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认识史告诉我们,每一门科学的诞生都有一个过程。首先出现的是关于某一科学对象的零散的知识,这些知识往往同其他多门科学的知识混在一起,而且这些知识瑕瑜互见,真伪难分。其次出现的是具有一定系统性的知识体系,即出现了关于某一科学对象的理论,但这些理论还缺乏足够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当关于某一科学对象的真实的、完整的理论体系出现时,这门科学就诞生了,当然,所谓真实性或真理性、完整性都是相对的,都是一些过程;而且一门科学诞生以后,它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认识的发展而经历或大或小的变化,永无止境。作为一门科学的人学可以说正处于方生未生之间。
人学的对象就是人,这个对象应该说是再清楚不过了。但是奇怪,思想家们从古至今不知发表了多少关于人的观点和理论,作为科学的人学却一直没有诞生,这可能是由于人自己研究自己时,自我意识太强,难于坚持客观的态度,所谓“当局者迷”。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为社会科学和精神科学研究提供了有效的思想指导,马克思本人也发表了丰富的人学思想,但由于种种原因,他没有建立起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的人学。中国理论界在改革开放以后才开始自觉地把人学作为一门科学来研究和建设。20多年来,人学研究已取得很大进展,除了大量关于人学的论文和专著之外,也出版了几本表述人学的科学体系和人学思想史的专著,这些专著都是建立科学的人学的尝试,但像我们这套书那样把人学理论和人学史结合起来编写在我国还是**次。这是建构人学的科学体系的一次新的尝试。
我们在研究人学的科学体系的过程中深感人学的科学体系的建构与人学史的关系十分密切,人学的大量内容要从人学史中摄取,这些内容的内在联系如何也要参考人学史中的论述。从某种意义上讲,人学史就是人学的科学体系萌芽、发育、诞生和发展的历史。因此,我们认为,如果能把人学的理论和历史结合起来,形成一套书,也许能使人学科学的成熟性大大提高一步,并为高校的人学课程提供一套较完整的参考教材。这种想法得到了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的大力支持和资助,《人学理论与历史》于1997年作为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九五”重点项目立项。北京市社会科学理论著作出版基金办公室大力支持,提供了出版资助。经过陈志尚、赵敦华、李中华三位主编和其他撰稿人员的辛勤努力,今天,《人学理论与历史》终以《人学原理》《西方人学观念史》《中国人学思想史》这三本书的面貌呈现在广大读者眼前。
设想与设想的实现总是有距离的,这三本书并不能完整地体现人学的理论与历史。人学的历史应包括全世界各国的人学思想史,至少东方和西方的人学思想史。但我们在东方只讲了中国,在西方只讲了古希腊、古罗马和西欧,尤其是没有关于马克思和其他马克思主义者的人学思想的介绍与研究,这更是一个不小的缺陷。至于这三本书所展示的内容是否已臻完整、严密、成熟,仍然是可以商榷的。但是,无论如何,这三本书的出版总是一种新的尝试,这不仅表现在这种设计上,而且表现在每一本书的内容也各有其特色。每位主编对此均有所说明,我在这里就不多饶舌了。希望广大读者,特别是人学研究的爱好者和专家给予批评和指正。
这套书的写作和出版得到了北京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张文放同志,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原主任王新华同志,北京市社会科学理论著作出版基金办公室主任张兆民同志,北京出版社出版集团社科中心岳民英同志以及其他同志的大力支持和指导,我谨代表编委会和全体作者对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没有他们的支持和指导,这套书是难以出版的。
人学是21世纪的新兴学科,但是之前无论是西方还是中国都没有把人学当作一门学问来研究。卡恩在《人学导论:关于人的整体的研究》一书中列举了14门与人学有关的学科,并说,人学本身不是一门单独的学科和专业 ,因为它具有相对于其他任何专业和学科的中立性和普遍性。故此,本丛书试图从东西方的不同角度全面考量人学,以使读者对我们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有所启发。本书也可供人学方面研究的专家学者参考。
陈志尚,男,1935年5月生于上海,汉族。1952年江苏省立上海中学高中毕业,1952-1956年在中央重工业部任科员。1956-1961年在北京大学哲学系学习,毕业后留校执教至今,是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人学研究中心副主任。1984-1987年,曾兼任国家教委社会科学研究处长、社会科
近代法哲学与马克思的社会存在理论 内容简介 本书内容通过近代法哲学的诸多核心主题来揭示其基本路向与基本性质;通过阐说马克思的社会存在理论从而批判地澄清法的形而上...
