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六年前,中国爆发了一场震惊世界的反帝反封建运动、思想解放运动和新文化运动,这就是五四运动。这场运动高举爱国主义的旗帜,弘扬民主、科学精神,八十多年沧桑巨变,中华民族历经千难万险,在实现伟大复兴的征途上阔步前进。今天,回顾历史,继承和发扬五四运动的光荣传统,无 疑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五四运动期间,"民主"和"科学"的提出,切中了时弊。民主的对立物是专制,科学的对立物是迷信,这正是中国几千年封建统治遗留的恶果。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要旗手陈独秀,在他创办的风靡一时的《新青年》杂志上喊出的*响亮口号,是民主和科学。专制与迷信在中国社会里有着盘根错节的巨大势力和影响,向这两个大敌全面宣战,需要极大的勇气。
然而,中国民众的大多数是工人和农民。要求民主如果只停留在少数学者和知识青年的狭小圈子里,那么,不管议论如何激烈,仍然只是少数人的民主,谈不上真正广泛的人民民主。在五四运动初期,由于中国社会条件的限制,只能做到这样,但它是不够的,需要继续前进。科学,*根本的是要符合实际。这同样不是单靠少数人坐而论道就能解决的,需要投身到实践中去,在实践中反复经受检验才能做到。五四时期的先进分子,就是循着这个方向不断前进的。
因此,清理五四的文化遗产,描绘它的真实面貌,发扬它的优秀传统,评价它的千秋功过,揭示它的现实意义便织成了一项严肃而又富有魅力的历史使命,摆在我们面前。从各个层面各个角度来探索中国文化的奥秘,必须综合性地展现五四文化的发展过程。
于是,在近现代中国思想史领域独树一帜的著名学者、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袁伟时以当代中国难得的立场明确、思想清晰的启蒙型思想家的眼光,为了让新文化运动的先驱们直接与读者见面,同时记下作者对历史和现实的一些思考,在去年10月,向广大读者奉献了一本55万字的煌煌巨著:《告别中世纪:五四文献选粹与解读》。
这是一本国内目前*完整、*严肃的五四文选;这是一本有作者独特标准和眼光、意在继承五四精神的启蒙读物。新文化运动内容的深广和已经达到的高度,远远超出时贤的想象。 然而,长期以来,总有一些奇谈怪论不绝于耳:"全盘反传统"!"科学主义"!"全盘西化"!民主与科学"并无有机的必然关连"!如此等等,不一而足。直面海内外对"五四运动"的种种指摘,作为一位中国近现代史的研究者,袁伟时呼吁:请读一读当时的文献!
思想终归要回到现实世界。为什么当代知识分子一讲到思想文化方面的问题,都不能绕开五四?袁伟时认为,五四奠定了中国现代思想的主题----科学、民主、人权,而且这一主题至今仍未完成,五四运动也是一次高扬"民主"与"科学"旗帜的思想启蒙运动,其持续的时间更长,影响也更深广。
《告别中世纪》*显著的特点,就是新文化运动中思想领袖们对民主的内涵,已经解释得很清楚。科学讲的是以理性的态度认识、分析问题。科学的认识,本来就是不断接近事物的本来面目,不可能完全认识终极真理。不能由某一个人说我是代表科学的,我是真理的化身,说反对我就是反对科学。所以说要好好继承五四启蒙精神,完成它的历史任务。
袁伟时将整个五四的文献分成十一个专题,表明作者对五四论题的基本概括,其内容包括政治、法律、民主、科学、新闻、青年、妇女、文学等方面。五四先驱们直言无忌,也没有染上以非学术手段解决思想文化和学术问题的恶习。 这些文献之所以值得阅读和研究,是因为准确地概括了任何国家告别中世纪的不可缺少的内容:打破思想镣铐,让民众成为敢于自由思考、自由言说的现代公民,这就是通常说的"人的解放"。新文化运动之所以永垂史册,根本原因就在于它敢于蔑视专制主义的传统,忠实地履行了这个历史任务。本书的前面有一个篇幅较长的绪论,较为详尽地阐述了作者对五四运动的历史评价,以及编著本书的思路与目的。书中有袁伟时的十四篇文章,约十万字。这十四篇文章,实际上是思想文化辩论的结晶,里面贯穿了袁伟时对思想界、学术界对新文化不同观点的答复与回应。
袁伟时编著的《告别中世纪》一书,史料丰富,资料尽可能从*初发表的报刊中选取。其论述见解独特,分析鞭辟入里、批判一针见血,对于理解民主与科学的内涵,具有不可替代的启蒙意义。
袁伟时,1931年12月15日生,广东兴宁人。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已结集出版的著作有《中国现代哲学史稿》、《晚清大变局中的思潮与人物》 、《路标与灵魂的拷问》等。主编《现代与传统丛书》、《荒原学术文丛》、《牛虻文丛》等。
主要论著有《中国现代思想散论》、《大国之道》、《帝国落日:晚清大变局》、《近代中国论衡》、《岭南历代思想家评传》(与人合著)等。学术上多次获奖,如《中国现代哲学史稿》获光明日报主办的评选“文革”后优秀学术著作的光明杯哲学社会科学二等奖,教育部的优秀教材二等奖;2006年获得广东省委宣传部优秀学术论文奖,等等。
