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什麼會有犧牲、信任、分享這些利他無私的行為,卻同時也存在背叛和欺騙?
文化、宗教、藝術,這些我們向來視之為人類文明之精華,究竟是社會性的積累、還是生物性的產物?
由此思考,我們是否能對人類行為有更不一樣的理解與詮釋?
人類對自己在生物圈中的角色一直非常困惑、也非常矛盾。動物界、脊索動物門、哺乳綱、靈長目、人科、人屬、智人種,由人猿/古猿演化而來;人類跟所有生物一樣,有一個「生物學」上的分類系統可供棲身。但人類也自詡有所謂的「文明」,社會性的積累讓「人」有別於一般生物。
生物學家愛德華・威爾森試圖從演化角度解答這個問題。他在本書中提出「真社會性」的概念,不只挑戰過去半世紀用以解釋動物利他行為的「自私基因」理論,也試圖為人類的文化及社會行為,給出一個生物學上的說法。
威爾森認為天擇篩選的是群體,因此具有合作特質的真社會性群體擁有演化上的優勢。而真社會性的形成有幾個重要演化步驟:一、形成群體;二、建立永久且具備防禦功能的巢穴,並留在巢中共同生活;三、強化個體間合作,並出現階級性的分工;四、天擇對群體的篩選會進一步改變該物種的生活史和社會結構,因而產生複雜的超生物。
人類這個群體因真社會性具有演化的優勢,但也因群體過於複雜,導致群體中的成員仍須為了生存,彼此競爭,產生自私利己的行為。利他與自私這兩種矛盾的本性,造就了人類複雜的社會行為與文化積累。
我們無法從外星人的尺度對人類進行觀察,於是威爾森以螞蟻、蜜蜂等昆蟲的觀察為引,從中延伸描述人類的生物性與特殊性,兼納人類學和腦神經科學的研究成果,試圖重新解釋我們慣常以文化解釋的社會行為,並重新看待所謂人類的本性、人類的起源,與未來。
+++
某些論述者認為,農業是「人類世」(Anthropocene)開始的證據以及與先前地質年代的最大差別。而我特別閱讀到的部分,卻是關於演化與生態共同形成壓力的思考:真社會性生物都會建造「可以永久使用且有防禦功能的巢穴」,但這個巢穴以及相鄰的環境所需要供給的環境資源,在人類與螞蟻的操作方式上卻有相當大的不同。人類為何越過與其他物種或者環境資源的合作模式,變成改變地表形態最主要的動力?這在本書的閱讀過程當中,似乎也可以得到一些啟示。——李宜澤,本書讀後記
好評推薦
宗教也好、運動也好、戰爭也好。生物學家威爾森說,驅動我們加入群體並且為了群體奮鬥的力量,讓我們成為人類。──《新聞周刊》
威爾森出色地把這些證據集合在一起,加以分析。在這本書中,可以看到他結合各領域知識的研究方式、豐富的學問,以及探討敏感話題的意願。他對這個主題的看法多采多姿、充滿創意,並能激盪思維,就如同他其他的著作一樣。──The Humanist
威爾森舉出的昆蟲真社會性案例令人目眩神迷……牠們很明顯有類似人類的戰爭和農業的行為,不過威爾森也敏銳察覺到相異之處……本書詳細地重建出我們所知兩大截然不同征服者的演化歷史。威爾森仔細又清楚的分析內容,提醒我們:對於人類的起源,科學論述不僅比宗教更正確,也比宗教更有趣。──《紐約時報書評》
威爾森旺盛的好奇心是他卓越學術生涯的標記,這份好奇心也讓他對於人類的現況有如此迫切的想法。本書的核心是人類在自私與利他之間有著沒有解決也無法解決的緊張拉扯。威爾森漂亮地分析了人類生物遺傳下來兼具創造與破壞的力量,並且大膽提出一個說明人類文化起源的重要理論。每個對科學與人文的交集有興趣的人,都應該讀這本書。──葛林布萊(Stephen Greenblatt),著有《大轉向:物性論與一段扭轉文明的歷史》(The Swerve: How the World Became Modern)
這是一本巨大、深邃又震撼人心的書。對於人類的演化、天性和社會,提出了一個全新但是審慎樂觀的看法。除了威爾森,沒有人能夠這樣漂亮地結合生物學與人文學,進而揭露出語言、宗教、藝術和所有人類文化的起源。──薩克斯(Oliver Sacks),著有《看得見的盲人》(The Mind’s Eye)。
本書引發了科學騷動……關於利他行為演化的討論變得更激烈,引發了爭議。真正的利他行為能夠存在嗎?慷慨是能夠持續下去的特質嗎?抑或是所有的生物都天生都是自私的,仁慈只是我們的一張面具?這是關乎人類存在的科學。──《紐約客》雜誌。
