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所有的道德学说都不能阻止国家生活的解体,在政治生活中,各个民众阶层在生活要求和权力要求方面越是感到自己受了欺骗,在他们队伍当中就越是会出现某种政治沮丧情绪,就越是要逃避公众生活,在政治上毫无希望的年代尤其如此。当然,由于各个民众阶层的生活状况不同,这种情绪也会被赋予不同的形式。当富人拥有钱财时,他们所企望所追求的幸福便是个人的享乐,因而他们把亚里斯提卜和昔勒尼所主张的享乐主义学说说成是最佳学说;而贫民,命运使他们没有可能享乐,却把安提西尼所创立的学说视为适应其生活状况的真正的哲学。
古希腊罗马文化和新兴基督教之间的对立还表现于对国家和国家生活的看法上。
十六世纪新兴国家观和社会观也全盘接受了古代的和中世纪的国家观:国家是自由的联合,是许多联合合并而成的产物,是单个联合的堆积。
显而易见,国家的目的无非促进国民的福利。
殊不知科学地克服了这些旧有的社会学的观念恰恰是马克思理论的最卓越的成就
庸俗的马克思主义
本书提出了这一任务,它想在某种程度上重建马克思的基本观点,同时指出马克思从前人那里接受了什么,他的理论又是如何植根于一定的社会发展阶段之中的——不言而喻,倘使这种情况由于更新的经验事实变得过时的话,那就需要予以订正。
修昔底德并不满足于简单的报道或记录,他对特别轰动的事件业已提出原因何在、有关国家和人物的动机如何等问题。
他都将其一一推向历史真实的审判台。为此,他所撰写的希腊人的远古文化往往和古老的传说直接发生矛盾。为了写史,他甚至踏进了现代,
为此,任何人都可以指望从实用历史中总结经验,这些经验乃是最佳的生活教科书;它使我们不付代价就可以对一切事件和一切时代中的善和有益的事物作出正确的判断。
因而,无论是史学家还是历史的读者,与其要注意所发生的事件,倒不如更注意其前和同时发生的事件,以及事件的后果。
不难看出,波里比阿对事件原因的解释是极其肤浅的。
在希腊罗马历史著作中所包含的科学史观被基督教会摧毁殆尽。
这种敌视国家的情绪还在发生着影响,部分地区直至六、七世纪才逐步消失
对独一无二的上帝进行礼拜,恪守它的戒律,正义也就在其中了。没有这种正义,国家与强盗匪帮就没有什么区别(第4卷,第4页),国家就是撒旦那罪恶的地上王国的一部分。
为使国家不致误入歧途,在教会生活和信仰的一切事务中,国家需要神圣教会的切实领导。唯有如此,地上王国才能提高为一个正义和道德之国;因为教会高踞于所有的地上王国之上,是神国在尘世的体现。
再者,除了完全依赖于教会这一点外,奥古斯丁的基督教理想国家显示了罗马国家的大部分特点,奥氏几乎是直接立足于传统的国家制度之上。
教会及其理论家们认识到,国家是上帝世俗秩序中的一个必要的部分,是一种自然的生活共同体。
为了满足多种多样的需要就要进行必要的分工,分工的需要产生了国家!
人应在人数众多的社会中生活,此乃大自然的意旨
对他来说,那些大商人(不是市场上的小商小贩)、牧师、学者和艺术家等脑力劳动者才是城市中更为有益的分子。
由此看来,可以说人只是上帝的工具,人是通过其本性的作用达到目标的,这和由上帝所创造的世界上的所有事物是一样的。
追根溯源,这一学说中包含两个亚里士多德的论点,它们在十七、十八世纪的历史理论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直至今天还支配着某些人的头脑
由此可见,自然法乃是通过运用自然理性从人的自然状态中自生出来的一种产物。
随着不受束缚的、虔敬主义和自由主义潮流在新教中的出现,魔鬼信仰也逐步消失,撒旦由“黑暗法则”或“恶的法则”取而代之;在历史中不再到处寻求超自然的因果关系,而是在历史事件背后试图找出历史事件参与者的动因和动机。
十六世纪的国家理论家们就是这样接受了天主教经院哲学家、柏拉图、西塞罗等人提出的学说:国家或社会是一种建立在自由契约基础上的联盟。
这种在人的自然状态中由人的本性所产生的规则就是自然法。
又因为人能认识到目标的性质,以及他的行为和这种目标的关系,所以“人的这种天生就有的悟性”就被称为“自然的法律或自然的权利”
天主教反暴君派国家学说的基础也是同一种联合论和契约论。
随着法国王权势力的不断增长,国家理论上的专制主义观点和原则也愈益取得了突破。
博丹认为,人民既可以将有限的权力交给国君,也就可以委国君以全权亦即“最高主权”。
博丹看来国王也不能为所欲为
雅斯克斯·波舒埃的《笃行圣经训诫的政治》
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博丹则是人类地理学历史观的先驱者和创始者。他以希波格拉底、斯特拉博及波里比阿的学说为基础,经常引证他们的一些观点,不过,对他们气候土质影响论还补充了不少新的东西。
孟德斯鸠试图从因果联系上来解释历史现象,不过就这一点他并没有超出希波格拉底的范围。实质上,孟德斯鸠只知道气候对人的生理抑或对人的体质有影响。
国家是建筑在奴役的基础之上的
海角旗影-台湾五十年代的红色革命与白色恐怖 本书特色 在台湾岛内全面肃清共产主义和左翼文人,以“匪谍”、“叛扎”等罪名整肃异己。据部分解密档案保守统计,有超过4...