袁伟时教授著述以思想深刻、见解独到著称,一生崇尚“说真话,说自己的话”、“历史在哪里扭曲,就要在哪里突破”。素为近现代思想史爱好者、时政类报刊阅读者,如《南方周末》、《三联生活周刊》、《南方人物周刊》等读者群、高知群体所推重,深得学术界、读书界普遍好评,奠定了其在近代史研究和社会公共领域的广泛社会影响。
★16开平装,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
★ 袁伟时是中国近代史研究专家、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著有《中国现代思想散论》《大国之道》等多部学术著论,并多次获奖。其人以思想深刻、见解独到著称,素为近现代思想史爱好者,在近代史研究领域有广泛社会影响
★本书是一部完整、严肃的文献精选集,选编多位近代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学者等,对研究中国近代史起到重要作用与影响,如袁伟时教授所言,“欲了解一段历史,便读其时之文献”
友情提示:本书年版久远,品相略旧,封面及书页略有泛黄和褶皱,介意的读者请慎拍。
发生于102年前的五四新文化运动,是一场震古烁今的思想启蒙运动,也是百年中国现代化运动的一个意义深远的历史转折点。它不仅凝聚着近代中国思想变革的风云,而且牵动着中国现代历史进程的神经。一百年岁月流逝,五四早已时过境迁,但五四所揭示的历史主题——传统与变革,迄今仍是迈向现代社会的中国人苦心求索的时代主题。时下现代化变革所引发的文化反思,骤然缩短了五四与现代中国的时距,而使五四的历史和文化意蕴日渐凸显出来。在历史经历了巨太的曲折之后,我们终于发现,传统仍是历史向前迈进的沉重包袱,民主和科学仍是我们时代的启蒙主题。这一切不无悲剧意味地告诉我们,无论在感情上是否愿意接受,我们都不能不正视这样一个现实:从现代化意义上讲,我们仍与一百年前的五四同处一个时代。五四是孕育了文化巨变的时代,但由于其历史文化环境的严峻和变革主体思想的局限,终使其难以完成这一文化嬗交。五四的变革精神,透露出中国文化再生的无限生机:而五四的变革极限,又预示着中国现代化的步履维艰。历史告诉我们,中国的文化变革还须从重新认识五四开始。这种重新认识,既是对五四启蒙事业的继承,又是对五四时代局限的超越。只有在继承和超越五四的基础上,中国文化才能实现重建和复兴。因而,在伟大的启蒙时代逝去大半个世纪而中国步入变革与复兴历史关头的今天,反省和重估五四的文化价值,就显然不单纯是书斋里的学术,而是一个极富时代感的理论课题。
袁伟时,1931年12月15日生,广东兴宁人。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已结集出版的著作有《中国现代哲学史稿》、《晚清大变局中的思潮与人物》 、《路标与灵魂的拷问》等。主编《现代与传统丛书》、《荒原学术文丛》、《牛虻文丛》等。
主要论著有《中国现代思想散论》、《大国之道》、《帝国落日:晚清大变局》、《近代中国论衡》、《岭南历代思想家评传》(与人合著)等。学术上多次获奖,如《中国现代哲学史稿》获光明日报主办的评选“文革”后优秀学术著作的光明杯哲学社会科学二等奖,教育部的优秀教材二等奖;2006年获得广东省委宣传部优秀学术论文奖,等等。
袁伟时教授著述以思想深刻、见解独到著称,一生崇尚“说真话,说自己的话”、“历史在哪里扭曲,就要在哪里突破”。素为近现代思想史爱好者、时政类报刊阅读者,如《南方周末》、《三联生活周刊》、《南方人物周刊》等读者群、高知群体所推重,深得学术界、读书界普遍好评,奠定了其在近代史研究和社会公共领域的广泛社会影响。
袁伟时,1931年12月15日生,广东兴宁人。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已结集出版的著作有《中国现代哲学史稿》、《晚清大变局中的思潮与人物》 、《路标与灵魂的拷问》等。主编《现代与传统丛书》、《荒原学术文丛》、《牛虻文丛》等。
主要论著有《中国现代思想散论》、《大国之道》、《帝国落日:晚清大变局》、《近代中国论衡》、《岭南历代思想家评传》(与人合著)等。学术上多次获奖,如《中国现代哲学史稿》获光明日报主办的评选“文革”后优秀学术著作的光明杯哲学社会科学二等奖,教育部的优秀教材二等奖;2006年获得广东省委宣传部优秀学术论文奖,等等。
袁伟时教授著述以思想深刻、见解独到著称,一生崇尚“说真话,说自己的话”、“历史在哪里扭曲,就要在哪里突破”。素为近现代思想史爱好者、时政类报刊阅读者,如《南方周末》、《三联生活周刊》、《南方人物周刊》等读者群、高知群体所推重,深得学术界、读书界普遍好评,奠定了其在近代史研究和社会公共领域的广泛社会影响。
问吧4-有关四大名著的101个趣味问题 本书特色 《有关四大名著的101个趣味问题:问吧(4)》各篇相对独立,信手翻来就会有所心得,是一本兼具趣味性与知识性的休...