威爾森把本書構築成與高更的對話,後者在1897年於他描繪大溪地的油畫上寫下了:「我們從何處來?我們是誰?我們往何處去?」威爾森嘗試回答高更的問題。他面對這個人類存在的問題時,並沒有讓實證科學的核心「持續堅定的理性作為」受到犧牲。── Harvard Crimson
這位哈佛大學的博物學家與普立茲獎的得主在兩年前惹毛了許多同行,因為他斷然否定了演化理論中的一個概念:親緣選擇,也稱為總體利益。他多年前曾讓這個概念廣受矚目。這個概念有半個世紀的歷史,能夠用來解釋動物利他行為這個難解的事實。舉例來說,為何有些鳥類會留在巢中幫忙雙親照顧雛鳥?而不是自己去生雛鳥?為何工蟻沒有生殖能力?根據親緣選擇概念的說法,是因為幫助親戚有的時候能夠讓彼此共有的基因散播的速度要快過自己生殖。威爾森在本書中完整說明了他對於演化最新的思索結果。讓利他行為出現的不是自私基因,而是群體動態。他指出:「騙子組成的群體會輸給合作者組成的群體。」當互助的群體占優勢而且增長的時候,他們所具備那些聲稱是自私的基因也隨之增加。威爾森用他所說的「多階層選擇」(群體選擇加個體選擇)來說明創造性藝術、人文學、道德、宗教、語言和人類天性是如何出現的。在此同時,他也否定宗教、譴責人類破壞環境,還突然插入說我們不需要載人太空探險。未來數年,這本書注定會在這些主題上吹皺一池春水。──Scientific American
生物學家威爾森這本耀眼的新書,應該叫做《生物學征服科學》(Biology’s Conquest of Science),會更適合。威爾森對於昆蟲學有深刻的了解,兼有廣泛的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知識,跨領域的結合了這些知識,提出一項有力的論證。了解人之所以為人的生物起源,有助於我們打造出更好的社會學與心理學理論。另一方面,了解了其他社會性物種的演化過程,也能幫助我們了解人類自身的起源。不過讓本書成功之處是威爾森從生物學帶出了社會科學應該要回答的內容。──《自然》
讀威爾森的這本書,讓我們重新看待人類本性,以及人類的起源與未來。他認為我們有能力學習好好住在地球上的方式,這讓人充滿希望。我個人認為現在是歷史中的關鍵時刻。我們之前沒有足夠的知識和適當的機會造成改變。威爾森傳遞出來的重要消息是:現在還來得及。──《紐約時報週日評論》
作者簡介
愛德華‧威爾森(Edward O. Wilson, 1929~)
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人稱「社會生物學之父」、「生物多樣性之父」、「螞蟻先生」,為當代最重要的生物理論學家暨昆蟲學家,曾榮獲美國國家科學獎(1976)、泰勒環境成就獎(1984)、瑞典皇家科學院的克拉福獎(1990)、富蘭克林科學傑出成就獎章(1998)等,其科普著作亦兩度榮獲普立茲獎。1995年被《時代雜誌》評選為全美最有影響力的二十五人之一。
著作包括《昆蟲社會》(1971)《社會生物學:新綜合理論》(1975)、《論人性》(1978)、《螞蟻.螞蟻》(1990)、《繽紛的生命》(1992)、《大自然的獵人》(1994)、《知識大融通》(1998)、《生物圈的未來》(2002)、《蟻丘之歌》(2010)、《給青年科學家的信》(2014)、《人類存在的意義》(2015)、《半...
(展开全部)
“Humanitytodayislikeawakingdreamer,caughtbetweenthefantasiesofsleepandthechaosoftherealworld.Themindseeksbutcannotfindthepreciseplaceandhour.WehavecreatedaStarWarscivilization,withStoneAgeemotions,medievalinstitutions,andgodliketechnology.Wethrashabout.Weareterriblyconfusedbythemerefactofourexistence,andadangertoourselvesandtotherestoflife.”
