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在某种程度上一定是来自此前已有技术的新组合。
技术的三个定义:• 技术是实现人的目的的一种手段。• 技术是实践和元器件的集成。• 技术是可供某种文化中利用的装置和工程实践的集合。
重新域定(redomained),是指以一套不同的内容来表达既定的目的。重新域定不仅提供了一套新的、更有效的实现目的的方法,还提供了新的可能性。这意味着技术的颠覆性改变。
标准工程是执行一个新项目时,在已知可接受的原则下聚集方法和设备的过程,是对已有技术的新的计划、试制和集成过程。
本书讨论的议题是,技术是什么,它是如何进化的。
一个好的开篇也许应该先这样问:关于技术,我们真正知道些什么?读者可能期望从这里就可以直接得到答案,但那是不可能的。
没有什么比看到两个蒸汽机之间发生可以繁衍的联姻,让我们这个会痴迷机器的物种更期待的了,而这现在居然成真了。如今机器被用来生产机器了,同时它又变成了以后同类机器的父母。当然,距离机器间的联姻与调情、求爱和婚配看起来还非常遥远。
技术的建构不仅来自已有技术的组合,还来自于对自然现象的捕捉和利用
所有的技术都会利用或开发某种(通常是几种)效应或现象。
生物对基因加以编程从而产生无数的结构,技术对现象加以编程从而产生无数的应用
它们基于的现象是属于行为性的或制度性的,而非物理性的。
现象是所有技术的来源,技术的本质隐藏在为达成目的而去组织、协调现象的过程之中。
揭示新现象有三种途径:• 重新关注在实验过程中被忽略的细节。• 通过理论与推理寻找现象的蛛丝马迹。• 某种尝试的副产品。
最近,经济史学家乔尔·莫基尔(Joel Mokyr)就提出,技术是随着人类知识的增长而推进的。他是这样阐述的:“过去400年呕心沥血的知识积累,辅之以社会的、科学机制的推动及知识扩散,共同奠定了工业革命和现代技术的基础
某种形式的共性,或者是可以使共同工作成为可能而共同固有的能力,可以定义为一个技术集群,对于这种集群或技术体,我们称之为域。
单个技术之于技术体,就如同程序之于编程语言一样。
无论是烹饪还是工程的语法,都不仅作为规则存在,还必须作为一套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的潜经验(unspoken practices)存在,因为实践知识(practical knowing)可能没办法用语言进行充分的表达
在这个世界中,没有什么是静止的,待完成的东西随着域的演进及其基本现象边界的扩展而不断变化着。
设计即表达。
设计就是关于解决方案的选择。
一个解决方案如果被使用的次数足够多,它就成了一个模块,并因作为适用于标准用途的模块而具有包容性,它自己也成了一项技术。
发明有两大模式:• 肇始于链条的一端,源于一个给定的目的或需求,然后发现一个可以实现的原理。• 发轫于链条的另一端,从一个现象或效应开始,然后逐步嵌入一些如何使用它的原理。
那些有利的适应会被选择,并被积累下来,从而产生新的物种。
技术体的发展不是某个人或一小部分人能够推动的,而是需要众多的相关利益群体的共同参与才能实现。
接下来,一旦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因为行业秘密在技术体中领先了,这个地区就会处于更领先的地位。成功会接踵而来,形成对技术的地方性聚集作出的积极反馈或者收益递增效应。一旦一小群公司聚集在新的技术体周围,它就能吸引更多的公司。这就是为什么新的技术体会在一个或两个特殊区域聚集起来,并且很难被挑战。其他地区当然可以为这个新的技术体作出他们自己的贡献,比如参与产品制造或技术改进,但它们不会再有大规模的原创动作了,因为能够提供继续突破所需的详细认知的原产地不在那里。
。对一项技术的深层认知可以被利用到另一项技术的深层认知中。所有这些都会造成国家间的竞争。技术的发生始于对现象的深入理解,而这将逐渐内嵌为一套寓存于人的、地方性自我建构的、深邃的共同认知(shared knowings),并将随时间而发展。这就是在科学上领先的国家在技术上也会处于领先的原因。因此,如果一个国家希望能够引领先进技术,它需要的不是投资更多的工业园区或含糊地培养所谓“创新”,它需要建立其基础科学,而且不带有任何商业目的。它应该在稳定的资金和激励安排下养育那样的科学,让科学在一些初创的小公司中自己实现商业性的发现,并受到最少的干扰,要允许这些新生的冒险者成长、萌发,允许这门科学及其商业应用播种新的颠覆性改变
而所有这一切都是创新的另一个切面。事实上,我们可以将前面4章看成是关于创新的详细解释。这里没有一种单一的机制,而是大约4个相互独立的机制。创新存在于新的解决方案转变为标准工程的过程中,其间包含着许许多多微小的进步和修正,它们累积在一起共同推动着实践前进;创新存在于由发明引发的根本性新技术产生的过程中;创新存在于这些新技术在改变内部组件或者结构深化时,因增加组件而获得发展的过程中;创新还存在于技术体从出现到随时间而发展,最后创造性地改变了那些与之遭遇的产业的过程中。
新元素(新技术)的构成来自于那些已经存在的元素,而这些新元素又能为进一步的建构提供建构模块。
自创生
机会利基
机会利基的出现召唤新技术的诞生,绝大多数机会利基的产生缘于技术自身,这是因为以下三个原因:• 每个技术通过它的存在建立了一个能够更经济或更有效地实现其目的的机会。• 每项技术总是需要另外的支撑技术来制造它,这些支撑技术又需要它们自己的次级支撑技术。• 技术经常引发间接性的问题,这会产生需要提供解决方案的需求或者机会。
我一开始就曾说过,这本书的目的是要建立一个关于技术的理论——“一组连贯的一般命题”,并希望借此能够提供一个帮助我们理解“技术以及技术怎样在这个世界存在”的框架。我尤其希望建立一个技术自己的进化论,而不是一个从技术之外借用的理论。但是这样做的结果,用达尔文的话来讲,将会带来一场“持久的争论”,为此付出的代价将是不断地进行重述,那么现在就让我先就这个理论再做一次扼要概括吧。
在繁衍性经济中,竞争优势不仅只是来自于资源储备及将这些转变为最终产品的能力,而且来自将深层知识储备转化到新的战略性组合的能力。
《结构化思维》内容简介:本书以结构化思维为主题,写给那些想通过学习有效思考,改变人生的你。全书系统梳理了结构化思维的基础知
森林报系列(春+夏+秋+冬)(彩色版)(套装共4册) 本书特色 《森林报》是比昆虫记有趣的自然探索启蒙书,关于大自然四季变化的百科全书。你想象过森林里的尺禽走兽...