吐蕃在祖国历史上建立王朝达二百余年之久,从公元7世纪初到9世纪中,几乎和唐朝的统治相终始。在这二百余年间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文
《序》——叶曼净土宗的基本三经,因为念佛法门成为净土宗的主要修持方法,所以《阿弥陀经》为世所重。古来大德对于本经解说者很
心若莲花 爱如菩提-李叔同作品精选-插图珍藏本 本书特色《心若莲花爱如菩提:李叔同作品精选插图珍藏本》为弘一法师李叔同多年佛法和艺术成就的精选集。《心若莲花爱如...
兰台万卷-读《汉书·艺文志》 本书特色 `《兰台万卷:读<汉书·艺文志>》是李零在“我们的经典”系列之外推出的一本解读历史...
玄学与魏晋艺文 本书特色 自古中国艺文史的伟大现象,则是文人之介入使每一领域月满花开。魏晋南北朝固为中国书法、绘画、雕刻、文论、诗歌的鼎盛期,亦为禅宗顿、渐两派...
原始《周易》原理-两千多年前的八卦应用方法揭秘-(上下卷) 目录 导言上卷**部分探索原始《周易》的思路**章探索原始《周易》思想体系的思路**节原始《周易》的...
国际易学研究(第5辑) 目录 目录经传研究试论《周易》经传文化内涵之时代差異本世纪易学研究中的“经传分观”与“以传解经,《缪和》、《昭力》反映的思想、文化与时代...
生死智慧----道家生命观研究 内容简介 道家哲学本质上是一种生命哲学,其理论核心是生命观念。本书作者从理论渊源、文化背景和现实根源三个方面对道家生命观的成因进...
桂岳书系之八-包鹭宾学术论著选 本书特色 包鹭宾先生学问渊博,在传统的经学、老庄哲学、古代文艺理论方面很有造诣。后期对西南□□□□的源流、历史、文化也颇有研究。...
威音文库·专著(全四册) 内容简介 佛教自东汉传入中国,经过三国、两晋、南北朝的传承发展,至隋唐进入极盛时期。晚唐武宗灭佛,佛教逐渐衰微。经宋、元、明、清高僧大...
【黄念祖居選集】(全六册) 内容简介 黄念祖老居士法號龍尊,亦號全不,别號老念、不退翁。 一九二二年(癸丑三月初六日》生於佛教世家。幼早孤,常隨侍其母梅...
古典文化书系-诗经(上) 本书特色 《韩非子》是先秦法家集大成之杰作,是我国古代政治学方面的名著,在古代哲学、文学史上也享有盛誉。它和先秦诸子百家如道家、儒家、...
南华真经副墨,明陆西星着。陆西星为道家一代学养兼深之宗师,以其精修内外丹法,融通儒释道三家要旨,造诣高超,深契道妙,故于
三元-中国神话结构 内容简介 作者借鉴国外的理论和研究方法,吸取一些有益的东西,扩大我们的思维空间,这肯定是要比固步自封、抱残守缺的治学方法好得多。神话学中的“...
通俗哲学-修订版 本书特色 《通俗哲学(修订版)》(作者韩树英)自1981年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后,不仅在广大青年以及广大干部和群众中受到热烈欢迎,而且也受到理...
中国哲学与文化(第16辑) 本书特色 本辑共收论文六篇,另有三篇研究回顾和一篇编后语。本辑中的三篇主题论文反映了在中国哲学研究方法上的争议。戴卡琳认为研究者面对...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和现状(上下) 内容简介 上卷在时间上以19世纪为主,侧重叙述马克思主义哲学变革的实现及其在逻辑上的完成,突出它的精神源头及其理论活力;下卷...
本书收集了特蕾莎修女的谈话、祷文、默想和书信,充分反映了她对人那份深切的爱。她的一言一语极具震撼力,既能振奋人心,也能安
宽怀-一诚法师谈人生 本书特色 人来世上走一遭,不是为了享乐,也不是为了承受痛苦,而是为了完成自我和人生。在一诚法师眼中,人生好比一场修行,修行中的苦,需要安然...