赛珍珠、布克与宿州:皖北大地中美文化交流的百年印记 本书特色 鄢化志主撰的《赛珍珠布克与宿州--皖北大地中美文化交流的百年印记》通过对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赛珍珠及...
《Linux运维之道(第2版)》内容简介:随着开源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创新,整个IT行业中越来越多的企业愿意采用开源产品,而基于Linux的
老照片-第一0三辑 本书特色 《老照片》是陆续出版的丛书,每两个月出版一 辑。专门刊发20年前拍摄的照片,辅以意味隽永的文 章,图文并茂,回望历史,辟有“故时风...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15辑沙乡年鉴 本书特色 《沙乡年鉴》是美国新环境理论的创始者、生态伦理之父奥尔多·利奥波德一生观察、经历和思考的结晶。它是一本描述土地和...
国家到底是什么为何我们都离不开国家民族国家是如何兴起的又是如何主宰了我们的命运吉登斯、迈克尔曼等大师勾陈历史,剖析理论当
亲历记:1978纪事(第二辑) 本书特色 中国当代历史纪实**刊《炎黄时代》十年精华本,总发行量逾5000000册。《亲历记:1978纪事》是知名历史杂志《炎黄...
1916年的德国科隆,一对德国的孪生姐妹,因为双亲过世而被迫分离。安娜被乡下的祖父带走,生活在条顿堡林山脚下的农场里,信奉天
【法】勒内·格鲁塞:法国著名历史学家,一生潜心研究东方历史与文化,是法国东方史学的泰斗。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曾在法国军队服役
1894-1895-决战甲午-尘封120年有细节与真相 本书特色 本着尊重历史的原则,《决战甲午》以史料和考证为基础, 以北洋舰队的兴亡和甲 午战争的...
《近代日本中国俗文学研究史论》内容简介:本书主要从近代日本中国俗文学学科的生成背景、早稻田大学与中国俗文学学科的初创、近代
域外汉籍研究集刊:第二辑 内容简介 本刊内容包括:汉籍综合研究、朝鲜——韩国汉籍研究、日本汉籍研究、越南汉籍研究、汉籍交流研究、稀见资料介绍和文献汇编等。域外汉...
《中国粮食安全》内容简介:端牢中国饭碗,共筑全球粮安。粮食安全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头等大事。在“十三五”规划实施的五年来,国家
钱其琛同志是国际政治舞台上深孚众望的外交家和国务活动家。他自上世纪中叶即投身中国外交事业,今年3月,他退休后,以半年时间把
靖国神社战时祭祀时,是怎么组织和招待“遗属”的?日本人如何谈论“靖国之妻”的“贞操问题”?“日之丸”旗的“正确”悬挂方式
惊世诡案-图说天下 本书特色 本书给我们讲述了一些悬而未决、惊世骇俗、诡异离奇、刺激惊险与血腥变态并重的世界级的重大刑事案件。比如,开膛手杰克为何多次将魔爪伸向...
(精)清末民初文献丛刊:定庵文集(套装共2册) 本书特色 清末民初文献丛刊(影印本):古有先秦诸子百家争鸣,近有民国大师百花齐放,西学东渐东西交融,尽享思想学术...
《中国民俗旅游文化》内容简介:本书的主要内容包括中国民俗旅游文化的基本理论;中国物质生产民俗旅游文化;物质生活民俗旅游文化
本书是一部别开生面的鸿篇巨制(原著近1100页,约150万字),这是一次高瞻远瞩的放眼看世界,这是一部无所不包的关于我们的星球、
微历史.宋朝人 本书特色 宋代的成就是世界上**个类似于近代西方文明的社会,又没有近代西方帝国主义国家野蛮扩张的暴戾,可惜它断送在野蛮人的屠杀中。 《微历史@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