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所有的道德学说都不能阻止国家生活的解体,在政治生活中,各个民众阶层在生活要求和权力要求方面越是感到自己受了欺骗,在他们队伍当中就越是会出现某种政治沮丧情绪,就越是要逃避公众生活,在政治上毫无希望的年代尤其如此。当然,由于各个民众阶层的生活状况不同,这种情绪也会被赋予不同的形式。当富人拥有钱财时,他们所企望所追求的幸福便是个人的享乐,因而他们把亚里斯提卜和昔勒尼所主张的享乐主义学说说成是最佳学说;而贫民,命运使他们没有可能享乐,却把安提西尼所创立的学说视为适应其生活状况的真正的哲学。
古希腊罗马文化和新兴基督教之间的对立还表现于对国家和国家生活的看法上。
十六世纪新兴国家观和社会观也全盘接受了古代的和中世纪的国家观:国家是自由的联合,是许多联合合并而成的产物,是单个联合的堆积。
显而易见,国家的目的无非促进国民的福利。
殊不知科学地克服了这些旧有的社会学的观念恰恰是马克思理论的最卓越的成就
庸俗的马克思主义
本书提出了这一任务,它想在某种程度上重建马克思的基本观点,同时指出马克思从前人那里接受了什么,他的理论又是如何植根于一定的社会发展阶段之中的——不言而喻,倘使这种情况由于更新的经验事实变得过时的话,那就需要予以订正。
修昔底德并不满足于简单的报道或记录,他对特别轰动的事件业已提出原因何在、有关国家和人物的动机如何等问题。
他都将其一一推向历史真实的审判台。为此,他所撰写的希腊人的远古文化往往和古老的传说直接发生矛盾。为了写史,他甚至踏进了现代,
为此,任何人都可以指望从实用历史中总结经验,这些经验乃是最佳的生活教科书;它使我们不付代价就可以对一切事件和一切时代中的善和有益的事物作出正确的判断。
因而,无论是史学家还是历史的读者,与其要注意所发生的事件,倒不如更注意其前和同时发生的事件,以及事件的后果。
不难看出,波里比阿对事件原因的解释是极其肤浅的。
在希腊罗马历史著作中所包含的科学史观被基督教会摧毁殆尽。
这种敌视国家的情绪还在发生着影响,部分地区直至六、七世纪才逐步消失
对独一无二的上帝进行礼拜,恪守它的戒律,正义也就在其中了。没有这种正义,国家与强盗匪帮就没有什么区别(第4卷,第4页),国家就是撒旦那罪恶的地上王国的一部分。
为使国家不致误入歧途,在教会生活和信仰的一切事务中,国家需要神圣教会的切实领导。唯有如此,地上王国才能提高为一个正义和道德之国;因为教会高踞于所有的地上王国之上,是神国在尘世的体现。
再者,除了完全依赖于教会这一点外,奥古斯丁的基督教理想国家显示了罗马国家的大部分特点,奥氏几乎是直接立足于传统的国家制度之上。
教会及其理论家们认识到,国家是上帝世俗秩序中的一个必要的部分,是一种自然的生活共同体。
为了满足多种多样的需要就要进行必要的分工,分工的需要产生了国家!
人应在人数众多的社会中生活,此乃大自然的意旨
对他来说,那些大商人(不是市场上的小商小贩)、牧师、学者和艺术家等脑力劳动者才是城市中更为有益的分子。
由此看来,可以说人只是上帝的工具,人是通过其本性的作用达到目标的,这和由上帝所创造的世界上的所有事物是一样的。
追根溯源,这一学说中包含两个亚里士多德的论点,它们在十七、十八世纪的历史理论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直至今天还支配着某些人的头脑
由此可见,自然法乃是通过运用自然理性从人的自然状态中自生出来的一种产物。
随着不受束缚的、虔敬主义和自由主义潮流在新教中的出现,魔鬼信仰也逐步消失,撒旦由“黑暗法则”或“恶的法则”取而代之;在历史中不再到处寻求超自然的因果关系,而是在历史事件背后试图找出历史事件参与者的动因和动机。
十六世纪的国家理论家们就是这样接受了天主教经院哲学家、柏拉图、西塞罗等人提出的学说:国家或社会是一种建立在自由契约基础上的联盟。
这种在人的自然状态中由人的本性所产生的规则就是自然法。
又因为人能认识到目标的性质,以及他的行为和这种目标的关系,所以“人的这种天生就有的悟性”就被称为“自然的法律或自然的权利”
天主教反暴君派国家学说的基础也是同一种联合论和契约论。
随着法国王权势力的不断增长,国家理论上的专制主义观点和原则也愈益取得了突破。
博丹认为,人民既可以将有限的权力交给国君,也就可以委国君以全权亦即“最高主权”。
博丹看来国王也不能为所欲为
雅斯克斯·波舒埃的《笃行圣经训诫的政治》
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博丹则是人类地理学历史观的先驱者和创始者。他以希波格拉底、斯特拉博及波里比阿的学说为基础,经常引证他们的一些观点,不过,对他们气候土质影响论还补充了不少新的东西。
孟德斯鸠试图从因果联系上来解释历史现象,不过就这一点他并没有超出希波格拉底的范围。实质上,孟德斯鸠只知道气候对人的生理抑或对人的体质有影响。
国家是建筑在奴役的基础之上的
成吉思汗与今日世界之形成2 最后的蒙古女王 本书特色 13世纪的蒙古女王们统治过人类历史上*庞大的帝国。但是,在13世纪末的某个时候,审查官删除了《蒙古秘史》中...
