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同吾是我国颇有代表性的诗论家。他已出版多部诗论、诗评专著,对推动中国诗歌发展、诗学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枣树意象和雨的精魂:张同吾诗学随笔》凝聚了他近年的心血,展现了他近年的探索成果。
张同吾的诗论,高屋建瓴,善于从整个诗坛态势上去烛照、把握中国诗歌思想艺术的嬗变与发展,探究其规律性。他的诗论,观今照古,纵横比较,重点考察新时期以来,急剧的社会变革对人们特别是诗人心理结构与思维方式的冲击,对这个时代审美意识潜移默化的递嬗,从而形成一种崭新的多元化诗歌格局,因而,其诗论既有广度又有深度。
“文化”是张同吾论诗的一个重要契入点。他认为,先进文化是历史尺度和道德尺度的辩证统一,是生产力标准和价值标准的辩证统一,是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的辩证统一。诗歌是时代的火炬和文化发展的先声,在广阔的文化疆城中,没有任何一种文化形态和文学形式能像诗歌这样,敏锐而又生动地反映时代脉搏和人民心声,深切又美妙地抚慰人的心灵,给人以温暖,给人以精神力量,给人以哲理启迪。这就将诗歌的文化特质作了新的揭示与界定。张同吾以但丁、聂鲁达、郭沫若、艾青、雪莱、拜伦、海涅、艾略特、普希金、惠特曼等古今中外杰出诗人为例,论证“文化变革”与产生伟大诗人、杰出作品的关系,指出:“只有先进的文化江河才能浇灌绚丽的诗艺之花,只有不平凡的时代才能诞生不平凡的诗人。”
张同吾对当代诗歌的审美特征有独到的研究与创见,他认为,90年代以来,诗歌创作有四大特征:一是中国诗人文化视角和心灵疆域开阔,各种审美发现都是通过不同的表现手法来完成其审美意象,从爱国情愫到人类命运,从乡恋情结到精神归宿,从历史之根到文化之源,从人生局限到终极价值,从爱情真谛到人性本真,从伦理习俗到哲学思辩,无不溶解于诗的意绪之中。二是诗的题旨不管是直抒胸臆还是寓情于景,诗的表现手法不管是工笔留真还是意笔传神,诗的风格不管是简约明快还是含蓄朦胧,都已强化意象的丰富性。三是以人格模式的寻觅和人情魅力的释放,表明了人的主体意识的觉醒。四是语言越发鲜活空灵,使其包容深层的文化意蕴和时代感。《距世纪的诗学思考》这一长篇论文,对上述论点作了详细的论述,引述丰富,论证周密,联系诗歌实际,显示了作者深厚的理论功力与思辩力,使这篇诗学论文有独特的理论价值,对诗歌创作者则有较高的指导价值。
张同吾善于从哲学的角度观照诗歌创作与诗歌现象。传统意识、现代意识、思辩意识、民族精神、东方哲学、西方哲学、马克思主义、忧患意识、道德观念、价值取向……以这些哲学体系阐述诗歌,观照诗歌现象,使其诗论显得丰厚扎实。他认为:“诗人对于哲理意味与思辩精神的传达,不再一律是类型化的观念阐释,而是对生活真理与心灵奥秘的崭新发现,不再一律是格言与警句模式,而是出现了具体与抽象相统一的意象蕴涵。”“既然人的认识没有止境,那么层层揭示真理的过程便闪烁着诗的光彩;既然五彩缤纷之梦是不可破译的,那么随着梦潜入文化源流的哲学天庭、都是一次灵魂的洗礼。”
“开放性”与“多元性”是张同吾诗学诗观的又一特色。张同吾主张诗歌艺术的开放与多元。他主张开放,可以借鉴现代主义,但不应抛弃优秀的中国诗歌传统;可以现实主义、浪漫主义、新古典主义;艺术风格上,既可以遵劲、豪放、苍朴,又可以婉约、柔细、温馨;可朴素,又可绚丽;表现手法上,既可较“实”地描绘生活,如工笔留真,又可以比较“虚”地营造意象,写意传神……他认为现实主义是不断发展的美学体系,现代主义有助于审美意识的解放,拓宽了诗歌创作道路,丰富了诗的艺术表现力,但又不主张对现实生活进行简单描摹,反对“反文化、反理性”的故弄玄虚和苍白无力。
该书《诗的美学随笔》一章,是一组诗话。诗话是中国古代诗论家创出的一种文体。钟嵘的《诗品》就是一部诗话名著。张同吾的诗话独具一格,即有诗味,又有理论光彩,如:“爱情诗,如果是甜蜜的涟漪,如果是历史的眼泪,如果是记忆的珍珠,岁月的风尘便无法淹没它们的光辉……”“诗是真实与虚幻的统一。惟其真实,每行字才可能是人生进取过程中胼手胝足留下的血痕,才可能是悲壮的生命之歌和时代之歌;惟其虚幻,才能让美好的梦境、美好的情韵,种成摇曳的相思树,结成温馨的神秘果。”既精警又形象活泼,既是论述又是抒情。灵感、智慧、诗美、诗艺、意象、语言、题材……方方面面均有涉及,活泼,鲜活,短小、蕴藉,富有真知灼见,启人思考。
该书还以较大篇幅评论了鲁迅、臧克家、牛汉、严阵、曾凡华、姚振涵、绿蒂、董雯、王丽、周占霖等40余位老中青诗人的作品。评论作品,张同吾也从自己的诗学观和诗作的实际出发,论述这些诗人诗作的思想内涵、时代精神、美学追求、文化品味、艺术风格,揭示其特点,分析其得失,找出规律性。其分析针对性强,既精当深刻细致又具体活泼,可读性强,读来不感枯燥乏味,对作者和读者都有脾益。
张同吾是个才情横溢、功力深厚的诗评家,《枣树意象和雨的精魂》是一部熔学术性、文学性、可读性于一炉的诗学专著,也是我国诗学诗评的一枚硕果。值得诗界关注。
张同吾,中国作家协会研究员、中国诗歌学会秘书长、国际华文诗人笔会秘书长。祖籍河北省乐亭县,生于哈尔滨,长于北京,1962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学院中文系,多年在高校中文系执教,1983年调中国作协创作研究部专事诗歌创俐的宏观研究和诗歌评论,主要著作有诗评诗论集《诗的审美与技巧》、《诗潮思考录》、《诗的灿烂与忧伤》、《沉思与梦想》、《诗的本体与诗人素质》以及小说集《不只是相思》、小说评论集《小说艺术鉴赏》、诗集《听海》、散文休《哲学的白天与诗的夜晚》、随笔集《放牧灵魂》等。
半夏河 本书特色 ☆乡土中国的余韵个人史三部曲终章 申赋渔继《一个一个人》《匠人》后 于万里相隔的异国,思故乡风土人事,追索生命的来处 ○讲述申村的人文掌故、乡...