——引自第1页
人类现在就像梦游者,深陷于睡梦中的幻想与真实世界的混沌之中。我们内心不断地追寻,却找不到确切的地点和时间。我们带着石器时代的情感、用中世纪的规章制度,加上神一般的科技,创造出【星际大战】那样的文明。但是我们骚动不安,光是“存在”这个事实就让我们畏惧困惑,对我们和世界上其他的生命造就了危险。
——引自章节:I高等社會性生物為何存在?
连续三年保持点击过千万的网络人气巨作,凄婉的爱情和撼人心肺的战争兼而有之的大传奇。紫川、流风、林三大人类家族和远古魔族的生死存亡之战。被魔族占领的远东地区一个偏...
台灣認同問題直到現在仍是甚囂塵上、眾說紛紜、深受政治權力操作的議題。本書精闢分析了殖民地台灣如何在民族主義中國、帝國主義日本,以及殖民地台灣這三角地帶之中,尋找...
三秋缒:日本作家,1990年出生于岩手县。以“原风景”为名在网络上发表小说,获得了很高的人气。作品有《三日间的幸福》《不哭不哭,痛痛飞走吧》《重启人生》《恋爱寄...
渎职罪立案追诉标准与司法认定实务 本书特色 《渎职罪立案追诉标准与司法认定实务》是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渎职罪立案追诉标准与司法认定实务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阐述...
妇科临证心悟 本书特色 周容华,为湖北省中医妇科名家,治疗妇科疾病,屡起沉疴于倾刻。其提出的妇科调经法、治不孕法,在同道中广为传播。本书介绍了周容华老中医60年...
杨振宁,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香港中文大学博文讲座教授。
黄朝贵出生于广西南宁市上林县,壮族。2002—2006年就读绘画(版画)专业(本科),2007年考取现代插图方向研究生,师从郑万林教授,于2010年毕业,获硕士...
张驭寰(1926—2015),著名古建筑专家、建筑史学家。1951年毕业于东北大学工学院建筑系,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员、教授。曾担任梁思成先生的助手,...
《清影记录中国(2009):算命》内容简介:《清影纪录中国》系列丛书是清影工作室根据其免费影像放映计划,以纪录片作者访谈为主,
投身香水创作这一行将近五十年,爱马仕专属调香师让-克罗德·艾列纳不只是位记忆精湛的匠人,更是位艺术家。从各种气味中物色新的面貌,让他得以沉迷在实验与新发现的趣味...
这是一本关于“诡计”的短篇故事集,是英国传奇作家罗尔德·达尔为成人而写的童话。在这里,你会读到:被丈夫情人霸占大衣的牙医太太,弑君不成反被杀的公主,借儿子之手杀...
系统解剖学第6版 本书特色 为了提高学生的医学英语水平,适当增加了人体解剖学英文单词量,并以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1991年公布的《人体解剖学名词》为标准,...
植物景观设计 本书特色 强调了运用植物的大小、姿态、色彩、质感,结合不同的空间、场地,阐述了科学的选择和配置,以达到思维上的创新。介绍了从种植设计程序到实施的每...
叶夫根尼•布里克曼(Yevgeniy Brikman)程序员出身的创业者,DevOps服务公司Gruntwork联合创始人,在打造产品、技术和团队方面经验丰富,...
趣味方剂口诀(第二版) 本书特色 本书共二十二章。**章介绍常用记忆方剂的七种方法和九类趣味歌诀。第二章到第二十二章共收载500首临床常用方剂,每首方剂包括出处...
Throughdiscussionofphenomenologicalandanalytictraditionssuchasthephilosophicalpr...
虚者灸之 本书特色 中国传统医学中的灸疗,是我国的宝贵遗产,是针灸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重视疾病的治疗,而且更加重视疾病的预防。它利用简单的艾绒熏灸,以艾的...
你终将找到一种真正有效、简单和快速的方式,来帮助自己突破各种身心难题。杨定一博士告诉我们,静坐是现代人应对健康问题乃至人生难关的最佳锻炼方式,是必备的求生宝典!...
《讲给大家的中国历史》系列(全13册)考察了中国从新石器时代到清王朝结束数千年的历史轨迹,充分运用近百年历史学和考古学的丰硕成果,以广泛的社会结构、社会思潮、文...
今日她发甄座聪阴沉、贪婪、自私,而且像妇般,不懂得在适当时候退出,她怕他心有不甘,会伤害她,这些都叫她恐惧。在紧急情况下,她突然看清自己的真面目,又更加惶恐。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