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開始,你以為作者在打臉大眾品味,
沒多久,你發現作者是在打臉菁英品味,
最後明白,其實每個人都被婊了!
一本在音樂圈、世界各地大學的英文及文化研究系所,還有部落格與podcast,
甚至電視談話節目中,引爆品味辯論的評論經典!
有人喜歡藍色風景畫,有人喜歡黑色抽象畫;有人喜歡席琳.狄翁,有人喜歡巴布.狄倫。品味戰爭,每天都在我們的世界開打。而音樂可能比任何型式的嗜好更能標記個人認同,更能表現出你想讓別人認識的表象人格。音樂的品味戰爭,其實是「身分認同」的戰爭!
但是,我們會如何討論「喜愛」,或者更精確說,我們會如何討論「厭惡」?藉著仔細檢視我們在音樂上的恐懼和厭惡,檢視我們認定的「壞品味」,可能會讓我們看出許多隱藏的真相,以及你所不認識的自己。
本書作者卡爾‧威爾森身為靠「品味」吃飯的專業樂評人,他逐漸對「品味」感到好奇:品味如何形成?如何運作?為何大眾品味似乎與所謂「文化菁英」間存在巨大的差異?為了解答這些問題,卡爾決定進行一項實驗:認真聆聽一部廣受大眾喜愛,卻令他厭惡的音樂作品,並深入研究其表演者,看看他是否會因此愛上這部作品,並開始欣賞他原本厭惡的這名音樂人,從而動搖他的「品味」根基。
魁北克出身的卡爾選擇了他最知名的同鄉,在當地具有民族英雄地位的天后歌手席琳‧狄翁。
在本書中,讀者將隨著卡爾的研究取徑前進,對品味展開研究與反思。他先是檢視流行樂評史上的翻案紀錄,包括金屬、迪斯可、異國沙發音樂乃至前衛搖滾等,藉此質疑評論者的威信。再從席琳的法語背景切入美國流行音樂的種族地圖,觀察黑人與白人音樂如何畫地分界,及模糊地帶如何變動;藉由席琳打入日本市場的過程展示跨國唱片公司的全球在地化策略;更從席琳充滿爆發力的演唱方式分析流行音樂的表演美學與角色塑造。卡爾也實際拜訪了幾位席琳歌迷,驗證樂評人想像中的壞品味大眾樣貌究竟有幾分為真,這些歌迷的音樂品味又如何反映他們的人生經歷。
接著,他從席琳的音樂類型歷史談到雅俗分界的起始點、階級品味的成形,並爬梳布迪厄的思想,探討品味如何扮演策略性工具的角色,一方面用來區隔社會階層低於我們的人,另一方面也用來追求我們認為自己應得的地位。品味因而是一種區辨我們和別人的手段,也是對於差別的追求。最後,卡爾將重新聆聽席琳的《說愛》專輯,並寫下一篇完整的評論文章,作為實驗的總結。
本書於2007年出版後引起不少討論,作者也因此受邀上了知名的深夜諷刺電視節目《科爾伯特報告》。許多教師在美學哲學、批評、流行音樂與文化研究的課堂上使用本書,例如小說家強納森‧列瑟在哥倫比亞大學開設的非虛構文類寫作課程(知名演員詹姆斯‧法蘭科更因爲這門課而對本書愛不釋手,甚至在奧斯卡頒獎典禮中對娛樂記者聊起本書)。2014年,卡爾為本書的再版召集了一場文字雞尾酒派對,邀請藝人、思想家與評論家等各界人物發表他們對本書的回應。其中某些人直接回應本書議題,某些人則把本書當成跳板,提出自己的論述與分析,使得本書成為更多思考與對話的起點——而這正是我們對藝術評論的諸多期望之一。
名人推薦
◆尼克.宏比:「藝術批評(還有我對於藝術批評的閱讀、體驗以及貢獻)有一點讓我覺得愈來愈不安,那就是開放的心胸極為罕見。相反的,評論家把完全未經檢驗的好品味當成武器,用來鞭笞無知的大眾。
在我的理想世界裡,世人隨時都在閱讀、聆聽音樂及觀賞電影,並且深深喜愛他們所接觸的那些藝術。評斷這些人或者他們喜愛的作品,不論是席琳.狄翁還是舒伯特的交響曲,即是以徹底無益的方式破壞他們與文化的關係。卡爾.威爾森這本充滿洞見、挑戰性以及人性的小書相當重要,因為只要我們願意聆聽這本書提出的意見,那麼我理想中的那個世界就會多那麼一點點實現的可能。」
作者簡介
卡爾‧威爾森 Carl Wilson
出身加拿大魁北克的文化評論家。為網路雜誌《頁岩》(Slate)撰寫音樂評論,也為《紐約時報》《環球郵報》及《大西洋》、《Hazlitt》等報章雜誌撰稿。
他於2007年在Continuum出版社「33 1/3轉」系列中出版本書,不久即好評四起,許多評論家都立即將本書列為該系列中最喜歡的作品。但本書引發的激烈品味辯論不僅限於音樂寫作圈,也包括世界各地大學的英文和文化研究系所,還有部落格與podcast,甚至電視談話節目。於是作者在2014年推出擴充版。除了原先內容,也收錄著名作家如尼克.宏比、樂手如Nirvana前貝斯手Krist Novoselic與文化批評家如Sukhdev Sandhu針對本書主題所寫的回應,以深化並充實「談論喜愛」一事的意義。
譯者簡介
陳信宏
專職譯者,曾獲全國大專翻譯比賽文史...