先知的神庙-五大洲史前星际航行惊天发现 本书特色 埃里希?冯?丹尼肯,当今世界超级畅销书作家、有32部作品问世,被翻译成35种语言,累计在全球售出6300000...
陇上学人文存:赵俪生卷 本书特色 赵俪生先生名牲,以字行,生于1917年6月14日,山东省 安丘县人,中国著名史学家。赵家本为书香门第,但是至赵先生出...
契丹语研究 本书特色 由于辽朝的书禁极严,甚至规定携带本国书籍出境的要判死刑。所以人们始终没有见到契丹字和汉字对照的字典,契丹文字的解读和契丹语的研究因此也困难...
品读美国文化娱乐 本书特色 李明主编的《品读美国文化娱乐》陪您一起领略风靡世界的美国文化、好莱坞大片、让人欲罢不能的美剧、精彩激烈的nba赛事等让年轻人为之狂热...
形式语义学导论 本书特色 《形式语义学导论(英文版)》:西方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视野形式语义学导论 内容简介 本书没有预设语义学和逻辑学的专门知识,循序渐进地介绍...
作者简介本书由原“SH 美化家庭杂志”资深制作成员组成,并邀请台湾知名设计师为客座主编群。 美化家庭相信唯有兼具快速杂志信息与深度研究图书特质MOOK的形...
內容簡介本書是《祕密》及《思考致富》的實踐指南,真正療癒的人生著色本,幫你遇見富裕版的自己!由量子物理學啟動的神奇覺醒:你的外在,永遠反映出你的內在狀態,富裕,...
中日《三国志》今译与中古汉语词汇研究 内容简介 无论是语内翻译还是语际翻译,对文本的语言作出正确解读,是*重要也是*关键的一项工作。本书从语言学、翻译学、文献学...
中国语言学史 本书特色 本书从训诂为主的时期,韵书为主的时期,文字、声韵、训诂全面发展的时期和西学东渐的时期这四个阶段,全面论述了中国二千年来汉语研究的情况,系...
封神演义(全2册) 本书特色 ★ 16开精装,再配以精装插盒,北方文艺出版社2020年10月出版★ 《封神演义》是我国著名的古典神魔小说,相传为明代许仲琳著作,...
读库-1205 本书特色 《读库》是一本综合性人文社科读物,由京城著名文化名人张立宪主编。其编辑方针是“摆事实不讲道理”;其收入的作品从篇幅而言属于五千至五万字...
长江文化史 本书特色 李学勤、徐吉军编写的《长江文化史(精)》所论述的长江文化,正是这么一种大区域文化。我们希望通过历代长江流域文化史的探索,展示出这一大区域在...
读库1204 本书特色 《读库1204》是一本综合性人文社科读物,由京城著名文化名人张立宪主编。其编辑方针是“摆事实不讲道理”;其收入的作品从篇幅而言属于五千至...
丽江与茶马古道 内容简介 《丽江与茶马古道》是笔者多年来收集茶马古道资料的成果,主要来源于《丽江文史资料》和《丽江日报》,另有雷波和李光品的文章摘录于《云南日报...
对联小辞典 本书特色 字典词典,一一尽揽。内容丰富,知识全面。专家撰稿,科学规范。方便实用,释疑解难。对联小辞典 内容简介 一、本书按对联的用途分类精选,总共分...
中国人的性格密码-全二册-插图典藏版 本书特色 这是一本自省之书,它揭示了中国人丑陋的一面,让你出了一身冷汗并恨不得挖个洞钻进去;这是一本实用之书,它在告诉你中...
艺术语言学 本书特色 本稿是一部从新的角度写的**部研究艺术语言的专著,稿中用文学美学、心理学的理论来分析语言,研究语言,以动态的研究代替静态的描写,以多学科的...
《互联网金融生态》内容简介:当前,中国已在全球范围内形成了互联网金融的相对领先优势,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也走到了十字路口。其中
中国古代杂技 本书特色 本书从杂技这一独特视角,勾勒出了中华民族五千年来历史文化发展的轨迹,反映了中国古代杂技文化的基本面貌和中华民族精神。本书文理兼备,是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