于芝加哥,1970年于史丹福大学完成航空及太空工程学士学位后,进入麻省理工史隆管理学院读研究所,旋即被佛睿...
杨德忠,安徽财经大学艺术学院讲师, 2009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院,获得文学硕士学位;2015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艺术学研究所,获得艺术学博士学位,主要从...
汪曾祺,江苏高邮人。现当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京派小说的传人,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沈从文先生的入室弟...
This book provides you with the chance to study how 26 experienced programmers t...
從新文化史到全球史臺灣第一本全面談論當代歷史學新趨勢的專書在時間推移下,歷史學研究也隨著時代背景而發展出與前一個世代截然不同的研究趨勢,《當代歷史學新趨勢》內容...
锅炉技术问答1100题(上下册) 本书特色 本书根据作者近40年在锅炉运行、检修**线工作中积累的经验和解决疑难技术问题取得的成果,以及从事锅炉工作的人员必须掌...
"Once there was a tree . . . and she loved a little boy." So begins a story of u...
《历史及其图像》初版于1993年,是英国著名艺术史家弗朗西斯·哈斯克尔撰写的一部具有开创性的艺术史巨著。本书对西方史学界长久关注的“图像的历史想象”问题做了深入...
宗璞(1928—)女,原名冯钟璞,笔名有任小哲、丰非等,毕业于清华大学外文系,退休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著名哲学家冯友兰之女,自幼生长于清华园,吸取了...
楊傑美(James Webb Young)楊傑美James Webb Young(1886年~1973年)美國傳奇廣告大師、廣告創意魔島理論的集大成者。在智威湯...
作品目录蘅塘退士原序蘅塘退士孙洙简史一、五言古诗二、乐府三、七言古诗四、乐府五、五言律诗六、七言律诗七、乐府八、五言绝句
阿尔费莱德·希区柯克(1899-1980)是举世公认的“悬念大师”。他生于伦敦,1925年开始独立指导电影。1939年应邀去好莱坞,次年拍摄了《蝴蝶梦》,获该年...
图学基础教程(第二版) 内容简介 《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图学基础教程(第2版)》是在1999年出版的谭建荣等编《图学基础教程》的基础上,总结近几...
Elliott Erwitt Snaps is a comprehensive survey of Erwitts work containing more t...
安达充(あだち充,1951年2月9日-),日本漫画家。生于群马县伊势崎市。1970 处女作《消失的爆炸声》发表1978 首部独立创作的作品《NINE》开始连载1...
Gilbert Strang,MIT 数学系教授。从 UCLA 博士毕业后一直在 MIT 任教,教授的课程有“数据分析的矩阵方法”、“线性代数”、“计算机科学与...
快乐冲压-冲压工艺实用宝典 本书特色 《快乐冲压系列图书·快乐冲压:冲压工艺实用宝典》以轻松的风格,将冲压理论与生产实际密切结合,有很强的实际操作性。书中汇集大...
科普知识不高冷,博物学也能有温度!《小亮老师的博物课》是“博物君”张辰亮专为 5~12 岁的小读者们创作的一套科普读物。这套小书共包含6个分册——《不可思议的花...
马晓韵当过记者、主持人、英语教师;行摄世界,记录人间故事,超百万点击阅读;如今定居厦门,专心爱一个人,专注做一件事。国家心理咨询师,中美精神分析联盟CAPA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