中国历史文选 本书特色 一位国学大师,以非同凡响的学术眼光,从浩瀚的文史作品中悉心选择,成就承继旧时代学术传统的大作。中国历史文选 内容简介 本书虽非巨帙,然包...
《鲁南制药与赵志全》内容简介:鲁南制药的前身郯南制药厂于1968年成立。到1987年,药厂利润几乎为零,一度濒临倒闭。赵志全自那时
孙中山伦敦蒙难在他一生历史中的重要地位,特别是对他被公认为中国革命党领袖所产生的深远影响,是众所周知的。但由于以往记载的
甘露事变大中之治-柏杨白话版资治通鉴-30 本书特色 视写作为一生职志的先夫柏杨,以白话翻译讲评司马光的《资治通鉴》,无疑是他一生事业的巅峰,也是他晚年登高望远...
《俞你同行:我从陇上走过》内容简介:本书是俞敏洪两度游历甘肃写下的游记散文,是“俞你同行”系列作品的第一部。面对人生的何去
内容提要:本书是《施米特文集》的第四集。与马克思一样,施米特不仅能针对现实历史的政治问题搞大学问,也是写实际政论的高手。
清史稿(全48册) 内容简介 清史稿是民国初年设立的清史馆编写的记述清代历史的未定稿。它按照历代封建“正史”的体例,也分为纪、志、表、传四部分,共五百三十六卷。...
《胡兰成全集·甲辑·政论卷》(政论集11种)本书为胡兰成全集之政论部分,系第一次系统结集,填补了历史性的空白。整理、重排胡
金毓黻《中国史学史》-南雍学术经典 本书特色 金毓黻先生于20世纪30年代撰写的《中国史学史》一书在规模、内容、体例和撰述宗旨等方面,都堪称中国史学史研究的创始...
英国著名作家乔治·奥威尔的这部战时时名著包括两部分:“战时日记”和“战时通信”,前者是奥威尔在任英国BBC电台东方部记者期间
崛起的非洲 内容简介 本书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为分界点,对非洲的历史进行分期论述。前期着重介绍了西方列强侵入前非洲社会状况,殖民地时期的非洲历史以及非洲人民反瓜分的...
制度变迁和农村工业化(包买制在清末民初手工业发展中的历史角色) 内容简介 本书旨在通过研究清末民初时期中国农村手工业的发展情况来探索制度变迁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给我的孩子讲奥斯维辛集中营 本书特色 至简的话语,至深的启示。法国青少年人手一册的畅销书。“给我的孩子讲述系列”是一套向青少年传授基本价值观和思考问题的方法、提...
《大河内文书》原件现存8种78卷76册,因由日人大河内辉声保管并整理而得名。现分别收藏于日本早稻田大学图书馆、大东文化大学图书
序(罗志田)徐中舒:殷人服象及象之南迁2徐中舒:《左传》的作者及其成书年代19蒙文通:孔子与今文经学42蒙文通:治学杂语(选编
《信用革命:无处不在的信用评级》内容简介:信用是现代经济运行的基石。中国近年来大力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高质量的信用评级是
《权力:一种激进的观点》是当代西方政治学领域中分析权力的经典著作。作者批判性地分析了达尔的“第一种维度的权力观”和巴克拉克
最后的天空之后 本书特色 这个世界,没有一天会少了巴勒斯坦人的新闻。他们的形象似乎被固定化了:要么是凶残的恐怖分子,要么是悲惨的难民。他们的真实境遇却鲜为人知。...
清代新疆和卓叛乱研究(清史研究丛书) 内容简介 《清代新疆和卓叛乱研究》根据档案文献等**手史料,全面系统地研究了清代新疆的历次和卓叛乱事件,特别是对每次叛乱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