(展开全部)
作品目录第一编 百草园的泥墙根百草园的泥墙根茅屋,狗,塔,村女水村的夏夜夏夜的晚餐月色朦胧的故乡雪第二编 到外婆家看社戏
刘后滨,1966年8月出生,江西吉水人。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学系,获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现任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馆长,历史学院教授、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兼任教育部高...
《混沌系统的模糊神经网络控制理论与方法》较为系统地介绍了混沌系统的模糊神经网络控制的基本理论和近年来的新方法、新成果。全书共分12章,内容包括混沌系统的BP神经...
观看,书写-建筑与文学的对话 本书特色 在19世纪的居所里,一切知识。消息、消遣、故事,所有今天成为戏剧性景象的一切,当时主要是通过文字、书籍和年历来传播的。现...
The leading programmed text in accounting, Essentials of Accounting is a self-te...
危重病人的输液疗法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介绍临床上一些补液关系十分密切的危重病人的治疗,其中包括在抢救过程中以补液作为载体的部分危重病人的治疗。本书还介绍了危重病...
精彩摘录把上述几点综合起来看,自主开发企业的成长是中国本土技术能力成长的基本动力源泉和基本组织载体。这种成长不仅仅具有经
作品目录目 录第1章 算法设计基础 11.1 思维的体操 11.2 问题求解常见策略 151.3 高效算法设计举例 391.4 动态规划专题 601.5 小
作品目录序第二版序省略记号序说第一章 基本的诸概念第一节 关于亲属一、宗族与外姻二、同姓不婚、异姓不养第二节 关于家一、“
《心中月》内容简介:本书是万行法师闭关七年的修行感悟,语言清晰流畅,寓意深刻质朴。让你轻松地将佛教与生活结合在一起,从中你
作品目录1 野草2 朝花夕拾3 夜记杂感· · · · · ·精彩摘录一可是我实在无话可说。我只觉得所住的并非人间。四十多个青年的
细胞叛逆者-癌症的起源 内容简介 本书作者通过**手资料,综合这些年来探索人类癌症起源的成果,特别是基因、致癌物质、癌基因、突变、细胞的成长、遗传和免疫机制与癌...
家国天下-历史法学-第十卷 本书特色 “家国天下”是中国传统文化锻造的一个伟大修辞,也是古典中国文明嘉惠人类心智的一个普世意象。作为一种双重四位一体的间架结构,...
美国记者、幽默专栏作家和小说家,曾就读于密歇根大学,后转至全美顶尖文理学院之一科尔比学院(Colby College)。他是《智族》《马克西姆》《纽约》《花花公...
MrsMcGintysdead!Howdidshedie?Downononeknee,justlikeI!Sogoestheoldchildrensgame-s...
唐翼明,1942年生于湖南衡阳,享誉海内外的魏晋文化史专家、书法家,新中国第一位硕士学位获得者。武汉大学中文系硕士,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东亚语言文化系硕士、博士,师...
谜斗篷http://www.douban.com/group/murderpen/索恩家族的三代人被诅咒缠绕着。19世纪末,家族第二代的一名成员怪异而孤僻,终日...
宫西达也(Tatsuya Miyanishi),静冈县出生。日本大学艺术系美术学科毕业。图画书、童话作家。曾担任过木偶美术设计、书籍装帧设计等工作。荣获讲谈社出...
《东方快车谋杀案》是全美最风行的经典名著导读笔记,由哈佛学生们融会名著阅读和文学学习精华,亲笔撰写而成。蓝星系列以经典性
玛格丽特·杜拉斯(Marguerite Duras,1914-1996),法国小说家、剧作家、电影导演,本名玛格丽特·多纳迪厄,出生于印度支那,在那里度过生命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