《古诗评选》是王夫之重要的诗学著作,它蕴含着王夫之独特的诗学观念和审美理想,对于中国诗学来说,具有极高的理论价值。该书选辑由
你觉得痛就对了-青春有悔 本书特色 老师和长辈曾告诉我们世界是公平的,只要靠努力和汗水就能拥抱未来。但二十多岁,我们**次直面这个世界,却发现社会是现实的,生活...
《近代江苏广播事业史(1923-1949)》内容简介:本书以孕育、起步、转折、复苏,作为江苏广播事业的四个发展节点,对各个阶段相关史
学着活 本书特色 本书是一本善解人意的好书,可以给你实际而有用的帮助;如果它不能给你帮助,它会博你一笑;如果你既没有博你一笑,也没有给你帮助,那么,抛弃它吧!本...
《杜如松笛箫曲集》内容简介:《杜如松笛箫曲集》为浙江音乐学院(筹)优秀教材出版专项经费资助项目。该出版物收录作者创作的笛箫
遥远的房屋 本书特色 在美国东部的科德角海滩上,曾经有一座孤零零的“水手舱”,贝斯顿在这座房子里,与大海相伴生活了一年,在这,他聆听着涛声的节奏,感受海滩四季的...
朱庸斋集 本书特色 《朱庸斋集》包括八个部分:一、分春馆词话;二、分春馆词话补遗;三、分春馆词;四、分春馆集外词;五、分春馆集外诗;六、吴梦窗词讲解;七、词谱举...
把名字写在水上 本书特色 日本作家村上春树说:我们写作的理由,归根结底只有一个,那就是让个人灵魂的尊严浮现出来,将光线投在上面,敲响警钟,以免我们的灵魂被体制纠...
达伦·山:我原名叫达伦·奥肖内西,1972年出生在英国伦敦,父母是爱尔兰人。6岁时我们全家搬进了爱尔兰我曾祖父的农舍。我喜欢乡村中无拘无束的生活,那里的一切比城...
知堂文丛-看云随笔 内容简介 因了秋虫的鸣声引起来的感想,**就是秋天来了,仿佛是一种警告。蟋蟀虽是斗虫,可是它独自深夜微吟时实在很有点悲哀,所以对于听的人多发...
金岳霖集 内容简介 金岳霖(1895-1984)是中国现代著名的哲学家、逻辑学家,杰出的教育家,一代宗师。他早在20世纪20年代所著《逻辑》一书,是我国*早系统...
恶魔的饱食-日本731细菌战部队揭秘-(全三册) 本书特色 一套推迟多年与读者见面的书。日本关东军731细菌战部队在华犯下的令人发指的罪行铁证如山。三卷本《恶魔...
忠诚与背叛-告诉你一个真实的红岩-何建明作品精选本 本书特色 中国当代纪实文学著名作家、中国作协副主席何建明授权重新改编精装本重装上市,设计精良,价格不变,更具...
走向混沌 内容简介 作者以不加任何雕饰的笔触,记录了自己二十多年的苦难历程。其实“苦难”这两个字根本载不动这二十年的沧桑。妻子张沪的两次自杀,白发老母被揪斗遣返...
帕梅拉 本书特色 塞缪尔·理查森是18世纪中叶英国著名的小说家,对英国文学和欧洲文学都产生过重要影响。《帕梅拉》的重要贡献在于它把社会环境的描写和人物心理活动的...
韬奋著译文丛事业管理与职业修养生活史话 本书特色 ★ 事业管理与职业修养》的文章,*初发表于1939年—1940年间的生活书店自办的内部刊物《店务通讯》上。本书...
巴山鬼话 本书特色 魏明伦编著的《巴山鬼话》内容介绍:杂文情侣毕竟只是我的“外遇”,吾家还有戏剧“老伴”。我的主要精力,在此不在彼。年届古稀,偶尔写写杂...
陶景侃卷-陇上学人文存 内容简介 《陇上学人文存(陶景侃卷)》是一部论文集。陶景侃,1978年12月到兰州大学哲学系工作。1993年6月任教授,1993年10月...
诚斋诗集笺证(全5册) 本书特色 《诚斋诗集笺证(套装共5册)》由薛瑞生校注,他长期致力于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与文献整理,于宋代文学及文献尤专其力,成绩良多,贡献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