很杂很杂的杂学知识 本书特色 在我们身边随时随地都充斥着一些十分有趣,却又琐碎、庞杂的小知识。如果你对它们不理不睬,它们就会像一只只小苍蝇一样搞得你晕头转向、迷...
蝉的一生 本书特色 夏天在树上“知了、知了”叫的音乐家就是蝉,如果没有蝉,夏天会变成什么样?一定要寂寞得多吧。蝉是从哪里来的呢?为什么夏天一过它们就消失了?其余...
编辑推荐亚马逊2013年100种好书提名2013年英国《金融时报》园艺类好书提名花朵是我们视觉经验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们迷人的色
《劳动者加入工会和会籍管理》内容简介:工会会员会籍管理的难点热点问题,以问答加案例的形式开开展。围绕工会会员会籍的难点热点
《互联网企业反腐密码》内容简介:本书采用案例研究的方法,分析京东、小米、字节跳动、美团等我国优秀互联网企业在反腐败、反舞弊
《每个人都会死,但我总以为自己不会》内容简介:两位哲学家从哲学、神学和心理学的角度,探讨了死亡和永生,揭开了死亡的棺材盖,
杀人风暴-可怕的科学 本书特色 难以置信,被冻住的海龟竟然飞上了天, 超乎想像,巨大的旋风竟然把房屋撕成了碎片, 不可思议,一个人遭雷“劈”了7次竟然还活着, ...
百年经典老课本系列:一日一课-复兴常识教科书(全八册) 本书特色 适读人群 :7-10岁1按照时令编排,易于认知研究 这套教科书按我国的时令顺序进行编排,尤其是...
奇妙的小动物-法国幼儿科学启蒙玩具书-适用年龄2-4岁 本书特色《法国幼儿科学启蒙玩具书》将科普知识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活泼俏皮的图画以及各种创新的互动小机关来...
《数据可视化五部曲》内容简介:数据圈有一怪:如果没有提出可操作的建议,或者对商业问题不能以非技术人员所能理解的方式来传达的
《珠宝手绘效果图表现》内容简介: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不断激发国民对珠宝首饰消费的热情,人们对饰品的审美、
有趣的食草恐龙-恐龙大揭秘 本书特色 小朋友在奥莉薇亚·布鲁克斯编著的《恐龙大揭秘--有趣的食草恐龙》里能见到自己想象中的恐龙,还能够观察到板龙、梁龙、剑龙、迷...
超级大力神 本书特色 不知从什么时候,科学在孩子心中成了一件乏味的事,好像科学就是难懂的名词、枯燥的数字和干巴的定理。谈起科学,灿烂的笑容就会从孩子们童真的脸上...
给孩子的汉字王国 本书特色 《给孩子的汉字王国》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讲述中国文字的起源和特点,主要选取一些与人的生活有关的字,按章讲述,如人与人类,水与山,家畜,车...
因为书 本书特色 ★ 32开精装,江西教育出版社出版★ 德国极负盛名的绘本作者昆特·布霍茨继《灵魂的出口》之后,睽违七年,献给爱书人的珍贵礼物!★ 这部绘本是对...
中华国学经典:庄子 内容简介 庄子(约前369-前286),战国中期哲学家,庄氏,名周,字子休(一作子沐),汉族,蒙(今安徽蒙城,又说河南商丘、山东东明)人。是...
《怪钟疑案》内容简介:从维多利亚时代到“冷战”时期,拨开层层迷雾,真相从未缺席。看阿婆如何致敬柯南·道尔、约翰·狄克森·卡
植物大发现-植物猎人的传奇故事 本书特色 《植物大发现:植物猎人的传奇故事》是原出版社与kew共同推出的关于植物发现史的图文书,书中的内容包罗万千,从古埃及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